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河南大学

指数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是一所位於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省部共建型综合性公立大学。其前身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河南教育界人士于1912年在河南贡院原址建立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的举行地,河南贡院见证了科举制度的落幕;而以培养学生海外留学为目地之预校则造就了大批研读西學的中国学子的诞生。后经30余载累积发展,至1940年代河大跃升为中华民国历史上实力雄厚、蜚声海内外的国立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院系调整,河大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校成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医学部)、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水利、财经、教育、植物保护系院系外迁湖北省分别并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调往江西农学院,致使河南大学元气大伤,变为文科性院校,校名亦随之更改。1984年恢复校名。2000年吸纳开封师专和医专,理科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也逐步恢复。并先后成为和亚太大学联合会成员。2011年,河南省政府出台《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提出建设国内著名、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之愿景。.

128 关系: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台湾吴县吴芝圃复旦大学大學宝丰县宋纯鹏尹达中原中原大学 (1948年至1953年)中原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中华民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央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州大学 (民国)中國中國國民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中国国防部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華民國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东南大学七七事变广州市于右任人民日报任鲁豫张伯声张静吾张述元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市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侯镜如德国北京市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嵩县...嵇文甫周而复哈尔滨工业大学冯友兰冯玉祥八國聯軍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石璋如王国权科举立法委员綠色綜合大學罗梦册省部共建大学焦国标留学白寿彝韦国清荆紫关镇青霉素静宜大学顾建钦袁宝华西學西北师范大学马可 (音乐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耀洁高济宇豫剧郝鐵川郑州大学赵九章赵倜閻振興藍色邓拓醫學院镇平艾滋病苏州市陈毅陕西省抗战李秉德杨廷宝梁光烈樊粹庭武汉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毛万春江西农业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级中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贡院河南贡院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淅川县温家宝清朝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新鄉教授 扩展索引 (78 更多) »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大或华中师大,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1924年改制为华中大学),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3年定名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改为现名。 华中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下设29个学院、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现有专任教师1892人,全日制在校生30255人,其中本科生17813人,研究生10892人,留学生1540人。具备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

新!!: 河南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或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缩写:HZAU、HAU或CCAU),簡稱“华中农大”或“华农”,是一所位於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以农科为特色的全科性综合大学。為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新!!: 河南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河南大学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吴县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的县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苏州府治所。1912年1月1日至9月24日,为江苏省省会。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吴县划出城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同年,属苏州专区。 1951年,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郊区(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为虎丘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吴县隶属江苏省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市)。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新!!: 河南大学和吴县 · 查看更多 »

吴芝圃

吳芝圃(),男,原名吳殿祥,又名吳念庵、吳純甫,河南杞縣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 河南大学和吴芝圃 · 查看更多 »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復旦,旧称復旦公學、國立復旦大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位于中国上海市,中國著名大學,名列首批211工程、首批985工程名单。现已发展成一所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校,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复旦”的字面意思是“旦复旦兮(日复一日)”,表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力更生和勤奋。 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原震旦公学学生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在吴淞创办复旦公学。1917年始设大学部,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2000年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今天的复旦大学拥有邯郸、枫林、张江、江湾四大校区,中山、华山等11家附属医院以及复旦附中等若干所附属学校。.

新!!: 河南大学和复旦大学 · 查看更多 »

大學

大學是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構。現代的大學通常包括授予學士學位的一個本科生院,下設不同學院及學系,以及授予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研究生院或研究所。.

新!!: 河南大学和大學 · 查看更多 »

宝丰县

宝丰县在中国河南省中部、北汝河流域,是平顶山市下属的一个县。.

新!!: 河南大学和宝丰县 · 查看更多 »

宋纯鹏

宋纯鹏(),汉族,河南省民权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界人物、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取得新乡师范学院生物学系学士,1990年取得北京大学植物生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取得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6月开始在河南大学生物系任教。 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担任民进河南省委副主委,曾任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6年5月任河南大学副校长。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教育界,分入第四十一组。2017年9月任河南大学校长。2018年1月,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河南大学和宋纯鹏 · 查看更多 »

尹达

尹达(),原名刘燿,字照林,又名刘虚谷。河南省滑县人。中国现代考古学家。 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后供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抗日战争期间,奔赴延安,任教于陕北公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副部长和北京大学副教务长。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54年兼任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同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担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员,后被打倒。.

新!!: 河南大学和尹达 · 查看更多 »

中原

中原是漢族傳统中的一个地域概念,是指以中国河南省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華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後被漢族视为天下中心。在中國古代的地緣思想中,起源於中原的華夏文明是世界的中心,而華夏文化之外的人群被稱為「化外之民」或者「四夷」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古代中原地區是華夏部落的原居地,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王朝自视文明,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部落。古代中原地區的中心是豫州全境及冀州南部 现代一般使用中原地区称谓,常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河南省全境为主体,包括陕西省东部、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

新!!: 河南大学和中原 · 查看更多 »

中原大学 (1948年至1953年)

中原大学是1948年国立河南大学的左翼势力在河南省宝丰县大白庄村建立新河南大学的基础上由时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陈毅改名为中原大学,国立河南大学教授范文澜出任校长。随着形势变化,1948年11月中原大学又迁回开封,由潘梓年担任校长。1949年8月,中原大学的医学院归入河南大学,中原大学的教育、财经、新闻等院系搬迁至武汉市,至1952年被拆分至新组建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中原大学 (1948年至1953年) · 查看更多 »

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地区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約六千年至西元前約三千年的中國新石器时期。 於2011 年3 月18 日查閱中原文化以河南省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地区在古代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定都于中原地区,河南省占据中国八大古都的一半,包括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中原地区以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地位和人文精神使中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长期居于正统主流地位,中原文化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新!!: 河南大学和中原文化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河南大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简称国务院总理、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首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首长,是国家政务上的最高负责人。国务院总理全面领导国务院的工作,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全体会议,可以签署和公布国务院令,应当根据宪法对国务院赋予的职权行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國家政體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直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負責。国务院总理每届任期为五年,1982年后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体制中,国务院总理属於行政级别最高的第一级,为国家级正职。历任国务院总理全部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担任,是除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外的唯一例子。 国务院总理的前身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是从1949年到1954年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下设政务院的负责人。.

新!!: 河南大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简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法、最高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的裁判为终审裁判,不得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的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组成,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新!!: 河南大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新!!: 河南大学和中华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简称中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原隶属财政部的中南财经大学和原隶属司法部的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教育部直属的四大财经院校之一,是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南湖校区位于南湖湖畔,学校占地2911余亩,建筑面积110万余平方米,是中国最早开通校园网络的百所高校之一,图书馆藏书300万余册;学校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又曾作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位于南湖校区的晓南湖是中国最大的校园湖。.

新!!: 河南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香港中聯辦或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機構,与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中聯辦大樓正式名稱為西港中心,位於西營盤干諾道西160號,與西區警署相隔一街。因為此機構位處西環,故部分香港媒體以「西環」借代之,而被中聯辦扶植的香港非傳統親北京陣營人士則被稱為「西環契仔契女」。另外,中聯辦在上環信德中心、九龍觀塘宏基資本大廈22樓及沙田小瀝源都會廣場分別設有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工作部。 中聯辦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的三個機構之一,2000年成立,前身為「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另外分別是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負責香港对外事務)和解放軍駐香港部隊(負責香港防務)。中聯辦在國內設有三個辦事處,分別是廣東聯絡部(地點位於廣州)、深圳辦事處及北京辦事處。.

新!!: 河南大学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新!!: 河南大学和中央研究院 · 查看更多 »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简称央音、中央院,是中国大陆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设学校,是一所公认的能代表中国大陆最高专业音乐教育水平的音乐学府,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中央音乐学院原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0年归属教育部。.

新!!: 河南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 · 查看更多 »

中州大学 (民国)

中州大学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位于河南开封一所于1923年3月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为基础建立的省立综合大学,是河南省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至1927年6月被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取代。.

新!!: 河南大学和中州大学 (民国)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河南大学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河南大学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通称中共中央宣传部,简称中央宣传部、中宣部),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主要職能是管理中國大陸出版審查體系、中共中央宣傳工作以及监管中國大陸媒體和社会舆情輿論工作Anne-Marie Brady.

新!!: 河南大学和中共中央宣传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简称央视;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缩写为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电视媒体之一。开播于1958年5月1日,现拥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以中文进行广播的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播出,该台拥有中国大陆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除了面向中国大陆播出的频道之外,央视还通过卫星、互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设立了非洲分台,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设立了北美分台,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央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接管理,同时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将自身定位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对外呼号中国之声。由于央视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央视本身和有关央视的新闻事件也时常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并称为“中央三台”。.

新!!: 河南大学和中国中央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英語: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縮寫為RUC),簡稱人大。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 該校前身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于延安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1954年,在教育部《关于重点高等学校和专家工作范围的决议》中,與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學、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5所院校一同被指定為最早一批全国性重点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属于中国著名代表高校,是當代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 中國人民大學也是雙一流重點建設的大學,共有14個學科入選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七,入選學科中,有十三個人文社會學科。 人大與現位於台北市的國立政治大學的性質及歷史背景相仿,而且皆是以發展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大學,並各自曾為中國共產黨及中國國民黨黨校,兩校也培養出不少政治家及首席执行官,現兩校合作關係密切。 2017年,人大通州東校區獲得批准,將成為人大最大的校區,未來人大將發展理工及醫學領域。.

新!!: 河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the CPC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简称中共陕西省委),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省的领导机关,由中国共产党陕西省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陕西省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陕西省的工作,定期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现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是胡和平。.

新!!: 河南大学和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中国国防部

中国国防部可以指:.

新!!: 河南大学和中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导下对中国大陆境内高等院校进行的整合和重组,規模較大者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决定重建教育体系,于是将大批原有综合性大学内的院系拆分,并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学习借鉴了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放棄原中华民国政府建立的美国式教育體系,且受其正反两方面影响。狭义的“院系调整”通常仅指第一次。第二次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政府决定回归到原有的教育体制上去,于是许多专门学院更名为大学,并将学院内部分科系扩建为学院,以完善大学的综合性。中国教育部也开始批准将部分高校并入原有的部分学校,或由若干学院合并而成立新的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部為中華民國有關教育學術、體育及青年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並監督各地方政府的教育行政機關。.

新!!: 河南大学和中華民國教育部 · 查看更多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实施重点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实力的中国大陆地区省部共建或省属重点大学的建设工程,是中国大陆地区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高校建设工程计划2011年启动,2012年起实施,是继中国高等教育战略计划211工程、985工程后又一重点发展的高等院校发展计划。 该“工程”该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初步资金投入为100亿元人民币,滚动实施,一期实施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计划支持中国大陆地区中西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所省属地方或省部共建制本科高校。.

新!!: 河南大学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查看更多 »

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缩写:SEU),簡稱「東大」,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原四大工学院、建筑老八校之一,入选首批211工程及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中国“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011计划”、“111计划”入选高校,“卓越大学联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主要成员。东南大学也是中国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16所部属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的中国首批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建设高水平艺术团试点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高校,拥有中国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试点及首批授牌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南大学是20世纪初中国最早建立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2012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东南大学建校110周年题词“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早在1920年代,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主张“自由讲学”,延揽了国内外许多名流学者到此讲学,如美国杜威博士讲授《实验教育哲学》;美国吴卫士博士讲授《昆虫学》;美国孟禄博士讲授《教育学》;德国杜里舒博士讲授《生机哲学》;北大胡适博士讲授《实用主义》;梁启超教授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江亢虎博士讲授《劳动问题》;张东荪教授讲授《新闻学大意》;还有本校常务校董和工科教授杨杏佛的《政治改造思想》等,此外还延聘了佛学大师欧阳竟无讲了一次《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世人所必需》的讲座。1923年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讲学时就称“或许我们这里,东南大学,就是推行美化的大本营。”(美化即美国式的教育)。 东南大学依据“打造强势工科、强化优势理科、发展精品文科、建设特色医科”的一流学科发展战略多学科协调发展,在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中,东南大学入选11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点(数量居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在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5个学科获评“A+”顶级学科(数量亦居中国内地高校第8位)。现有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0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重点智库,以及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太赫兹研究所、医学影像与精确诊治技术研究中心、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阿尔法磁谱仪 AMS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南京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现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研究中心、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等近百个学术科研机构。 东南大学目前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有3个孔子学院,同时与全球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在校留学生人数达到1947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492人,留学研究生536人,学历留学生和留学研究生数均居中国江苏省第一。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曾任东南大学校长的韦钰院士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代表,作为中国第一位电子学女博士,德国学成回国后,在东南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现名吴健雄实验室)及中国第一个“生物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点。.

新!!: 河南大学和东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七七事变

七七事變,又稱蘆溝橋抗戰、卢沟桥事變,是中華民國與日本於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華民國河北省宛平縣盧溝橋的一起軍事衝突,為第二次中日戰爭(八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駐屯軍在蘆溝橋附近演習。駐豐台日軍稱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拒絕後,即攻擊城西盧溝橋。當晚10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點傳來槍聲,並有一名為志村菊次郎的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守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前身之一為西北軍)拒絕。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中國駐軍第二十九军奮起抵抗。翌日清晨5時許,日軍炮轰宛平城。随后发生了平津作战。第二十九軍在之后的平津作战中打輸,撤退至保定,平津地区為日本佔領,第二次中日戰爭随后全面爆发。.

新!!: 河南大学和七七事变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新!!: 河南大学和广州市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河南大学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與新華社及中國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三大传媒機構,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大报,有广泛影响力。 《人民日报》于1946年5月15日起发行,最初是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的机关报,风格较为严肃,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官方立场。該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

新!!: 河南大学和人民日报 · 查看更多 »

任鲁豫

任鲁豫()男,河南省新乡人,1997年自河南大学毕业后加入河南电视台,2002年进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工作,曾主持过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想挑战吗?》,现为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主持人。.

新!!: 河南大学和任鲁豫 · 查看更多 »

张伯声

张伯声(),中国构造地质学家。生于河南荥阳。曾就读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西北大学教授、副校长,西安地质学院教授、院长、名誉院长。.

新!!: 河南大学和张伯声 · 查看更多 »

张静吾

張静吾,曾用名张凝(1900一1998年),医学教育家,河南大学医学院创始人,河南省西医和神经内科创始人。 張静吾1900年农历7月27日出生于河南省巩县(现巩义市)北窑湾兴仁沟一个耕读为生诗礼传家的家庭。1911年随其兄张長庚到县城高小读书,数年后隨其父到兰封县县署内聘请胡宗宿先生为中文教师。1913年,張静吾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德文班。该预备学校为袁世凯所办,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出国培训机构(目前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学制为五年。1918年、由北京大学法科的兄长張長庚引荐见北大校长蔡元培,经蔡元培校长推荐入北大文科学习。1919年,因性不近文,随同学郭世堯去日本東京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在東京参加了留日学生轰轰烈烈的 “五四”运动。1920年回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医学本科,次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医学,1926年获德国国家医学博士学位。由于回国心切,婉拒了当时德国神经内科专家舒尔茨(Schultz)留他做助教的心意。 1926年底張静吾回到中国。1927年春见河南大学校長凌济东、力陳在河南大学设立医学院之必要性。同年,经民国上将刘镇华的推荐任囯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医院院長。1928年被派往上海购买医药及医疗器械。返途中患伤寒病、离开军队。病愈后在同年7月赴北京德国医院(现北京医院)。張静吾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德国医院第一位中国医师、也是该医院唯一的一個中国医师。1931年、应河北大学主持医科的馬馥庭教授(后为河北医学院院長)的邀请到保定,教授内科学。四年教学,编了一整套内科学讲義、由河北医学院出版印刷使用。 1934年,应河南大学校長張仲鲁的聘请、張静吾为河南大学医学院教授兼医学院院长。 河南大学医学院在1927年经張静吾向河南大学校長凌济東力陈建立医学院之必要后,在1928年設立医科,陳雨亭为医科主任(陳雨亭之后为阎仲彝),当时名为河南中山大学医科。1933年开始,始称为河南大学医学院。1934年張静吾被任命为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長。同年張静吾向中英庚款委员会申请补助15萬现大洋,创建了河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937年元月,張静吾赴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并兼任設在江湾的上海市中心医院主任。此医院为上海同济的教学医院。在同济医科创办时,学生在上海白克路宝龙医院实习。同济改为医学院时,仍以此为实习医院。然此医院为德国医生私人所办,不宜長久。1936年,上海市政府在江湾建立市中心医院,其建筑质量非凡、而其院内空地也多、大有发展空间,同济大学代表翁之龙和張静吾几经周折与上海市市政府商谈,终于莶定合同:医院的所有权归市政府、医院的使用权归同济大学。至此,同济大学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学与实习医院,一个当时较为完善的医院。上海大商人周宗良平素热心教育,欧战期间曾为同济大学校董、出资维持学校。1937年春,又愿出资数佰萬现洋,在沪西筹办一個大医院、永久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合作。翁之龙派張静吾、梁之彦同周宗良协商并莶定了合同,送教育部备案。同济大学医学院既有了市中心医院、又有了这个永久合作的医院,則临床医学的教学与实习就没有什么大的忧患了。 八一三沪淞战役,日宼铁蹄踏进上海,同济大学倉促迁入公共租界之内。翁之龙呼吁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到一周、一個可以收容几百張病床的伤兵医院就筹备完毕。張静吾找到任职于軍医总署的留德医学博士張建中将,向張建陈述:日宼铁蹄、長驱直入、从东北到淞沪,从宛平芦沟桥到华北战埸,淪陷区多、军医人员严重缼少,为了在战时增加军医成员并有效救死扶伤国军的伤病员,任何医学院当以抗战第一而不可躲在大后方,軍医总署可责令每个医学院承办一個重伤医院以支援抗战! 这个建议被張建采纳。不久,軍医总署任命張静吾为第一重伤医院院長(上海同济大学承办),后攺任为第五重伤医院院長。 張静吾于九月底奉命赶到苏州、院址定在太湖之滨的胥口镇的張家祠堂内,在当地士绅与民众的协助下,半个月即开始收治伤兵员600余人。1937年11月期间,政府军队从上海撤退时、苏州形势危急,張静吾院長即率领第五重伤医院千余名伤病员及全院职工渡过太湖、到达太湖中的洞庭西山、才在宜兴县登岸、然后直奔蕪湖…,再从蕪湖坐船到九江…,又从九江到南昌…,达南昌后适逢同济校长翁之龙,始知同济大学已由浙江金华迁到江西赣州,他与張静吾商量:准备把原留上海的医学院临床部与第五重伤医院都留在江西吉安、作为同济大学的实习医院,由張静吾统一负责。1938年夏,需临床实习的同济学生们来吉安医院上课,在开课典礼的礼堂里,翁之龙宣布張静吾为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長。后来,广州淪陷,同济只得迁校于昆明。 在昆明,许多淪陷区的大学及医院也多在此城不期而遇……恰恰在春城,偶遇军医总署張建,他此时任贵州安顺军医学校(国防医学院之前身) 教育長。軍医学校的教学设备与医疗設备当时是全国最先进的、且许多教官都是德国留学或者同济大学出身。張建盛情邀请張静吾到安顺,張静吾欣然接受。 1940年元月,張静吾离开昆明抵达安顺。任附属医院的院長兼任内科总教官。在此之前、内科总教官是杨济时、欧美学派名人。医学界在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有南杨北張的传说。南杨、指长江以南揚济时。北張、指长江以北張静吾。延续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仍有此彥之传闻。在安顺军医学校的教学及管理附属医院的工作中,張静吾果然不负众望。張静吾把二十年代初在德国潜心学习的神经及神经内科学编入教材的必修课,解图及讲课栩栩如生,阐明剖析时逻辑分明,引用病历及病案时一通百通。多年后安顺当地人仍津津乐道附属医院的医术精湛医德亷洁的工作作风(见張建之女張丽安所著的《張建与军医学校》对張静吾筹建与管理附属医院的业绩进行了中肯的评论)。在安顺军医学校附属医院、張静吾接待过抗日著名将军孙立人、杜聿明、戴安瀾…。 1943年冬,張静吾受河南大学邀请离开安顺,辞去军职,经重庆、汉中、洛阳而达河南嵩县县城(抗日时期后方),被河南大学校長王廣庆任命为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長。故乡人如此热枕,沿途十几里迎接。中原父老如此親切,河南大学如此纯朴,使張静吾浑感其诚,热泪纵横…,萬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归来后張静吾夜以继日的工作,整顿医学院、整顿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奋力开設門诊、親自坐阵医病,周围外县的民众纷纷闻讯而来…;整理开放图书馆,提倡声像教学法,啟发医学的教学能力;扩大招生、使伏牛山这一带许多县学医的人数倍增,给久居山中的沉沉暮气与蒼茫带来了勃然清新的生机与发展…。在这漠漠的嵩县的群山中,河南大学医学院的学生系统地学到張静吾教授主编的《内科学》。 1944年,日本人侵入河南嵩县潭头,张静吾在带领学生与日本人周旋的路途中,他的妻子吴芝蕙不幸被日本人杀害,跟随他身边的侄子张宏中被日本人刺为重伤,河南大学几个师生也不幸遇难。張静吾家庭及河南大学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迁徒河南嵩县遭遇了重创。 1945年日本投降, 河南大学医学院从宝鸡附近的姬家店迁至苏州市怡园。教育部常委次長田培林召集郝象吾、張静吾、馬非百组成河南大学三人小组,全权決定河大的一切事宜。1949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派郭海長为代表,到苏州市接河南大学回开封。中共华东軍政委员会陈毅派专列送河南大学回到开封。張静吾坚定地站在共产党人这一方,使河南大学回到了中原大地 -开封。1949年底,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張静吾为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長兼附属医院院長。院系调整之后,医学院从河南大学独立出来、成为一所直属于教育部的大学:河南医学院。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任命張静吾为河南医学院副院長。 1949至1956年,张静吾到南方各地为河南大学医学院聘请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和教授数名,他还亲自为河南医学院迁至省会郑州绘制了医院的门诊和病房大楼设计图。 1957年因反对以卢长山为主的官僚主义领导和发表了“专家治校”“外行不能领导内行”等言论被划为右派达20年之久。1977年平反后,恢复院长等职务,恢复国家一级教授。 在被划为右派的20年岁月里,张静吾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的研究和门诊治疗。平反后(77岁)从事院报校刊和教学研究,80高龄后翻译了德国新版《神经内科学》。 张静吾右派平反后曾担任中华爱国卫生委员会河南省分会副主席,河南省科协副主席,河南医学院副院长等职务。 资料来源及参考目录; 《九十年沧桑》張宏锦 任德东主编,香港泰德时代出版有限公司, 2008年; 《張建与军医学校》張丽安著, 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00年 香港 張静吾的家庭: 前妻 吴芝蕙(1944年被日本人杀害) 妻子 毋爱荣(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河南医学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 儿子 張宏时, 儿媳 霍平, 孙子 張楠; 大女儿 張宏锦 , 女婿 任德东, 外孙 任启嵩,外孙女 張旸; 二女儿 張宏改, 女婿 周静宇, 外孙 周蕴; 張静吾的兄长 張长庚 (北京大学法科毕业) 侄子 張宏毅, 張宏任,張宏勋,張宏中,張宏远 侄女 張宏育 Category:河南大學教授 Category:中国医学教育家 Category:巩义人.

新!!: 河南大学和张静吾 · 查看更多 »

张述元

张述元(),山东梁山人。男,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人物、法学家。.

新!!: 河南大学和张述元 · 查看更多 »

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114号,座落在潘杨湖畔,是一所专门培养初中师资的全日制师范高等学校。学校于2000年6月并入河南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河南大学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位于开封市的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学校于2000年6月并入河南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查看更多 »

侯镜如

侯镜如(),号心朗,河南永城人。.

新!!: 河南大学和侯镜如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河南大学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北京市

北京市,简称“京”,(汉语拼音:běi jīng;英语:Beijing;邮政式拼音:Peki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和国际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经老城西南,毗邻天津市、河北省,是一座有三千余年建城历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有金、元、明、清、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等五个朝代在此定都,以及数个政权建政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宗室召公奭于燕国,是为北京建城之始。金中都时期人口超过一百万。金中都为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中国“四大古都”,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8个世纪里,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北京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紫禁城、天坛、避暑山莊、颐和园、圆明园、北海公园等。 今日的北京,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座落于北京市区;金融街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办公地点和金融业聚集地;北京商务中心区是北京经济的象征;798艺术区是世界知名的当代艺术中心;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水立方”、中国尊等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成为古老北京新的名片。每年有超过2亿9400万人到北京旅游。.

新!!: 河南大学和北京市 · 查看更多 »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或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建國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因由北洋系人物掌权,故而被後世稱之。北洋政府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第一個被國際承認繼承中国法統的政權。民國2年(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经过选举成为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标志着北洋政府正式成立,中华民国臨時政府結束。从民國元年(1912年)3月至6年(1917年),北洋政府體制經歷了内阁制、总统制、帝制、内阁制的變動。 北洋政府定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定《卿雲歌》為中華民國國歌。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华民国1917年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于1919年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巴黎和会,但因五四运动抗议而未在《凡尔赛和约》签字。1928年,由中國國民黨發動的北伐戰爭结束後,北洋政府隨著北洋軍的失敗而瓦解,政權被國民政府所取代。.

新!!: 河南大学和北洋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

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表列出1925年-1949年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轄下的中國地區之國立大學。.

新!!: 河南大学和國民政府國立大學列表 · 查看更多 »

嵩县

嵩县是中国河南省洛阳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3009平方千米,总人口56万人。.

新!!: 河南大学和嵩县 · 查看更多 »

嵇文甫

嵇文甫(),河南汲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哲学家。 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供职于河南第一师范。1933年,担任河南大学任教授,后兼任文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9年5月,任河南大学副校长,次年10月任校长。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

新!!: 河南大学和嵇文甫 · 查看更多 »

周而复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曾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文化部副部长、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原籍安徽旌德,生於南京。1933年考入上海光華大學英文系,開始從事文學創作,筆名有吳疑、荀寰等,大學畢業後在延安、重庆等地从事文艺和编辑工作,193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夜行集》。周而复是中國第一位介紹白求恩事蹟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85年於對外友協訪日代表團團長访日期间,宣言为准备撰写抗日战争长篇小说,不顧中國駐日使館勸阻、参观了日本靖国神社,1986年3月4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報眼位置刊發了主標題為《中紀委決定開除周而復黨籍》的報道,並且配發了“本報評論員”題為《嚴守外事紀律維護國格》的評論文章。 周而復被開除党籍并撤销党内职务、罷免作協副主席的職位。從此深居简出。后于2002年9月平反并恢复党籍。2004年1月8日在北京病逝。 周而复后来对参观靖国神社做出了解释,他说:“我因为撰写反映8年抗日战争的小说《长城万里图》,希望更多地了解日本军阀有关侵华的资料,为此准备去参观,参观前,我将日程表报我驻日大使馆,送出4日,没有接到大使和文化参赞等其他人劝阻勿去的通知,我就理解为同意我的日程安排。于是我便于11月10日由日方安排参观了靖国神社,开且向日本老人了解当时的情况,没想到当天晚上,文化参赞才对我说,最近国内有通知,不要去靖国神社参观,如果工作需要,需中国大使馆批准,但是我并没有接到通知,而就已经去过了。文化参赞说,去过就算了,我们大使馆通知迟了也有责任,你不要和任何人提起此事。周而复强调,当时有对外友协代表团成员李海卿先生在场。” 在70年创作生涯中,发表、出版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杂文、文艺评论和回忆录等,共计1,200万字左右。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4卷)、《长城万里图》(6卷);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4部);《周而复散文集》(4卷);报告文学集《难忘的征尘》;中短篇小说集《山谷里的春天》;戏剧《牛永贵受伤》、《子弟兵》;杂文、评论集《70年文艺漫笔》;回忆录《往事回首录》3卷;书法作品《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周而复书屈原离骚》。.

新!!: 河南大学和周而复 · 查看更多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创建于1920年,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理、工、文、管、生命相结合,多学科、开放式的研究型高校,为中国C9联盟成员之一,是首批中国“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院校之一。拥有哈尔滨、威海和深圳三大校区,已建成一校三区的“大哈工大”格局。.

新!!: 河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他还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新!!: 河南大学和冯友兰 · 查看更多 »

冯玉祥

冯玉祥(),譜名基善,表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人,生長於直隸省保定府(今河北省保定市)。民国军阀,本屬直系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倒戈,改所部為國民軍,後敗退西北,自成勢力。唐德剛著、張學良口述:《張學良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西北军领袖。1935年,晉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馮玉祥軍旅一生,擅长见风使舵,八次临阵倒戈。故民間有“倒戈將軍”之稱。.

新!!: 河南大学和冯玉祥 · 查看更多 »

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為了對抗大清帝國的宣戰及鎮壓義和團運動,以军事行动攻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的八国联合军队。 八國聯軍軍隊的人數最早是三萬人,後來增至約五萬人。八国联军把北京分成不同的占领区,东四以北由日军占领,东四南大街以东由俄军占领,以西由意大利军队占领,皇城东北由德军占领,皇城东部由日军占领,皇城东南由英军占领,崇内大街以西东长安街以南由德军占领。西城由美军、法军、英军、意军占领,外城由英军、美军、德军占领,实行军事统治。日占区设立“安民公所”,德占区设立“华捕局”。八國聯軍直接造成義和團被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和約》,付出龐大的賠款。.

新!!: 河南大学和八國聯軍 · 查看更多 »

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

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of London) 是一所位於倫敦的內科醫學院。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於一五一八年,由亨利八世成立,初時稱為內科醫學院,直至一六七四年才獲冠以“皇家”的稱號。現時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是全球最活躍的醫學組織之一,其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制定對內科這門專科的專業水準。每年均會舉辦多次的專科考試,醫生要通過一連串的考試評核後,才可成為英國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英文簡稱MRCP(UK),全寫為 Membership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新!!: 河南大学和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 · 查看更多 »

石璋如

石璋如(Chang-Ju Shih,),歷史學家。.

新!!: 河南大学和石璋如 · 查看更多 »

王国权

王国权(),原名康午生,字厚庵,河南省巩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热河省委书记兼省长、省军区政委。1956年,进入外交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民主德国大使。1964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大使,曾参与中美大使级会谈。1973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澳大利亚大使。1977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意大利大使。次年调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副部长。.

新!!: 河南大学和王国权 · 查看更多 »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新!!: 河南大学和科举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员

#重定向 立法院.

新!!: 河南大学和立法委员 · 查看更多 »

綠色

綠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植物的綠色來自於葉綠素。 綠色的光波長約550纳米,光的三原色之一。可經由藍色和黃色混和而成的顏色。和綠色相對的顏色是Magenta(品紅色),而不是傳統上認為的紅色。綠色是一种中性色,既是暖色也是冷色。 紅綠色盲的人可以分辨這兩種顏色,但往往把紅色或綠色與其他顏色混淆,例如明綠色當黃色、深綠色當啡色。.

新!!: 河南大学和綠色 · 查看更多 »

綜合大學

綜合大學是指囊括多學門、跨學科學術知識領域的大學,一般轄有多所學院,其定義在世界各地皆有異同。.

新!!: 河南大学和綜合大學 · 查看更多 »

罗梦册

罗梦册(),河南南召人,中国法学家、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法学院,1935年取得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之后留学伦敦大学,学习研究法律学及中外法制史。1930年代30岁时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为当时最年轻的华人院士。 1940年代他担任河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当选为立法院第1屆立法委员。1949年3月辞去河大法学院院长职务,出走香港。1959年应周恩来之邀到北京观光。他多次参加河大香港校友联谊活动,曾任河南大学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著作有《现时代之思想论战》等。.

新!!: 河南大学和罗梦册 · 查看更多 »

省部共建大学

#重定向 省部共建.

新!!: 河南大学和省部共建大学 · 查看更多 »

焦国标

国标()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是新闻学研究者、作家和异见学者。.

新!!: 河南大学和焦国标 · 查看更多 »

留学

留学,旧称留洋,一般是指一个人出国或出境接受各类教育,时间可以为短期或长期(从几个星期到几年)。这些人被称为“留学生”。 另外,美国等国家组织的一类海外短期的交换学生计划,其英文名字“Study abroad”直译也为留学,又稱為海外研修(中国大陸、港澳称为「海外交流」)。 除了自行向收留外國學生的學校申請之外,很多學生出國也都會利用留學代辦或稱留學仲介來註冊學校或選擇留學國家,或者兩者搭配使用的方式來協助出國學習的手續辦理。.

新!!: 河南大学和留学 · 查看更多 »

白寿彝

白寿彝(),字肇伦,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回教史专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河南开封人,回族,教名哲玛鲁丁(جمال الدين)。白寿彝关于民族的历史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为中共統治下大一統史觀的治民族史者所推崇、所尊敬。白寿彝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的历史教材审编组的成员之一,负责中国古代史,翦伯赞則任历史教材审编组组长。.

新!!: 河南大学和白寿彝 · 查看更多 »

韦国清

韋國清,原名韦邦宽,广西东兰人,壯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國上將。 韦国清参加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瑞金工农红军学校军事教员,中共红军大学总支书记,干部团特科营营长,教导师特科团团长,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大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治委员、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政治委员,旅长,新四军第四师副师长。第二次國共內戰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员,广西省省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广西区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二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等职。.

新!!: 河南大学和韦国清 · 查看更多 »

荆紫关镇

荆紫关镇,是河南省淅川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淅川县西北76公里的丹江右岸西部边陲,全镇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该地一脚踏三省,即位于豫、陕、鄂交界处。荆紫关镇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荆紫关镇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成语“朝秦暮楚”便源自荆紫关镇,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和楚国交战频繁,这个地方白天属于秦国,晚上被楚国夺取,第二天可能又会易手。再加上这里地势险要,古代又被称为“豫之屏障”。.

新!!: 河南大学和荆紫关镇 · 查看更多 »

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譯盤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內測试,以防过敏。 青霉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抗生素,1928年英國倫敦大學聖瑪莉醫學院(现属伦敦帝国学院)細菌學教授弗萊明在實驗室中發現青黴菌具有殺菌作用,1938年由牛津大學的柴恩、弗洛里及(1911-2004)領導的團隊提煉出來。弗萊明因此與柴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Hapten)。 早期青黴素仍無法大量生產,弗萊明實驗室一個月所生產的青黴素,僅能供一個病人治療用,因此如何大量生產青黴素便成為重要關鍵。首先美國的研究團隊設計出玉米漿培養液,可大量培養青黴菌,由原先的每毫升僅含4單位提升到40單位,趕上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救治傷兵的需求。一日,研究人員瑪莉·杭特(Mary Hunt)女士在伊利诺伊州的皮奥里亚市場發現一顆發霉的哈密瓜表皮長滿青黴,她用這顆哈密瓜篩選出能大量分泌青黴素的菌株,其青黴素產量可達每毫升250單位。後來威斯康辛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紫外光照射菌株使它產生突變,使其產量提升到2,500單位。許多研究團隊紛紛加入菌種改良的計畫,最後青黴菌已提升到每毫升可以生產5萬單位的青黴素,使青黴素得以商業化生產。1945年,六千多亿单位的青霉素被生产出来。 澳洲阿得雷德大學(University of Adelaide)古DNA中心的學者「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其研究,指出生存於舊石器時代的尼安德塔人即有使用青黴菌來抵抗牙痛的記錄,也咀嚼含有水楊酸的楊樹來當作阿斯匹靈。.

新!!: 河南大学和青霉素 · 查看更多 »

静宜大学

#重定向 靜宜大學.

新!!: 河南大学和静宜大学 · 查看更多 »

顾建钦

顾建钦是一位中国医生。.

新!!: 河南大学和顾建钦 · 查看更多 »

袁宝华

袁宝华(),河南省南召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國企業管理科學領域的著名教育家及學者,在中國品質事業方面貢獻顯著,因此曾於1985年到1991年間獲委任成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新!!: 河南大学和袁宝华 · 查看更多 »

西學

西學是中國與朝鮮(西學於現代韓語寫作「서학」)在近代對西方文化與知識的通稱,包括了西方世界的宗教、技術、科學與哲學思想。.

新!!: 河南大学和西學 · 查看更多 »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WNU),通常被简称为“西北师大”,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公立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和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支持的西部十四所大学之一。.

新!!: 河南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马可 (音乐家)

可(),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新!!: 河南大学和马可 (音乐家) · 查看更多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又称111计划)是由中国的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提升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一项计划。.

新!!: 河南大学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 查看更多 »

高耀洁

耀洁(),汉族 ,艾滋病防治活动家,被譽為「中國防艾第一人」。因揭示中共河南李長春當局造成愛滋病蔓延而遭河南當局整肅,被迫於2009年8月出走美國,現居纽约曼哈顿。據披露,高出國前曾獲時任副總理吳儀誇獎及李克強的關注接見,高向吳儀說「我是醫生,一看見病人,我的腳就挪不動。」香港《爭鳴》雜誌報導,朱鎔基總理,親自點名李克強出任河南,收拾李長春留下的愛滋村問題。.

新!!: 河南大学和高耀洁 · 查看更多 »

高济宇

济宇(),中国有机化学家。.

新!!: 河南大学和高济宇 · 查看更多 »

豫剧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欢迎。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曹植的《箜篌引》有京洛出名讴之说。,又叫“河南讴”。又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枣树的果实为红色,其味甘甜绵长,由她的枝干做出来的梆子,通过敲打形成的声音,仿佛来自大自然的天籁。打拍而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河南省的简称是“豫”而将该剧种定名为“豫剧”。除河南本省外,河北、山东、陕西、湖北、山西、安徽、江苏、四川、甘肃、东北、新疆、西藏、青海等各省以及台灣等地都曾有专业豫剧团分布。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据2004年的统计,中国大陆的豫剧团达160个,是全国之最。2006年5月20日,豫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 河南大学和豫剧 · 查看更多 »

郝鐵川

郝鐵川,祖籍河南省邓州市,衛輝市人,前香港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現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新!!: 河南大学和郝鐵川 · 查看更多 »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是一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综合性公立大学。1956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给予支援在郑州市创办郑州大学。5个月后,郑州大学的主要建筑建设完毕,秋季开始招生。海外华人集资筹办的黄河大学于1991年并入郑州大学。2000年7月10日,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 现今,郑州大学拥有化学、水利与环境、物理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材料科学、建筑、文学、新闻与传播、法学、基础医学等46个院系、104个本科专业,2所合作办学二级学院,9所附属医院,各类科研机构170多个。郑州大学共有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位列中国原211工程,是河南唯一的国家原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在武汉大学出版的《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全国高校36位,入选世界500强学术机构,享有河南省“高等教育旗帜”的美誉,在国家支持下列为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

新!!: 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 · 查看更多 »

赵九章

趙九章(),河南开封人,祖籍浙江吴兴。中國地球物理學家和氣象學家。中国气象科学从定性描叙走向数值预报的先驱,把数学、物理引入中国气象学的第一人。 中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开拓者,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奠基人之一。.

新!!: 河南大学和赵九章 · 查看更多 »

赵倜

赵倜()原名金生,字周人,河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新!!: 河南大学和赵倜 · 查看更多 »

閻振興

閻振興(Chen-Hsing Yen,),字光夏,河南汝南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水利學家。曾任國立台灣大學校長,在其任內,發生台大哲學系事件。.

新!!: 河南大学和閻振興 · 查看更多 »

藍色

蓝色是一种颜色,它是红绿蓝光的三原色中的其中一元,在这三种原色中它的波长最短(约470-440纳米)。 由于空气中灰尘对日光的瑞利散射,晴天的天空是蓝色的。由于水分子中的氢-氧键对约750纳米的光的吸收,大量的水集中在一起呈蓝色,由于氘-氧键吸收波长比较长的光(约950纳米),因此重水是无色的。 蓝色的互补色是橘色。.

新!!: 河南大学和藍色 · 查看更多 »

邓拓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左海等。福建闽县(今福州)人。中共宣传战线重要成员,长期担任《人民日报》社长等中央主要宣传机构领导职务。后因多次未能领会毛泽东政治部署之意而遭到训斥,并被撤销人民日报社实际职务,文革前夜因政治批判而自杀身亡。.

新!!: 河南大学和邓拓 · 查看更多 »

醫學院

醫學院是高等教育體制下的一個學院,課程安排主要是以培養和醫學相關專門人才和研究人員為目的。醫學院的科系和研究所,大致可分為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 臨床醫學部分包括了醫學系、中醫學系、牙醫學系、藥學系、語言病理學、護理系、醫檢系、物理治療學系、職能治療學系、呼吸治療學系、營養學系、公共衛生學系、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等,以培養醫生、藥師、醫檢師、護理師、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與醫放師等直接與維護人類生命安全有關職業的人才。有些藥學系在大學中會獨立成為藥學院,現也有營養學系在大學中會獨立成為營養學院。 基礎醫學部分主要以培養醫學方向的研究人才為主,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毒理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藥理學以及神經生物學等。 医学院会颁发医科或研究课程的学位。其入学要求在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美国及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医学院都需要申请者先取得一个学士 学位方能报读,而英国及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医科课程则是开发给高中毕业生申请。在很多地区,入读医学院的竞争一般都很大,很多医学院的收生要求都很高。.

新!!: 河南大学和醫學院 · 查看更多 »

镇平

镇平,可以指:.

新!!: 河南大学和镇平 · 查看更多 »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病),源自于一种反轉錄病毒——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缩写为HIV)感染后,导致免疫系統被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进而促成多種臨床症狀New disease baffles medical community, J. L. Marx, Science, 2003, 217 (4560): 618–621. 。 HIV為脆弱的RNA病毒,如暴露在空氣中,依照病毒量多寡会在幾秒鐘至幾分鐘之內全數死亡。HIV特性原本即特別脆弱且不能接觸空氣,HIV的感染大多於較封閉環境,如血管裡面傳播(輸血/共用針筒方式等), 陰道或肛門直腸的環境(如無套陰交、肛交),透過潛藏在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母乳等傳染,不包括唾液, 汗液, 尿液或其他體液。一般情况下,接吻不会造成感染HIV。 愛滋病與HIV感染兩者,具有本意上的不同。HIV感染後,若獲得控制(有些不須藥物即可控制)、或在發病前的潛伏期,HIV病患則為HIV帶原者。唯病發後之相關症狀,則稱為愛滋病。.

新!!: 河南大学和艾滋病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河南大学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陈毅

毅(),原名陈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诗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陈毅早年在法国勤工俭学,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文书和中共党委书记。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他担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兼政委、江西军区总指挥,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理军长,参加开辟华中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毅历任上海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等职,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牵扯进“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逝世。.

新!!: 河南大学和陈毅 · 查看更多 »

陕西省

陕西,简称陕或秦,又称三秦,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省份,现为西北地区工农业最发达的省份,处于黄河中游,是现今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省会是中国著名古都西安。.

新!!: 河南大学和陕西省 · 查看更多 »

抗战

#重定向 中国抗日战争.

新!!: 河南大学和抗战 · 查看更多 »

李秉德

李秉德(1912年7月—2005年5月2日),河南洛阳人,中国教育家。曾任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首批博导。1996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998年成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新!!: 河南大学和李秉德 · 查看更多 »

杨廷宝

杨廷宝(),字仁辉,河南南阳人。中国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自1940年起长期在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授及系主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刘敦桢、吕彦直、梁思成、童寯合称“建筑五宗师”。.

新!!: 河南大学和杨廷宝 · 查看更多 »

梁光烈

梁光烈()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新!!: 河南大学和梁光烈 · 查看更多 »

樊粹庭

樊粹庭()本名樊郁,出生于河南遂平潘庄,豫剧剧作家,有“现代豫剧之父”之称,曾就读于河南大学。1934年创办豫声剧院,并担任团长,通过借鉴京剧和话剧的精髓,对豫剧进行大力改革,他对豫剧的发展有颇多贡献,使传统豫剧过渡到现代豫剧。在20余年创作的生涯中,共改编剧本多达58部。.

新!!: 河南大学和樊粹庭 · 查看更多 »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是一所位於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的中央级研究型大學。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也有观点認為,武漢大學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張之洞創辦的兩湖書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葛寅亮創辦的江漢書院。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等院校,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在2017年中国校友会网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武汉大学綜合排名第3位。2016-2017年“金砖五国与新兴经济体”地区排第21位。 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9位,全世界第282位。.

新!!: 河南大学和武汉大学 · 查看更多 »

武汉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简称武音,是一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音乐高等学府,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位于两湖书院旧址。.

新!!: 河南大学和武汉音乐学院 · 查看更多 »

毛万春

毛万春(),河南汤阴县人。1977年8月参加工作,198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大学政教系毕业,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2014年10月增补)、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现任海南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新!!: 河南大学和毛万春 · 查看更多 »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为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的一所公立大学。该校为江西省重点大学。坐落于南昌市梅岭脚。校长为黄路生。.

新!!: 河南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是一所位於中国河南省开封市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省部共建型综合性公立大学。其前身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河南教育界人士于1912年在河南贡院原址建立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的举行地,河南贡院见证了科举制度的落幕;而以培养学生海外留学为目地之预校则造就了大批研读西學的中国学子的诞生。后经30余载累积发展,至1940年代河大跃升为中华民国历史上实力雄厚、蜚声海内外的国立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院系调整,河大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校成为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学院(今郑州大学医学部)、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水利、财经、教育、植物保护系院系外迁湖北省分别并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学院、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调往江西农学院,致使河南大学元气大伤,变为文科性院校,校名亦随之更改。1984年恢复校名。2000年吸纳开封师专和医专,理科和经济管理类学科也逐步恢复。并先后成为和亚太大学联合会成员。2011年,河南省政府出台《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提出建设国内著名、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之愿景。.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级中学

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级中学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永安城里,因为与“河南大学”之间的一段姻缘而得名。.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级中学 · 查看更多 »

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东北郊,其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原河南大学理学院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曾名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河师大位于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占地面积148万平米。.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南师范学院

#重定向 信阳师范学院.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师范学院 · 查看更多 »

河南医学院

#重定向 河南医科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医学院 · 查看更多 »

河南医科大学

河南医科大学前身是1928年在开封成立的河南大学医科,后改名河南大学医学院。1952年从河南大学独立,更名为河南医学院。1957年迁至郑州,1984年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是以医学为主的省属重点高等医科院校。 2000年河医大同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合并成新的郑州大学。河医大成为郑州大学医学部。.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南农学院

#重定向 河南农业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农学院 · 查看更多 »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为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所公立大学。校园4800多亩,图书馆藏书234万册。.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又称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是河南省的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纬五路7号。2016年成为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省人民医院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文物局提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上报国务院备案,正式对外公布并竖立标志的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已经公布了7批共1575处文物保护单位,总数量居全国首位。.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

#重定向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 · 查看更多 »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位于河南开封河南贡院旧址的一所培养留学生为目地之预备学校,教学内容以英文、德文、法文为主。由河南当地教育官员和教育界人士于1912年春上书河南当局,提议办学,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知消息后予以支持,1912年9月下旬正式开学,至1923年被新成立的中州大学所取代。.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 查看更多 »

河南贡院

河南贡院始建于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是清朝科举考试选拔贡士的场所,地址乃明代周王府旧址(今开封龙亭一带),该地在后周和北宋时期是国子监所在地,当时河南贡院规模宏大,各类号舍有5000多间,明远楼高达4余丈。因地势较低,屡遭水浸,河南贡院于雍正九年(1731年)被迁至开封城东北隅上方寺内(今河南大学内)。至道光九年(1829年),号舍增至11866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为加固开封城墙,阻挡洪水灌城,贡院房舍的砖瓦被拆除来充当防洪物资。翌年,贡院重修,新建房舍10009间。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乃是庚子年举行乡试之年。7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乡试未能如期举行。清政府决定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补行庚子乡试,因北京贡院毁于战火,故清廷决定顺天乡试8月移至河南贡院举行。因河南贡院号房有限,河南本地乡试延迟至10月举行。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癸卯乡试年,河南贡院举行了辛丑科会试、顺天乡试、河南本地乡试。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朝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河南贡院成为中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举行地。.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贡院 · 查看更多 »

河南贡院碑

河南贡院碑共两通,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清代勒刻。为河南贡院改建、重修时,时任政府所刻立。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内,旁有二层贡院执事房一座,是当时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依据旧照片重建。.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贡院碑 · 查看更多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由原河南財經學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于2010年3月合併組建而成,坐落于中華腹地、九州通衢的河南省省會鄭州市。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為主,涵蓋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7大學科門類的省屬重點大學。是中國的一所省屬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河南省重點建設的骨幹大學之一,是河南省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10年,政府投入16.8亿元用于学校建设,按照学术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制度治校的发展战略,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18年2月26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发布2018“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排名第279名。.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查看更多 »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重定向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 河南大学和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 查看更多 »

淅川县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新!!: 河南大学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温家宝

温家宝(),天津人,中国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要领导人之一,第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至2013年间担任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1998至2003年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分配至甘肃省从事地质工作,经推荐进入地质矿产部党委工作。随后在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连续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期,分别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和主任的职务。 溫家寶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進入中央高層;被任命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兼中央辦公廳主任,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1992年中共十四大,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兼中央書記處書記,开始参与中央的经济和农业工作。1997年中共十五大,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处书记。並於1998年至2003年,在朱镕基任职总理期间,出任主管农业和金融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 2002-2012年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2003至2013年间担任国务院总理。还曾兼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等职。.

新!!: 河南大学和温家宝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河南大学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美术学院,简称湖北美院,亦简称湖美。原址坐落于武汉长江之滨、武昌蛇山北麓的昙华林,是华中地区唯一的一所专门高等美术学府,中国八所美术学院之一。现迁址至江夏区藏龙岛。为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高等美术院校,隶属湖北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门为湖北省教育厅。.

新!!: 河南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河南大学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新!!: 河南大学和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 · 查看更多 »

新鄉

新鄉,可以指:.

新!!: 河南大学和新鄉 · 查看更多 »

教授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日語、及韓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教師。.

新!!: 河南大学和教授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国立河南大学河南大學河南省立河南大学第五中山大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