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汕头市和澄海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汕头市和澄海区之间的区别

汕头市 vs. 澄海区

汕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以《立法法》确立的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西邻揭阳市,北接潮州市,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南滨南海。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韩江三角洲平原,韩江、榕江、练江的入海口,东部为广东省最大岛屿南澳岛。全市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人口555.21万,为著名侨乡。. 澄海区(官方音译:Chenghai,传统外文:Tenghai)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南海之滨的广东东南部,潮汕平原韩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带,广东第二大水系——韩江的主要出海口。西南连汕头市龙湖区,西接潮安区,北临饶平县,东临南海。它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之一,中国重要的玩具生产基地。.

之间汕头市和澄海区相似

汕头市和澄海区有(在联盟百科)34共同点: 厦深铁路南澳县南澳跨海大桥南海天津条约宋朝差猜·春哈旺中國市辖区广东省康熙嘉靖咸丰副热带季风气候秦牧韩江莲花山 (汕头)颱風饶平县龙湖区郑信鄭秀文陈慈黉故居揭阳市杜国庠汕头市汕汾高速公路泰国清朝潮州话...潮汕平原潮汕铁路澄华街道324国道 扩展索引 (4 更多) »

厦深铁路

厦深铁路是中国一条连接福建省厦门市与广东省深圳市的铁路,厦深铁路是杭福深客运专线的一部分,是中国铁路“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中的“一纵”中的一部份。厦深铁路全长502.4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总投资约为417亿元人民币。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输送能力将达旅客列车120对/日,货运1200万吨/年。由中國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第四勘察设计院设计。 福建段于2007年11月23日動工興建,广东段于2008年1月6日动工。全线於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厦门到深圳全程票价一等票280元、二等票180元。 厦深铁路沿线经过厦门、漳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惠州、深圳8个地级市。由于经济特区汕头城区被绕过了,故新建汕头站到潮汕站联络线。另外,除了汕头联络线之外,还将建设梅州联络线,即梅州到潮汕站高铁。.

厦深铁路和汕头市 · 厦深铁路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南澳县

南澳县(传统外文:Namoa)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粤、闽二省交界海面,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县城为后宅镇。南澳县由南澳岛及周边22个小岛屿组成,北回归线横穿海岛。.

南澳县和汕头市 · 南澳县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南澳跨海大桥

#重定向 南澳大桥.

南澳跨海大桥和汕头市 · 南澳跨海大桥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南海和汕头市 · 南海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天津条约

《天津條約》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法天津条约》,是指西元1858年 (清咸豐8年) 清朝政府在第一次英法聯軍戰敗後與俄國、美國、英國、法國在天津海光寺所簽訂的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清朝委派大學士桂良和各國代表談判並簽約。真確文本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恆溫恆濕的庫房保存。.

天津条约和汕头市 · 天津条约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宋朝和汕头市 · 宋朝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差猜·春哈旺

差猜·春哈旺(ชาติชาย ชุณหะวัณ;RTGS:Chatchai Chunhawan; ),泰国第17任泰國總理(1988年–1991年),是泰國史上第17位首相。差猜乃泰国华裔,本姓林,祖籍为中國澄海。 1940年,差猜毕业于泰國皇家军事学院;1940年开始在军队服役。1949年后,历任多国大使以及外交部长、工业部长、副首相等职。1974年参与创建泰国民族党,后任该党领袖。1976年3月,参与创立泰中友好协会,并任主席。1988年8月差猜·春哈旺出任首相兼国防部长;1990年3月辞去国防部长一职。1991年2月23日,三军最高统帅顺通·空颂蓬上将和苏钦达上将发动军事政变,差猜政府被推翻。.

差猜·春哈旺和汕头市 · 差猜·春哈旺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汕头市 · 中國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市辖区

市轄區(常簡稱為區)为現代社會中對城市中所設行政區劃单位類型的泛稱。本條目以講述華語圈的市轄區為主。.

市辖区和汕头市 · 市辖区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广东省和汕头市 · 广东省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康熙

康熙(a;,公元1662年至1722年)为中国清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清圣祖玄烨的年号,前后共61年。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清世宗即位沿用。.

康熙和汕头市 · 康熙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嘉靖

嘉靖(公元1522年 - 1566年)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朝使用嘉靖这个年号一共45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嘉靖,出自《尚书·无逸》中“嘉靖殷邦”之语。明世宗即位时内阁备选年号第一为“明良”、其次为“绍治”(寓意繼承弘治中興)、第三为“嘉靖”。.

嘉靖和汕头市 · 嘉靖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咸丰

咸丰可以指:.

咸丰和汕头市 · 咸丰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副热带季风气候

副热带季风气候又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暖湿润。主要分布于纬度在20~40之间的大陆东部。.

副热带季风气候和汕头市 · 副热带季风气候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秦牧

牧,原名林阿書,又名林覺夫、林角夫(覺和角在潮州話為同音),廣東省汕頭市澄海縣東裡鎮樟林人。現代著名作家。生於香港,童年和少年時曾僑居馬來西亞和新加坡。1932年回國,在澄海、汕頭和香港求學。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教師和編輯等工作。抗戰勝利後,在香港過了三年專業寫作生活。 1949年8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區縱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秦牧歷任廣東省文教廳科長,中華書局廣州編輯主任,《羊城晚報》副總編輯,196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2年發表散文集《藝海拾貝》。 1966年文革爆發,在《北京晚報》撰寫《燕山夜話》專欄雜文的前人民日報社長兼總編輯鄧拓被揪出來批判。廣東省委響應中央號召,也推出《羊城晚報》副總編輯秦牧作為相應鬥爭對象,在全省掀起批判大毒草《藝海拾貝》運動。參加批判的師生幾乎沒有人讀過《藝海拾貝》,也不知道何以是毒草。後來才知道秦牧寫了毛澤東回韶山文章,內有記述毛上山掃墓,在墓前念念有詞內容。此時運動已經深化為揪鬥黨內走資派,秦牧因為級別太低,就從報刊上消聲匿跡了。.

汕头市和秦牧 · 澄海区和秦牧 · 查看更多 »

韩江

韩江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廣東省東部,全长约470公里,是广东省第二长的河流,仅次于珠江。韩江是前潮州府(包括现在潮汕地区的揭阳市、汕头市、潮州市,与梅州地区的大埔县、丰顺县)各民系人民的母亲河。.

汕头市和韩江 · 澄海区和韩江 · 查看更多 »

莲花山 (汕头)

莲花山是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的一座海拔562米的山峰,位于澄海区与潮州市饶平县、潮安县交界,主峰在澄海区境内,是汕头市第二高峰,也是汕头在大陆上的最高峰。.

汕头市和莲花山 (汕头) · 澄海区和莲花山 (汕头)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汕头市和颱風 · 澄海区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饶平县

饶平县,得名于“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位于中国广东省最东端,与福建省接壤。地理范围约在东经116°35′~117°11′、北纬23°28′~24°14′之间。北回归线在县境南部穿过。饶平县是潮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县城为黄冈镇。饶平西南与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接壤、西邻潮安区、北临梅州市大埔县、东北一隅与福建省平和县相接,东邻福建省诏安县,南临南海,与汕头市南澳县隔海相望。是广东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也是岭头单丛茶和铁皮石斛的重要产地。素有“广东东大门”之称。.

汕头市和饶平县 · 澄海区和饶平县 · 查看更多 »

龙湖区

龙湖区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龙湖区是汕头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著名的侨乡。总面积为103.58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为33.7万。.

汕头市和龙湖区 · 澄海区和龙湖区 · 查看更多 »

郑信

达信大帝( ;),即波隆罗阇四世(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าที่ 4),是泰国吞武里王朝建立者和唯一一位君主,1767年至1782年在位。原名信(สิน),又名郑信、郑新、郑国华、郑国英,是中國、暹羅混血儿,其父為廣東潮汕人。鄭信在對兩廣總督的呈文中自稱郑昭,中國文書稱之為“暹羅頭目”、“暹羅國長”。 郑信原为暹羅大城王朝的一名将领。缅甸贡榜王朝吞并暹罗之后,郑信起兵反抗缅甸的统治,最终驱逐了缅甸侵略者,平定各地割据势力,于1769年建立吞武里王朝。在位期间,击退了缅甸的再次入侵,征服了兰纳、万象、瑯勃拉邦、占巴塞,威胁真腊(今柬埔寨)。此外,还致力于推进泰国的教育和宗教学习,并积极同中国、英国与荷兰展开贸易活动。晚年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引起官员及僧侣的不满。1782年,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废黜。将军昭披耶却克-里-自真腊归国,平定叛乱之后处决了他,自立为王,建立曼谷王朝。 今日的泰国人对郑信非常尊崇,尊稱他為達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他也被泰国人认为是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汕头市和郑信 · 澄海区和郑信 · 查看更多 »

鄭秀文

鄭秀文(Sammi Cheng Sau Man,),香港實力派知名歌手及演員,為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香港最成功的女歌手之一,出道至今於全球的唱片總銷量逾過2500萬張,世界巡迴演唱會總場次突破170場,亦被媒體譽為華語樂壇跨世紀天后歌手。鄭秀文在樂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影壇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鄭秀文造型前衛,多次引領潮流,總是走在潮流的尖端,成為粉絲們效仿的對象,並和梅艷芳一樣擁有「百變天后」的美譽。.

汕头市和鄭秀文 · 澄海区和鄭秀文 · 查看更多 »

陈慈黉故居

慈黉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是泰国华侨实业家、金融家陈慈黉及其家族兴建的大规模民居建筑群体,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有“岭南第一侨宅”的美誉 。现在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汕头市和陈慈黉故居 · 澄海区和陈慈黉故居 · 查看更多 »

揭阳市

揭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东接汕头市、潮州市,北连梅州市,西邻汕尾市,南临南海。地处韩江三角洲西部,粤东沿海丘陵与榕江冲积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低山、谷地与平原相间,分布不均,西北、西南为丘陵山地,中部、南部和东南部为榕江和滨海平原区。西北部为莲花山脉,中南部为大南山、小北山。榕江横贯市境中北部并流经市区,中部为练江,南部为龙江,均自西向东流入南海。全市总面积5265平方公里,人口605.89万。揭阳是粤东古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侨乡,有华侨320多万人,遍居世界各地,还有归侨、侨眷180万人,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

揭阳市和汕头市 · 揭阳市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杜国庠

杜国庠(),字守素,笔名林伯修、吴啸仙等,广东省澄海县人,中国教育家,社会科学学者。.

杜国庠和汕头市 · 杜国庠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汕头市

汕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国务院以《立法法》确立的经济特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市境西邻揭阳市,北接潮州市,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南滨南海。地处莲花山脉东南麓,韩江三角洲平原,韩江、榕江、练江的入海口,东部为广东省最大岛屿南澳岛。全市总面积2,199平方公里,人口555.21万,为著名侨乡。.

汕头市和汕头市 · 汕头市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汕汾高速公路

汕汾高速公路是由广东省汕头通往福建省的高速公路,为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沈海高速公路的一部份。 。 起于汕头海湾大桥,接深汕高速公路,终于闽界汾水关,接漳诏高速公路。全长66.65公里,另建潮州支线6.09公里,全线采用高速公路平原微丘区标准设计,全立交、全封闭,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 海湾大桥至外砂段于1997年通车。外砂至汾水关于1999年1月20日开工,2001年11月28日通车,是连接广东深圳、汕头及福建厦门三个经济特区的交通主干道。.

汕头市和汕汾高速公路 · 汕汾高速公路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汕头市和泰国 · 泰国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汕头市和清朝 · 清朝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潮州话

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潮州話屬閩南語潮汕片,是潮汕民系的母語,在海外的潮汕民系聚居的地區也頗具影響力,仅次于粤语和闽台片闽南语。 潮州话这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潮州话即潮汕話,指整个闽南语的潮汕片(),通行于潮汕地區,即廣東省東部的潮州市、汕頭市、揭阳市以及梅州市管辖的豐順縣。狭义的潮州话指潮州市通行的潮汕话方言,也是潮汕片传统上的代表方言。 潮州話在英文被稱為 或者,分别是“潮州”兩字在潮州話和在粤语中的音譯。在历史上,整个潮汕地区都属于潮州府辖境之内,因此仍有不少詞典、專著等學術著作将整个潮汕片方言统称为“潮州話”,《潮州話拼音方案》便是基於汕頭話為標準編纂的,而《潮汕大字典》則是基於潮州府城音。現今潮汕一帶多以“潮汕話”來稱呼潮汕片方言。.

汕头市和潮州话 · 潮州话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潮汕平原

潮汕平原位于粤东沿海地区,是广东第二大的平原,分布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其面积有4000多平方公里,由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黄冈河平原、龙江平原五部分组成。潮汕平原气候温暖温润,土地肥沃,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发达,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等,此外还盛产荔枝、菠萝、香蕉、柑桔、龙眼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东南沿海诸平原 category:广东地理.

汕头市和潮汕平原 · 潮汕平原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潮汕铁路

潮汕铁路是曾位于广东省潮州与汕头境内的一条铁路,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商办铁路。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8月19日,由嘉应籍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等人集资兴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1月16日通车,包括支线全长实际42.1公里。1939年潮汕战役爆发,6月16日因潮汕铁路遭受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破坏,被时广东省保安处和第四战区汕头前敌指挥部下令拆毁。1996年版《广东省志铁路志》第七章第一节.

汕头市和潮汕铁路 · 潮汕铁路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澄华街道

澄华街道是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下辖的一个街道。面积13.0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万人,下辖8个居委会。.

汕头市和澄华街道 · 澄华街道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324国道

324国道(或“国道324线”、“G324线”)是在中国的一条国道,起点为福建福州,终点为云南昆明的国道,全程2712千米。 这条国道经过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5个省份。.

324国道和汕头市 · 324国道和澄海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汕头市和澄海区之间的比较

汕头市有243个关系,而澄海区有8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4,杰卡德指数为10.27% = 34 / (243 + 88)。

参考

本文介绍汕头市和澄海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