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格拉齊亞·黛萊達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格拉齊亞·黛萊達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之间的区别

格拉齊亞·黛萊達 vs. 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

玛丽亚·格拉齊亞·科西马·黛萊達(意大利语:Maria Grazia Cosima Deledda,),意大利萨丁岛自然主义流派作家,1927年凭作品《邪恶之路》(La Via Del Male,1896年)获得192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黛莱达在一个中产家庭出生,完成小学课程后跟随私人导师学习,随后她自己钻研文学。「巴爾扎克、果戈里、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大量作品,撒丁島瑰麗的風光和傳說陶冶了她的心靈,開拓了她的想像。」孟憲忠編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人生之旅》,台北市:智慧大學,1993年,頁80-81。她起初在杂志上发表小说,1890年出版的《Nell'azzurro》被视为她的第一部作品。1900年,他与战争部官员帕尔梅洛·马代萨尼(Palmiro Madesani)结婚后移居罗马。1895年《Anime oneste》和1900年《Il vecchio della montagna》等作品出版后,评论家开始关注黛莱达的作品。 1903年出版的《Elias Portolu》标志著黛莱达正式踏上成功之路,她的代表作品有《灰烬》(Cenere,1906年)、《母亲(小说)》(La Madre,1920年)、《离婚之后》(Naufraghi in porto,1920年)、《科西玛》(Cosima,1937年)等。其中《灰烬》曾启发一部由埃莱奥诺拉·杜塞演出的电影。孟憲忠認為,黛萊達的小說分為兩類:「一是以親切無飾、清澈鮮明之筆傳達了撒丁島的風土人情,使世人認識撒丁島。一是深入的內心刻畫、淒婉默然的詩意抒寫著人的感情與宗教精神的牴牾;這些作品總是蒙上了一道宿命的光影,具有一種《聖經》上的涵義。 黛莱达1936年在罗马去世。. 诺贝尔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瑞典学院、卡罗琳学院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颁发一次,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和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除经济学奖外,其他五个奖项都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这五个奖项也就都是由诺贝尔基金会进行管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名“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中央銀行于1968年设立,旨在奖励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个奖都是由独立的委员会颁发,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物理学、化学和经济学奖,瑞典学院颁奖文学奖,卡罗琳学院颁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颁奖和平奖。每位获奖者都将获得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首批诺贝尔奖获得者拿到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的奖金,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2008年,获奖者的奖金数额为一千万瑞典克朗。除和平奖是在奥斯陆颁发外,另外五个奖都是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仪式上颁发,颁奖日期为每年的12月10日,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截至2017年,诺贝尔奖有844次授予男性,48次授予女性,此外还有27次授予组织。首位赢得诺贝尔奖的女性是玛丽·居里,她和亨利·贝可勒尔以及自己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赢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瑪麗·居禮也是唯一一位多次获奖的女性,她还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所以诺贝尔奖女性得主一共是47位。瑪麗·居禮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于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两人也是唯一一对获诺贝尔奖的母女。共有16位女性曾获诺贝尔和平奖,14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12位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位曾获诺贝尔化学奖,两位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2009年获奖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则成为唯一一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这年共有5位女性获得诺贝尔奖,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

之间格拉齊亞·黛萊達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相似

格拉齊亞·黛萊達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诺贝尔文学奖意大利

诺贝尔文学奖

諾貝爾文學獎(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瑞典學院頒發的諾貝爾獎之一,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每年表彰「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 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得到的奖金为150,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7年12月的7,731,004瑞典克朗。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该奖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

格拉齊亞·黛萊達和诺贝尔文学奖 · 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和诺贝尔文学奖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意大利和格拉齊亞·黛萊達 · 意大利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格拉齊亞·黛萊達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之间的比较

格拉齊亞·黛萊達有15个关系,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有12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1.45% = 2 / (15 + 123)。

参考

本文介绍格拉齊亞·黛萊達和諾貝爾獎女性得主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