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桓玄和桓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桓玄和桓谦之间的区别

桓玄 vs. 桓谦

桓玄(),字敬道,一名靈寶,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晉名將桓溫之子,東晉末期桓楚政權建立者。曾消滅殷仲堪和楊佺期佔據荊江廣大土地,後更消滅了掌握朝政的司馬道子父子,掌握朝權。次年桓玄就篡位建立桓楚,但三個月後劉裕就舉義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敵而逃奔江陵重整軍力,但後再遭西討的義軍擊敗。試圖入蜀途中遇上護送毛璠靈柩的費恬等人,遭益州督護馮遷殺害。因曾襲父親「南郡公」之爵,故世稱「桓南郡」。. 桓謙(),字敬祖,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車騎將軍桓沖次子。在晉官至西中郎將、荊州刺史;桓楚時官至侍中、衞將軍。桓玄死後,桓謙仍然抵抗東晉,並於失敗後出奔後秦。後又因支持西蜀王譙縱對抗東晉而入蜀,終在西蜀的軍事行動下而再度與東晉作戰,被劉道規擊敗,被殺。.

之间桓玄和桓谦相似

桓玄和桓谦有(在联盟百科)28共同点: 劉裕劉毅 (東晉)司馬元顯后秦太守孫恩安徽省寧州东晋九华山 (南京)侍中刺史元兴益州荆州 (古代)表字谯郡豫州龍亢桓楚桓沖桓振梁州江州江苏省江陵县晋安帝晋书

劉裕

#重定向 宋武帝.

劉裕和桓玄 · 劉裕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劉毅 (東晉)

劉毅(),字希樂,小字盤龍,沛國沛縣人。東晉末年的重要軍事人物,與劉裕和何無忌等一同舉義兵消滅桓玄,後又曾參與討伐盧循的戰事。在東晉官至衞將軍、荊州刺史。因不服於劉裕,故此被劉裕所攻,兵敗自殺。.

劉毅 (東晉)和桓玄 · 劉毅 (東晉)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司馬元顯

司馬元顯(),字朗君,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晉朝宗室,會稽王司馬道子之長子,东晋晚期权臣,受封為會稽王世子。官至驃騎大將軍。司馬元顯自隆安三年起至元興元年的三年間曾經一度執掌東晉政權,但期間叛民孫恩連年入侵當時朝廷唯一能直接控制的三吳地區,戰事不息,而司馬元顯仍貪腐不已,國庫空虛下仍聚斂錢財之餘亦驕傲自大,信任身份奉承自己的小人,敗壞朝政。及後司馬元顯討伐桓玄,倚靠了北府軍將領劉牢之,然而劉牢之因擔心助司馬元顯擊敗桓玄後將不為對方所容,於是不戰而降。司馬元顯不能抵抗桓玄,終敗於桓玄並被其所殺,桓玄亦因而結束了晉安帝繼位以來司馬道子與司馬元顯父子掌政的局面,自掌朝政,終令其成功篡奪晉室,建立桓楚政權。.

司馬元顯和桓玄 · 司馬元顯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后秦

后秦(,或稱姚秦)是十六国时期羌人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 前秦苻坚淝水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人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秦,史称后秦。 其国号以所统治地区为战国时秦国故地为名。《十六国春秋》始称“后秦”,以别于前秦和西秦,后世袭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别称姚秦。 统治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东部和河南部分地区。 后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苌卒,子姚兴继位,攻杀前秦苻登,扫除前秦残部;又乘后燕灭西燕,尽占原西燕河东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东晋内乱,陷洛阳,淮汉以北诸城多请降,国势遂与后燕相当。伐後涼,得鳩摩羅什。是年,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卒,子姚泓继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丧发兵。东晋劉裕派檀道濟等北伐,陷洛阳。后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永和二年(417年)东晋圍攻长安,姚泓舉家投降,竟被劉裕滅族,后秦亡。后秦共存在32年(384-417)。.

后秦和桓玄 · 后秦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太守和桓玄 · 太守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孫恩

孫恩(),字灵秀,琅邪郡人,西晉中書令孫秀之後,世奉五斗米道。399年起兵反晉,402年敗死,餘眾由孫恩妹夫盧循領導,世稱「孫恩盧循之亂」。.

孫恩和桓玄 · 孫恩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安徽省和桓玄 · 安徽省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寧州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西晉置。刺史鎮建寧郡。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梁中期以後廢。北周置南寧州。隋初置南寧州總管府,後廢,其地入濮部、六詔。.

寧州和桓玄 · 寧州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桓玄 · 东晋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九华山 (南京)

位于中国江苏南京境内的九华山俗称小九华山(以区别于安徽的九华山),是钟山向西延伸至南京城内的余脉,海拔61米。东为太平门,西为北极阁,北以南京明城墙为界与玄武湖相邻。此山曾是南朝皇家宫苑乐游苑的所在地,因其形状仿佛覆舟,故亦名覆舟山,后因山南有小九华洞而得现名。小九华山以其山顶的三藏塔和玄奘的顶骨舍利埋葬地而著名。山上有旧寺一间,原名青园寺、法轮寺、龙光寺等,南朝宋时元嘉年间(424—453)道生和尚曾来此寺居住、修行,后因主张顽石也有灵性而被逐出南京,并在苏州虎丘“道生说法、顽石点头”。 1942年2月23日,日本人高森隆介在大报恩寺遗址附近修建神社时挖出了玄奘的头骨,日军本想偷运回本国,但消息走漏,迫于舆论压力,只好将其分成数份,其中交给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一份有一半被其派褚民谊葬在了九华山顶,并且修塔纪念,所用青砖都是汪伪政府文武职员每人捐助一块集成的。塔式仿西安大雁塔。 现为九华山公园,2005年后对旧寺也进行了翻修,更名为玄奘寺。该九华山(小九华山)亦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景观名称为“九华丹青”。.

九华山 (南京)和桓玄 · 九华山 (南京)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侍中和桓玄 · 侍中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刺史和桓玄 · 刺史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元兴

元兴可以指:.

元兴和桓玄 · 元兴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桓玄和益州 · 桓谦和益州 · 查看更多 »

荆州 (古代)

荊州,是中國古代的ㄧ個行政區劃,最早由漢武帝依據九州分區而設置。.

桓玄和荆州 (古代) · 桓谦和荆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桓玄和表字 · 桓谦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谯郡

譙郡,魏晉南北朝及隋朝時期的郡,作为封國时称为譙國。.

桓玄和谯郡 · 桓谦和谯郡 · 查看更多 »

豫州

豫州可以指:.

桓玄和豫州 · 桓谦和豫州 · 查看更多 »

龍亢

龙亢,可以指:.

桓玄和龍亢 · 桓谦和龍亢 · 查看更多 »

桓楚

桓楚,中國東晉時期由將領桓玄所建立的一個短期政權,存續期間為403年至404年。 東晉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控制東晉中央政府的楚王桓玄篡奪政權。十一月二十一日(陽曆為403年12月20日),安帝獻上玉璽,禪位於桓玄。十二月三日(陽曆為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稱帝,國號楚,改元永始。為與其餘國號為楚的政權區分,故史家稱桓玄建立者為桓楚。 名義上,桓楚於建立後直接繼承東晉的領土,但實際上其勢力範圍僅及江陵(今湖北江陵)以東的長江中下游一帶。404年,以劉裕為首的數名將領,起兵勤王,楚軍不敵,桓玄退出建康(今江蘇南京),並挾持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稍後,桓玄敗死,其堂弟桓謙將國璽奉還安帝,桓楚亡。 桓楚亡後,桓氏家族仍不斷在長江中游一帶興兵與東晉政府軍對抗,直到數年後才被消滅。.

桓楚和桓玄 · 桓楚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桓沖

桓沖(),字幼子,小字買德郎,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宣城內史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溫弟,東晉著名將領、軍事家。桓沖忠於晉室,雖桓氏與以謝安為首的陳郡謝氏有所衝突,但仍以國家為首,犧牲宗族利益,將原本桓溫時取得的揚州刺史職位讓了給謝安,反倒自願出鎮外地。後又與謝氏於東西兩邊協力防禦前秦的進攻,助東晉於淝水之戰中獲勝,但於戰後翌年病逝。桓沖在東晉官至車騎將軍,故被稱為桓車騎。後桓玄稱帝,追贈太傅、宣城王。.

桓沖和桓玄 · 桓沖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桓振

桓振(),字道全,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征西將軍桓豁孫,冠軍將軍桓石虔之子。桓玄敗死後繼續領導桓楚餘眾對抗東晉,終因兵敗被殺。.

桓振和桓玄 · 桓振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梁州

#重定向 梁州 (古代).

桓玄和梁州 · 桓谦和梁州 · 查看更多 »

江州

江州,可以指:.

桓玄和江州 · 桓谦和江州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桓玄和江苏省 · 桓谦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江陵县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2010年末总人口40.5万人。 .

桓玄和江陵县 · 桓谦和江陵县 · 查看更多 »

晋安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字德宗,东晋的第十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晉安帝由於痴愚而無能力掌握國政,在位廿二年間朝權都旁落在臣下之中,國內內亂頻仍,期間甚至發生了桓玄篡位的事件。最後東晉國祚及國力在北府將領劉裕的主持下獲得恢復,但亦為劉裕奠下篡位的基礎,安帝自己亦因劉裕欲篡而遇害。.

晋安帝和桓玄 · 晋安帝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晋书和桓玄 · 晋书和桓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桓玄和桓谦之间的比较

桓玄有140个关系,而桓谦有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8,杰卡德指数为14.58% = 28 / (140 + 52)。

参考

本文介绍桓玄和桓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