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水合氯醛和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水合氯醛和溴之间的区别

水合氯醛 vs. 溴

水合氯醛(化学式:C2H3Cl3O2)又称水合三氯乙醛、2,2,2-三氯-1,1-乙二醇,是三氯乙醛的醛水合物,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催眠药和抗惊厥药。 纯水合氯醛是无色透明有强烈辛辣气味的单斜片状结晶固体,味微苦,有挥发性。易溶于水、乙醇、氯仿、甘油、乙醚、丙酮、丁酮,微溶于苯、二硫化碳、石油醚、甲苯。遇碱分解为氯仿和甲酸盐。遇热释放出有毒有刺激性的气体。加热到98°C时分解为三氯乙醛和水。. 溴,是一個化學元素及一種鹵素;元素符號Br,原子序35。溴分子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是有揮發性的紅棕色液體,活性介於氯與碘之間。纯溴也称溴素。溴蒸氣具有腐蝕性,并且有毒。在2007年,約有556,000公噸的溴被製造。Jack F. Mills "Bromine" in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iley-VCH Verlag; Weinheim, 2002.

之间水合氯醛和溴相似

水合氯醛和溴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巴比妥类药物乙醚二硫化碳硫酸苯胺

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属于巴比妥酸的衍生物,其应用范围可以从轻度镇静到完全麻醉,还可以用作抗焦虑药、安眠药、抗痉挛药。长期使用则会导致成瘾性。巴比妥类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已很大程度上被苯二氮䓬类药物所替代,后者过量服用后产生的副作用远小于前者。不过,在全身麻醉或癫痫的治疗中仍会使用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和水合氯醛 · 巴比妥类药物和溴 · 查看更多 »

乙醚

乙醚又稱依打(Ether音譯)、二乙醚或乙氧基乙烷,是一種醚類,分子式為 (C2H5)2O (或简写为 Et2O)。乙醚是一種無色、易燃、極易揮發的液體,其氣味帶有刺激性,以前被當作吸入性全身麻醉劑,也是常见的毒品加工製作材料。乙醚亦是一種用途非常广泛的非極性有機溶劑,與空氣隔絕時相當穩定。乙醚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當它遇到火花、高温、氧化剂(如高氯酸、氯气、氧气、臭氧等)时,就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有时也因静电而起火。略溶于水,能溶于乙醇、苯、氯仿、石油醚、其它極性溶液及许多油类,也可以提煉青蒿素。.

乙醚和水合氯醛 · 乙醚和溴 · 查看更多 »

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是一种分子式为CS2的无色有毒液体。纯的二硫化碳有类似氯仿的芳香甜味,但是通常不纯的工业品因为混有其他硫化物(如羰基硫等)而变为微黄色,并且有令人不愉快的烂萝卜味。CS2可溶解硫單質或白磷。 由于二硫化碳结构简单,虽然它的分子中含有碳原子,但是被认为是无机物。 二硫化碳通过以下反应制备:.

二硫化碳和水合氯醛 · 二硫化碳和溴 · 查看更多 »

硫酸

硫酸(化学分子式為)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矿物酸,一般為透明至微黄色,在任何浓度下都能与水混溶并且放热。有时,在工业製造过程中,硫酸也可能被染成暗褐色以提高人们对它的警惕性。 作為二元酸的硫酸在不同浓度下有不同的特性,而其对不同物质,如金属、生物组织、甚至岩石等的腐蚀性,都归根于它的强酸性,以及它在高浓度下的强烈脱水性(化学性质)、吸水性(物理性质)与氧化性。硫酸能对皮肉造成极大的伤害,因为它除了会透过酸性水解反应分解蛋白质及脂肪造成化学烧伤外,还会与碳水化合物发生脱水反应并造成二级火焰性灼伤;若不慎入眼,更会破坏视网膜造成永久失明。故在使用时,应做足安全措施。另外,硫酸的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非碱性气体 。 正因為硫酸有不同的特性,它也有不同的应用,如家用强酸通渠剂、铅酸蓄电池的电解质、肥料、炼油厂材料及化学合成剂等。 硫酸被广泛生產,最常用的工业方法為接触法。.

水合氯醛和硫酸 · 溴和硫酸 · 查看更多 »

苯胺

苯胺(Aniline)又称阿尼林油、胺基苯,分子式:,分子量:93.128,CAS编号:62-53-3。苯胺是最重要的芳香族胺之一,腐魚味,燃燒的火焰會生煙。 苯胺是最重要的胺類物質之一。主要用于制造染料、药物、树脂,还可以用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它本身也可作为黑色染料使用。其衍生物甲基橙可作為酸鹼滴定用的指示劑。.

水合氯醛和苯胺 · 溴和苯胺 · 查看更多 »

氯是一种卤族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Cl,原子序数為17。.

氯和水合氯醛 · 氯和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水合氯醛和溴之间的比较

水合氯醛有41个关系,而溴有1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92% = 6 / (41 + 112)。

参考

本文介绍水合氯醛和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