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江丙坤和蕭萬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江丙坤和蕭萬長之间的区别

江丙坤 vs. 蕭萬長

江丙坤(),臺灣省南投县草屯镇溪州里人,曾任中國國民黨第一副主席、現任國際民主聯盟副主席、國立臺北大學校友總會總會長。曾出任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董事長。. 蕭萬長(),生於日治台湾臺南州嘉義市,中華民國前副總統,曾任行政院院長、立法委員、大陸委員會、經濟部長主任委員與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蕭萬長是台灣少數從基層擢升並兼具外交、經濟、中國大陸事務與政黨事務經歷的談判人才,在政壇上有「微笑老蕭」之稱。曾於2000年與連戰首度搭檔代表國民黨參加總統大選失利。2007年6月23日,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邀請,二度成為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參加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並成功當選。總統府於2009年5月20日宣布蕭萬長罹患肺腺癌三期;5月21日,手術順利完成。2011年5月31日決定不再搭檔參選2012年副總統,於2012年5月20日卸任。 卸任後屢次代表總統馬英九率團參加博鰲論壇以及APEC會議,先後會見過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美國總統歐巴馬等。他也是第一位在台灣出生的行政院院長。.

之间江丙坤和蕭萬長相似

江丙坤和蕭萬長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經濟部亞太營運中心徐立德立法院行政院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馬英九連戰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和江丙坤 · 中國國民黨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簡稱國民黨副主席)是中國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副手,1993年(民國82年)8月17日,第十四屆中國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中國國民黨黨章》修正案,增設副主席若干人(若干是指不定數,是指2至9數目),由黨主席提名、經全國代表大會同意任命之。.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和江丙坤 ·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江丙坤 · 中華民國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經濟部

經濟部為掌管中華民國工商業發展及國際貿易等產業事務的部會,民國元年(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實業部」是現今經濟部的前身。下設商業司、礦業司、中小企業處、工業局、國際貿易局、智慧財產局、標準檢驗局等單位,並同時負責管理所屬國營事業臺電、中油、臺水、臺糖。.

中華民國經濟部和江丙坤 · 中華民國經濟部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亞太營運中心

亞太營運中心(Asia-Pacific Regional Operations Center)是中華民國李登輝政府於1990年代推動的經濟政策,以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地區的經濟樞紐為目標。所謂的「營運中心」是指六項專業中心,包括製造中心、海運轉運中心、航空轉運中心、金融中心、電信中心和媒體中心。 亞太營運中心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在1993年間提出,時任經濟部部長蕭萬長採納了這個想法,並將「推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做為接下來幾年李登輝政府的經濟政策主軸與口號。原本政策上制定推動的時程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為1995年至1997年,第二階段為1997年至2000年,第三階段則從2000年開始;三階段的目標分別是改善台灣經濟體質、調整經濟結構,並在2000年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後繼續鞏固這個地位。但由於之後的政黨輪替和國際情勢的變化,該計劃的推動並未如預期中順利。 2000年陳水扁政府執政後,擱置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改為推動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因此亞太營運中心計畫在2000年後就不再是中華民國經濟政策的主軸,但綠色矽島關鍵的兩兆雙星政策最終並未獲得成功。2016年蔡英文政府執政後,改推動台灣做亞洲·矽谷計畫。.

亞太營運中心和江丙坤 · 亞太營運中心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徐立德

徐立德,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湖北省漢口市人,祖籍河南省罗山县,臺灣省立法商學院(今國立臺北大學)1958年行政系畢業,2001年獲第一屆國立臺北大學傑出校友,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美国哈佛大学公共行政碩士,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榮譽法學博士。曾任臺灣省財政廳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中華航空事業發展基金會董事長。1996年五月迄今為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徐立德和江丙坤 · 徐立德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現在是一院制之議會,設有113個席位。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國會,立法院院長即為議長。立法院成立於1928年(民國17年),最初為國民政府的附屬機關,1948年(民國37年)因應行憲而在制度上脫離行政權。1992年(民國81年)立法院開始全面定期改選至今。現任之第九屆立法委員於2016年2月1日宣誓就職,任期屆滿日為2020年1月31日。.

江丙坤和立法院 · 立法院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

行政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依憲法之相關規定向立法院負起政治責任。 一般所稱的「行政院」,狹義上僅指行政院本部,主要功能為協助行政院院長處理各項行政事務,廣義上則涵蓋各中央行政機關(即俗稱之「部會」,均由行政院管轄),端看使用的場合而定。需要注意的是,「院本部」並非法定名稱,乃為了區別行政院內部單位與各部會而使用 。同樣是非法定名稱,行政院通常稱為中華民國的內閣,行政院院長、副院長、秘書長、副秘書長、發言人、政務委員與各部會首長則為內閣閣員,並定期召開行政院會議以議定國家重大政事。.

江丙坤和行政院 · 蕭萬長和行政院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簡稱陸委會)是中華民國統籌處理海峽兩岸事務(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及澳門)的專責行政機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務院台湾事务辦公室對應。成立於1991年1月,目前亦在香港及澳門各設有代表機構。.

江丙坤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蕭萬長和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曾是中華民國政府於1948年到2014年設立有關經濟建設的最高主管機關,隸屬於行政院;2014年1月22日與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合併改制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江丙坤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蕭萬長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馬英九

英九(),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曾任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中國國民黨主席等職。生於英屬香港九龍油麻地,籍貫湖南省衡山縣,馬鶴凌和秦厚修的兒子,1952年隨雙親定居台灣。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律系,其後前往美國深造,獲得哈佛大學司法學博士學位。曾經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翻譯,後入府出任第一局副局長。後又出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國民大會代表。1993年,受行政院院長連戰之邀,出任法務部部長,後轉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在1998年台北市長選舉中,以些微差距擊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馬英九成功當選,2007年因特別費起訴而辭職,並於同日宣布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 在2008年總統選舉中,馬英九以七百多萬近六成的得票率當選,是中華民國至今民選得票最高的總統,也締造了第二次政黨輪替。2012年连任中华民国总统。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领导人習近平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隔海分治66年以來最高領袖首次會晤。.

江丙坤和馬英九 · 蕭萬長和馬英九 · 查看更多 »

連戰

連戰(),字永平,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陕西西安,祖籍台灣台南,祖父為臺南文人連橫,父親為連震東。曾經擔任中華民國副總統、行政院院長、臺灣省政府主席與中國國民黨主席。他是第二位台籍人士出任國民黨主席。親中媒體常在一些報導中尊稱他為連爺爺,被視為海峽兩岸重要的溝通橋樑人物,與前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關係密切。因眼睛罹患「畏光症」 ,於陽光下眨眼次數過於常人,成為其招牌動作。.

江丙坤和連戰 · 蕭萬長和連戰 · 查看更多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0年3月18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選舉,也是中華民國第二次總統、副總統全民直選。這次選舉共有5組候選人參選;參加這次選舉的選民人數超過1,200萬,投票率達82.69%。最後由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副總統候選人呂秀蓮當選,達成中華民國行憲以來、也是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中國國民黨在台灣五十五年的執政。同時、本次選舉也產生了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副總統,是女性在政治上的一大發展。 該次選舉是在位12年的李登輝卸任後的首次選舉。當時台灣社會瀰漫尋求政治改革的氣氛,執政已逾半世紀的中國國民黨,1990年代以來的重大選舉中受到民進黨的挑戰,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參選,加上原任台灣省省長的宋楚瑜脫黨參選,和與陳水扁不合的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及以批判國民黨著稱的作家李敖的加入此次選舉。國民黨敗選後李登輝辭去黨主席,隔年即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不久後成立的台灣團結聯盟奉之為精神領袖,政治立場趨向台灣獨立,並與民進黨結盟;拿下第二高票的宋楚瑜則在支持者的期盼下創立親民黨,後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在選後進行一連串的黨務改造以企重新獲得選民支持,台灣政壇在該次選舉後,逐漸走向藍綠兩大政治勢力的競逐局面。.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江丙坤 · 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是指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的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暨第五案、第六案全國性公民投票,也是第四次總統直選,於2008年3月22日舉行。此項選舉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有兩組,分別為1號:民主進步黨提名的謝長廷和蘇貞昌(通稱「長昌配」),以及2號:中國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通稱「馬蕭配」)。 中央選舉委員會在2008年3月22日20時7分宣布開票結果,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及蕭萬長獲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届總統、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以7,659,014票當選,得票率58.45%,謝長廷、蘇貞昌5,444,949票,得票率41.55%,馬英九、蕭萬長的得票數,較謝長廷、蘇貞昌多2,214,065票,更創下中華民國史上總統候選人最高得票。新任總統、副總統於同年5月20日宣誓就職。這是台灣政治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 本次選舉是臺灣2008年繼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後,另一場攸關社會未來走向的大型選舉。國民黨奪回失去八年的政權,在此次選舉後,同時掌握行政部門及立法院過半席次,達至「完全執政」局面。另一方面,與總統選舉投票合併舉行、涉及參與聯合國議題的兩項全國性公民投票案,皆因未達《公民投票法》所訂「領票人數達總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之門檻而未能成案。.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江丙坤 ·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和蕭萬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江丙坤和蕭萬長之间的比较

江丙坤有89个关系,而蕭萬長有9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7.53% = 14 / (89 + 97)。

参考

本文介绍江丙坤和蕭萬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