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楔形文字和象形符号相似
楔形文字和象形符号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符号,美索不达米亚,芦苇,语素文字,苏美尔,汉字,文字。
符号
在一种认知体系中,符号是指代一定意义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可以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例如“.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阿拉米语:ܒܝܬ ܢܗܪܝܢ,Μεσοποταμία,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Mesopotamia)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意为“(两条)河流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两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由于这两条河流每年的氾滥,所以下游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和矿物质,但同时该地气候干旱缺水,所以当地人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运用灌溉技术,灌溉为当地带来大规模的人力协作和农业丰产。经过数千年的演化,美索不达米亚于公元前2900年左右形成成熟文字、众多城市及周围的农业社会。 由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处平原,而且周围缺少天然屏障,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个民族在此经历接触、入侵、融合的过程,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埃兰人、喀西特人、胡里特人、迦勒底人等其他民族先后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他们先经历史前的欧贝德、早期的乌鲁克、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后来又建立起先进的古巴比伦和庞大的亚述帝国。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将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推向鼎盛时期。但随着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先后崛起和征服,已经辉煌几千年的文字和城市逐步被荒废,接着渐渐为沙尘掩埋,最后被人们所遗忘。直到19世纪中期,伴随考古发掘的开始和亚述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物被出土,同时楔形文字逐渐被破解,尘封18个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才慢慢呈现在当今世人面前。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200年左右发明的楔形文字、公元前2100年左右尼普尔的书吏学校、三四千年前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文学作品、2600多年前藏有2.4万块泥板书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有前言和后记及282条条文构成的《汉谟拉比法典》、有重达30多吨的人面带翼神兽守卫的亚述君王宫殿、古巴比伦人关于三角的代数的运算、公元前747年巴比伦人对日食和月蚀的准确预测、用琉璃砖装饰的新巴比伦城和传说中的巴别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各时期的雕塑和艺术品,这些成就都属于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古老的文明。.
芦苇
芦苇(学名:Phragmites communis),又稱普通蘆葦(common reed),是生长于沼泽、河沿、海滩等湿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遍布于全世界温带和热带地区,芦苇属的植物大约有10种,有的分类学家认为芦苇是芦苇属的唯一种类。.
语素文字
语素文字(logogram,来自λόγος“词”和γράμμα“字符”),又称表语文字,是表示词或语素(语言的最小语义单位)的文字。它和表音文字不同:表音文字是表示语音的文字,表音文字的一个字位表示一个音位或者音位的组合。 语素文字容易与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相混淆。语素文字跟象形符号和形意符号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苏美尔
苏美尔(阿卡德語:Šumeru;蘇美語:,ki-en-ĝir15)為目前發現於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體系,同时也是「全世界最早产生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约4000年前结束,被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这里发现的含有楔形文字前文字的最古老的石板被定期为距今约56世纪前。.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文字
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紀錄特定事物、簡化圖像而成的書寫符號。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有些是以形表意,有些是以形表音,其中有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即以形表意的文字),與語音無甚關係,中國文字便是從此漸次演變而成。有些中文字可以從表面、部首、字旁看到一些聯繫旁通的字義。而這些特色是拼音文字所沒有的。所以古代中國文字在不同的語系區域是擁有不同發音的,即方言的存在。漢朝已經被鄰近的族群借用其文字用作為書寫紀錄。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文字是在阶级社会出現后产生的。 有些文字是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其后歷經不同演變,部分發展成语言的符号系统,後亦可用來紀錄人生經驗與見聞。 以形表音的图画文字经过不断的发展,從古埃及文、羅馬文字、及拉丁文字則发展到后期都成为語音符號,即外文的字母,不同的外文字母合併成一個外國文字。由於不同字母分別付予一個音,不同的字母合併成切音(混音),形成音節,合併不合的音節,成為了记录语音的表音文字。.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楔形文字和象形符号的共同点。
- 什么是楔形文字和象形符号之间的相似性
楔形文字和象形符号之间的比较
楔形文字有103个关系,而象形符号有3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5.22% = 7 / (103 + 31)。
参考
本文介绍楔形文字和象形符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