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汉宣帝和西域都護府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汉宣帝和西域都護府之间的区别

汉宣帝 vs. 西域都護府

漢宣帝劉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9月10日—前48年1月10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宣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宣帝」。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长孙,史皇孙刘进的长子,生母為王翁須。. 西域都護是漢代西域最高军政长官。在西漢,都護是加在其他官號上的職稱,普遍由騎都尉或谏议大夫兼領,領二千石俸;東漢年間為單任官職。西汉、新朝和东汉都设置过西域都护。 在蒙古高原对匈奴的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尤其是在张骞通西域、汉攻大宛之战之后,为西域此后纳入汉朝的势力范围创造有利条件,此时为保障西域通商之路的通畅,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今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武帝开始在渠犁和轮台二地屯田以供应往返河西四郡的使者;此时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西域诸国仍役属于匈奴,诸国也必须向匈奴僮仆都尉交赋税。 西域都護一職初設於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都護府設在烏壘国都城(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策大雅南),西域都护设置后,结束了匈奴在西域长达百余年的支配与影响,将天山南部第一次置于中央朝廷的势力范围之下,郑吉被任命为首位都护。除了保护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的西域諸城各小國,都护也有“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的责任,但这些外部的西域诸国不属汉朝势力范围内,《汉书·西域传》将这些诸外国列入监护名单外。林梅村,考古学视野下的西域都护府今址研究,《历史研究》2013年第6期43-58。郑吉之后,西汉时代担任西域都护职位的共有18位;已知姓名的共有10位。公元10年,新朝王莽与匈奴断绝关系后,匈奴大举攻入西域;公元13年焉耆王起兵斩杀由西汉任命的西域都护但钦,于是“西域亦瓦解”,新朝势力退出西域;公元16年,王莽以李崇为西域都护讨伐焉耆失败,李崇还保龟兹国;公元23年王莽死后“(李)崇遂沒,西域因絕”。建國二年……後三歲,單于死,弟烏絫單于咸立,復與莽和親……其後莽復欺詐單于,和親遂絕。匈奴大擊北邊,而西域亦瓦解。焉耆國近匈奴,先叛,殺都護但欽,莽不能討。天鳳三年,迺遣五威將王駿、西域都護李崇將戊己校尉出西域……焉耆伏兵要遮駿。及姑墨、尉犂、危須國兵為反閒,還共襲擊駿等,皆殺之……李崇收餘士,還保龜茲。數年莽死,崇遂沒,西域因絕。《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单于始用夏侯籓求地有距汉语,后以求税乌桓不得,因寇略其人民,衅由是生,重以印文改易,故怨恨。乃遣右大且渠蒲呼卢訾等十余人将兵众万骑,以护送乌桓为名,勒兵朔方塞下。朔方太守以闻。明年,西域车师后王须置离谋降匈奴,都护但钦诛斩之。置离兄狐兰支将人众二千余人,驱畜产,举国亡降匈奴,单于受之。《汉书·卷九十四下·匈奴传第六十四下》Yu, Taishan.

之间汉宣帝和西域都護府相似

汉宣帝和西域都護府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塔里木盆地大宛天山山脉东汉乌桓康居張騫匈奴先贤掸神爵烏壘烏孫西汉郑吉汉书汉光武帝汉武帝汉朝渠犂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تارىم ئويمانلىقى / Tarim oymanliqi / Tarim oymanliⱪi)位于中國西北部的新疆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中间由天山隔开,南北相对,分布于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之间。东西长1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总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800至1300米之间,地势西高东低,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冲积平原)。.

塔里木盆地和汉宣帝 · 塔里木盆地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大宛

大宛,是西汉时,泛指在中亚費爾干納區域居住的國家和居民,大宛國大概在今日費爾干納盆地。 前130年左右,漢朝大使張騫出使西域時曾來過此地,並於中國《史記》、《漢書》都有記載。中國史書中記載,大宛擁有相當規模的城市文明,當地居民五官多有高加索人種的特徵,並居住在城牆環繞的都市中,風俗與南方大夏相同。 有學者認為大宛名稱可能是亞歷山大大帝來到費爾干纳邊境後,因殖民於此地的希臘人後裔關係所取的,名稱上“宛”(yuān)很可能是從巴利語的耶婆那(Yavana)轉譯而來。耶婆那在當時中亞泛稱希臘人,從愛奧尼亞人轉譯而來,故此,“大宛”在字義上很可能是“大愛奧尼亞”。大宛在希臘化的塞琉古帝國和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統治下逐漸興盛繁榮,直到前160年遭到大月氏遷徙的影響,與希臘世界隔離。 在歷史上,大宛與中國之間的交流代表西方印歐民族文明首次大規模與中國文明接觸。此後,從前2世紀末直到13世紀初年,東方與西方世界靠者絲綢之路持續交流接觸。.

大宛和汉宣帝 · 大宛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天山山脉和汉宣帝 · 天山山脉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东汉和汉宣帝 · 东汉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乌桓

乌桓(上古漢語擬音:),又名乌丸、古丸,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源自東胡,是最早附屬於匈奴的部落。.

乌桓和汉宣帝 · 乌桓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康居

康居或康居国,东汉以后亦简称康国,时常为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昭武九姓宗主国康国的代称,是古代生活在中亚地区的半游牧民族的国家或部落联盟,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及锡尔河中下游。汉朝时期,居住于大宛、乌孙之西北,大月氏之北,奄蔡之东,呼揭以及贝加尔湖的丁零以西等地带。公元前2世纪,控弦者八九万人;公元前1世纪末年,人口达六十万,拥有军队十二万,以卑阗城作为国都和中心(今中亚泽拉夫尚河附近或锡尔河北岸郝树声,简论敦煌悬泉汉简《康居王使者册》及西汉与康居的关系,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据《汉书·西域传》所载,康居国的錫爾河中下游有五个小王,即苏筹王(治苏筹城)、附墨王(治附墨城)、窳匿王(治窳匿城),罽王(治罽城)和奥鞬王(治奥鞬城),这五个王以及其五座城池在康居王统治之下,一说这五座城即粟特商人城池的前身,后世中国史籍上称为昭武九姓,通称索格底亚那,关于这五座城的居民与以卑阗城为统治中心的康居王族是否属于同一族存在不同意见。葛承雍,敦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再认识,西域研究2017年第2期。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康居人随季节的变化而迁徙。冬季他们南下于锡尔河一带,夏季北上至“蕃内”,两地相距数千里之遥。他們可能是伊朗人種。 张骞从西域返回汉都后,带来了很多关于康居国的信息。汉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李廣利第二次伐大宛时,康居王曾答应援助大宛,但见围困贵山城的汉兵处于优势未进攻。汉宣帝神爵四年(前58年),匈奴发生内乱,五单于纷争。直至五凤二年(前56年),匈奴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与其弟呼韩邪单于对敌。呼韩邪部降汉南迁。郅支部则向西北迁徙,于初元五年(前44年)以3000残兵移至康居领土,据记载郅支单于“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并以武力强迫康居人在都赖水(怛逻斯河)河畔兴建了郅支城(今塔拉斯)。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以40,000部队穿越帕米尔围困以土木兴建的郅支城,破城杀郅支单于(郅支之战),近3000匈奴人被杀和被俘虏,但西域的康居王对汉仍报有敌对态度。公元前后,康居国开始强盛,曾一度威胁其邻大月氏。1世纪中叶,随着贵霜统一大月氏,其国势转盛,康居国则逐渐衰败。至3世纪时似依旧游牧于锡尔河中游,但势力远不如两汉时期。 据唐代《通典·康国传》记载晋武帝泰始年间康居王那鼻遣使朝贡;北魏太武帝太延中,国名为者舌,遣使朝贡;隋朝时国名康国,隋炀帝大业中期迁使朝贡。(唐)杜佑 《通典》卷193 《康居》后被突厥打击,被突厥化为康里。.

康居和汉宣帝 · 康居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張騫

張騫()字子文,西漢漢中郡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旅行家、外交家、探險家。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两次被匈奴军队俘虏囚禁,历时13年终于逃回长安复命,从而成功开拓了絲绸之路。因此伟大功绩,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取“广博瞻望”之意),故又稱張博望,封地博望(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为漢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張騫和汉宣帝 · 張騫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匈奴和汉宣帝 · 匈奴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先贤掸

先贤掸(),匈奴日逐王,栾提氏,左大將之子,车犁单于之弟。祖父为且鞮侯单于,伯父狐鹿姑单于。 前96年,且鞮侯单于死后,其父左大将被匈奴贵人拥立为单于,但左大将让位于狐鹿姑单于,自任左贤王。先贤掸之父死后,狐鹿姑单于把自己的儿子立为左贤王,以先贤掸为日逐王。 先贤掸与右贤王屠耆堂不睦,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死,屠耆堂为握衍朐鞮单于。先贤掸率领其部属数万骑归顺汉朝。汉宣帝令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5万人前去迎接,汉宣帝封日逐王先贤掸为归德侯。在位26年,其子富昌嗣位。.

先贤掸和汉宣帝 · 先贤掸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神爵

爵(元年:前61年三月 - 末年:前58年)是汉宣帝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神爵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元康五年二月改元,三月使用神爵年号。.

汉宣帝和神爵 · 神爵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烏壘

烏壘,西域古国。在今新疆轮台以东,有城都尉译长各一人,一百一十户,一千二百口,胜兵三百人。往南三百三十里至渠犁。汉宣帝在神爵二年(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以郑吉为都护,都护府的驻地就在乌垒。.

汉宣帝和烏壘 · 烏壘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烏孫

烏孫國是西漢時由游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立國君主是獵驕靡。 烏孫國首領稱為“昆莫”或“昆彌”。西漢文帝時,被匈奴擊潰的月氏攻擊烏孫的牧地,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匈奴冒頓單于收留烏孫餘部,孫兒軍臣單于約於前113年指派獵驕靡率領烏孫遠征伊犁河、楚河流域的大月氏,烏孫軍大獲全勝,隨後獵驕靡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國家,以族名命名為烏孫國。匈奴通過烏孫間接控制了從伊犁河流域西抵伊朗高原的交通線。雖然軍臣單于死後,烏孫國便「不肯復事匈奴」,但是很長時間內一直羈屬匈奴。烏孫國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來與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時分裂為二,5世紀為柔然所滅。 前蘇聯學者認為烏孫文化是操印欧语系的塞人(塞迦,即薩迦或塞克,斯基泰人)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並稱塞-烏孫文化,烏孫文化時期是前300年-300年。亦有其他外國學者進行考古研究時為塞克文化及烏孫文化定下時限(Saka/Wusun period,前600-400年)。中國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學者推斷在先秦时期烏孫自號「昆」,是一個古老的西戎部落,春秋戰國時代與月氏遊牧於河西走廊,,,,104-112頁。.

汉宣帝和烏孫 · 烏孫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汉宣帝和西汉 · 西域都護府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郑吉

郑吉,(),会稽(郡治吴县,尉治山阴(今绍兴))人,西汉名将,官至西域都护,长期活跃于西域,因功被汉宣帝封为安远侯,前49年郑吉死于军中,《汉书》有其传。西汉经张骞、常惠、郑吉、陈汤等数十年经营终将匈奴势力逐出西域。前60年出任第一任西域都护。 Z郑 Z郑 category:鄭姓.

汉宣帝和郑吉 · 西域都護府和郑吉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汉书和汉宣帝 · 汉书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汉光武帝和汉宣帝 · 汉光武帝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汉宣帝和汉武帝 · 汉武帝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汉宣帝和汉朝 · 汉朝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渠犂

渠犁国,亦称渠梨,西域古国。在今新疆库尔勒市以南,有城都尉一人,一百三十户,一千四百八十口,胜兵一百五十人。东北与尉犁、东南与且末、南与精绝相接。西有孔雀河,至龟兹五百八十里。汉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在渠犁屯田。后来和轮台的屯田相连。.

汉宣帝和渠犂 · 渠犂和西域都護府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汉宣帝和西域都護府之间的比较

汉宣帝有160个关系,而西域都護府有7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8.23% = 19 / (160 + 71)。

参考

本文介绍汉宣帝和西域都護府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