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主义相似
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主义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巴门尼德,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諾斯底主義,柏拉图主义,毕达哥拉斯,普罗提诺。
巴门尼德
爱利亚的巴门尼德(Παρμενίδης)(约前515-前445),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最重要的「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之一,是埃利亚学派的一员。生於埃利亚(Ἐλέα,位於現在意大利南部沿岸),主要著作是用韻文寫成的《論自然》,如今只剩下殘篇,他认为真實變動不居,世間的一切變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憑感官來认識真實。.
巴门尼德和柏拉图 · 巴门尼德和毕达哥拉斯主义 ·
亚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Αριστοτέλης,Aristotélēs,),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圖的學生、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音乐、生物學、經濟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形而上学。 亞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學的思想深刻地塑造了中世紀的學術思想,其影響力延伸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雖然最終被牛頓物理學取代。在動物科學方面,他的一些意見仅在19世纪被确信是準確的。他的学术领域还包括早期关于形式逻辑理论的研究,最终这些研究在19世纪被合并到了现代形式逻辑理论裡。在形而上學方面,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和神學思想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傳統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世紀,它繼續影響着基督教神學,尤其是天主教教會的學術傳統。他的倫理學,虽然自始至终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后来也随着新兴現代美德倫理的到来获得了新生。今天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仍然活躍在學術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經濟學方面,亞里士多德對於經濟活動的分類與看法持續影響到中世紀與重農主義,直到被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學派取代為止。雖然亞里士多德寫了許多論文和優雅的對話(西塞羅描述他的文學風格為“金河”),但是大多數人認為他的著作现已失散,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原创作品保存了下來。.
形而上学
#重定向 形上學.
形而上学和柏拉图 · 形而上学和毕达哥拉斯主义 ·
諾斯底主義
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 或稱靈知派和靈智派)的“諾斯底”一词在希臘語中意为“知識”,諾斯底是指在不同宗教運動及團體中的同一信念,這信念可能源自於史前時代,但卻於公元的首數個世紀活躍於地中海週圍與伸延至中亞地區。了解這個核心信念的鑰匙就是要透過擁有「靈知」(Gnosis,或譯「真知」),“靈知”在希腊语原文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所獲得的一種知識或意識。諾思底主義者相信透過這種超凡的經驗,可使他們脫離無知及現世。.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学派(Platonism,大写P), 作为一个专有名词, 是泛指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或是其他来源于并具有紧密联系的哲学体系。在狭义范围内,所谓的柏拉图主义(platonism,在中采用小写p), 是指肯定某一种的存在, 区别于意识所在的内在世界和感受到的外在世界,这种目标被指出“存在”于所谓的“第三维度内”, 与唯名论形成对立观点。" Philosophers who affirm the existence of abstract objects are sometimes called platonists; those who deny their existence are sometimes called nominalists.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Πυθαγόρας,约)是一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创立者。 他認為數學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對數字癡迷到幾近崇拜;同時認為一切真理都可以用比例、平方及直角三角形去反映和證實:譬如主張平方數"100"意味「公正」。.
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又譯柏羅丁《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2205頁,「Plotinus」條。(Πλωτίνος ,Plotinus ;),新柏拉圖學派最著名的哲學家,更被认为是新柏拉图主义之父。 普罗提诺出生于埃及,青年时在亚历山大港求学,并一直居住到39岁。他的老师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立人。 大部分关于普罗提诺的记载都来自他的学生(公元232-304年)所编纂的普罗提诺的《六部九章集》的序言中。 普罗提诺主張有神論,同時主張神秘主義。他不是基督徒,但他的哲學對當時基督教的教父哲學產生了極大影響。.
普罗提诺和柏拉图 · 普罗提诺和毕达哥拉斯主义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共同点。
- 什么是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主义之间的相似性
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主义之间的比较
柏拉图有100个关系,而毕达哥拉斯主义有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5.15% = 7 / (100 + 36)。
参考
本文介绍柏拉图和毕达哥拉斯主义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