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查士丁尼一世和阿玛拉逊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查士丁尼一世和阿玛拉逊莎之间的区别

查士丁尼一世 vs. 阿玛拉逊莎

查士丁尼一世(拉丁语:Justinianus I;希腊语:Ιουστινιανός;全名为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 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约)是东罗马帝国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527年到565年。由於他收復了許多失土,重建聖索菲亞教堂,並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功不可沒,因此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一世是古罗马时代末期最重要的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古典时期转化为希腊化时代的东罗马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比如他于542年废除了执政官这个从罗马共和国遗留下来的官职(可能出于费用的考虑)。他还加强了皇帝作为神在地上的代表的地位,这一举动彻底破坏了罗马帝国中皇帝被视为首席执行官、“国家之父”,“第一公民”的形象。但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就已经对查士丁尼一世的政策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普罗科匹厄斯的著作是今天对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期研究最重要的一手资料。. 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又称为:阿玛娜·希莎(Amalasuentha)(公元495年 - 535/534年4月30日)是526年至534年东哥特人女王,狄奥多里克大帝的第三个女儿。 公元515年她嫁给了曾居住于西哥特伊士班尼亚的东哥特阿马尔(Amal)贵族直系后裔,维德里希(Widerich,生于公元450年)的儿子、贝里斯蒙德(Berismund,生于公元410年)的孙子、公元400年东哥特人国王(死于公元400年后)的重孙,(公元480年-522年)。 婚后七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孩子,阿塔拉里克和(公元517年-550年后,公元550年嫁给了(germanus))。公元526年,她的父亲狄奥多里克大帝去世后,她的儿子接替东哥特王位,而她作为摄政而掌握实权。由于她深受古罗马文化的浸透,在对儿子的教育或个人感情上,均偏重东罗马而非哥特,与大臣们的关系也愈益紧张,她自己意识到处境危急,已怀疑有三家哥特贵族暗地里反对她的统治,随时可能被放逐并处死。于此同时,她开始了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谈判,表达了愿归顺君士坦丁堡的愿望,但534年她儿子的逝世使計劃突遭劇變。 兒子過生後,阿玛拉逊莎女王让她的表弟 登上王位 (因当时狄奥达哈德的妻子仍活着,她無法以身相許,二人仍以表姐弟相称),她自己繼續垂簾聽政保持現有地位。但事后证明该选择非常不明智,因为狄奥达哈德更加引起了东哥特人的不满。為平民憤,不久在他的命令或授意下,阿玛拉逊莎被囚禁到托斯卡纳博赛纳湖中的玛塔纳 (Martana)岛上,并于公元534/535年春季的4月30日,在洗澡时遇刺被勒死。 阿玛拉逊莎的首席大臣兼文学顾问卡西奥多罗斯 的信件以及普罗科匹厄斯和约尔丹尼斯的历史著作,為後人能得知有关阿玛拉逊莎性格的主要資料。 年轻的卡洛·哥尔多尼以阿玛拉逊莎悲剧的一生为蓝本,写下了第一部戏剧,并于1733年在米兰上演。 小行星650-“阿玛拉逊莎”,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之间查士丁尼一世和阿玛拉逊莎相似

查士丁尼一世和阿玛拉逊莎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古罗马君士坦丁堡米蘭狄奧多里克大帝阿玛拉逊莎拜占庭帝国普罗科匹厄斯

古罗马

古羅馬文明通常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ātus Populus Que Rōmānus),缩写为SPQR。傳說在公元前754年-753年,羅穆盧斯在台伯河畔建羅馬城,開創了王政時代。公元前509年或前510年,古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結束,選舉兩名執政官,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管理國家的主要機構為元老院、高級長官及公民大會,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佈了十二銅表法,明定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誌著羅馬法的誕生。 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後戰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動了3次布匿克戰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並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動3次馬其頓戰爭,征服大部分伊利里亚、馬其頓並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羅馬-敘利亞戰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於1世紀前後擴張成為橫跨歐洲、非洲稱霸地中海的龐大羅馬帝國。 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於476年。而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則在1453年被鄂圖曼帝國所滅。.

古罗马和查士丁尼一世 · 古罗马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君士坦丁堡和查士丁尼一世 · 君士坦丁堡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米蘭

米蘭(Milano)是歐洲國家義大利的西北方大城,也是米蘭省的省會和倫巴第大區的首府,位於義大利人口最密集和發展程度最高的倫巴第平原上。它是歐洲南方的重要交通要點,歷史相當悠久,以觀光、時尚與建築景觀聞名於世。米蘭市区目前有182萬居民,其都会区超过800万人是歐洲三大都會區之一。總面積約有1,982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超過2,000人居住。目前米蘭市長為Giuseppe Sala。 市区生產總值占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的4.8%,這個地區也被稱為藍香蕉(Blue Banana),是歐洲人口最密集與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米蘭最初被凱爾特人當中的因蘇布雷人(Insubres)稱為Medhlan。後來羅馬人在西元前222年征服該地後,稱它為Mediolanum。米蘭因此成為羅馬帝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並在286年至402年成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米蘭在中世紀時期則被稱為Mailand,德語目前依然使用這個名字,它來自於凱爾特語的Mid-lan,意為“平原中心”。拿破崙於1796年佔領米蘭,並於1805年將米蘭當作義大利王國的首都。米蘭隨後成為受到奧地利帝國所控制的倫巴第-威尼西亞王國首都,並於1859年成為薩丁尼亞王國的一部份,逐漸隸屬於義大利王國。 米蘭是一個國際性及國際化的城市,有15.2%的人口出生於國外。這個城市依然是歐洲主要的運輸和工業中心,米蘭是歐洲聯盟當中第10重要的商業和金融中心(2009年).

查士丁尼一世和米蘭 · 米蘭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狄奧多里克大帝

奧多里克大帝(拉丁语:Flavius Theodericus,希腊语:Θευδέριχος,古德语:Dietrich,法语:Thierry;454年-526年8月30日)东哥特人的领袖(471年起),东哥特王国(其疆域大部分位于今日的意大利)的建立者(493年~526年在位)。从511年开始,他还是西哥特王国的摄政。.

查士丁尼一世和狄奧多里克大帝 · 狄奧多里克大帝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阿玛拉逊莎

阿玛拉逊莎(Amalasuntha),又称为:阿玛娜·希莎(Amalasuentha)(公元495年 - 535/534年4月30日)是526年至534年东哥特人女王,狄奥多里克大帝的第三个女儿。 公元515年她嫁给了曾居住于西哥特伊士班尼亚的东哥特阿马尔(Amal)贵族直系后裔,维德里希(Widerich,生于公元450年)的儿子、贝里斯蒙德(Berismund,生于公元410年)的孙子、公元400年东哥特人国王(死于公元400年后)的重孙,(公元480年-522年)。 婚后七年,她的丈夫就去世了,留下了两个孩子,阿塔拉里克和(公元517年-550年后,公元550年嫁给了(germanus))。公元526年,她的父亲狄奥多里克大帝去世后,她的儿子接替东哥特王位,而她作为摄政而掌握实权。由于她深受古罗马文化的浸透,在对儿子的教育或个人感情上,均偏重东罗马而非哥特,与大臣们的关系也愈益紧张,她自己意识到处境危急,已怀疑有三家哥特贵族暗地里反对她的统治,随时可能被放逐并处死。于此同时,她开始了与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谈判,表达了愿归顺君士坦丁堡的愿望,但534年她儿子的逝世使計劃突遭劇變。 兒子過生後,阿玛拉逊莎女王让她的表弟 登上王位 (因当时狄奥达哈德的妻子仍活着,她無法以身相許,二人仍以表姐弟相称),她自己繼續垂簾聽政保持現有地位。但事后证明该选择非常不明智,因为狄奥达哈德更加引起了东哥特人的不满。為平民憤,不久在他的命令或授意下,阿玛拉逊莎被囚禁到托斯卡纳博赛纳湖中的玛塔纳 (Martana)岛上,并于公元534/535年春季的4月30日,在洗澡时遇刺被勒死。 阿玛拉逊莎的首席大臣兼文学顾问卡西奥多罗斯 的信件以及普罗科匹厄斯和约尔丹尼斯的历史著作,為後人能得知有关阿玛拉逊莎性格的主要資料。 年轻的卡洛·哥尔多尼以阿玛拉逊莎悲剧的一生为蓝本,写下了第一部戏剧,并于1733年在米兰上演。 小行星650-“阿玛拉逊莎”,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查士丁尼一世和阿玛拉逊莎 · 阿玛拉逊莎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一世 · 拜占庭帝国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普罗科匹厄斯

普罗科匹厄斯(希腊语:Προκόπιος ο Καισαρεύς,拉丁语:Procopius,约500年出生,约565年逝世)是一位著名的东罗马帝国学者,他出生于一个相当有名声的家族。他一般被看作为最后一位重要的古代史学家。.

普罗科匹厄斯和查士丁尼一世 · 普罗科匹厄斯和阿玛拉逊莎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查士丁尼一世和阿玛拉逊莎之间的比较

查士丁尼一世有92个关系,而阿玛拉逊莎有2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6.09% = 7 / (92 + 23)。

参考

本文介绍查士丁尼一世和阿玛拉逊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