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之间的区别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vs.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查理五世(西班牙语:Carlos I,读音:卡洛斯;荷兰语:Karel V,读音:卡瑞尔;德语:Karl V,读音:卡尔;意大利语:Carlo V,读音:卡洛;法语:Charles Quint,读音:夏尔);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亚-莱昂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阿拉贡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西西里国王卡洛二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在欧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開啟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時代。.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德语:Albrecht II,)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公(称阿尔布雷希特五世,1404年~1439年在位),匈牙利国王(1437年起)和波希米亚国王(1437年起)。1438年他被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但未能加冕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是奥地利大公阿尔布雷希特四世之子,生于维也纳。他在1404年继承父亲的领地奥地利大公国(哈布斯堡家族的另一支统治着内奥地利)。在长大成人--,阿尔布雷希特积极支持卢森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蒙德(也是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国王)镇压胡斯运动。1422年,他与西吉斯蒙德的女儿和继承人卢森堡的伊丽莎白结婚。由于西吉斯蒙德没有男性子嗣,阿尔布雷希特因婚姻关系成为他在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的王位继承人。除了他妻子与匈牙利古老的阿尔帕德王朝和波希米亚的古代王朝有血缘关系以外,阿尔布雷希特自己也是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远房--裔,这就给他继承这两国的王位增添了依据。 在西吉斯蒙德于1437年去世--,阿尔布雷希特在次年1月1日加冕为匈牙利国王,6个月--又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1438年3月18日,德意志选侯在法兰克福选举他为罗马人民的国王(称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这意味着他有机会成为皇帝。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的权力局限于奥地利和匈牙利。他企图在波希米亚进一步扑灭胡斯运动,但那里的胡斯派仍拥有强大力量。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被圣杯派的领袖波杰布拉德的伊日打败,此--他不再试图控制波希米亚。 1439年,阿尔布雷希特二世颁布了著名的美因茨国事诏书。这份诏书是皇帝与教皇之间的一个初步协定,旨在使德国基督教会受皇帝影响,并推迟对教会的进一步改革。 1439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二世派军队入侵匈牙利,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在抵抗入侵的战争中死于匈牙利境内的内斯梅里。他留下一名遺腹子拉迪斯勞斯。拉迪斯勞斯出生--繼承了奧地利和波希米亞,匈牙利贵族则选举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为国王。.

之间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相似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奥地利奥地利统治者列表奥斯曼帝国德国君主列表德语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选帝侯教宗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奥地利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奥地利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统治者列表

这是一份奥地利自成为独立封地以来各代藩侯、公爵、大公以及皇帝的名单。.

奥地利统治者列表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奥地利统治者列表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奥斯曼帝国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奥斯曼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德国君主列表

德国君主列表给出了从843年《凡尔登条约》(该条约三分了法兰克王国,从而导致了东法兰克王国的诞生)签订,到1910年德意志帝国帝制终结为止的统治德国地区的历代君主,也包括神圣罗马帝国崩溃后各种德国地区邦联的领导者。.

德国君主列表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德国君主列表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德语

德语(德语:Deutsch,)是印欧语系西日耳曼語支的一门语言。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六的語言,也是世界大國語言之一以及欧盟内使用最广的母语,德语拥有9000万到9800万使用者。德语标准共同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对拉丁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大多数德语词汇源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语言,一些词汇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部分来自法语和英语。 德语母语使用者的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和卢森堡。欧洲许多地区(如意大利北部、比利时东部以及波兰等地)和作为原德国殖民地的纳米比亚也有大量的德语使用者,主要为作为当地少数民族的日耳曼人。 德语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德文字母除去标准的26个拉丁字母外,另有三个带分音符的元音Ä/ä、Ö/ö、Ü/ü以及一个特殊字母ß。.

德语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德语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哈布斯堡王朝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哈布斯堡王朝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 ·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选帝侯

选帝侯(德语:Kurfürst,复数为Kurfürsten,"kur"意为“选择”,"Fürst"意为“诸侯”。)指七个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利的诸侯。包括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爾大主教、萊茵-普法爾茨伯爵、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勃蘭登堡藩侯與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此一封號仍為德意志帝國所使用。.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选帝侯 · 选帝侯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教宗和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教宗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之间的比较

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有145个关系,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有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5.26% = 9 / (145 + 26)。

参考

本文介绍查理五世 (神圣罗马帝国)和阿尔布雷希特二世 (德意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