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梁武帝和萧大春相似
梁武帝和萧大春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南史,南京市,大同 (南梁),太清,侯景。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大同 (南梁)
大同(535年正月—546年四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五个年号,共计11年餘。.
太清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十二月)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个年号,共计2年餘。 太清三年五月简文帝蕭綱即位沿用。 梁元帝萧绎延用至太清六年十一月。.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梁武帝和萧大春的共同点。
- 什么是梁武帝和萧大春之间的相似性
梁武帝和萧大春之间的比较
梁武帝有181个关系,而萧大春有1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2.62% = 5 / (181 + 10)。
参考
本文介绍梁武帝和萧大春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