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栗田健男和高雄型重巡洋艦相似
栗田健男和高雄型重巡洋艦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大日本帝國海軍,重巡洋舰,雷伊泰灣海戰,最上级重巡洋舰。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大日本帝國海軍和栗田健男 · 大日本帝國海軍和高雄型重巡洋艦 ·
重巡洋舰
重巡洋舰,即重型巡洋舰(Heavy Cruiser)或大型巡洋舰,是巡洋舰的一种分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条约时期,由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产生,主要以主炮口径作为划分依据的一类巡洋舰。一般指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强于轻巡洋舰但次于战列舰的舰只。在美国海军的军舰代码中,重巡洋舰由“CA”来表示。 重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到顶峰,美国和英国、日本、納粹德国均大量制造和部署重型巡洋舰,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重巡洋舰对美日双方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航速可以与驱逐舰媲美,但是火力却远强于轻巡洋舰,造价远低于战列舰,它可以担任水面战斗舰和快速袭击舰。二战结束后,隨著航母戰術的興起,幾乎所有重巡洋舰和战列舰一起被出售解體,只有少數就成為了博物馆,且鲜有国家继续建造重巡洋舰。.
雷伊泰灣海戰
萊特灣海戰(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稱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戰列艦海戰,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海战進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200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合計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此次戰鬥。 馬里亞納海戰戰役失利後,已喪失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防線的日本雖居劣勢,但若是再失去菲律賓或臺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將斷絕,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因此日軍決定孤注一擲,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在經過許多的考量下,放棄原先攻打臺灣的計劃,而改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结果如所預料,数量上远居於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上、陸基等航空力量全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洲所屬巡洋舰澳大利亚號被重创,似乎顯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
栗田健男和雷伊泰灣海戰 · 雷伊泰灣海戰和高雄型重巡洋艦 ·
最上级重巡洋舰
最上級重巡洋舰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因倫敦海軍條約內規範的總噸位限制,因此採用輕巡洋艦的名義建造,配備輕巡洋艦的155公厘艦炮,也採用輕巡洋艦的河川命名法則;直到日本退出倫敦海軍條約後,本級艦更換回原始設計的203公厘艦炮,恢復重巡洋艦標準。 本級艦共建造4艘,後兩艘因友鶴事件及第四艦隊事件導致設計有做些微修正,所以有軍事研究者獨立出來稱鈴谷級,但實際戰力差距並不明顯。.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栗田健男和高雄型重巡洋艦的共同点。
- 什么是栗田健男和高雄型重巡洋艦之间的相似性
栗田健男和高雄型重巡洋艦之间的比较
栗田健男有45个关系,而高雄型重巡洋艦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6.45% = 4 / (45 + 17)。
参考
本文介绍栗田健男和高雄型重巡洋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