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桓温和桓玄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桓温和桓玄之间的区别

桓温 vs. 桓玄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桓玄(),字敬道,一名靈寶,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晉名將桓溫之子,東晉末期桓楚政權建立者。曾消滅殷仲堪和楊佺期佔據荊江廣大土地,後更消滅了掌握朝政的司馬道子父子,掌握朝權。次年桓玄就篡位建立桓楚,但三個月後劉裕就舉義兵反抗桓玄,桓玄不敵而逃奔江陵重整軍力,但後再遭西討的義軍擊敗。試圖入蜀途中遇上護送毛璠靈柩的費恬等人,遭益州督護馮遷殺害。因曾襲父親「南郡公」之爵,故世稱「桓南郡」。.

之间桓温和桓玄相似

桓温和桓玄有(在联盟百科)42共同点: 劉裕南京市南郡司州參軍太尉姑孰安徽省寧州尚书仆射丞相东晋交州京口区侍中徐州 (古代)刺史皇甫谧王愉益州青州 (古代)表字譙國桓氏谥号谯郡龍亢长江镇江市雍州桓偉...桓彝桓楚桓沖桓温桓振梁州江苏省江陵县汉中市洛阳市漢水晋书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劉裕

#重定向 宋武帝.

劉裕和桓温 · 劉裕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南京市

南京市(英文:Nanjing,邮政式拼音:Nanking),简称「宁」,别称金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会、副省級城市和特大城市,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暨第二大城市。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地區重要產業城市、長三角的副中心城市和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也是全國綜合性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以及科教中心城市之一。 全市下轄11個區,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2016年底常住人口827.05万,其中城镇人口678.14万人。 南京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后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齐、梁、陈、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十個朝代及政权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被視為中华之正朔所在,是國家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是全國重要科教文化中心,有八所大學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根據自然出版集团发布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件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个產業園區。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

南京市和桓温 · 南京市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南郡

南郡,中国古代的郡,秦昭襄王时设置,位于今湖北省荆州一帶。.

南郡和桓温 · 南郡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司州

#重定向 司隸.

司州和桓温 · 司州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參軍

參軍,即參軍事,《隋書》、兩《唐書》多做參軍事,本參謀軍務之稱,古代武官名,常是的幕僚。常做參某某軍事,如荀彧參丞相曹操軍事。.

參軍和桓温 · 參軍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太尉和桓温 · 太尉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姑孰

姑孰即今当涂县,境内有姑溪河,沿长江有采石矶,为兵家必争之地,今属马鞍山市。桓温驻军于姑孰,时为东晋军事要地。境内有石臼湖,盛产螃蟹。 分类:当涂县.

姑孰和桓温 · 姑孰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安徽省

安徽省,简称“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合肥市。安徽省大致位于东经114°54′至119°37′与北纬29°41′至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安徽省在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地跨淮河和长江,同时在地域文化上呈现出明显差异,从而孕育出了省内的四大文化圈,即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和徽文化;在经济上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中国中部经济区,北部和南部分属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其南部原徽州府的徽商与粤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自21世纪以来,安徽省与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安徽省和桓温 · 安徽省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寧州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西晉置。刺史鎮建寧郡。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梁中期以後廢。北周置南寧州。隋初置南寧州總管府,後廢,其地入濮部、六詔。.

寧州和桓温 · 寧州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尚书仆射和桓温 · 尚书仆射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丞相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丞相和桓温 · 丞相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桓温 · 东晋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交州

交州是古地名,其范围在其近八百年的历史中常有变化,通常包括現在的越南北、中部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部分。有时还包括現在的中国广东省、海南省。.

交州和桓温 · 交州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京口区

京口古时为镇江地名。现为中國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区,是镇江市的最早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目前名义上管辖镇江新区的丁卯地区和大港地区。15px京沪铁路穿境而过,15px镇大地方铁路将镇江大港港口与15px京沪铁路直接相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区内交汇。区内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大专)、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大专)。.

京口区和桓温 · 京口区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侍中

侍中是中國的官職名稱,秦始置,之后很多朝代都有设立,但是其地位与职能有过很大的变化。.

侍中和桓温 · 侍中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徐州 (古代)

#重定向 徐州 (三国至明朝).

徐州 (古代)和桓温 · 徐州 (古代)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刺史和桓温 · 刺史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靜,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古城)人,西晋学者、医学家。 出于安定皇甫氏,曾祖父为东汉太尉皇甫嵩。出后叔父,徒居新安。少家贫,边耕边读。学习废寝忘食。博览儒家经典百家,人称“书淫”《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耽玩典籍,忘寢與食,時人謂之『書淫』。或有箴其過篤,將損耗精神。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況命之修短分定懸天乎!』......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淡于名利。举孝廉而不行,相国征辟而不就。晋武帝屡下诏敦促,皆固辞,终身不仕,潜心著述。上表,武帝赠书一车。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醫學著作,即《素問》,《針經》(即《靈樞》),《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综合編著成《黄帝三部鍼灸甲乙經》,共10卷,乃中国针灸学名著。到了南北朝,才被改為12卷本。 晚年患风痹疾。 太康三年(282年)卒,时年六十八。另著《帝王世纪》、《高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年历》等。.

桓温和皇甫谧 · 桓玄和皇甫谧 · 查看更多 »

王愉

王愉可以指:.

桓温和王愉 · 桓玄和王愉 · 查看更多 »

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西汉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 殷商时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战国末期秦国灭了巴蜀之后在原巴蜀地区设置了巴郡和蜀郡。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四川地区为益州刺史部,别称刀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肃省小部分地区。东汉治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市北)。中平年间移治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市东北)。兴平年间又移治成都县(今四川成都市)。 三国时期,刘备占领此地並建立蜀汉政权。三国末年曹魏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分割益州,另置宁州。其间十六国时期,李特在益州建立成汉政权,譙縱在此建立譙蜀政权。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在全国设立十道,益州属剑南道,梁州属山南道,益州为原蜀郡之地。天宝元年(742年),益州改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蜀郡更升为南京成都府,剑南节度使再分为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节度使, 简称「東川」、「西川」。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成都府被降为益州,成都府路改为益州路,成都仍为治所。重和元年(1118年),益州再升格为成都府,自此益州的名称不再存在。 Category:南北朝的州 Category:隋朝的州 Category:唐朝的州 Category:四川的州.

桓温和益州 · 桓玄和益州 · 查看更多 »

青州 (古代)

青州,中国漢朝到金朝时设置的州。青州本为漢族文化中的九州之一,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东汉时青州刺史駐地為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三国曹魏及西晋均沿袭此制。永嘉之乱后,东晋于大兴初年在今江苏省淮安市境侨置青州,后有多次迁治。又在今山东省境置北青州,江苏省境内的青州,则称为南青州。刘宋时,废南青州,北青州称青州。治所多有迁移。隋朝废青州,唐朝复置,又改称北海郡。金朝时改益都府,元朝时为益都路,明清时为青州府。.

桓温和青州 (古代) · 桓玄和青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桓温和表字 · 桓玄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譙國桓氏

譙國桓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桓姓士族,祖籍譙國(今安徽懷遠),有自东汉至东晋一直活跃于政治舞台,有譙國龍亢桓氏和谯国銍县桓氏两个支族。在東晉前期,譙國龍亢桓氏與另一士族陳郡謝氏一直處於分庭抗禮的狀態。.

桓温和譙國桓氏 · 桓玄和譙國桓氏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桓温和谥号 · 桓玄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谯郡

譙郡,魏晉南北朝及隋朝時期的郡,作为封國时称为譙國。.

桓温和谯郡 · 桓玄和谯郡 · 查看更多 »

龍亢

龙亢,可以指:.

桓温和龍亢 · 桓玄和龍亢 · 查看更多 »

长江

长江,在中国古代称作江水、大江,简称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也是世界上完全在一国境内的最长河流,全长6380公里,干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部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穿越中国西南(青海、 西藏、 云南、 四川、 重庆)、中部(湖北、湖南、江西)、东部(安徽、江苏),在上海市汇入东海。长江流域覆盖中国大陆五分之一陆地面积,养育了中国大陆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经济带也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常被并列为中国文化历史、文明、经济的两大源泉。繁荣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占中华人民共和国GDP20%。长江流域生态类型多样,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是多种濒危动物如扬子鳄和达氏鲟的栖息地。几千年来,人们利用长江取水、灌溉、排污、运输、发展工业、当作边界等。 近年来,长江受到了工业污染、农业径流、河沙淤积、湿地和湖泊减少的威胁,因而加剧了季节性洪水的发生。长江部分地区已被划为保护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则因丰富的自然及文化资源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

桓温和长江 · 桓玄和长江 · 查看更多 »

镇江市

镇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的地级市,古称“润州”、“京口”,建城超过3000多年。位于江苏省南部的长江南岸-苏南,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组成城市,往东距离上海市230公里(通过高铁一小时可以到达),往西距离南京80公里(通过高铁半小时内可以到达),距离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常州奔牛机场50公里。镇江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中华民国大陆时期,镇江曾是江苏省的省会。镇江隔着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相望,东边与常州市相连,西边与南京市相连。由于南京长江二桥以及上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的垂直高度不够,使得排水量超过5万吨的远洋轮船,无法通过(南京的龙潭港在长江大桥下游位置,不受其影响)。使得镇江成为的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的深水岸(-15米)线港口城市之一,通过长江往东直接通往太平洋。由於其豐富的軍事史,鎮江三山(京口北固山、金山寺、焦山定慧寺)是詩人家國之思的集中地。.

桓温和镇江市 · 桓玄和镇江市 · 查看更多 »

雍州

雍州,可以指:.

桓温和雍州 · 桓玄和雍州 · 查看更多 »

桓偉

桓偉,字幼道,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大司馬桓溫之五子。桓熙、桓濟、桓歆、桓禕之弟,桓玄之兄。.

桓偉和桓温 · 桓偉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桓彝

桓彝(),字茂倫,譙國龍亢人。東漢五更桓榮的九世孫,可能是曹魏大司農桓範的後代。父桓顥,官至郎中。桓彝在東晉曾任散騎常侍、宣城內史等職,在蘇峻之亂中拒降戰死。兒子桓溫為東晉時著名的權臣,孫兒桓玄更曾篡奪皇位,幾乎覆滅東晉。.

桓彝和桓温 · 桓彝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桓楚

桓楚,中國東晉時期由將領桓玄所建立的一個短期政權,存續期間為403年至404年。 東晉晉安帝元興二年(403年),控制東晉中央政府的楚王桓玄篡奪政權。十一月二十一日(陽曆為403年12月20日),安帝獻上玉璽,禪位於桓玄。十二月三日(陽曆為404年1月1日),桓玄正式稱帝,國號楚,改元永始。為與其餘國號為楚的政權區分,故史家稱桓玄建立者為桓楚。 名義上,桓楚於建立後直接繼承東晉的領土,但實際上其勢力範圍僅及江陵(今湖北江陵)以東的長江中下游一帶。404年,以劉裕為首的數名將領,起兵勤王,楚軍不敵,桓玄退出建康(今江蘇南京),並挾持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稍後,桓玄敗死,其堂弟桓謙將國璽奉還安帝,桓楚亡。 桓楚亡後,桓氏家族仍不斷在長江中游一帶興兵與東晉政府軍對抗,直到數年後才被消滅。.

桓楚和桓温 · 桓楚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桓沖

桓沖(),字幼子,小字買德郎,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宣城內史桓彝之子,大司馬桓溫弟,東晉著名將領、軍事家。桓沖忠於晉室,雖桓氏與以謝安為首的陳郡謝氏有所衝突,但仍以國家為首,犧牲宗族利益,將原本桓溫時取得的揚州刺史職位讓了給謝安,反倒自願出鎮外地。後又與謝氏於東西兩邊協力防禦前秦的進攻,助東晉於淝水之戰中獲勝,但於戰後翌年病逝。桓沖在東晉官至車騎將軍,故被稱為桓車騎。後桓玄稱帝,追贈太傅、宣城王。.

桓沖和桓温 · 桓沖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桓温

桓溫(),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重要將領及權臣、軍事家,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官至大司馬、錄尚書事。宣城內史桓彝長子,因領兵消滅成漢而聲名大盛,又曾三次領導北伐,掌握朝政並曾操縱廢立,更有意奪取帝位,但終因最後一次北伐大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於朝中王氏和謝氏勢力而未能如願。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因桓溫獲賜諡號宣武,故《世說新語》稱其為「桓宣武」。其子桓玄後來一度篡奪東晉帝位而建立桓楚,追尊桓溫為「楚宣武帝」。.

桓温和桓温 · 桓温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桓振

桓振(),字道全,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末期人物,征西將軍桓豁孫,冠軍將軍桓石虔之子。桓玄敗死後繼續領導桓楚餘眾對抗東晉,終因兵敗被殺。.

桓振和桓温 · 桓振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梁州

#重定向 梁州 (古代).

桓温和梁州 · 桓玄和梁州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桓温和江苏省 · 桓玄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江陵县

江陵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江河段北岸。全县版图呈马鞍形,东西距53.5千米,南北距36.2千米。面积1032平方千米。2010年末总人口40.5万人。 .

桓温和江陵县 · 桓玄和江陵县 · 查看更多 »

汉中市

汉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经济以农业、旅游业、采矿业为主,工业产值较低。与甘肃、四川毗邻。北依秦岭,南屏大巴山,中部为盆地。全市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勉县(1964年前旧名“沔縣”)、西乡县、略阳县、镇巴县、宁强县、留坝县、佛坪县,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86万(2016年)。地方方言为汉中话,属西南官话的成渝片。.

桓温和汉中市 · 桓玄和汉中市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桓温和洛阳市 · 桓玄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漢水

#重定向 汉江 (中国).

桓温和漢水 · 桓玄和漢水 · 查看更多 »

晋书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记载的历史上起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晋。该书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原有叙例、目录各一卷、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今存一百三十卷。.

晋书和桓温 · 晋书和桓玄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桓温和桓玄之间的比较

桓温有173个关系,而桓玄有1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2,杰卡德指数为13.42% = 42 / (173 + 140)。

参考

本文介绍桓温和桓玄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