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武汉市和湖北省博物馆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武汉市和湖北省博物馆之间的区别

武汉市 vs. 湖北省博物馆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国家文物局挂牌的饱水漆木器保护基地,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该馆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以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史前陶器,盘龙城和曾侯乙墓为代表的青铜器,春秋中期楚墓到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曾侯乙墓、郭店楚墓、望山楚墓、包山楚墓、云梦秦墓出土的大量竹简,梁庄王墓、郢靖王墓出土的藩王文物最具特色,是馆藏文物的代表。其中郧县人头骨化石、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被誉为湖北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之间武汉市和湖北省博物馆相似

武汉市和湖北省博物馆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屈家嶺文化东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旅游局盘龙城越王勾践剑辛亥革命郧县人武汉市武昌区湖北省曾侯乙墓曾侯乙编钟

屈家嶺文化

屈家嶺文化是分布於中國长江中游地区的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最早在湖北京山屈家嶺遺址發堀而得名。该文化影响范围较广,东到湖北东部的黄冈、鄂城,西至三峡地区,北到河南南阳,南至洞庭湖滨,西北延伸至陕西南部的丹江流域。屈家嶺文化年代約為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約2200年前。 屈家嶺遺址最早在1955年至1957年被發堀,其後學者又在湖北各地發堀了更多屈家嶺文化的遺址,並在其中許多遺址如枝江關廟山遺址中發現其與前後期文化的關係,認定其為是更早期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的繼承者,而後被更晚期的青龍泉文化(又稱作湖北龍山文化)所繼承。 從遺址中可發現屈家嶺文化稻作的痕跡,動物方面有雞、羊、狗、豬等遺留,出土的大量陶紡輪證明其紡織甚為發達。建築方面,燒土塊作為建材已十分成熟。此外發現大量墓葬建築,多有陶器隨葬。陶器繼承大溪文化的圈足器,但有更多的鼎器。 屈家嶺文化大部分陶器相當樸素,有些則有壓印或彩繪圖案。屈家嶺文化仿效大溪文化,出現許多帶有圈足、底座支柱的陶器。陶器上出現的許多紡錘狀螺旋渦紋圖案顯示當時織品紡織可能十分盛行。.

屈家嶺文化和武汉市 · 屈家嶺文化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东湖

东湖可以指:.

东湖和武汉市 · 东湖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标准中对AAAAA级旅游景区提出了12项条件,即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年接待游客量及游客抽样满意率),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发布。.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武汉市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国家一级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一级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为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正式登记、注册并接受年检,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经该国家局组织设立的全国博物馆评估委员会在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以打分方式产生的博物馆最高等级划分。“一级博物馆”与“中央所属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及国务院或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国家文物局审核同意冠名“中国”等字样的国有博物馆分属不同概念。.

国家一级博物馆和武汉市 · 国家一级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国家旅游局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和武汉市 · 国家旅游局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盘龙城

#重定向 盘龙城遗址.

武汉市和盘龙城 · 湖北省博物馆和盘龙城 · 查看更多 »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號楚墓出土,1999年中國國慶日後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属春秋时代末年青铜文物,相信为越王勾践所使用。.

武汉市和越王勾践剑 · 湖北省博物馆和越王勾践剑 · 查看更多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公元1911年(農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的中國,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制的全国性革命。自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开始,至1912年清宣統帝下詔退位為止。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始自2000年前秦朝时期的帝制,開启民主共和新紀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不仅结束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國內各民族間關係等有重要的影响。.

武汉市和辛亥革命 · 湖北省博物馆和辛亥革命 · 查看更多 »

郧县人

郧县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因出土地名而被中国古人类专家贾兰坡命名为“郧县人” 。 1989年5月18日和1990年6月15日先后出土两件化石 ,两个化石分别命名为“梁子”和“青曲” 。“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前,属于距今73万年前开始出现的晚期“直立人” 。.

武汉市和郧县人 · 湖北省博物馆和郧县人 · 查看更多 »

武汉市

武汉市(普通话拼音:Wǔhàn Shì;武汉话拼音:Wǔhán Sì),简称“汉”,别称“江城、东方芝加哥”,中国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中后期,武汉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中華民國国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机关也搬到武汉,使其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教研发和新兴产业发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汉大学生人数(本科生加研究生)已超过100万,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汉高等院校高达82所,仅次于北京。近年来,武汉经济大幅增长,被认为是国内“唯一能够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和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极少数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极少数城市,城市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二。武汉近年来对外来人口的吸附作用日渐增强,年轻人口净增率现仅次于深圳排名全国第二,是全国吸引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城市活力排名全球第七。 2014年起至2028年的每年9月,武汉都要举行武汉网球公开赛,是中國国内级别最高的网球赛事。2019年,武汉将举办第7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参与举办国际篮联世界杯篮球赛。 2017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武汉市全球创意城市网络项目,授予武汉“设计之都”称号,成为继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四个“设计之都”。同年12月,武汉荣膺“2017年度城市创新”奖。.

武汉市和武汉市 · 武汉市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武昌区

武昌区是中國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市辖区,人口为113.7万人(2008年末),是原武昌市的主体部分。当地人的习惯将武汉市长江以南的市区部分统称武昌,包括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三个行政区划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昌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大以及湖北省政协等省级国家机关驻地。.

武昌区和武汉市 · 武昌区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武汉市和湖北省 · 湖北省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战国时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岩坑竖穴木椁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

曾侯乙墓和武汉市 · 曾侯乙墓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于1978年在中國湖北省随县(今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和武汉市 · 曾侯乙编钟和湖北省博物馆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武汉市和湖北省博物馆之间的比较

武汉市有743个关系,而湖北省博物馆有3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1.79% = 14 / (743 + 39)。

参考

本文介绍武汉市和湖北省博物馆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