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池上鄉和海岸山脈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池上鄉和海岸山脈之间的区别

池上鄉 vs. 海岸山脈

池上鄉(臺灣客家語四縣腔:ciiˇ song hiongˊ)位於臺灣臺東縣花東縱谷北段,東鄰東河鄉,南接關山鎮,西為海端鄉,北為花蓮縣富里鄉。 全鄉地處花東縱谷中部偏南,係由新武呂溪所沖積而成的肥沃平原,西有中央山脈,東有海岸山脈,氣候屬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造就了聞名全國的優質池上米,由池上米所作的池上便當更是聞名全臺灣。 鄉內居民以漢人及臺灣原住民阿美族為主,產業則以農業為主。境內有知名觀光聖地「伯朗大道」,知名影星金城武曾在這條大道上拍廣告,廣告中有金城武坐在大道旁一棵大樹下悠然喝茶的鏡頭,因此這棵大樹被稱為「金城武樹」,成為池上鄉新的觀光景點。. 海岸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日治時期被稱為台東山脈,位於臺灣本島之東緣,即臺灣東部,北起花蓮縣花蓮溪口,南迄臺東縣卑南溪口,其縱長凡150公里,東西之平均寬度為10公里,稜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是五大山脈之中最低矮者,山嶺高度多在1000公尺左右,北段較低,南段較高,最高峰為高1680公尺的新港山。.

之间池上鄉和海岸山脈相似

池上鄉和海岸山脈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卑南溪卓溪鄉台11線台灣日治時期玉里鎮秀姑巒溪瑞穗鄉花蓮市花蓮縣花東縱谷臺東縣東河鄉 (臺灣)

卑南溪

卑南溪位於台灣東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是台東縣境內的主要河流,舊稱卑南大溪,是台東第一大溪,卑南之名是為了紀念卑南族的大頭目。全長約有84.35公里,流經台東縣的七個鄉鎮市,分別是台東市、卑南鄉、延平鄉、鹿野鄉、關山鎮、海端鄉、池上鄉,至中華大橋後注入太平洋。流域面積約有1,603.21平方公里,是灌溉台東平原的主要河川。日本領台時興築「卑南大圳」,引卑南溪溪水,是台東最大的水利工程。 卑南溪主流(最長河道)上游為新武呂溪,其最遠源流為大崙溪,發源於中央山脈標高3,293公尺的卑南主山東側,支流為鹿野溪、鹿寮溪。在卑南溪最著名的景觀是山里至岩灣河段,該河段的西岸地質景觀獨特,約有四公里的尖壁地形,常被稱譽為台東赤壁或小黃山。.

卑南溪和池上鄉 · 卑南溪和海岸山脈 · 查看更多 »

卓溪鄉

卓溪鄉(布農語:Takkei),位於臺灣花蓮縣西南部,為花蓮縣三個山地原住民鄉之一(另兩個是秀林鄉與萬榮鄉),卓溪鄉北臨萬榮鄉,東鄰瑞穗鄉、玉里鎮、富里鄉,西鄰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南接台東縣海端鄉,有北回歸線經過,是花蓮縣面積第二大,臺灣面積第五大的鄉鎮。 卓溪鄉地處中央山脈之上,鄉境內有95%以上的土地均為山地,地勢甚為崎嶇陡峭,許多河流均發源於此,僅在中央山脈東麓有少許河谷平原,氣候則隨地勢高低而有所差異。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布農族為主,亦有部份泰雅族、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產業以農業為主。 地方通行語為布農語。.

卓溪鄉和池上鄉 · 卓溪鄉和海岸山脈 · 查看更多 »

台11線

台11線 花蓮-知本是臺灣一條聯絡花蓮縣、臺東縣沿海城鎮的省道。北端起點花蓮縣吉安鄉,南端終點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全長177.483公里,是花東地區的主要公路之一,並有三條支線。在鼎東客運營運路線中,此路段稱為「海線」,而花東公路稱為「山線」。.

台11線和池上鄉 · 台11線和海岸山脈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日治時期和池上鄉 · 台灣日治時期和海岸山脈 · 查看更多 »

玉里鎮

玉里鎮(阿美語:Posko;臺灣客家語海陸腔:Ngiugˋ liˋ zhinˊ)位於台灣花蓮縣南段,北鄰瑞穗鄉,東鄰豐濱鄉、台東縣長濱鄉,西鄰卓溪鄉,南接富里鄉,是花蓮縣南部的區域中心,面積252.3719平方公里,為全國面積最大的鎮(面積略小於台北市(271平方公里)),也是台灣東部的地理中心。 因其位於花東公路之中段,往東有玉長公路通往位於海岸山脈另一頭的長濱鄉,因此為花東縱谷的交通要衝。 本鎮地處花東縱谷平原之上,西有中央山脈,東倚海岸山脈,有秀姑巒溪及其支流豐坪溪、卓溪、拉庫拉庫溪(樂樂溪)、清水溪流經。 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與台灣客家語。.

池上鄉和玉里鎮 · 海岸山脈和玉里鎮 · 查看更多 »

秀姑巒溪

姑巒溪位於台灣東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以泛舟活動知名。 秀姑巒溪本身發源於花蓮與台東兩縣之間的崙天山南側,但整個水系的最遠源流則為其最長支流樂樂溪 (拉庫拉庫溪) 的支流馬霍拉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的馬博拉斯山東側樂樂溪上游有馬霍拉斯溪、米亞桑溪、塔達芬溪、闊闊斯溪等支流,一般認為樂樂溪本身起點為米亞桑溪、塔達芬溪合流處,其中較長的源流米亞桑溪發源於中央山脈秀姑巒山東側,但那裡並非整個水系的最遠源頭。另外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網際水利地理資訊系統》電子地圖,米亞桑溪與塔達芬溪合流後仍舊稱為米亞桑溪,往東流至與闊闊斯溪會合處,始稱為樂樂溪,其中較長的源流闊闊斯溪發源於中央山脈三叉山、雲峰東峰、南雙頭山一帶,但那裡也不是整個水系的最遠源頭。秀姑巒溪上游原為向東流,因受阻於海岸山脈,轉而沿花東縱谷向北流,匯集各支流後在瑞穗鄉往東,經過海岸山脈後,進入太平洋,是台灣唯一一條切過海岸山脈的溪流。 秀姑巒溪本身全長約81.15公里,整個水系全長則約104公里,流域面積廣達1790.46平方公里,平均坡度為1:34。可算是台灣東部第一大河川,也是形成花東縱谷沖積扇的主要河流。主要支流有富源溪、紅葉溪、豐坪溪、卓溪和樂樂溪。下--河口建有長虹橋。最著名的景點是河床中的巨大白石,稱為漱玉奇景。 潄玉奇石是石灰岩,由堆積在海上的生物碎屑、化石、珊瑚礁所組成,過去這個區域也是海水溫度較為溫暖的火山島弧地區,受到板塊擠壓和地殼變動,這些火山島和珊瑚礁被抬升出水面,形成形狀各異的巨石景觀台灣的河川 林孟龍/著 ISBN 978-957-30493-8-8 2002年4月出版。 秀姑巒溪在1981年左右開始發展泛舟活動,目前依然是台灣泛舟最興盛的區域。多數泛舟行程自瑞穗大橋起,到長虹橋為終點,時間約3到4小時,中間在奇美設有休息點。由於泛舟河段位於秀姑巒溪下游,水量充沛,而且無人為污染,水質良好,河道地形陡竣,平均坡度達1/34,為全台河川最陡者,沿途有無數激流、漩渦與險灘,全程充滿挑戰與刺激感,故全年皆為泛舟季節。.

池上鄉和秀姑巒溪 · 海岸山脈和秀姑巒溪 · 查看更多 »

瑞穗鄉

穗鄉(阿美語:Kohkoh;撒奇萊雅語:Kuhkuh;臺灣客家語海陸腔:suiˇ suiˇ hiongˋ)位於臺灣花蓮縣中部偏南,北鄰光復鄉,西鄰萬榮鄉、卓溪鄉,東鄰豐濱鄉,南接玉里鎮,有北回歸線經過鄉境。鄉內居民以閩南人、客家人及原住民為主,而原住民又以阿美族為最多,部分如馬立雲部落則以撒奇萊雅族為主要族群。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與台灣客家語。 瑞穗鄉舊稱「水尾」(臺灣客家語海陸腔:shuiˊmuiˋ ),意思是秀姑巒溪之尾,後日本人因水尾的日文發音Mizuo,改為音近之「瑞穗」(Mizuho)。全鄉面積約有135平方公里,人口約1萬1千餘人,以秀姑巒溪激流泛舟而聞名全台。 本鄉的主力農特產品為天鶴茶和文旦,遠近馳名。紅葉溫泉、瑞穗溫泉皆位於萬榮鄉轄區,但距離瑞穗鄉界甚近,皆為備受民眾喜愛之溫泉勝地。 本鄉同時擁有泛舟、溫泉、茗茶等優良條件,已成為本縣農業與觀光結合的知名去處。.

池上鄉和瑞穗鄉 · 海岸山脈和瑞穗鄉 · 查看更多 »

花蓮市

花蓮市(撒奇萊雅語:Nabakuwan;阿美語:Kalinko)位於台灣花蓮縣東部北段,北接新城鄉,南連吉安鄉,西鄰秀林鄉,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全國人口第二密集的縣轄市(次於新竹縣竹北市)。與其雙子城吉安鄉相加總後亦為東臺灣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約18.8萬人)。值得一提的是,花蓮市和新城鄉面積經四捨五入取小數點後四位後仍完全一樣(29.4095km2),而與宜蘭市之面積四捨五入取第2位亦同,兩者同列為全花蓮縣最小的鄉鎮。 同時亦為花蓮縣政府之所在地,也是本縣及東台灣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管理花蓮、臺東的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在本市。.

池上鄉和花蓮市 · 海岸山脈和花蓮市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池上鄉和花蓮縣 · 海岸山脈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花東縱谷

花東縱谷是位於台灣東部的一個縱谷,因橫跨花蓮、台東兩縣而得名,也是上述兩縣的精華地帶所在。有時因地理位置而另稱東台縱谷,在台灣日治時期也被稱為中仙道平野或中仙道。其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形成,夾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約180公里,東西寬2~7公里,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海拔50-250公尺不等。縱谷的地形以沖積平原為主,不少台地夾雜於其中,河流水系分為花蓮溪、秀姑巒溪和卑南溪三大流域,共同塑造出縱谷內的主要地景。.

池上鄉和花東縱谷 · 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 · 查看更多 »

臺東縣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池上鄉和臺東縣 · 海岸山脈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東河鄉 (臺灣)

#重定向 東河鄉 (台灣).

東河鄉 (臺灣)和池上鄉 · 東河鄉 (臺灣)和海岸山脈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池上鄉和海岸山脈之间的比较

池上鄉有121个关系,而海岸山脈有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7.95% = 12 / (121 + 30)。

参考

本文介绍池上鄉和海岸山脈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