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汉书和通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汉书和通典之间的区别

汉书 vs. 通典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通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政書。唐杜佑撰。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編成,歷時三十餘年。本書記錄上起黃虞(黃帝與有虞氏)時代,下迄唐玄宗天寶末年典章制度之沿革,其中于唐代敍述尤詳。本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志》、《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之间汉书和通典相似

汉书和通典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纪传体隋书通志杜佑汉书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汉书和纪传体 · 纪传体和通典 · 查看更多 »

隋书

《隋书》,唐魏徵等撰。隋文帝時,王劭已撰成《隋書》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 齊、梁、陳、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歷史。.

汉书和隋书 · 通典和隋书 · 查看更多 »

通志

《通志》,宋朝鄭樵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成書,體例仿照《史記》,記錄上古至隋唐的各朝典章制度的政書,列為「十通」之一。與《通典》、《文獻通考》,合稱為「三通」。.

汉书和通志 · 通典和通志 · 查看更多 »

杜佑

杜佑(),字君卿,唐代政治家、史學家,京兆万年县(在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境)人,官至宰相,著有通典。.

杜佑和汉书 · 杜佑和通典 · 查看更多 »

汉书

-- 《汉书》,又名《前汉书》,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沿用《史记》的体例而略有变更,改「书」为「志」,改「列傳」為「傳」,改「本紀」為「紀」,无「世家」。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下至新朝地皇四年(23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自班彪起即以著《漢書》為己任,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班固完成了《漢書》的主要部分。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隨從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命班昭(曹大家)入東觀藏書閣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歷時四十多年。漢書注疏中,最著名者有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

汉书和汉书 · 汉书和通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汉书和通典之间的比较

汉书有427个关系,而通典有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1.09% = 5 / (427 + 30)。

参考

本文介绍汉书和通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