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枪械

指数 枪械

半自動槍械 中國的鳥槍。 槍械(Gun)或稱銃械,簡稱槍或銃,其它舊稱有火銃、火槍、鐵炮,是所有(通常)依靠身管内的加压气体喷射抛射物来杀伤目标的远程兵器统称。根据发射动力来源,枪械分为火器(firearm)和气枪(airgun)两类,但近些年来不依赖高压气体而是用电磁力驱动抛射物的磁轨炮(railgun)和线圈炮(coilgun)也在研制中。 英文中“gun”一词多用来表达步兵携带的轻型枪械,但是有时亦用来表达大口径炮。一般来说,“gun”多指依靠抛射物动能杀伤目标的武器,而“cannon”则指发射爆炸性弹药的武器。而枪所发射的材料可以是多样的(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因此在枪炮口径区别上并无唯一标准。现在西方“gun”一般指利用火藥燃氣發射子彈,口徑定義於以下的火器类武器(等于及大於20毫米定義為火炮,此爲美國軍方和日本自衛隊的標准)。以發射槍彈,打擊無防護或弱防護的有生目標為主,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亦是其他兵種的輔助武器,在民間更廣泛用於治安、自卫、狩獵、体育运动以及各种犯罪行为。.

252 关系: AK-47突击步枪AK-74突击步枪AKM突擊步槍AN-94突击步枪APS水下突擊步槍加特林加特林机枪动能博蒙特–亞當斯左輪手槍半自動手槍博查特C-93手槍十年式擲彈筒十眼銃卡爾瓦多斯省卡拉什尼科夫南北战争反坦克導彈反坦克火箭反坦克步槍反坦克武器反器材步槍史奈德步槍史密斯威森史密斯威森3號左輪手槍史密斯威森M27左輪手槍各国枪支比率列表坦克堑壕战塞缪尔·柯尔特墨西哥革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子彈导弹射擊運動履帶工程塑料左轮手枪巴祖卡火箭筒不鏽鋼中型機槍中央式底火中國中间型威力枪弹中法战争三發點放二十二年式村田步槍弹巢...彈夾條彈匣彈頭体育运动佛朗機炮德萊賽針發槍德意志统一便携式防空导弹信號槍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北美印第安战争包絡式槍機刺刀單發手槍催淚彈冲锋枪冷兵器全自動手槍八九式擲彈筒公共安全前膛枪勒貝爾M1886步槍個人防衛武器CZ 25冲锋枪火器火箭火箭筒火箭推進榴彈火繩槍火炮火焰火焰喷射器火药磁軌砲神鎗祖魯戰爭科幻空包彈突击步枪突火枪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簧輪槍精確射手步槍線圈砲美墨戰爭美國人美國獨立戰爭烏茲衝鋒槍瑞士瑞典瓦爾特PP手槍無煙火藥無殼彈燧發槍燃點畢懋康狩獵狙擊手白朗寧Auto-5半自動霰彈槍白朗寧自動步槍莫辛-納甘步槍避彈衣鐵炮裝藥装甲车褐筒西德西班牙馬提尼-亨利步槍马克沁机枪魯格手槍豐和96式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鳥銃越戰鹿彈軟氣槍軍用機器人輕兵器轻机枪迫击炮迅雷銃霰彈霰彈槍胡椒噴霧防暴阿拉摩之戰蘇格蘭起步槍闪电战闽南语钉子蒙德拉貢步槍肖伯格手槍铁拳膛室膛線自动步枪自動火器臺灣話金属风暴長管槍械長槍鋁合金苏联狙击手英语雷管槍雷明登700步槍電磁力電槍通用機槍FAMAS突擊步槍FN EGLM附加型榴彈發射器FN F2000突擊步槍FN SCAR突擊步槍HK G11突擊步槍HK MP5冲锋枪HK P11手槍M14自动步枪M16突擊步槍M1903春田步槍M1卡宾枪M1步槍M203榴彈發射器M320榴彈發射器M4卡賓槍M79MG34通用機槍MP18衝鋒槍PP-19-01勇士衝鋒槍SPP-1水下手槍StG44突击步枪SVDXM29 OICW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抑制器柯爾特9毫米衝鋒槍柯爾特單動式陸軍左輪手槍掣電銃枪械李-恩菲爾德步槍格洛克槍口初速槍械暴力槍托機動兵器欧洲步兵步枪步槍子彈列表武器毛瑟毛瑟C96手槍毛瑟Kar98k步槍氣槍泰瑟泵動式法兰西人法国洋弓銃清朝溫徹斯特連發步槍溫徹斯特M1897泵動式霰彈槍滑膛槍炮漢陽八八式步槍激光武器朝鮮語机枪戰鬥霰彈槍戰鬥步槍明朝斯通納63武器系統斯泰爾AUG突擊步槍斯普林菲尔德无后座力炮日语日本撞針攝像機意大利統一手動槍機手砲手铳手枪手榴弹手槍子彈列表拐子銃拿破仑一世普奥战争普丹战争普魯士普法戰爭.30卡賓槍彈7.92×33mm Kurz 扩展索引 (202 更多) »

AK-47突击步枪

AK-47(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47 года,意为 「卡拉什尼科夫1947年自動步槍」),是由前蘇聯槍械設計師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設計的突击步枪。.

新!!: 枪械和AK-47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AK-74突击步枪

AK-74(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образца 1974 года,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1974年型)是蘇聯在1970年代開始生產及裝備的5.45×39毫米小口徑突擊步槍,直至現在仍然是許多前蘇聯成員國的制式步槍。.

新!!: 枪械和AK-74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AKM突擊步槍

AKM(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簡稱:АКМ,即「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改進型」)是由米哈伊爾·季莫費耶維奇·卡拉什尼科夫開發之突擊步槍,為AK-47突击步枪的改進型,於1959年起由圖拉兵工廠及投入生產。.

新!!: 枪械和AKM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AN-94突击步枪

AN-94(АН-94,或稱Абакан,阿巴坎,俄罗斯国防部火箭炮兵装备局代號:6П33)是俄羅斯现役現代化小口徑突擊步槍,全名为5,45-мм автомат Никонова обр.

新!!: 枪械和AN-94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APS水下突擊步槍

APS水下突擊步槍(,意為:特種水下自動步槍)為蘇聯於1970年代研製的一種水下槍械。該槍於1975年被軍方正式採用,並由圖拉兵工廠負責生產(),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負責出口。.

新!!: 枪械和APS水下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加特林

加特林可以指:.

新!!: 枪械和加特林 · 查看更多 »

加特林机枪

加特林机枪/機砲(Gatling gun),或譯--、蓋特林機槍/機砲,是美国人理查·加特林发明的一种早期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化的機槍。在發明之初就擁有每分鐘600轉的致命射速,于1862年取得专利。首次使用于美国南北战争,在北美印第安戰爭及19世紀末美西戰爭中大量使用。該型機槍也是清軍以及日軍最早裝備的機槍種類,當時稱為“格--林快炮”。使用彈藥有和7.62 x 63mm。.

新!!: 枪械和加特林机枪 · 查看更多 »

动能

动能是物质运动时所得到的能量。它通常被定义成使某物体从静止状态至运动状态所做的功。由于运动是相对的,动能也是相对于某参照系而言。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参照系会有不同的速率,也就是有不同的动能。动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J),以基本单位表示是千克米平方每秒平方(kg·m2·s-2)。一个物体的动能只有在速率改变时才会改变。.

新!!: 枪械和动能 · 查看更多 »

博蒙特–亞當斯左輪手槍

#重定向 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

新!!: 枪械和博蒙特–亞當斯左輪手槍 · 查看更多 »

半自動手槍

TT-33半自動手槍 半自動手槍(Semi-automatic pistol),又稱自動裝填手槍(self-loading pistol),是指可自動裝填、手動發射的手槍,有時候也稱為自動手槍(Automatic Pistol;但此叫法較容易跟衝鋒手槍混淆)。一般的半自動手槍指可以自動裝填、單發射擊,用可拆式彈匣供彈,有空槍掛機裝置,彈匣可攜帶6-15發子彈,部分型號甚至可裝20發子彈。是現代軍、警、民用的主流手槍。而一些槍身短少且以衝鋒槍或自動步槍等大型槍械衍生出來的半自動民用槍械(如:英特拉泰克TEC-9、奧林匹克OA-93及卡利科M950等)也會被歸類為半自動手槍。.

新!!: 枪械和半自動手槍 · 查看更多 »

博查特C-93手槍

博查特C-93是由德國槍械設計師(1844-1921)於1893年設計的一種半自動手槍,由路德維希·羅意威公司(Ludwig Loewe & Company)負責生產,為歷史上第一種投產的半自動手槍。此槍的獨特之處是運用了肘節式起落閉鎖(Toggle Lock)的機制,當槍支被擊發時槍機會像毛蟲走路般曲起,以完成推彈入膛和拋殼的過程。其發射的槍彈是與它一同研製的7.65×25毫米博查特彈,供彈具為8發容量彈匣。儘管此槍設計獨特,火力強大,加上精度及射速也很高,但亦因其昂貴的生產成本及過於笨重的原故而沒有普及起來。然而,本槍的誕生亦啟發了後來一些槍械的設計思想,包括著名的魯格手槍和毛瑟C96手槍。.

新!!: 枪械和博查特C-93手槍 · 查看更多 »

十年式擲彈筒

是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滑膛槍口裝彈榴彈發射器,於1921年開始服役。十年式的射程長達175公尺,比當時其他的擲彈筒都遠。十年式的發射筒基座處有個射程控制裝置,其外觀像是有刻度的指套;旁邊有個可調節大小的排氣口。若要較短的射程,部分的推進氣體會往旁邊排出。十年式曾被美軍稱做「膝蓋迫擊砲」。因为弧形的底板让美军误以为是放大腿上的。如果十年式真以這種方式使用,其後座力將造成重傷。不過,在一些士兵傷到自己後,更多的試驗不再被鼓勵Norris, John (2002).

新!!: 枪械和十年式擲彈筒 · 查看更多 »

十眼銃

十眼銃是一種將一根長銃管由前至後裝了十份推進藥與彈丸的火銃,火門也有十個,發射時由最前方的開始點火,如此可連續射擊十次。不過前面的彈丸因經過的銃管太短而命中率都不佳。十眼銃大概在十六世紀的明朝出現。 category:火器.

新!!: 枪械和十眼銃 · 查看更多 »

卡爾瓦多斯省

卡爾瓦多斯省(Calvados)是法國下诺曼底大區所轄的省份,濱大西洋。該省編號為14。该省出产的苹果白兰地非常有名,法语中的苹果白兰地即被称为calvados.

新!!: 枪械和卡爾瓦多斯省 · 查看更多 »

卡拉什尼科夫

卡拉什尼科夫(Калашников)可以指:.

新!!: 枪械和卡拉什尼科夫 · 查看更多 »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或稱美國内戰(American Civil War),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内战,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參戰雙方為北方的美利堅合眾國(簡稱聯邦)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簡稱邦聯)。 據估計約有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

新!!: 枪械和南北战争 · 查看更多 »

反坦克導彈

#重定向 反坦克导弹.

新!!: 枪械和反坦克導彈 · 查看更多 »

反坦克火箭

#重定向 火箭弹发射器.

新!!: 枪械和反坦克火箭 · 查看更多 »

反坦克步槍

反坦克步槍是專門設計出來擊穿車輛裝甲的步槍,當然它最主要的攻擊對象就是戰車。這種步槍從戰車剛出現的時代也同時投入戰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失去效用為止,因為隨著車輛裝甲愈來愈厚,單一士兵所能攜帶的實心彈頭已經無法擊穿它們。 至此,反戰車步槍被後來的高爆反坦克彈(High Explosive Anti Tank,HEAT)武器取代,例如最為人所知的「巴祖卡」。.

新!!: 枪械和反坦克步槍 · 查看更多 »

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武器(Anti-tank weapon),也称反装甲武器,是指在設計上專門考慮對付坦克等装甲车辆的武器系統。其他能夠對坦克產生破壞力,但是設計上並非以此為主要目標或者是目的的不在這個範圍以內。.

新!!: 枪械和反坦克武器 · 查看更多 »

反器材步槍

反器材步槍(Anti-materiel rifle),又稱反物資步槍,是一種專為破壞軍用器材及物資的步槍,破壞效果高於狙擊步槍。反器材步槍普遍採用大口徑高破壞力的彈藥,子彈和狙擊步槍子彈外型相似,但口徑較大,通常使用重機槍子彈為主,如12.7×99 NATO(.50 BMG)。现代部分反器材步枪的口径已经超过20毫米甚至40毫米。所用弹药也有了装有高爆炸药和引信的高爆榴弹、爆燃弹等多种破坏效果的专用弹药。.

新!!: 枪械和反器材步槍 · 查看更多 »

史奈德步槍

史奈德-恩菲爾德(Snider-Enfield)是由英國皇家輕武器工廠(RSAF Enfield)配合雅各·史奈德(Jacob Snider)設計的側面裝彈式槍機研製的一種單發步槍,發射.577史奈德彈。本槍為英國史上第一種發射類似現代子彈的制式步槍,為了節省成本加快大量裝備而追近早被制式化的普魯士的德萊賽針發槍,英軍透過轉換工具把1853年型恩菲爾德步槍改裝成史奈德樣式的步槍,並一直服役到1871年,然後被馬提尼-亨利步槍(Martini-Henry)所取代。而英屬印度的軍隊則裝備至十九世紀未期才把史奈德步槍完全淘汰。.

新!!: 枪械和史奈德步槍 · 查看更多 »

史密斯威森

#重定向 史密斯&威森.

新!!: 枪械和史密斯威森 · 查看更多 »

史密斯威森3號左輪手槍

#重定向 史密斯威森3型轉輪手槍.

新!!: 枪械和史密斯威森3號左輪手槍 · 查看更多 »

史密斯威森M27左輪手槍

史密斯威森M27()是一把由美国槍械公司史密斯&威森研製及生產的6發式碳鋼“N型底把”雙動操作式左輪手槍,最早於1935年開始生產,並在1990年代停止生產,發射.357 S&W馬格南或火力相對較弱的.38 S&W特種彈這二種子彈。它具有3、4、5、6和8英吋多種槍管長度和可調節式機械瞄具。.

新!!: 枪械和史密斯威森M27左輪手槍 · 查看更多 »

各国枪支比率列表

这是一个各国每百人枪支拥有量列表的文章。 除非另有注明来源,各国枪支数据出自Small Arms Survey 2007,,并且是以各国枪支总数除以各国估计的人口数得出的结果。因为某些人拥有多支枪,而某些人一支也没有,所以这个结果并不代表各国拥有枪支人口的百分比。.

新!!: 枪械和各国枪支比率列表 · 查看更多 »

坦克

坦--克,或者稱為戰--車。它是一種具有強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強大的裝甲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主要執行與對方坦克或其他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工事、殲滅敵方具威脅的反抗力量。坦克一般裝備一門大口徑火炮(視坦克類型而定,有些現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發射反坦克/直升機導彈)以及數挺防空或同軸機槍。坦克大多使用旋轉炮塔,但亦少數使用固定式主炮。坦克主要由武器系統、火控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裝甲車體等系統組成。大多數現代坦克都具有一定的潛渡能力。.

新!!: 枪械和坦克 · 查看更多 »

堑壕战

堑壕战(又稱戰壕戰或壕溝戰)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戰壕進行作戰。参战双方都有固定的防线。当双方火力大大提高,移动力和通讯系统却没有多大改进时,堑壕战就会开始。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至1865年)和日俄战争(1904年至1905年)都出现堑壕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线战场 的堑壕战造成了最多的伤亡。.

新!!: 枪械和堑壕战 · 查看更多 »

塞缪尔·柯尔特

塞缪尔·柯尔特(英语:Samuel Colt,)美国发明家和实业家,他是美国的创始人,他的发明使得左轮手枪进入实用并得到普及。.

新!!: 枪械和塞缪尔·柯尔特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革命

墨西哥革命(西班牙語:Revolución Mexicana)指的是1910年至1920年墨西哥各派系之间的长期流血斗争,以结束独裁统治、建立立宪共和国告终。革命后由革命制度黨長期執政,直至2000年。.

新!!: 枪械和墨西哥革命 · 查看更多 »

奥匈帝国

奧匈帝國(Österreich-Ungarn;Ausztria-Magyarország)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由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其建立源於1867年奧匈折衷方案,1918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而灭亡。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双方在法定意义上是平等的,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權,外交和國防事务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国土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国,人口总数居欧洲第三,次于俄国和德国。 1908年,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为帝国存续期间少有的领土扩张,酿成波斯尼亚危机",间接为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埋下祸根。事件中,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进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刺殺,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王国继承。 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国家,其內政事务常需要由其国土范围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商議决定。其存续期间欧洲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各地民族独立思想已趨至成熟,国内民族起事和民族纠纷不断,民族问题严重,由之产生的语言分歧也使得战时军队指挥效率低下。雖然奧匈帝國在民族問題上舉步維艱,但在它所存在的约50年间整个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实现了近代化,许多开明的改革得以施行。奥匈帝国保有世界规模第四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其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及发电厂发电装置的制造量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三,次于美国和德国。.

新!!: 枪械和奥匈帝国 · 查看更多 »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新!!: 枪械和奥斯曼帝国 · 查看更多 »

子彈

子弹(cartridge,也称round,霰弹枪弹则称为shell),又称定装弹药,是一种将弹头/散弹、推进药、底火整合在弹壳中以方便在火器类枪械的膛室中填裝进行发射的弹药。子弹是后膛火器专有的弹药,相比之下,前膛枪不使用定装弹药而是将火药和彈丸分开装入枪管;而气枪因为根本不依赖推进药提供发生动力,只装填独立的弹粒(pellet)和弹珠(round shot)。 如果子弹没装弹头,就称为空包弹(blank);如果没装发射药和底火就称为惰性弹(dummy);如果没能成功击发底火并点燃发射药,就称为哑弹(dud);如果发射药燃烧没能产生足够能量将弹头推出导致其滞留在枪管中,就称为卡弹(squib)。.

新!!: 枪械和子彈 · 查看更多 »

导弹

飛彈(Missile)是本身有動力、有誘導能力且在空氣或是太空中移動的彈藥。有誘導能力但沒有動力的彈藥稱作導引炸彈,有動力但是沒有誘導能力的彈藥稱作火箭彈。 在导弹的制导的分類上通常有兩類,一種是訊號傳送媒體的不同,如:有線導引、雷達導引、紅外線導引、雷射導引、電視導引等。另外一種分類是飛彈的制导方式的不同,如:慣性導引、乘波導引、主動雷達導引和指揮至瞄準線導引等。 按照导弹的作用分類可以简单地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飛彈的分類原則是由兩個部分所構成:發射載具的特性與攻擊目標的性質。發射載具的特性包括:空射,面射,潛射,艦射等。攻擊的目標性質包括:對空,對面,對潛,對艦。把這兩項原則合併在一起就是目前最常見的各類飛彈的分類系統。雖然發射載具是飛彈分類的一項原則,不過同一種飛彈往往可以在簡單的改裝下自不同的載具上發射,因此許多飛彈往往會在不同的類別當中重複出現。譬如說魚叉反艦飛彈可以自潛艇、水面艦艇與飛機上發射,因此它會分別出現在潛射反艦飛彈、艦射反艦飛彈以及空射反艦飛彈當中。 飛彈的英文「Missile」的一般意義即是「被投射出來的物體」的意思,其範圍包括石子、彈頭、箭矢等等。在1945年之後,「Missile」才開始專門指有導引系統的火箭,即現在的飛彈意義。.

新!!: 枪械和导弹 · 查看更多 »

射擊運動

射击运动(shooting sport)是考验个人枪械使用能力和技巧的各种竞技和休闲运动,是现代奥运会最著名的比賽項目之一,也是西方民间历史悠久的一种传统运动。在英文中“shooting”一词泛指使用任何远程兵器,包括弓箭、弩、弹弓等,但是在中文里“射击”一词的定义仅局限为使用枪械类兵器。.

新!!: 枪械和射擊運動 · 查看更多 »

履帶

履帶(英語:Continuous tracks,意思是「连续軌道」)是一種使用於坦克車、工程車等運輸工具的裝置,用來使這些機器移動。履帶的構造有兩大類別,一類時是以堅硬的材料製成,並由許多小片段組合而成;而另一類則一體成形,以類似橡膠的柔軟材質製作。前者可用於重型車輛,但重量及行駛時的噪音較大,後者重量噪音俱小,但只能用於輕型車輛。 履帶可以將車輛的重量平均分散在地面,防止車輛沉入地面,履帶表面可完整貼於地面。相較於四輪車輛,裝上履帶帶動後,可增加百分之八十八的抓地力,因此可在較惡劣的地--行駛。.

新!!: 枪械和履帶 · 查看更多 »

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指强度、模量和 耐磨损 耐疲劳性 韧性等参数较高,主要应用在工业领域作机械结构材料的塑料,某些高端消费产品为提高品质,也会使用工程塑料,如ABS。.

新!!: 枪械和工程塑料 · 查看更多 »

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或转轮手枪(Revolver),是一种属手枪类的小型枪械。其转轮一般有6个弹仓,也有少至4个,多达12个弹仓的设计。外擺式彈巢的转轮手槍為了配合多数人使用右手的习惯,多為向左90度转出弹巢以装填弹药,因此中文常称為左轮手枪,其实原名称為转轮手枪,与左右无任何关联。 左轮手枪的子弹安装在轉輪彈倉中,可以连续发射而不用在每次发射后重新装填弹药。 左轮手枪在19世纪出现,因其可靠和威力强大而风靡一时。后来装弹量更多、体积更小的半自动手枪逐渐取代了左轮手枪。但左轮手枪因为可靠、便于维护和便宜,目前在一些警用、运动射击和私人防卫的领域仍然有人使用。.

新!!: 枪械和左轮手枪 · 查看更多 »

巴祖卡火箭筒

巴祖卡(Bazook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使用的单兵肩扛式火箭弹发射器的绰号。巴祖卡是第一代实战用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巴祖卡使用固体火箭作为推进器,弹头分为高爆(HE)和高爆反坦克(HEAT)弹头,能够有效對付装甲车以及諸如机枪碉堡一類的防禦工事,射程遠超出手榴弹的投掷范围。因为其管状外形类似于一种名叫巴祖卡的喇叭状乐器(鲍勃·伯恩斯在20世紀30年代发明并推广)而得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在北非战场中缴获若干巴祖卡火箭筒,他们马上就发现了巴祖卡在战场上的作用并开始着手仿制。德国设计师将弹头直径增加到88毫米(还有一些小的改动)并在德军中推广使用,这种武器被称作坦克杀手(Panzerschreck)。 巴祖卡是單兵反坦克火箭界的開山鼻祖,故此其名稱亦被用作所有肩扛式發射器的統稱。.

新!!: 枪械和巴祖卡火箭筒 · 查看更多 »

不鏽鋼

不锈钢,閩南語唸作「白鐵」,在冶金學中,是通常含有10%-30%鉻的一類合金鋼的總稱。以重量計算,鉻含量超過10.5%的「鐵合金」。這個名稱源於這種鋼不像普通鋼那樣容易腐蝕生锈。如果含鉻或其他元素比例很低,則只可以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保護而非不會氧化,具有像銅或鋁的防蝕特色,這種鋼材就並非不鏽鋼而是耐候鋼。鉻與低碳含量相配合,可顯示出明顯的耐腐蚀性和耐热性,還可以加入镍、钼、鈦、鋁、銅、氮、硫、磷和硒,使其表面會產生防锈的氧化膜,以提高對特殊環境的耐腐蝕性和抗氧化性,並賦予特殊性能,從而保護鋼材本身受到外界環境中的空氣(尤指氧氣)、水、某些酸、碱的氧化腐蝕。大多數不锈鋼先在電爐或()中熔化,然後在另一煉鋼爐中精煉,主要為了降低碳含量。在中,將氧和氫的氣體混合物噴入鋼水中。改變氧和氩的比例,通過將碳氧化為一氧化碳而不使昂貴的鉻氧化和損失,來將碳含量降低到控制的水平。因此,在初始的熔化操作中可使用較便宜的原料,如高碳的鉻鐵。.

新!!: 枪械和不鏽鋼 · 查看更多 »

中型機槍

中型機槍(medium machine gun,簡稱MMG)是一個近代槍械用語,泛指發射全威力步枪彈(例如7.62×51 NATO及7.62×54R)、彈鏈供彈、具全自動火力的機槍。中型機槍一般具有可拆式重槍管、氣冷(少數為水冷)、兩腳架,可由一至兩名步兵直接攜行及操作,通常裝備連、營級單位,普遍重約15至40磅,火力、尺寸和重量界乎於輕機槍與重機槍之間。与之相对的发射专用大口径机枪弹的自动火器称为狭义的重机枪或大口径机枪。 中型機槍比相同口徑的選射步槍具有更佳的持續火力和穩定性,比重機槍靈活,可通用於兩腳架、三腳架及機槍座上。 由於戰場需求的轉變,中型機槍漸漸被更為輕巧的通用機槍(GPMG)取代。.

新!!: 枪械和中型機槍 · 查看更多 »

中央式底火

中心底火(Centerfire)是兩大底火形式中其中一種型態的底火,使用這種底火的子彈則稱為中央式底火子彈(centerfire ammunition)。底火中的汞鹽引爆藥位於彈殼底部中央的底火杯內,靠撞針「撞擊」彈殼底部中心的底火杯而爆炸擊發子彈。另外一種所謂凸緣式底火則是靠擊槌「打擊」彈殼底部的底板(包括外緣)達成擊發;兩者主要差異在此。.

新!!: 枪械和中央式底火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枪械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间型威力枪弹

中間型威力槍彈(Intermediate cartridge),是在步槍子彈中的一個分支,是指槍口動能約在1300-2000焦耳級,口徑在5-8毫米左右的中或小口徑軍用步槍子彈。是為了解決早期現代的步槍子彈(槍口動能在2500焦耳以上),在用於自動步槍時威力過大,在全自動射擊時無法有效的控制槍枝的跳動和後座力的撞擊。 所謂「中間」是指相對於早期現代步槍子彈所謂的,有時稱為「全火力步槍子彈」,甚至有所謂「全尺寸步槍子彈」(通常指槍口動能接近四千焦耳級)為低,為了「接近」衝鋒槍用的手槍子彈,而在二戰到現代開發的新制式步槍子彈。 而衝鋒槍使用的手槍子彈在中遠距離上威力不足,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戰後多國都有研究的。 其中1934年,德國開始研究開發短藥筒步槍子彈,以兼顧威力與連續射擊時控制射擊精度,這類短藥筒彈藥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 它的有效射程相應縮短了。因為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步槍作戰距離縮短,大多在400米距離以內開火。在最初,這種降低射程的思路並不被接受,但隨後各國亦開始相繼採用。 現在已經發展了三個時期了。.

新!!: 枪械和中间型威力枪弹 · 查看更多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Guerre Franco-Chinoise),又称清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发生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间(即清光绪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间),是清朝为了保护越南而與法國发生的戰爭。戰事除在越南境內展開外,法國尚派遣部隊攻打雲南邊界,並由法國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水師、南洋水師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並先後佔領臺灣基隆和澎湖兩處。 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枢,又稱為「甲申朝局之變」),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给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并成功夺回谅山,導致茹费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中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新!!: 枪械和中法战争 · 查看更多 »

三發點放

三發點放(3-round burst,burst)或稱「三連發」,是槍械術語。在越戰之前,美軍的步槍只能選擇扣下扳機後子彈是單發或連發;然而越戰時在叢林內的遭遇戰都極短暫,很難單發命中靈活穿梭於林間的越共,而連發又過於耗用子彈,而且很多新兵也因為緊張而濫射子彈,導致重新裝填彈匣的動作過於頻繁而向敵人露出破綻而死亡。因此越戰後的美國軍方在M16A2上設計了只能單發及三發點放的快慢機,以在節省彈藥、準確度、步槍功能定位和火力密度之間做出一個平衡。M16A2的點射機構有設計缺陷:扳機組件在扳機被釋放之後不會自動複位。舉例來說,當一個士兵在點射時第二發和第三發之間就已經鬆開了扳機,那麼下一次他再扣動扳機的時候只能射出一發子彈;即使在半自動模式中,扳機組件的機制也會影響武器的使用每一發子彈被射出之後,扳機組件都會在點射模式的3級之間位置不同;在這些級數之間每一次扣動扳機力度都不太一樣,從而影響單發射擊精確度。當時也採相同機制的HK G41,因結構上的差異則無此問題。 俄羅斯的AN-94有獨特的「兩發點放」模式,該模式的射速高達每分鐘1,800發,以增強子彈的穿甲能力。另外H&K也為其推出的一些槍械(如:MP5、G36、G3等)提供具兩發點放選項的快慢機組。AK-12的最新型號也能夠兩發點放。 現在,大多數突擊步槍都具有全自動及單發,三發點放變為非主要射擊模式,不過也有一些現代步槍同時擁有全自動、三發點放、單發射擊模式。(如豐和89式突擊步槍和T91戰鬥步槍).

新!!: 枪械和三發點放 · 查看更多 »

二十二年式村田步槍

二十二年式村田步槍(二十二年式村田銃)是日本於1889年(明治22年)改良自十八年式村田銃的步槍。 為1880年(明治十三年)由薩摩藩(鹿兒島縣)陸軍槍械火砲專家村田經芳少將以法國格拉斯 步槍〔Fusil Gras mle 1874,將紙殼定裝彈的夏塞波步槍改裝成使用黃銅殼中間底火子彈〕和德國毛瑟〔Mauser〕M1871步槍為藍本設計出明治十三年式村田步槍(11 x 60R mm)。 也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種國產制式槍械。後續改良衍生型有明治十六年式(1883年)、明治十八年式(1885年)等槍型。20世紀初又改良成明治二十二年式村田連發槍(日語:二十二年式村田連發銃/1889年)。.

新!!: 枪械和二十二年式村田步槍 · 查看更多 »

達文西繪製的超巨型弩 弩,古曾稱窝弓,現亦稱十字弓(來自英語的Crossbow),是一种射擊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身)、弩弓(弩翼)、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因不需要在拉弦時同时瞄准,所以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一般來說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而且命中率更高,在古代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强弩的射程可达六百公尺,床弩的射程更达一千多公尺。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蹶张弩和腰张弩等,歐洲人更是使用各種拉弦器來上弦。.

新!!: 枪械和弩 · 查看更多 »

弹巢

弹巢(Cylinder)是左轮手枪的一个圆柱形可旋转的部分,其中包含多个膛室。弹巢可以沿其对称轴旋转以使不同的膛室对准枪管来进行射击。每次左轮手枪待发时,弹巢都旋转一定角度(如六膛室的弹巢旋转60°)。 Category:槍械 Category:槍械零件.

新!!: 枪械和弹巢 · 查看更多 »

弓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遠距離殺傷武器之一。一般通過弓臂的彈力来射出箭。弓箭用於狩獵、運動比賽,也曾經在戰爭中被人使用。.

新!!: 枪械和弓 · 查看更多 »

彈夾條

彈夾條(stripper clip或charger clip),简称弹夹(clip),亦被称为桥夹、条夹、快速装弹器,是老式手动枪机步枪和手枪(例如:Kar98k、毛瑟C96、SKS)常用的弹药装填工具,当今步枪也经常通过转接工具用彈夾條快速装填弹匣(比如美军5.56mm步枪弹经常预装在彈夾條上供应部队方便快速装填弹匣)。通常的木箱散装子弹将1000至1500发子弹无序堆积在一起,在运输过程中尤其是空投中子弹会相互挤压导致弹壳变形,如台儿庄战役时中华民国空军将散装子弹直接原箱空投,落地后有约1/3因撞击变形无法使用。桥夹的作用是以低成本的金属简易夹条将3~6发枪弹固定在一起,装箱时可有序排放,装匣时以一致的位置和方向插入步枪上的弹仓并一起压入,提高装填速度和减少供弹故障。其中将本体带弹装入弹仓的彈夾條也稱漏夹(比如毛瑟M1888、意大利曼丽夏-卡尔卡诺步枪、美国M1加兰德步枪),这种彈夾條随枪弹打光自己会从枪中弹出。.

新!!: 枪械和彈夾條 · 查看更多 »

彈匣

彈匣(magazine)是一種為可連續射击的槍械儲存并供應彈藥的容器。這種容器包含可拆卸與固定兩類,最主要的功用是將預先安裝在彈匣內的彈藥在射擊過程當中依序的送入槍機當中。 彈匣有多種大小與形狀,以搭配各類槍械和使用場合。容量較少的彈匣只有數發的容量,較大的則可以安裝數百發子彈。.

新!!: 枪械和彈匣 · 查看更多 »

彈頭

彈頭(英語:Warhead),也译为战斗部,為任何武器系統唯一用以摧毀敵人的部分,但現代戰爭中彈頭所要摧毀的「目標」遠較過去為廣,且各種目標的性質差異甚大,因此改進彈頭的設計與使用方法,以使彈頭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則是武器發展過程的必要努力。.

新!!: 枪械和彈頭 · 查看更多 »

体育运动

运动競技是人们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的活动规律,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体育运动是对于所有有组织或无组织参与,通过使用、维持或改进体能,为参与者提供娱乐的竞技性身体运动的总称。世界上共有上百种体育运动,其形式千差万别,有的只需要两人便可完成,有的则需要多人组队完成。 体育运动通常被认为包含所有以体育家精神或身体协调能力为基础的活动,诸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只允许满足此定义的体育运动进入,诸如欧洲议会等其他组织也把一些不含身体运动要素的活动排除出体育运动的概念中去。但是有一些具有竞技特点,但缺乏身体运动的活动也被认为属于运动,如脑力运动(mind sport)。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将国际象棋和桥牌都认定为是“真正的”体育运动,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总会SportAccord则将5种无身体运动的项目认定为体育运动,不过被认定为体育运动的脑力运动仍然为数不多。 体育运动会有一系列的规则或传统,用以保证公平竞争,确保对于胜负裁决的一致性。确定获胜与否的可能是某一物理事件,例如射门得分或是首先跨过终点线,也可以是由裁判根据表现客观或主观性指标打分确定。 在有组织的体育运动中,通常会有对于优秀表现的记录,一些热门项目中,这样的信息可能会在体育新闻中广泛报道。同时,体育运动对于非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娱乐方式,观赏性体育往往会吸引众多观众前往场馆观看,而且还通过转播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人民的体质水平、体育普及的程度、体育的科学理论水平和体育设施状况、运动技术水平和最好的运动成绩等。 体育可以分为大众体育、专业体育、学校体育、體育競技等种类。包括体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设施、体育组织及体育科学等诸多要素。.

新!!: 枪械和体育运动 · 查看更多 »

佛朗機炮

#重定向 佛郎機砲.

新!!: 枪械和佛朗機炮 · 查看更多 »

德萊賽針發槍

德萊賽針發槍(Zündnadelgewehr,直譯為“點火針式步槍”)是普魯士王國一種著名的軍用步槍,該槍於1841年被普魯士軍隊制式採用,並被命名為“1841型輕型雷管步槍”(leichtes Perkussionsgewehr Model 1841)以隱藏其革命性的特徵。 其“針槍”的命名源於其像針一般的擊針,開槍時會貫穿紙筒式彈殼,並撞擊子彈底部的雷管。該槍也是世界上首種採用栓動式槍機的槍械,裝彈和退彈時均需把槍機拉柄旋轉並拉開,這種設計對後來的步槍影響深遠。其射速大約為每分鐘10–12發。 德萊賽針發槍的設計者為(1787–1867),他曾做過多種實驗,最終於1836年完成了針發槍,並於1864年被封為貴族。.

新!!: 枪械和德萊賽針發槍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统一

德意志统一发生于1871年1月18日。法国于普法战争中战败投降之后,德意志诸侯于此日来到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普鲁士国王威廉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德意志诸国正式在政治上和行政上统一为民族国家。事实上在很早之前德语人口即已通过贵族之间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盟逐渐联合起来。自神圣罗马帝国解体(1806年)和拿破仑战争期间民族主义崛起,贵族之间便不断尝试进行联合,但由于各自利益关系不一致,这一联合过程频繁受阻。 德意志的统一还暴露了新国家在宗教、语言、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巨大内部差异,表明1871年的统一仅仅是长期联合过程中的一个时间节点而已。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常稱“全德意志人民的皇帝”,通讯中称“德意志”,而在帝国内高等贵族也称为“德意志诸侯”,统领着在查理大帝崛起之前(800年)便已经存在的东法兰克独立君主制小国。这一领土多山,人口相对隔离,在如此长的时间之内发展出了基于文化、教育、语言和宗教上的诸多差异。但19世纪的德意志同时也和全世界一样,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之下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德意志人民的神圣罗马帝国曾拥有超过500个诸侯国,而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后,皇帝弗朗茨二世宣布退位(1806年8月6日),改称奥地利帝国皇帝,帝国事实上解体。帝国的解体导致了法律、行政和政治上的混乱,但旧帝国德语地区的人民仍然保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和法律传统,而这一传统也通过参与法国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共同经历而得到了巩固加强。这些独立国家有各自的统治阶级、封建制度、传统以及地方法律。欧洲自由主义思潮挑战了王朝制度和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为统一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础;这一思想的德意志版本强调了一个地区内的人民传统、教育和语言统一的重要性。经济上,普鲁士于1818年创立关税同盟,并于日后扩张至全德意志邦联中,减少了各国间的竞争。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务和娱乐提供了便利,在中欧推动了德语使用者之间的联系,但有时也带来一定的冲突。 在拿破仑战争之后,1814-15年的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外交上的势力范围体系,支持奥地利在中欧的霸权。然而维也纳的与会者却没有意识到普鲁士在德意志诸国中实力日益增强,因此也没有预料到日后普鲁士将会就德意志的领导权问题向奥地利发起挑战。这一“德意志二元”问题为统一提出了两个方案:“小德意志方案”,即没有奥地利的德意志;“大德意志方案”,即有奥地利的德意志。 对于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本人是计划将1866年北德意志邦联扩大并包含所有德意志国家,从而建立一个统一体,还是仅仅希望扩张普鲁士王国的国际力量,史学界存在争议。史学家认为俾斯麦的“现实政治”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导致了一系列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并推动了19世纪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的重组。对丹麦和法国民族主义的回应为德国统一提供了问题的聚焦点。在三场区域战争中的军事胜利(尤其是普鲁士的胜利)推动了统一的热情,增强了民族的自尊。这一经历与拿破仑战争中的共同成功遥相呼应(尤其是1813-14年的解放战争)。在没有奥地利的德意志建立起来之后,二元的问题至少在短期内得到了解决。.

新!!: 枪械和德意志统一 · 查看更多 »

便携式防空导弹

便携式防空导弹(英文:Man-Portable Air-Defence System,MANPADS),又稱肩射防空飛彈或地對空火箭炮,是可以由人員獨自攜帶與發射的輕型面对空导弹。通常使用红外制导打击低空飞行的飞机与直升机,近年也開始將巡弋飛彈加入攻擊的目標種類。 由于威胁到民用航空安全,拥有、出口与交易此种武器被世界各国严格控制。.

新!!: 枪械和便携式防空导弹 · 查看更多 »

信號槍

信號槍(英文:Flare gun),為專門發射訊號彈的特大口徑槍械,口徑往往逾20毫米。一般而言,大部分信號槍使用近似單發手槍的結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廣泛使用於戰時互通消息;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軍為了作反蘇聯坦克,除了反坦克槍、反坦克炮和坦克杀手之外,亦把少數信號槍改裝成反坦克武器(主要是把信號彈改成反坦克用的爆彈或大口徑手槍子彈)。這些稱為「Z」手槍的少數特殊信號槍是史上破壞力最強的手槍之一,雖然不能直接毀滅坦克,但可作反機槍陣地極為有效。 Category:手槍.

新!!: 枪械和信號槍 · 查看更多 »

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

俄土戰爭(1877年–1878年)是一場奧斯曼土耳其與俄羅斯帝國及其盟友之間的戰爭。 這場戰爭源自於俄國希望打開通往地中海的通路,並且解放生活在巴爾幹半島,信仰東正教的斯拉夫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使他們從鄂圖曼帝國獨立出來。 在1875年,黑塞哥维那地区发生反抗,反抗残暴统治的苏丹,是为黑塞哥维那起事。这次起事迅速蔓延至波斯尼亚及保加利亚境内。列强相信他们必须干涉,以免一场惨烈而血腥的战争在巴尔干半岛爆发。最先行动的是三皇同盟,同盟对于近东问题的态度可以体现于安德雷西文件(Andrassy Note,安德雷西为奥匈帝国的外交家)之中。这份文件,寻求避免大规模暴乱发生于东南欧、催促苏丹进行多项改革,包括基督徒宗教自由。另外组建基督徒及穆斯林混合委员会,以监督苏丹的改革。英法对此赞同,安德雷西文件递交予苏丹,苏丹于1876年1月31日同意文件的建议。然而,黑塞哥维那的反抗军领袖,却拒绝接受这份文件,指出苏丹曾经承诺进行改革,不过从未有履行。 三皇的代表再次于柏林聚会,他们达成了柏林备忘录(Berlin Memorandum)。为了说服黑塞哥维那人苏丹会切实执行其承诺,备忘录建议由列强领事监督在反抗省份的改革。在朴特同意这个备忘录前,奥斯曼帝国已经被内乱所震撼,苏丹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被废位。新的苏丹穆拉德五世,在3个月后因为精神问题也被废除,变成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继位。同时,奥斯曼帝国遇到更多困难,帝国国库已经空虚,而且反抗由波黑继续燃烧至塞尔维亚、黑山及保加利亚境内(又称四月起事)。然而奥斯曼帝国仍然在1876年8月将反抗镇压下去。这干扰了俄国的计划,因为她打算趁混乱期间,夺取奥斯曼帝国在东南欧的地区。 当起事被大规模镇压后,谣言指奥斯曼帝国对反抗省份居民施以暴行,谣言冲击了欧洲人的感情。俄国现在期望发动战争,加入反抗军的一方,因为她想趁机夺取奥斯曼帝国的土地。不过列强(英、法、俄、德、奥匈、意)代表召开君士坦丁堡会议,试图取得更大的和平。苏丹却拒绝允许外国领事监督波黑的改革进行。1877年,列强再次试图与奥斯曼帝国谈判,但建议再度被对方拒绝。 俄国于1877年4月24日对奥斯曼帝国宣战。俄国成功争取到奥匈帝国的中立,透过许诺战后与奥匈瓜分战时夺取的土地,即奥匈将取得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尽管英国仍然对俄国威胁她在南亚的殖民地,但却未有卷入战事中。但当俄国威胁到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催促德国及奥匈帝国协助他。 1877年4月24日,俄军從巴爾幹半島及高加索兩地發動進攻。巴爾幹半島是主要戰場,俄軍主力進入羅馬尼亞後,6月及7月在不同地點渡過多瑙河,12月攻佔土軍重要據點普列文,次年1月逼近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土耳其被逼接受俄國提出的和平條件,是为《聖斯特凡諾條約》,条约建议建立包括亚得里亚堡和萨洛尼卡的大保加利亚,并使土耳其赔款2亿1,000万卢布。由於這會令俄國在歐洲的勢力坐大,各国均极力反对之。最後1878年歐洲列強在柏林舉行了柏林會議並以《柏林条约》取代《聖斯特凡諾條約》,保加利亚、东鲁梅利亚改由土耳其保护,土耳其赔款2亿卢布。 保加利亞及塞爾維亞在戰後脫離了土耳其的控制,兩國視這次獨立為第二次建國。這場戰爭也為羅馬尼亞王國完全獨立提供了機會,儘管羅馬尼亞從未像其它巴爾幹國家那樣被奧斯曼帝國所直接統治,他們仍將此戰視爲羅馬尼亞獨立戰爭。 Category:俄土战争 Category:1877年 Category:1878年 Category:羅馬尼亞歷史.

新!!: 枪械和俄土战争 (1877年-1878年) · 查看更多 »

北美印第安战争

北美印第安战争(英语:American Indian Wars)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用來描述一系列的美國和加拿大拓荒者和聯邦政府與印第安人在美國和加拿大獨立戰爭前後的衝突。 冲突的起因在北美洲西部的白人殖民者数量日益增多,逐漸壓迫了原住民的土地。1872年在黑山发现金矿后,使得大量淘金人潮湧入,打破了苏族印地安人和美国政府的条约,壓迫印地安人的生存空間。導致許多美國人被苏族攻击獵首。 美軍借此理由向印第安部落发动綏勦政策,在反抗白人的壓迫中,阿帕契族、苏族,和夏延族的頭目「疯马」的反抗最烈。「疯马」酋长與他的薩滿巫師「坐牛」向白人表現出紅人的驍勇,於印第安战争在罗斯巴德战役、小大角战役中都取得胜利,南北戰爭名將乔治·卡士達也敗死於陣中。 随著印第安人的時常起義,1876年政府憤而停止了对苏族的食物补给,並且將他們賴以維生的野生動物驅離,紧跟着頭目疯马和红云的投降,是确定政府勝利结局。.

新!!: 枪械和北美印第安战争 · 查看更多 »

包絡式槍機

包絡式槍機(又名伸展槍栓,英語telescoping bolt或overhung bolt)是指将枪机的一部分“延伸”至枪管尾端前方,“包裹”住部分枪管的设计。一般常見於采用自由枪机自动方式的衝鋒槍上,尤其是採用将彈匣置于握把內(此类布局可以保持槍械平衡,使之具有如手槍般的快速指向性)的紧凑型冲锋枪。.

新!!: 枪械和包絡式槍機 · 查看更多 »

刺刀

刺刀,又稱銃劍、銃刀,为安裝或捆绑在枪管上的匕首、小刀式武器,作为远距武器的近距离防御使用。.

新!!: 枪械和刺刀 · 查看更多 »

單發手槍

單發手槍是無內部供彈具的手槍。某些為雙槍管甚至四槍管的構造,這些仍然是廣義的單發多響手槍,亦有些雖然不能填裝,但可是在握把中預先收藏備用子彈,再直接取出作裝填。 單發手槍雖然在戰鬥或自衛上不方便,可是其簡單堅固和較高的精度,而單槍管的單發手槍常成為射擊競賽的專用手槍,如奧運會射擊比賽中的自由手槍項目。 而因為其構造簡單所以能做得比使用同級火力子彈的其他手槍更為小巧,因此常成為恐怖分子或遊擊隊暗殺的道具,如美國西部時代的德格林手槍及二次大戰的FP-45 解放者,前者成為南北戰爭末期南軍暗殺林肯總統的武器,後者甚至常由歐洲抵抗運動的人員在地下廠房自制。 同樣因為其構造簡單,所以適合發射較大威力的槍彈供狩獵使用,例如在十九世紀發明的單發狩獵手槍(Howdah pistol),發射步槍子彈.223 Remington子彈的雷明登XP-100。 Category:手槍 Category:單發手槍.

新!!: 枪械和單發手槍 · 查看更多 »

催淚彈

催淚彈(Lachrymatory Bomb,亦可視乎內含催淚劑而命名為CS Grenade或CR Grenade),亦稱催泪瓦斯、催淚氣體(Tear Gas)或催淚煙(Tear Smoke),是一種以催淚性毒剂為有效載荷的彈藥,施放後可快速及大範圍擴散,屬於非致命性武器。現為各國军队及警察廣泛應用於防暴用途,一般將其分為爆炸式及燃燒式兩種。前者常利用榴彈發射器、較大口徑之霰彈槍(如雷明登870泵動式霰彈槍)或配備相應附件的槍械發射,通過炸藥爆炸將毒劑迅速釋放到目標區域,易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後者則能夠產生足夠氣化毒劑的高溫,起效速度不如前者亦較為安全,常透過手擲使用,容易讓投擲對象躲過,甚至反擲。現時亦有類似胡椒噴霧,按押式噴灑的催淚噴霧或噴劑,以及液化的催淚水劑,兩者的威力均不及催淚彈。當中後者由於揮發性較強,因此在戶外使用的威力有限,較適用於室內防暴工作,不過這反而是一般催淚彈沒有的優勢,因為催淚彈若在室內使用,催淚氣體將無法散去,導致示威者(甚至其他市民)窒息死亡。 目前常用的催淚劑主要有CS催淚性毒氣、CR催淚性毒氣及辣椒素等,而DM、CN等傳統毒劑因副作用過大等缺陷已逐步被淘汰。刺激性毒剂一般只称作刺激剂,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眼、鼻(类似切洋葱)、喉及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能夠使人迅速出現流泪、流涕、眼痛、喷嚏、咳嗽、恶心、呕吐、胸痛、头痛以及皮肤灼痛等症状,失去正常行为能力從而妨礙其行動。.

新!!: 枪械和催淚彈 · 查看更多 »

冲锋枪

冲锋枪(Submachine gun,縮寫SMG),旧译手提机枪或手提轻机枪,一般泛指设计上用来由单兵抵肩射击的风冷、弹匣/弹鼓供弹、自动连发手枪弹的轻型枪械。 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式设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意大利于1915年推出的维勒·帕洛沙(Villar-Perosa,简称VP或FIAT Mod.1915)航空机枪,采用双枪管设计,发射9毫米格利森蒂手枪子弹,装有两脚架但没有枪托,射速超过每分钟1500发,但因为是固定在飞机上而非单兵携带所以不被一些人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一战末期,VP机枪的设计被贝瑞塔公司改成單管直接装上了木质枪托,变成了OVP冲锋枪,之后又进一步改造成了配有25发弹容量弹匣、射速每分钟900发的贝瑞塔1918式冲锋枪。紧随其后,德国人也推出了发射9×19mm鲁格弹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从此德语中一直使用“Maschinenpistole”(机关手枪)一词来形容冲锋枪。英文的“submachine gun”一词则来自于同一时期美军陆军准将约翰·T·汤普森(John Taliaferro Thompson)在1918年设计的汤普森冲锋枪(Thompson submachine gun)。.

新!!: 枪械和冲锋枪 · 查看更多 »

冷兵器

冷兵器,是指純用物理性攻擊而不使用化學燃爆的武器,與火器相對;一般是不利用火藥、炸藥等熱能打擊系統、熱動力機械系統、殺傷手段,以固體機械殺傷敵人、保護自己的武器裝備;多用於近戰和白刃格鬥,但部份亦可作遠距離拋射。 冷兵器的构造一般較火器简单,可通过人力和机械的力量来操作。在火器没有大规模被使用之前,冷兵器一直是战场上广泛被使用的兵器,因此冷兵器多屬於傳統兵器,但也有例外,如電磁砲雖是極先進的武器卻沒使用化學燃爆技術,因此也屬於冷兵器的一種。冷兵器最初是由木、石、骨等原始材料制成。随着科技的发展,铜、铁等金屬逐漸成為冷兵器的主要原料。.

新!!: 枪械和冷兵器 · 查看更多 »

全自動手槍

全自動手槍(Machine Pistol—MP)、常被稱為衝鋒手槍、突擊手槍、機關手槍,是一種類似冲锋枪用途,可全自動發射的手枪。.

新!!: 枪械和全自動手槍 · 查看更多 »

八九式擲彈筒

八九式擲彈筒是日本陸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廣泛使用的榴彈發射器,美軍對此裝備有膝蓋迫擊炮的誤稱。.

新!!: 枪械和八九式擲彈筒 · 查看更多 »

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是指保护个人、财产、物品不受到灾害或事故等危险的威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对公共安全的认识和评价也不相同。 公共安全大致可以分为.

新!!: 枪械和公共安全 · 查看更多 »

前膛枪

前膛枪(muzzleloader),又称为前装枪,是指从枪口将弹药装入膛内的枪械,现已很少见。前膛枪可按是否有膛线而分为滑膛与线膛两类。 最早的前膛枪以火绳点燃火药,称为火绳枪。16世纪初出现了以钢轮摩擦燧石发火的簧轮枪,但不久法国人发现了燧发枪并统治枪械界达两百余年。19世纪初,才出现了更火先进的以雷管(火帽)点火的雷管枪。 前膛枪不利于射手隐蔽、亦不方便擦拭,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被后膛枪(breechloader)所取代。现代的前膛枪已很少见,仅用于部分狩猎枪、信号枪等。.

新!!: 枪械和前膛枪 · 查看更多 »

勒貝爾M1886步槍

勒貝爾M1886(法語:Fusil Lebel Modèle 1886)或勒貝爾步槍(法語:Fusil Lebel)是法國於1886年推出的栓式步槍,由上校研製。該槍運用了由開發的,亦是史上第一種無煙火藥槍械。勒貝爾步槍的出現意味著那些使用黑火藥的槍械已過時,各國亦開始改為專注於研製和採購發射無煙火藥的槍械。其中以德國相繼開發出更加實用的和Gew 98步槍作為回應。 勒貝爾步槍發射8×50毫米的全全屬外殼步槍子彈,載彈量為8發,並以內置管狀彈倉供彈,然而由於這種彈倉並不適合裝填尖頭步槍子彈,後期的手動步槍大多改用固定盒狀彈倉供彈。為了配合管狀彈倉的設計,該槍也採用了獨特的槍機系統,但由於後期的栓式步槍均採用盒狀彈倉設計所以鮮有被其他步槍採用。除此之外,勒貝爾步槍還可配備一種長針型的重劍式刺刀以應付白刃戰。在1887年,該槍被法國軍隊列裝為制式步槍,並參與了多次對外戰爭,當中更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一戰期間,法軍曾打算以Mle 1917半自動步槍大量取代勒貝爾步槍。然而,士兵們卻普遍認為此槍過於笨重和太長,因此並不容易在戰壕內操作和保養。基於這些問題,法軍一直都未能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以取代勒貝爾步槍。而在1936年推出的MAS-36步槍亦因生產進度太慢並不能滿足軍隊,所以直至法國被納粹德國佔領之前,勒貝爾步槍仍舊為法軍的主力步槍。當中有少量的步槍更被納粹德國繳獲使用,並以Gewehr 301 (f)的名義在軍隊和人民衝鋒隊中服役。 直至1920年停產前,勒貝爾步槍一共被法國的國營兵工廠生產了約2,880,000枝。 而在二戰過後的一些衝突中仍能找到勒貝爾步槍的身影。.

新!!: 枪械和勒貝爾M1886步槍 · 查看更多 »

個人防衛武器

個人防衛武器(英文:Personal defense weapon,縮寫:PDW)亦稱單兵自衛武器(英文:Individual defense weapon,縮寫IDW)——在西方国家使用的术语,指连发和紧凑的设计为思路的士兵的武器,使用者为所谓的“第二线”(战斗车辆,火炮和其他测算工作的人员),属非“全尺寸”的武器,但可能需要提供的火力强于制式手枪。.

新!!: 枪械和個人防衛武器 · 查看更多 »

CZ 25冲锋枪

CZ 25(正確讀法是Sa.25、Sa-48b或samopal vz.48b)是捷克斯洛伐克設計、在1948年推出和著名的一系列衝鋒槍。這個衝鋒槍系列通常有四種外型上非常相似的型號,分別是:Sa.23、Sa.24、Sa.25和Sa.26。這個衝鋒槍系列的主要設計師是CZ特拉科尼采武器工廠的總工程師瓦茨拉夫·霍萊克。 為了便捷起見,除非是必須表示其型號,否則以下本文將一律以CZ 25系列之作為文章中的簡稱。.

新!!: 枪械和CZ 25冲锋枪 · 查看更多 »

火器

火器(Firearm),現代又稱熱武器或熱兵器,指一種利用推進燃料快速燃燒後產生的高壓氣體推進發射物的射擊武器。傳統的推進燃料為黑火藥或無煙火藥。 由於與不使用火藥的冷兵器相對,火器亦稱作熱兵器。槍和炮有時亦作為火器的同義詞,但火器一詞應用範圍更廣。.

新!!: 枪械和火器 · 查看更多 »

火箭

火箭或稱噴進器,是一種利用排出物質以製造反作用力而前進的載具,因火箭機構最早用於發射箭矢上,因此在中文稱為火箭。另外古代将箭頭附上可燃物質並點火的箭矢也叫火箭,但不在本篇的討論範圍內。.

新!!: 枪械和火箭 · 查看更多 »

火箭筒

#重定向 火箭弹发射器.

新!!: 枪械和火箭筒 · 查看更多 »

火箭推進榴彈

火箭推進榴彈是前蘇聯研製的單兵肩托式反裝甲支援武器(英文:Rocket-propelled grenade,縮寫:RPG;Ручной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 гранатомет (РПГ)),現時一般所提及的RPG,往往是指當中最為著名的RPG-7。.

新!!: 枪械和火箭推進榴彈 · 查看更多 »

火繩槍

火繩槍或稱火繩銃,是以火繩點火裝置來點火的銃械。火繩點火裝置是以緩慢燃燒的火繩先點燃引火藥(底火),引火藥起火後再點燃推進藥的機構。.

新!!: 枪械和火繩槍 · 查看更多 »

火炮

#重定向 大砲.

新!!: 枪械和火炮 · 查看更多 »

火焰

#重定向 焰.

新!!: 枪械和火焰 · 查看更多 »

火焰喷射器

火焰喷射器,或称喷火器,是一种用来喷射长距离可控火焰的装置。 火焰噴射器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會發射出一道燃燒中的可燃液体;第二類會發射出燃燒中的氣體。大部份的军用火焰噴射器會使用流質燃劑;但商用的火焰噴射器則主要使用較安全的高壓丙烷及天然氣作燃料。火焰噴射器多用於軍事及其它一些需要有受控火焰的方面,例如甘蔗園及土地管理中。火焰喷射器既可设计为用人员携带,也可以装置于车船中。.

新!!: 枪械和火焰喷射器 · 查看更多 »

火药

火藥,又名黑火藥,是一種早期的炸藥,直到17世纪中叶都是唯一的化学爆炸物。火药一般由硫磺、木炭和硝石(硝酸鉀)混合而成,其木炭是作为燃料,而硫磺和硝石作为氧化剂。由于火药的燃烧特性和能大量产生气体和热量,火药被广泛用作枪械中的发射药和煙火中的。 学术界一般认为火药发明于7世纪的中国,是中国术士为炼制而得到的副产品。Jack Kelly Gunpowder: Alchemy, Bombards, and Pyrotechnics: The History of the Explosiv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Perseus Books Group: 2005, ISBN 978-0-465-03722-3, ISBN 978-0-465-03722-3: pp.

新!!: 枪械和火药 · 查看更多 »

磁軌砲

磁軌炮(railgun)是一種與單極馬達原理相似的電磁炮發射裝置。磁軌炮以電流產生的勞侖茲力加速載物,令其沿平行的導軌移動,並進入下一個軌道繼續加速。 磁軌炮的動力來源與其他武器不同,不使用炸藥與推進劑,而是使用電磁力取得巨大動能來發射砲彈,傳統軍事用槍械的槍口初速無法超越每秒2000公尺,而磁軌炮能達到每秒3000公尺。另外磁軌炮能避免傳統炸藥與彈頭存儲的風險,以及相對低廉的成本亦是磁軌炮的優勢。 除了軍事應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也建議運用磁軌炮將載荷送入外太空的軌道;然而在過程中將產生強大的G力,限制了載荷的使用。.

新!!: 枪械和磁軌砲 · 查看更多 »

神鎗

#重定向 神槍.

新!!: 枪械和神鎗 · 查看更多 »

祖魯戰爭

魯戰爭發生於1879年,是大英帝国與南非祖魯王国之间的戰爭。在一开始,战争就因几起大规模流血冲突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因此成为英国在那一地区殖民主义统治的标志性事件。战争终结了祖鲁作为独立国家的历史。.

新!!: 枪械和祖魯戰爭 · 查看更多 »

科幻

#重定向 科學幻想.

新!!: 枪械和科幻 · 查看更多 »

空包彈

包彈是槍械所使用的子彈種類之一,其特色就是沒有彈頭,其他彈殼、推進火藥以及底火都樣樣具全,因為不需推進彈頭,所以火藥的使用上相較於一般子彈而言較少。在擊發的時,像一般子彈具有聲光效果,但無實體擊發物(彈頭)。 不過空包彈與假子彈(dummy)不能混為一談,假子彈就算被槍機的撞針撞過也不會有火光與噪音從槍口的制動器中冒出來,更不會有彈頭從槍管中飛出去。.

新!!: 枪械和空包彈 · 查看更多 »

突击步枪

突击步枪(Sturmgewehr,assault rifle)是主要为中近距离战斗着想而设计的使用可拆卸弹匣供弹、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选射步枪。突击步枪已经是现代军队的标准制式武器,取代了早期的自动步枪和半自動步枪的地位。.

新!!: 枪械和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突火枪

“突火枪”,应为“吐火枪”,宋朝发明,使用大毛竹,内填火药(非今天之火药)、子窠(砒霜等物制成),点燃后可以喷出火焰和烟,如果对准敌人脸,可以熏人耳目。 声闻一百五十步。 这种东西没什么杀伤力,主要是惊吓作用。 里面所填的火药也不是今天之火药,是一种只能燃烧的东西,成分复杂,不能爆炸。.

新!!: 枪械和突火枪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新!!: 枪械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鸦片战争

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又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是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1842年8月29日)期间,清朝和英国因為港脚商人以飞剪式帆船在广东沿海武装公开贩运鸦片而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直接导火线,是道光十九年 (1839年) 清帝國钦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圣旨於广东东莞收繳鴉片,先於虎门销烟,接着道光帝下旨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国门而发起战争。战争以英国远征舰队炮击广东九龙为起点,最后以清朝失败,及以签订《南京条约》告終。这场战争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战争打开了中国的闭关大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9年.

新!!: 枪械和第一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次鴉片戰爭(Second Opium War;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又称英法联军之役。是公元1856年至1860年9月22日英國與法國欲谋取在华更大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为导火索,组织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戰爭;又被英国人称为「亞羅號戰爭」(Arrow War)、「英法對華遠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戰爭時值不列顛群島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時期、法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以及中國的清朝咸豐時期。.

新!!: 枪械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 查看更多 »

箭,又称矢,指的是由弓或是弩所射出的武器,是人类自远古时代便开始利用的武器。 除了作為武器用途外,另有一種「響箭」,箭鏃部份以空心管狀鐵器製作,發射時空氣急速注入,可以使鐵器發出高音頻的聲響,主要用作通訊或警示用途。《水滸傳》中梁山泊哨站客店要通知山寨發船的話,主要都靠發射響箭示意;中國稱為「響馬」的山賊也是因為常用響箭而得名。.

新!!: 枪械和箭 · 查看更多 »

簧輪槍

簧輪式點火(英:Wheel lock),是一種利用內置的鋼輪摩擦黃鐵礦石而產生火花的點火方式,扳下扳機後鋼輪即會轉動,進而使齒輪摩擦黃鐵礦而出火花點火。簧輪槍原本是以取代火繩槍而發明的,不過由於構造複雜與價格昂貴,甚至有時候會沒有出現火花,所以並沒有與燧發槍一樣取代火繩槍。.

新!!: 枪械和簧輪槍 · 查看更多 »

精確射手步槍

精確射手步槍(英文: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簡稱:DMR)用來配備給步兵班中的精確射手使用,為步兵班提供中長距離而精準的火力延伸。.

新!!: 枪械和精確射手步槍 · 查看更多 »

線圈砲

線圈炮(Coilgun)是一種由一個或多個線圈組成的投射加速器,以同步線性馬達的方式将磁性抛射物加速到极高的速度。這種裝置也被称为高斯炮(Gauss gun),是为了纪念用数学方法描述电磁加速效应的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線圈炮由一个或多个沿枪管直线排列的线圈组成,线圈依次开关以确保抛射物得到磁场的充分加速。值得注意的是,線圈砲并不是軌道砲,后者会在轨道上给抛射物通上强大的电流 ,且两者的原理也不尽相同。第一个实用的線圈枪是由挪威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伯克兰制造并申请专利。 鑑於線圈砲沒有推進燃料,所以嚴格來說,線圈砲是冷兵器的一種。.

新!!: 枪械和線圈砲 · 查看更多 »

繩(或称绳子或绳索),是通过扭或编等方式加强后,连成一定长度的纤维。其拉伸强度很好但没有压缩强度,可用来做连接、牵引的工具。 传统的制绳採用天然纖維作材料,包括:棉、麻、亚麻、黄麻、剑麻、马尼拉麻、稻草、丝、羊毛和其他毛发。现代可以用来制绳的合成纤维则有聚丙烯、尼龙、聚酯、聚乙烯、人造丝等。结构和功能与绳类似,但较为细弱的还有纱线、线、线绳。.

新!!: 枪械和繩 · 查看更多 »

网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是一种捕捞工具,可以作为渔网、捕虫网等,或者是一种在体育项目中使用的网,例如足球网、曲棍球网等。 網是由多條絲交架編織而成的一種工具,無論是蜘蛛網或防盜網皆如此。不同的網由不同的物料造成,功能各異。.

新!!: 枪械和网 · 查看更多 »

美墨戰爭

美墨战争是美国与墨西哥之间于从1846年至1848年爆发的一场战争。.

新!!: 枪械和美墨戰爭 · 查看更多 »

美國人

美國人,是世界上對於與美國有關的人士的指稱,通常是指美國公民、美國國民,或者祖先、直系尊親屬是美國公民或國民的其他地區人士。依據美國公民出生地原則,一般來說,出生於美國各州或屬地,就可以取得美國的公民權。 美国种族中,白人(含伊比利裔和拉丁美洲裔白人,約9%)約佔80%,黑人約佔12.9%,混血及其他人种約佔9.1%,亞洲人約4.4%,美國原住民(印第安人)約佔0.9%,夏威夷与其他太平洋岛屿原住民:0.2% 美国白人主要是英国移民、爱尔兰移民和德国移民的后裔,拉丁裔美国人主要是墨西哥移民、波多黎各移民和古巴移民的后裔,亚裔美国人主要是东亚三国移民、菲律宾移民、越南移民的后裔。.

新!!: 枪械和美國人 · 查看更多 »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American War of Independence 或American Revolution;1775年—1783年),或稱美國革命戰爭(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是英國與準備獨立的美利堅及法國這個欧洲强国之間的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主要是始於是北美十三殖民地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但後來卻因為法國加入戰爭對抗英國,而使戰爭的範圍遠遠超過英屬北美洲之外。因此,英國決定與當地的印地安人結盟,以增加勢力。 在獨立戰爭初期,英國能夠充分利用皇家海軍船堅炮利的優勢控制十三殖民地的沿海城市,但對於如何控制內陸地區、及應對盤據內陸、熟悉地形、驍勇善戰的殖民地民兵卻束手無策。隨著法國海軍在切薩皮克海戰大捷奪得制海權,英軍於1781年的約克鎮之圍城戰役中慘敗投降,並於1783年被逼簽訂《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但因為大量於戰後由十三殖民地逃至北方的英屬北美,反而導致新建國的美國立國後經濟困頓蕭條、甚至於冬季出現疫潮及飢荒,以及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出現短暫的興旺。.

新!!: 枪械和美國獨立戰爭 · 查看更多 »

烏茲衝鋒槍

烏茲衝鋒槍(Uzi submachine gun或Uzi,עוזי)是以色列軍事工業的一种輕型衝鋒槍,由烏茲·蓋爾(Uziel Gal)於1948年設計。.

新!!: 枪械和烏茲衝鋒槍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枪械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枪械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大砲.

新!!: 枪械和炮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PP手槍

特PP (Walther PP)是由德國卡爾·瓦爾特運動槍有限公司制造的反沖作用操作半自動手槍。.

新!!: 枪械和瓦爾特PP手槍 · 查看更多 »

無煙火藥

無煙火藥(Smokeless powder)指取代黑火藥的無煙發射藥,例如硝化纖維,法语为Poudre Blanche,即白火药,于1884年被发明。發射藥(propellants)與炸藥性質與使用完全不同,發射藥多用於推動槍炮彈頭或是火箭飛行。發射藥無爆炸性(黑火藥除外)。硝酸甘油,TNT,RDX 等物具有高爆炸性屬於炸藥,炸藥本身無法當發射藥使用,但硝酸甘油與RDX可能與其他發射藥混合使用於高性能的混合發射藥中。除了少數復古形式前膛槍使用黑火藥外,現今槍炮的發射藥皆是無煙火藥。.

新!!: 枪械和無煙火藥 · 查看更多 »

無殼彈

無殼彈是一種小型槍械彈藥,它並沒有一般用來容納底火、推進劑及拋射物的彈殼。無殼彈試圖透過消除過往由黃銅或鋼鐵製成的彈殼以降低重量及成本,同時通過免卻退膛及上膛來簡化操作.

新!!: 枪械和無殼彈 · 查看更多 »

燧發槍

燧發槍(flintlock)是一類存在於17-19世紀的槍械,包括燧發滑膛槍、燧發手槍、燧發線膛槍(來福槍)。燧發槍是由法國於17世紀發明的,燧發槍出現後,很快就取代了之前的火繩槍、簧輪槍以及較原始的燧發槍。燧發槍統治了槍械界長達兩個世紀,直到19世紀才被採用擊發式點火的槍械逐步取代。.

新!!: 枪械和燧發槍 · 查看更多 »

燃點

#重定向 燃点.

新!!: 枪械和燃點 · 查看更多 »

畢懋康

懋康(),字孟侯,号东郊,直隸歙县(今安徽)人,同進士出身。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进士,以中書舍人授御史。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巡按陕西,是岁旱灾尤甚,“公孟夏入境,即具疏言三秦异灾,请蠲免额外之賦。”,又疏陈边政十事, 劾罢副总兵王学书等七人。天启年間累官右佥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擅繪事,尤長於山水畫。歸里後曾自制武刚车、神飞炮等军械。著有《西清集》、《管涔集》、《疏草》等。.

新!!: 枪械和畢懋康 · 查看更多 »

狩獵

狩獵,又稱捕獵、打獵,是指人類捕殺動物,以作食物、娱乐或取得其身上有用部份的用途。雖然是古人及不少民族的主要經濟活動,但在現代許多社會的狩獵活動已受法律規範,甚至某些地方全面禁制。.

新!!: 枪械和狩獵 · 查看更多 »

狙擊手

狙击手(sniper)是指军队或准军事组织中负责在隐蔽处或目视范围以外针对高价值目标进行监视和精确射击的专职枪手,属于特殊兵种。狙击手通常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执行独立任务,接受特种战术训练,并配有专门迎合其作战的装备,比如狙击步枪和吉利服。.

新!!: 枪械和狙擊手 · 查看更多 »

或稱頭盔,是具有對頭部非一般保護能力的帽。今日駕摩托車,或做工业生产用途时多称为“安全帽”。古代盔主要由皮革、棉布、麻布與金屬製成,近世亦用樹脂或塑料製成。.

新!!: 枪械和盔 · 查看更多 »

白朗寧Auto-5半自動霰彈槍

白朗寧Auto-5(,簡稱:Auto-5、A-5,意為:白朗寧自動五發式霰彈槍)是一枝由美国著名輕兵器设计家约翰·勃朗宁所研製、後座作用操作的半自動霰彈槍,可發射12鉛徑霰彈、16鉛徑霰彈或20鉛徑霰彈。這也是全球第一枝設計獲得成功的自動裝填霰彈槍,甚至直到1998年仍然在生產。而「Automatic 5」之名來自這枝自動裝填霰彈槍的5發霰彈藥筒裝彈量,其中4發霰彈藥筒就在管式彈倉內,另外1發就在膛室之內。 為了便捷起見,以下本文將以Auto-5之作為文章中的簡稱。.

新!!: 枪械和白朗寧Auto-5半自動霰彈槍 · 查看更多 »

白朗寧自動步槍

白朗寧自動步槍(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簡稱:BAR),是美军在20世纪上半叶使用的一种自动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參戰後發現,在歐洲大陸環境惡劣的塹壕戰中,他們缺乏密集的火力。1917年由武器設計師約翰·白朗寧設計的一種可半自動或全自動步槍很快被軍方選中,迅速投產,並被軍方正式命名編號為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雖名為自動步槍但在使用時卻往往作為輕機槍。.

新!!: 枪械和白朗寧自動步槍 · 查看更多 »

莫辛-納甘步槍

莫辛-納甘(法文:Mosin-Nagant)步枪是由設計者俄國陸軍上校和比利時槍械設計師李昂·納甘共同命名的手動步槍,在俄語圈國家也被普遍的称为莫辛步枪 (俄文:Винтовка Мосина),多种型号的莫辛-納甘步枪在俄罗斯帝国军队以及苏联红军作为制式武器服役,各种型号的莫辛-納甘步枪在日俄戰爭至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有投入使用,越南战争甚至阿富汗戰爭皆有出現。至今仍是民用步枪常见之型号。.

新!!: 枪械和莫辛-納甘步槍 · 查看更多 »

避彈衣

#重定向 防彈背心.

新!!: 枪械和避彈衣 · 查看更多 »

鐵炮

火繩式鐵砲。 記載著鐵炮傳來的文獻。 鐵砲(或鐵炮)是日本語在江戶時代之前對槍械的稱呼,但在廣義的用法中也包含了如火砲一類的大型火器。 現代日本語則是以「銃」來表示槍械,很少使用鐵砲一詞。.

新!!: 枪械和鐵炮 · 查看更多 »

裝藥

裝藥(Propellant)、推進藥或發射藥,是儲存在容器內,用以推動彈射體的推進劑。最早期使用的是黑色火藥,現代比較常見的成分是無煙火藥。.

新!!: 枪械和裝藥 · 查看更多 »

装甲车

裝甲車輛是具有裝甲防護的各種履帶或輪式車輛統稱。坦克也是裝甲車輛的一種,但是在習慣上通常因作戰用途另外獨立分類,而裝甲車輛多半是指防護力與火力較坦克弱的車種。裝甲車的特性為具有高度的越野機動性能,有一定的防護和火力,分為履帶式和輪式兩種,一般軍用裝甲車會裝備一至三門中小口徑火炮及數挺機槍,一些還裝有反坦克導彈,結構以裝甲車體、武器系統、動力裝置等組成。為了增強防護和方便成員下車戰鬥。 大多數軍用裝甲車輛可以在水上行駛,可以執行運輸、偵察、指揮、救護、伴隨、支援坦克及步兵作戰等多種任務,還有執行專門任務的裝甲車輛,如裝甲回收車、裝甲指揮車、裝甲掃雷車、裝甲架橋車等。在警用領域多用於鎮壓暴亂等問題。.

新!!: 枪械和装甲车 · 查看更多 »

褐筒

棕貝絲(Brown Bess)是不列顛軍的制式燧石槍的「非正式」總稱。以棕貝絲來稱呼的燧發式火槍在世界上使用了超過100年,是軍用燧石槍的代名詞。棕貝絲的口徑為19mm(0.75英吋),有效射程50m至100m,一分鐘可擊發2~3發。.

新!!: 枪械和褐筒 · 查看更多 »

西德

西德(Westdeutschland),或聯邦德國,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之俗稱。.

新!!: 枪械和西德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枪械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馬提尼-亨利步槍

“馬提尼-亨利”(Martini-Henry)是一種英國陸軍曾經裝備的起落式槍機步槍。它於1871年首度投入服役,最終取代了原有的史奈德步槍,一款改良至發射定裝彈的前裝槍。馬提尼-亨利的衍生型在大英帝國中一共服役了三十年。它採用了由亨利·O·皮博迪為其設計的起落式槍機,並由瑞士設計師里德里希·馮·馬提尼進行改良,結合由蘇格蘭人設計的多邊形膛線。 儘管史奈德步槍被認為是英國第一種發射金屬殼子彈的後裝槍,馬提尼-亨利從一開始就是以作為後裝槍的前提下開發的,與前者由前裝槍直接改良為後裝槍有所不同,而且馬提尼-亨利具備更高的射速和更長的射程 。 馬提尼-亨利步槍有四個主要型號,包括:Mk I型(1871年6月推出)、Mk II型、Mk III型和Mk IV型。另外也存在一系列1877年卡賓槍版本,包含了一種被稱為“駐軍炮兵卡賓槍”(具Mk I、Mk II和Mk III三種衍生型),以及一些為新兵設計,體積較小的訓練步槍。馬提尼-亨利步槍Mk IV型於1889年停產,但其仍然在大英帝國中服役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蘇軍入侵阿富汗期間仍可發現當地部落使用該槍。而在2010年和2011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陸軍亦在阿富汗的塔利班武器庫發現馬提尼-亨利步槍。 馬提尼-亨利步槍也被巴基斯坦鄰近阿富汗的西北邊境省的槍匠大量的仿製,但其品質比起英國皇家輕兵器工廠生產的原裝槍為低,不過仍然準確的仿造出原廠的刻字。.

新!!: 枪械和馬提尼-亨利步槍 · 查看更多 »

马克沁机枪

克沁機槍(Maxim gun)是1884年由英國爵士馬克沁發明的第一種全自動式的機槍,發射(.303 British)子彈。.

新!!: 枪械和马克沁机枪 · 查看更多 »

魯格手槍

魯格手槍(Pistole 08 Luger,又名Pistole Parabellum 1908、Parabellum-Pistole),是一種運用肘節式起落閉鎖機制的半自動手槍。該槍由奥地利人於1898年設計,並由以及毛瑟為首等多間工廠於1900年投入生產http://www.chuckhawks.com/dwm_luger.htm。魯格的部份設計原素是源自1893年推出的博查特C-93手槍,它在1900年5月獲得瑞士陸軍的採用,並在1908年被德國陸軍所採用。 魯格手槍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德軍的制式手槍,它在二戰過後仍然被東德的人民警察所使用。.

新!!: 枪械和魯格手槍 · 查看更多 »

豐和96式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

是一挺由日本自1996年開始研製和生產的40毫米自動榴弹发射器,發射40×56毫米榴彈。.

新!!: 枪械和豐和96式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鳥銃

鳥銃,又稱鳥槍、鳥嘴銃,是明清時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 ,第7頁。。明嘉靖年间傳入中國,與中國原有諸銃器相比具有照門、照星、銃托、銃機,大大提升了精準度和射程。 鐵砲(或鐵炮)是日本語在江戶時代之前對槍械的稱呼,但在廣義的用法中也包含了如火砲一類的大型火器。 現代日本語則是以「銃」來表示槍械,很少使用鐵砲一詞。.

新!!: 枪械和鳥銃 · 查看更多 »

越戰

#重定向 越南战争.

新!!: 枪械和越戰 · 查看更多 »

鹿彈

#重定向 散彈.

新!!: 枪械和鹿彈 · 查看更多 »

軟氣槍

#重定向 氣槍.

新!!: 枪械和軟氣槍 · 查看更多 »

軍用機器人

軍用機器人(Military robots)是為軍事用途而設計的自主機器人或遙控裝置。 該系統目前一些軍隊正在研究中。.

新!!: 枪械和軍用機器人 · 查看更多 »

輕兵器

轻兵器(small arms,也称小型武器)是指任何可以由单人轻易運輸并操作的武器,通常包括手枪、冲锋枪、步枪、霰弹枪、轻机枪等依赖子弹动能杀伤目标的单兵枪械。手榴弹、重机枪、榴弹发射器、迫击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便携式防空导弹與地雷等需要多人运输操作或依赖爆炸性弹头杀伤目标的武器系统则被称作是轻武器(light weapons)。两者都属于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ATT)中“小型轻型武器”(SA/LW)的限制范畴内。 轻兵器和轻武器應用廣泛,如:警方與軍方、打獵、自衛、犯罪用途或是內戰,與運動射擊。多數輕兵器的火力均較其他火炮為小。關於衝突區域限制販賣軍規輕兵器的國際性運動,請參閱輕兵器擴散問題。.

新!!: 枪械和輕兵器 · 查看更多 »

轻机枪

輕機槍(Light machine gun,簡稱LMG)是相較於通用機槍輕型的一種机枪,可以由一個士兵所操作使用,由於輕機槍一般裝備到步兵分隊或步兵班,有些國家軍隊定位為班用機槍。.

新!!: 枪械和轻机枪 · 查看更多 »

迫击炮

迫击炮(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後座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其名稱來源由於它可以「迫近射擊」。.

新!!: 枪械和迫击炮 · 查看更多 »

迅雷銃

迅雷銃是一種將五枝鳥銃的銃管繞成一圈裝在槍柄上的火繩銃。發射時將整枝銃架在由手斧充當的支架上,並在槍柄與銃管間套上圓盾以供保護。該火銃由明朝趙士楨發明,這種銃是結合了三眼銃與鳥銃的特色而製出,是一種連發火器。 據記載,“5支銃管共重10斤,單管長2尺多”,銃管固定在前後兩個圓盤上,呈正五稜形分佈,夾角為72°。各銃管均裝有準星、照門及供裝火藥線用的火門。5根火藥線彼此間用薄銅片隔開,以保証發射時的安全。銃杆的前部有裝銕筒,內裝有火毬一塊,另一端安裝一鐵制槍頭。中部的機匣,上有點火龍頭,下有扳機,供5根銃管點火、發射用。前面的盾牌外包生牛皮,裏面墊有絲綿、頭發和紙等物質,中間開有一圓孔及5個方孔,銃杆從圓孔中通過,銃管從方孔中通過,方孔同時用來觀察瞄準,盾牌用來保護射手的安全。 發射前,需將迅雷銃的5根銃管裝填好彈藥,套好盾牌,將小斧插在地上,架好銃身,射手左腿前踞,右腿後跪,左手握住機匣,右臂夾住銃杆,用右手控制扳機點火發射。射完一管後,把銃管盤轉動72°,使第二根銃管對準機匣,繼續瞄準發射,依次輪流發射5根銃管。當來不及重新裝填彈藥時,點火出毬以便乘勢前進,或可將銃杆倒轉以五銃為護手作短槍使用。.

新!!: 枪械和迅雷銃 · 查看更多 »

霰彈

#重定向 散彈.

新!!: 枪械和霰彈 · 查看更多 »

霰彈槍

#重定向 散彈槍.

新!!: 枪械和霰彈槍 · 查看更多 »

胡椒噴霧

胡椒噴霧,又稱防身噴霧或防狼噴霧,是近年一種新興的防暴裝備,利用噴罐向對方臉部噴射刺激性物質,使到對方的臉部受到強烈化學刺激,從而停止對方攻擊性的行為。.

新!!: 枪械和胡椒噴霧 · 查看更多 »

防暴

防暴,又稱為鎮暴,是指人群管制、鎮壓以至驅散騷亂以至暴動人群,或者經由警察警告而不離開者,以防範暴力事件的發生,維持社會秩序回復。在集權國家,時被視為維持暴政的獨裁統治之手段。傳統上由執法機構,例如警察等負責,緊急狀態下會派出軍隊(一般為憲兵及武警等)及其他單位協助。為了達至最少傷亡,上述單位通常會採用特殊的戰術及陣型以應付;同時,裝備了軟性的特殊武器以避免增加傷亡,要求最低的傷害。但如果防制效果無效或失敗,可能造成更大規模衝突及屠殺。.

新!!: 枪械和防暴 · 查看更多 »

阿拉摩之戰

阿拉莫之战(-)是德克萨斯脱离墨西哥独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 事發起共经过13天的围困,墨西哥总统安東尼奧·羅培茲·德·聖塔·安那统率的墨西哥部队对圣安东尼奥德贝卡尔附近的阿拉莫城(今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发动袭击,造成駐守的所有德克萨斯士兵死亡。聖塔·安那在战斗中的残酷手段刺激了许多德州人,使得德克萨斯移民和美国的冒险者加入德克萨斯的军队。1836年4月21日,墨西哥军队在圣哈辛托战役中战败,总统本人也被山姆·休斯敦將軍所率領的部隊俘虏。.

新!!: 枪械和阿拉摩之戰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枪械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起步槍

起步槍,又稱發令槍(Starting Gun, starting pistol or starter pistol),是速度性體育競賽中(比如說田徑、游泳競賽)代替普通槍械鳴槍以表示起步信號的工具,有時可以用真槍發射空包彈代替。 起步槍可以由點三八左輪手槍改裝而成,有一定殺傷力。通常會使用競賽用的紙雷管。 起步槍可以連接計時器,開槍同時開始計時。 如果是在聽障選手的比賽中,由於選手無法聽到槍聲起跑,大多由信號燈代替。.

新!!: 枪械和起步槍 · 查看更多 »

闪电战

闪电战(Lightning War)(Blitzkrieg)又称闪击战,是一种军事学说,采用移动力量迅速地出其不意地进攻,以避免敌人组织起防御線。它脱胎于19世纪普鲁士参谋部的战术「开火渗透」(Fire and Infiltration)。 德意志國防軍在二战中大规模运用此战术,对波兰、法国和苏联的入侵非常有效,但在此之后失去優勢,因為闪电戰需要後方快速補給,必須开发特别的補給车辆、通信的新方法和分散化的指挥方式。所謂「閃電戰」這個名詞並非出自德國人之口,而是德軍在法國戰役結束後,美國的時代雜誌率先提出的新名詞。.

新!!: 枪械和闪电战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枪械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钉子

在工程、木工以及建築,釘子指的是尖頭狀的硬金屬(通常是鋼),作為固定木頭等物用途。鎚子將釘子釘入物品中,近來也有電釘槍、瓦斯釘槍的出現。釘子之所以能夠穩固物品,是因为它可以藉著自身的的變形而勾掛於其上,以及靠著摩擦力。 釘子因用途眾多而有著不同的形狀,最常見的釘子稱為「鐵絲釘」,另外常見的釘子還有大頭針、圖釘或曲頭釘。.

新!!: 枪械和钉子 · 查看更多 »

蒙德拉貢步槍

蒙德拉貢步槍(Fusil Mondragón)是一種由墨西哥上將曼努埃爾·蒙德拉貢(Manuel Mondragón)設計,瑞士工業公司(SIG)生產的半自動步槍,生產日期是1908年至1911年,參與的戰役包括墨西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此槍亦是史上第一種被運用於戰場上的半自動步槍。.

新!!: 枪械和蒙德拉貢步槍 · 查看更多 »

肖伯格手槍

肖伯格手槍(Laumann Pistol),在1892年,奥地利人约瑟·劳曼(Joseph Laumann)发明了历史上第一支半自动手枪,由制造,採用後座作用系統,發射7.8 x 19R手枪彈,彈夾供彈。因为他在申請登記专利,喜欢签上肖伯格兄弟公司的名字,所以又被称为劳曼手枪,但這種手槍後來未被推广使用,而是後來由德國人製作的手槍產生較大的影響。.

新!!: 枪械和肖伯格手槍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枪械和铁 · 查看更多 »

铁拳

铁拳可以指:.

新!!: 枪械和铁拳 · 查看更多 »

膛室

在枪械之中,膛室()是槍管或彈巢中,子彈發射以前插入的部分。可以是步槍和手槍之中連接在單一槍管上的一部分,或是那些以彈巢作為供彈方式的槍械的子弹發射前裝入的位置(兼具彈倉功能)。手枪、冲锋枪、步枪等通常只有一個膛室在其槍管內部,而左轮手枪的彈巢有多個膛室,因此槍管部份並沒有膛室。因此,步槍和手槍就算拆卸甚至沒有彈匣也通常可以發射,而左輪手槍的彈巢一旦擺出就不能發射。 膛室又是也被稱為“藥室”,這個稱謂往往用於火炮。膛室需要根據彈藥的形狀及尺寸作為基礎製作。發射前,必須要將膛室閉鎖且保證清潔,以免在閉鎖不完全以下擊發造成膛炸意外。 膛室往往存在不同形式、不同用途的刻槽。縱向槽(與槍口方向一致)的作用是減小抽殼阻力(防止“吸殼”或拉斷彈殼),提高武器可靠性。而橫向槽與螺旋槽則是提高抽殼阻力(彈殼膨脹卡入槽內所以阻力變大),目的是降低對槍機的壓力,降低槍機運行速度和射速(“提高槍機虛擬質量”),多見於較小型(緊湊)武器改用更大威力彈藥的方案(比如許多使用增強型馬卡洛夫手槍彈的武器如PMM手槍和Klin衝鋒槍均有此設計)。 裝填彈藥的行為就是指將一發子彈裝入膛室內部,不管是手動或通過武器的槍機(例如:手動槍機、、泵動式或是氣動式、後座作用等自動操作方式),而無需決定使用武器時“裝填”武器(減少釋放槍機所需要的次數)。 在槍械設計或修改後,武器裝填的彈藥需要與該特定的口徑或子彈相配,所以柯爾特M1911裝填的彈藥為.45 ACP或,或重置膛室為。.

新!!: 枪械和膛室 · 查看更多 »

膛線

膛线(Rifling,又译作“来复线”)是现代炮管及枪管的管膛内壁上被锻刻加工出的呈螺旋狀分布的凹凸槽,可使子弹在发射时沿着膛线作纵轴旋转,产生陀螺仪效应稳定弹道,因而能更精确的射向目标。 膛线下陷中空的地方称作阴线或阴膛(groove,在多边形膛线中则称为valley),凸起部分成为阳线或阳膛(land,在多边形膛线中称为hill),枪支的书面口径通常指的是一条阳线与其正对面的另一条阳线间的距离,因此子弹弹头的直径通常大于枪支的口径。.

新!!: 枪械和膛線 · 查看更多 »

自动步枪

自动步枪指自动進彈、连续击发、具备全自動射擊能力的步枪。利用推进弹头的部分气体或後座力进行退弹壳、装弹并再次射击的步枪,也就是说,只要扣住扳机不放,就能连续射击,直到枪内子弹用尽。 自動步槍包括了戰鬥步槍、重管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 自20世纪初俄国的費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法国的Mle 1918 全自动卡宾枪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後出现的白朗宁自动步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StG44突击步枪,以后至60年代,枪械自动化结构迅速发展。先后有前苏联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AK-47突击步枪,美国人研制的M16突擊步槍等。 自動步槍一般使用當代中高初速中或小口徑步槍子彈,初速達每秒六百米以上。.

新!!: 枪械和自动步枪 · 查看更多 »

自動火器

自動火器(Automatic firearm)是泛指可以持續發射彈藥的火器。這些火器包含全自動與半自動兩類。半自動火器需要重複扣扳機才能夠繼續發射彈藥。全自動火器在不放開扳機的狀態下會連續發射彈藥,直到扳機被放開、彈藥用罄或者是火器發生故障。.

新!!: 枪械和自動火器 · 查看更多 »

臺灣話

臺灣話(方音),又稱為臺灣閩南語,是指在臺灣通行的閩南語,為閩南語泉漳片之變體,主流腔調與福建省之廈門話和漳州話相近。近代以來常以臺語(方音)稱之,日治時期稱為臺灣語(),並出版了許多與日語對譯之作品。一般英語稱之為Taiwanese或Taiwanese Hokkien。以其為母語的閩南裔臺灣人是臺灣第一大族群。 自明鄭與清治時期起,特别是渡臺禁令開放後,大量中國大陸移民進入臺灣,其中以福建南部(閩南)的泉州府和漳州府的居民佔多數;其所帶來的閩南語逐漸在各地演變分化,並融入荷蘭語、日語及原住民語言等語言於其中,使得臺灣話與福建的閩南語在詞彙使用及腔調上存在有不少差異。隨著漳泉移民(閩南裔台灣人)的居住範圍擴及臺灣各地,其語言逐漸成為臺灣本島最主要的通行語言之一;雖然日治時期、戰後時期時,官方先後推行日語與國語(華語),臺灣話現今依然於臺灣普遍可聞。根據2009年所發表的《臺灣年鑑》,臺灣民眾約有73%能夠說臺灣話。戰後初期,小學是可以臺灣話來教漢文的,但在歷經數十年的講國語政策後,目前的教育體制,用臺灣話教學授課遠不及華語的使用量,且對於臺灣話書寫的規定也未盡完善,使得臺灣話人口後代的年輕族群已無法流暢使用該語言。若無出現新的強力政策轉捩點,三十年內臺灣話因政策和教育不彰將可能在年輕世代上斷送。 總體上說,臺灣話在北部為偏泉混合腔,中南部平原偏內埔腔,西部沿海偏海口腔。漳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平原地帶、北部沿海地區及蘭陽平原,被稱為內埔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中部沿海地區、臺北盆地,被稱為海口腔,南部則為泉漳混合區。而「泉州人居住在海濱,漳州人居住在內陸平原」的說法,僅在中部符合此一分布。.

新!!: 枪械和臺灣話 · 查看更多 »

金属风暴

金属风暴有限公司(Metal Storm Limited,、)是一家研究及开发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式弹道武器技术,金属风暴一名是其公司名稱亦是其武器技术的名稱。.

新!!: 枪械和金属风暴 · 查看更多 »

長管槍械

長管槍砲或長銃砲(Long gun)是有長管的槍械或大砲。在小火器方面泛指除了手槍外的中大型槍械,特徵是設有槍托和較長的槍管,適宜在中遠距離作精確射擊或提供強大的火力,也是槍械的主流,包括了步槍、霰彈槍和輕機槍,但最重型的重機槍因為難以單人使用,所以常只設槍座而不設槍托。卡賓槍(包括衝鋒槍)雖然較短小,但一般仍然有槍托和長槍管,所以仍屬於長管槍之列。在重火器方面,是指與榴彈砲、臼砲一類短管砲相對面的長管砲。 Category:槍械術語.

新!!: 枪械和長管槍械 · 查看更多 »

長槍

長槍可以指:.

新!!: 枪械和長槍 · 查看更多 »

鋁合金

鋁合金通常使用銅、鋅、錳、矽、鎂等合金元素,20世紀初由德國人Alfred Wilm發明,對飛機發展幫助極大,第一次大戰後德國鋁合金成分被列為國家機密。跟普通的碳鋼相比有更輕及耐腐蝕的性能,但抗腐蝕性不如純鋁。在乾淨、乾燥的環境下鋁合金的表面會形成保護的氧化層。造成電偶腐蝕(Galvanic corrosion)加速的情況有:鋁合金與不銹鋼接觸的情況、其他金屬的腐蝕電位比鋁合金低或是在潮濕的環境下。如果鋁和不銹鋼要一同使用必須在有water-containing systems或是戶外安裝兩金屬間電子或電解質隔離。 鋁合金的成分需要向美國鋁業協會(Aluminium Association,AA)註冊。許多組織公佈更具體製造鋁合金的標準,包括美國汽車工程協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SAE)特別是航空標準, accessed Oct 8, 2006.

新!!: 枪械和鋁合金 · 查看更多 »

苏联狙击手

苏联狙击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役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二战中,苏联狙击手使用装载着口径为7.62×54mmR步枪子弹的莫辛-納甘PU M1891/30狙擊步槍 ,弹夹内可以装载轻型、重型、穿甲(B-30)、穿甲燃烧弹、校准/燃烧弹(P3)与跟踪弹。 大部分二战中的苏联狙击手的战场作战弹药储备为120发步枪子弹。与其他国家的军队要求不同的是,苏联对狙击手没有性别限制。在1943年,苏联军队中有超过两千名女狙击手在服役。.

新!!: 枪械和苏联狙击手 · 查看更多 »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新!!: 枪械和英语 · 查看更多 »

雷管槍

雷管式點火、撞擊式點火(Percussion lock)或火帽式點火(Cap lock),是一種使用雷管點火來擊發火器的裝置。雷管中裝有非常不穩定的雷汞,雷汞稍受衝擊就會爆炸。射擊時由扳機敲擊雷管,雷管中的雷汞爆炸而引火點燃推進藥,子彈再受推進藥的爆風推出。此種擊發裝置的構想在十七世紀就已存在,但是由蘇格蘭牧師正式發明,並於西元1807年取得專利。 雷管槍改善許多燧發槍的缺點,例如子彈更易於裝填、槍枝更能適應天氣等。 Category:火器 Category:槍械運作 Category:早期现代火器 ko:뇌관총.

新!!: 枪械和雷管槍 · 查看更多 »

雷明登700步槍

雷明登700步槍(Remington 700)系列是由雷明登武器公司開發及生產。.

新!!: 枪械和雷明登700步槍 · 查看更多 »

電磁力

電磁力(electromagnetic force)是處於電場、磁場或電磁場的帶電粒子所受到的作用力。大自然的四種基本力中,電磁力是其中一種,其它三種是強作用力、弱作用力、引力。光子是傳遞電磁力的媒介。在電動力學裏,電磁力稱為勞侖茲力。延伸至相對論性量子場論,在量子電動力學裏,兩個帶電粒子倚賴光子為媒介傳遞電磁力。帶電粒子是帶有淨電荷的粒子。電荷是基本粒子的內秉性質。只有帶電粒子或帶電物質(帶有淨電荷的物質)才能夠感受到電磁力,也只有帶電粒子或帶電物質才能夠製成電場、磁場或電磁場來影響其它帶電粒子或帶電物質。 對於決定日常生活所遇到的物質的內部性質,電磁力扮演重要角色。在物質內部,分子與分子之間彼此相互作用的分子間作用力,就是電磁力的一種形式。分子間作用力促使一般物質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物理與化學性質。由於電子與原子核分別帶有的負電荷與正電荷,它們彼此之間會以電磁力相互吸引,使得電子移動於環繞著原子核的原子軌道,與原子核共同組成原子。分子的建構組元是原子。幾個鄰近原子的電子與電子、電子與原子核、原子核與原子核,以電磁力彼此之間相互作用,主導與驅動各種化學反應,因此促成了所有生物程序。.

新!!: 枪械和電磁力 · 查看更多 »

電槍

電擊棒,是一種武器,以電流作為攻擊動能,令到被攻擊者被電擊而失去反擊能力。 電擊棒在某些國家是保安及警察的常規武器或者防暴裝備;亦有一些國家認為使用電擊棒為不人道。部份國家開放給一般人購買使用,但一些國家、地區完全禁止,例如香港及澳門不允許入境旅客攜帶,無論隨身攜帶或是放置於托運行李中。 2007年,一名波蘭旅客在溫哥華國際機場因情緒失控,被當地警察用電槍電擊致死。.

新!!: 枪械和電槍 · 查看更多 »

通用機槍

通用機槍(英文:general purpose machine gun-GPMG),也叫轻重两用机枪,是一種多用途的機槍,可執行輕機槍及中型機槍的任務,輕型設定時可由單人攜帶。近代的通用機槍採用氣泠設計,發射7.62×51 NATO或7.62×54R中口徑全威力彈藥,附有兩腳架亦可裝在三腳架上或車輛上。.

新!!: 枪械和通用機槍 · 查看更多 »

FAMAS突擊步槍

FAMAS(法文全名:Fusil d'Assaut de la Manufacture d'Armes de St-Étienne,意為「由圣-艾蒂安生产的轻型自动步枪」)由GIAT製,法国軍隊及警隊的制式突擊步槍,亦是著名的犢牛式步槍之一。.

新!!: 枪械和FAMAS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FN EGLM附加型榴彈發射器

FN EGLM(,意為:增強型榴弹发射器組件;執法機關型正式名稱:FN40GL,軍用型正式名稱:Mk 13 EGLM)是由國營赫斯塔爾(,簡稱:FN)原本為FN F2000開發的單發下掛式榴弹发射器,發射40×46毫米低速榴彈。設計上是提供給FN F2000及FN SCAR裝備,也可通過增加及槍托配件改裝成一個獨立的肩射型榴彈發射器武器系統。.

新!!: 枪械和FN EGLM附加型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FN F2000突擊步槍

FN F2000是由比利時公司Fabrique Nationale所製造的一種突擊步槍。2001年3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举行的IDEX展览会上首次正式展示。.

新!!: 枪械和FN F2000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FN SCAR突擊步槍

特種部隊戰鬥突擊步槍(英文:SOF Combat Assault Rifle,縮寫:SCAR),是比利時Fabrique Nationale公司為了滿足美国特种作戰司令部的SCAR標案而製造的現代步槍,此槍族有兩種主要版,一種是使用5.56×45 NATO的SCAR-L(輕型版),和使用7.62×51 NATO的SCAR-H(重型版),兩種都可以改裝成「狙擊型態」或「近戰型態」(Close Quarters Combat),FN SCAR首次於2007年7月開始小批量量產以有限配發部隊。.

新!!: 枪械和FN SCAR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HK G11突擊步槍

G11是西德在60年代後期開始開發,80年代原成樣版的無殼彈犢牛式突擊步槍計劃。原意為取代HK G3成為新一代制式步槍,西德把步槍整體項目交由黑克勒-科赫負責、諾貝爾炸藥(Dynamit Nobel)負責無殼彈技術、Hensoldt Wetzlar則負責瞄準鏡部份,三家公司組成了GSHG(Gesellschaft für Hülsenlose Gewehrsysteme)共同開發。 整個G11的開發計劃長達20年,投入經費極高,購置计划也非同小可。正當G11完成研發之際,90年代因華沙公約组织解散,冷戰結束、兩德統一,動用大量經費購置新鎗械及新子彈的需求突然消失,G11計劃雖然在技術上成功完成,但卻無訂單、從未大量生產。H&K也因G11的研發費用及訂單落空而陷入困境,1991年被英國宇航的公司收購,其後在2002年德國某集團向英國宇航購回H&K。.

新!!: 枪械和HK G11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HK MP5冲锋枪

HK MP5系列是由德國軍械廠黑克勒-科赫所設計及製造的衝鋒槍,是黑克勒-科赫最著名及製造量最多的槍械產品。由於該系列衝鋒槍獲多國的軍隊、保安部隊、警隊選擇作為制式槍械使用,因此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新!!: 枪械和HK MP5冲锋枪 · 查看更多 »

HK P11手槍

HK P11,是德國武器製造商黑克勒&科赫生產的一款水下手槍(Underwater firearm)。直到现在,HK公司从没有正式公布过这支秘密研制的水下手枪的资料。有资料指P11是在1970年代研制,并在1976年投入使用。 美国三角洲部队至少已经购买了100支HK P11,其容弹量是5发7.62×36mm口径的飞镳弹,没有弹匣,不能自动装填,子弹密封在弹膛兼枪管内,靠电击发。由于没有弹匣,枪管和弹匣是整个更换的。HK P11的枪声比MP5SD略大,射程50米,水下射程10~15米。.

新!!: 枪械和HK P11手槍 · 查看更多 »

M14自动步枪

M14是美國在越戰早期使用的戰鬥步槍,由春田兵工廠設計及生產,在越戰時被M16突擊步槍取代,但其後的改良衍生型重新在戰場上服役。.

新!!: 枪械和M14自动步枪 · 查看更多 »

M16突擊步槍

M16是美国军方给由阿玛莱特AR-15发展而来的步枪家族所指定的代号,是一款突击步枪,使用北约标准的5.56毫米口径弹药。M16曾是1967年以来美国陆军使用的主要步兵轻武器,亦於北约15个国家使用,更是同口径枪械中生产最多的一个型号。 M16是一支轻巧的5.56毫米风冷气动弹匣供弹步枪,具有通过导气管由高压气体直接推动机框操作启动的转动式枪机,由钢,铝以及复合塑料制成。 M16主要分為三代。第一代是1960年代配備的M16和M16A1,使用美军M193/M196子弹,能以半自动或全自动模式射击。第二代是1980年代开始配發到軍中的M16A2,发射比利时SS109子弹(北约5.56毫米口径标准弹药,美军制式M855/M856子弹)。M16A2可半自动射击,也可以以最多3发连发的点射射击方式来射击。射击模式是由枪枝一侧的选择开关决定的。最後,M16A4成为21世纪初美伊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装备,也逐步取代了之前的M16A2。在美軍中,M16A4与M4卡宾枪的结合使用仍在逐步取代现有的M16A2。M16A4具有配备护木的四个皮可汀尼滑轨,可以使用光学瞄准镜,夜视镜,雷射瞄准器,前握把或戰術手電筒。 除了早期一些毛病之外,M16逐渐成为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统。它主要由柯尔特以及Fabrique Nationale制造,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生产过其改型。其半自动版本AR-15,是由少数大生产商生产的,并加以许多细小的改进,从而成為美国流行的民用槍械之一。 M16的发展在1950年代由军方主导,1960年代在越南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实战测试。1964年M16正式在美国空军采用。许多M16的改进版本陆续进行了实战测试,成功产生了M16A1。M16A1仅仅是基于M16應軍方要求加上了一个复进助推器。它从1967年到1980年代一直都是美国陆军的主要步兵轻武器,直到被M16A2取代。M16A2如今反过来又由M16A4取代,后者采用了为M4卡宾枪开发的模組化“平顶”型机匣。该武器的最初版本仍然有库存,主要供留用,並给美國國民警衛隊以及空軍使用。M16A3是M16A2的改良型,主要在美國海軍使用。.

新!!: 枪械和M16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M1903春田步槍

M1903春田步槍是一種旋轉後拉式槍機弹仓式手动步槍,1903年定型稱为「0.30口径M1903式步枪」,因其由春田(Springfield)兵工廠研制而得名M1903春田步枪(Springfield rifle)。是美軍在一戰及二戰期间装备的制式步枪。.

新!!: 枪械和M1903春田步槍 · 查看更多 »

M1卡宾枪

M1卡賓槍(M1 Carbine)是美國在二戰及韓戰的制式輕型半自動步槍,有多種衍生型,是二戰中美國使用最廣泛的武器之一。.

新!!: 枪械和M1卡宾枪 · 查看更多 »

M1步槍

#重定向 M1加兰德步枪.

新!!: 枪械和M1步槍 · 查看更多 »

M203榴彈發射器

M203是美國陸軍為40毫米彈藥而要求開發的單發下掛式榴弹发射器,用於提供給M16突擊步槍及M4卡賓槍裝備,其衍生型更可對應多種步槍,亦可裝上及槍托獨立使用。 M203下掛於護木下方,发射器的扳機在步槍彈匣前面,發射時用彈匣充當握把,其主體結構分為裝填彈藥的滑動槍管及後方的擊發結構。附有可分離式的象限測距瞄準具及立式標尺。裝填彈藥時,先按下槍管鎖鈕讓槍管前進,便可從槍管後方裝填彈藥,一旦讓槍管回復原位,撞針便會進入待發模式,之後瞄準方向且扣下板機,即可發射榴彈。可發射高爆彈、人員殺傷彈、煙霧彈、鹿彈、照明彈、氣体彈(CS gas)及訓練彈。.

新!!: 枪械和M203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M320榴彈發射器

M320榴彈發射器模組(M320 Grenade Launcher Module,GLM)的設計起源於美軍要求以新的單發40毫米榴彈發射器以替換M203榴彈發射器。 2006年,成功中標的黑克勒-科赫提供其設計的XM320給美軍試驗(X代表試驗型号(experimental)),完成試驗後將改稱為M320,據ArmyTimes的消息指M320將在2008年9月正式投產。.

新!!: 枪械和M320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M4卡賓槍

M4卡賓槍(M4 carbine)是M16突擊步槍的縮短版本,獲世界各國的軍隊及警隊採用。.

新!!: 枪械和M4卡賓槍 · 查看更多 »

M79

M79可以指:.

新!!: 枪械和M79 · 查看更多 »

MG34通用機槍

MG34(德語全名:Maschinengewehr 34)是納粹德國在1934年起採用的彈鏈供彈式機槍、在1935年開始裝備部隊,MG34的口徑為7.92×57毫米(又名8毫米毛瑟彈),與德軍的Kar98k相同。 由於一戰後的德國受到凡爾賽條約所限制而不能制造重型武器,因此德國改為生產中型機槍,MG34在德軍中定位為輕重兩用機槍,在輕機槍模式時會展開內置的兩腳架及使用掛在機匣上的50發彈鼓(內藏彈鏈),而在重機槍模式時會加裝三腳架及直接使用彈鏈供彈。MG34亦是世界上第一種通用機槍。.

新!!: 枪械和MG34通用機槍 · 查看更多 »

MP18衝鋒槍

MP18衝鋒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由德國的所開發的衝鋒槍。MP18冲锋枪因其生产厂Bergmann也被称为伯格曼冲锋枪。.

新!!: 枪械和MP18衝鋒槍 · 查看更多 »

PP-19-01勇士衝鋒槍

PP-19-01「勇士」(,俄语罗马化:,,以下簡稱為“勇士”)是一枝由俄罗斯聯邦槍械製造商(,;前稱:,)制造的冲锋枪,除了是將野牛改為傳統彈匣供彈以外,同樣地是以AK-74突击步槍的平台為藍本,並具有與AK-74之間的高度零件通用性。 與多口徑的野牛不同,發射的是多種9×19毫米魯格彈,包括俄罗斯所研製的7N21(西里尔字母:7Н21)和7N31(西里尔字母:7Н31)兩種高壓子彈(+P+)。目前,它是俄羅斯軍隊和警察部隊所有分支機構的標準衝鋒槍。.

新!!: 枪械和PP-19-01勇士衝鋒槍 · 查看更多 »

SPP-1水下手槍

SPP-1(;全寫:,意為:特殊水下手槍)是一把由前苏联(TsKIB SOO)為蘇聯蛙人研製、現在的俄罗斯的圖拉兵工廠生產的水下手枪,發射4.5×40毫米R水下手枪子彈。Popenker, Max R. " ", world.guns.ru, Retrieved 2010-04-05 1960年代末,運動及狩獵武器中央設計研究局研發該槍;然後1971年,獲苏联军队採用。在水下,普通子彈並不準確而且射程很短。其結果是,該手槍發射以4.5毫米(0.18英寸)口徑彈藥為基礎、彈長大約是115毫米(4.5英寸)、彈重12.8克(0.45盎司)的鋼鏢彈,這彈藥具有比的矛更長的射程和更強的貫穿力。完整的彈藥全長為145毫米(5.7英寸),彈重17.5克(0.62盎司)。“ ”, Tsniitochmash, Retrieved 2010-04-05.

新!!: 枪械和SPP-1水下手槍 · 查看更多 »

StG44突击步枪

StG44突击步枪(Sturmgewehr 44,定型投产时名為MP43),是现代步兵史上划时代的成就之一。它是第一支使用了短药筒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并大规模装备以及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枪。.

新!!: 枪械和StG44突击步枪 · 查看更多 »

SVD

SVD可以指:.

新!!: 枪械和SVD · 查看更多 »

XM29 OICW

XM29理想單兵戰鬥武器是美軍對開發中多功能整合式武器系統的通稱,這個武器系統能發射5.56×45 NATO步槍子彈及20毫米電子引信空爆彈,原型版本則20世紀90年代(Objective Individual Combat Weapon program)的一部分。XM29 OICW有時又稱為SABR(Selectable Assault Battle Rifle),但這名稱並不常用。.

新!!: 枪械和XM29 OICW · 查看更多 »

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

XM307先進班組支援武器(,簡稱:ACSW)是一台已停止發展、採用25 毫米智能化榴彈彈藥的自動榴弹发射器,發射25×59毫米OCSW高爆連發榴彈。 這種設計是由於理想班組支援武器(,簡稱:OCSW)這個項目的關係。它重量比其他全自動型榴彈發射器更輕,設計上的便攜性是2 個人都可以攜帶和可以輕鬆地裝在車輛上。XM307可以在2,000公尺(2,187.23碼,6,561.68英尺,1.24英里)內殺死或壓制敵方士兵,並且在1,000公尺(1,093.61碼,3,280.84英尺,0.62英里)摧毀輕型裝甲車輛,船隻和直升機。可是,該項目已於2007年被取消。.

新!!: 枪械和XM307自動榴彈發射器 · 查看更多 »

抑制器

抑制器(Suppressor),常被称为消音器(Silencer),是一种附加于枪械上的装置,用来减低发射该武器时所产生的噪音和火光的程度。通常它是安装于枪管上的呈圆柱状的金属管,不同的产品会具有不同的内部构造用来减少射击的声音,例如通过改变推进气体的排溢方式,有时也通过降低弹头的射速,来达到抑制声音的效果。虽然抑制器常被称为消音器,但是实际上所有抑制器都并不能完全使枪械“消声”而使射击完全静音。 内燃机消音器是和枪械抑制器一起由研發,它使用了许多相同的技术以提供可更安静地运转的引擎。.

新!!: 枪械和抑制器 · 查看更多 »

柯爾特9毫米衝鋒槍

柯爾特9毫米衝鋒槍(Colt 9mm Submachine Gun)是在1982年以AR-15系列的設計改進而成的9毫米衝鋒槍,以加入被HK MP5所支配的衝鋒槍市場。.

新!!: 枪械和柯爾特9毫米衝鋒槍 · 查看更多 »

柯爾特單動式陸軍左輪手槍

#重定向 柯爾特單動式陸軍轉輪手槍.

新!!: 枪械和柯爾特單動式陸軍左輪手槍 · 查看更多 »

掣電銃

掣電銃是一種明代的銃器,長約6尺許,重5斤,其特色為擁有類似實包的子銃。子銃中有推進藥與鉛彈,於臨陣前先裝好,臨時可如流水打放。點火時用藥線而不用火池。此銃是參考了佛郎機砲而製出。.

新!!: 枪械和掣電銃 · 查看更多 »

枪械

半自動槍械 中國的鳥槍。 槍械(Gun)或稱銃械,簡稱槍或銃,其它舊稱有火銃、火槍、鐵炮,是所有(通常)依靠身管内的加压气体喷射抛射物来杀伤目标的远程兵器统称。根据发射动力来源,枪械分为火器(firearm)和气枪(airgun)两类,但近些年来不依赖高压气体而是用电磁力驱动抛射物的磁轨炮(railgun)和线圈炮(coilgun)也在研制中。 英文中“gun”一词多用来表达步兵携带的轻型枪械,但是有时亦用来表达大口径炮。一般来说,“gun”多指依靠抛射物动能杀伤目标的武器,而“cannon”则指发射爆炸性弹药的武器。而枪所发射的材料可以是多样的(固体、液体、气体均可),因此在枪炮口径区别上并无唯一标准。现在西方“gun”一般指利用火藥燃氣發射子彈,口徑定義於以下的火器类武器(等于及大於20毫米定義為火炮,此爲美國軍方和日本自衛隊的標准)。以發射槍彈,打擊無防護或弱防護的有生目標為主,是步兵的主要武器亦是其他兵種的輔助武器,在民間更廣泛用於治安、自卫、狩獵、体育运动以及各种犯罪行为。.

新!!: 枪械和枪械 · 查看更多 »

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Lee-Enfield)也译李恩飞步枪是1895年至1956年英軍的制式手動步槍,有大量衍生型,亦是英聯邦國家的制式裝備,包括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及印度。 李-恩菲爾德步槍發射.303 British口徑彈藥,取代了英軍早期的Martini-Henry、Martini-Enfield及Lee-Metford步槍,其後在1956年被L1A1 SLR取代,但部份英聯邦國家中仍有裝備,李-恩菲爾德步槍共生產了逾1千7百萬支。.

新!!: 枪械和李-恩菲爾德步槍 · 查看更多 »

格洛克

格洛克(GLOCK)是由奧地利的武器承包商(同創辦者的姓名Gaston Glock,創辦於1963年,座落於奧地利德意志瓦格拉姆市(Deutsch-Wagram)A-2232豪斯費爾德斯特拉貝大街17號。)所製造的著名手槍系列。格洛克公司的名字和其同名的手槍是以全部英文字母大寫的方式書寫(GLOCK),一般的使用法Glock是一種誤用。.

新!!: 枪械和格洛克 · 查看更多 »

槍口初速

槍口初速(muzzle velocity)指的是枪炮发射的弹头在飛離身管出口時瞬間的運動速度,單位通常以米/秒(m/s)或英尺/秒(ft/s或fps)来表示。枪口初速可以结合弹头质量来计算枪口动能(muzzle energy)。 火器类武器的初速是由推进药燃燒而形成的高压氣體所賦予的,是衡量射擊武器技術性能的一項重要指標。相同的彈頭,初速愈大、飛行距離愈遠、動能愈大、而飛達目標的時間則愈短。 在一般的槍械或大砲中,影響初速的因素有:槍械的倍徑、發射物的質量、火藥的質量、火藥的微粒大小或形狀、發射物與槍管或砲管之間的摩擦力。.

新!!: 枪械和槍口初速 · 查看更多 »

槍械暴力

槍械暴力字面上指使用槍械威脅、施以暴力或造成傷害。「槍械暴力」一詞也泛用於槍枝政策辯論的背景以用來描述槍枝濫用所造成的傷害。槍械暴力可大致定義為利用火器進行暴力及犯罪的事實;該定義可或不可包括歸類為自衛、執法行動或安全合法使用火器作為運動、打獵及打靶等的舉動。槍械暴力包括兩種蓄意犯罪:兇殺(儘管並非所有兇殺案都自動被視為犯罪)和以致命武器攻擊及來自火器的不當使用造成的非蓄意傷害或死亡,這種情況在未成年人居多。定義上深一層的混亂往往是在槍械「暴力」上整個統計將涉及自我蓄意造成的槍傷數據(包括自殺及企圖自殺)故意包括在內所造成的。 「槍械暴力」一詞曾被評為有傳達政策的傾向,因為該詞將罪犯在暴力攻擊中扮演的角色模糊化,反而強調他選擇哪種工具;照這種用法,若在討論汽機車撞人兇殺案時,也可使用「汽機車暴力」一詞,故是不合理的。對比之下,「槍械犯罪」一語一直為槍械管制與擁槍權政策主張人士兩者長年下來沿用,不過強調不同面相:前者強調透過頒布並堅持合理的法令來達成降低槍械暴力的目標,而後者則透過從重量刑或者其他方法支持掃除罪犯的需求。 槍械暴力在整個世界的水平差別很大,在南非和哥倫比亞發生率非常高,而泰國、瓜地馬拉及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發生率則屬高。新加坡、智利、新西蘭和其他許多國家槍支暴力水平低。美國在已開發國家之中有著最高的發生率,這得歸因於美國相較其他已開發國家較為鬆散的槍械管制法規之故。.

新!!: 枪械和槍械暴力 · 查看更多 »

槍托

枪托(gunstock、shoulder stock,简称stock)是冲锋枪、步枪、机枪等长管枪械结构的一部分,与(非浮置的)枪管、机匣和弹匣相連。在用枪时,枪托与射击者的肩膀相抵,使得射击者能够稳定地持握枪械并能更轻松地进行瞄准,还能在射击时将后坐力传导给射击者的身体来分担冲击力。在近身肉搏时,枪托的后托部分也可以被当做钝兵器使用。.

新!!: 枪械和槍托 · 查看更多 »

機動兵器

機動兵器泛指所有能夠自力活動(包括有人控制但是有自己的動力)的戰術單位作戰工具:.

新!!: 枪械和機動兵器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枪械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步兵

步兵,文意上指徒步行軍作戰的士兵。在冷兵器時代區別於車兵、騎兵等。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近現代的普通步兵也需要依靠馬匹、自行車、卡車、火車、裝甲運兵車、直升機、橡皮艇等手段機動至戰場,除了落後與偏遠的地區,很少見到單純的徒步作戰了。 廣義來講,以單個士兵身體作為武器平臺進行作戰的部隊,統稱為步兵。狹義來講步兵是進行正規攻防的兵種,而特種作戰的部隊如:海軍陸戰隊、陸軍航空特戰(傘兵)等都不應屬於狹義的步兵部隊。.

新!!: 枪械和步兵 · 查看更多 »

步枪

步枪(Infantry firearm),或称为步--、步铳、步兵铳,是步兵使用的制式长管枪械。现今步枪多指來福槍(rifle),即枪膛内壁锻有膛線、配有枪托用于抵肩精准射击的单兵轻武器。历代战场上出现的步枪有:.

新!!: 枪械和步枪 · 查看更多 »

步槍子彈列表

步槍子彈列表,以下依口徑大小排列:.

新!!: 枪械和步槍子彈列表 · 查看更多 »

武器

武器,是用於攻擊的工具,也因此被用来威慑和防御。武器一般會用來傷害或攻擊其他人或設施,当武器被有效利用时,一般會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带伤害最小化」的原则。武器一般是在像狩獵、犯罪、執法、自衛及战争下使用,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上述活動的及效能。 兵器和軍火也是武器,但定義範圍略有不同:兵器是指以非核常规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破坏敌作战设施、保护我方人员及设施的器械,是进行常规战争、应付突发事件、保卫国家安全的武器,也有些定義會將無火藥的冷兵器視為兵器,例如中國的十八般兵器;而軍火是專指現代戰爭中使用的武器。 任何可造成伤害的事物(甚至可造成心理傷害的)都可称为武器。只要用於攻擊,武器可以是一根简单的木棒,也可是一枚核弹頭。日常可見的石頭、車輛或铅筆都可以作為武器,但許多武器是特別為攻擊的目的而設計,從簡單的棍棒、劍及槍到複雜的洲際彈道飛彈、生物武器及等。許多先進的武器也有對應的導航系統及通訊系統,後來也衍生出偵測武器用的偵查系統,如雷達。 武器一辭並非全然為軍事領域所用,也可以用於日常生活中,作為競爭工具的代名詞。比如說法庭上之攻防依據、商業競爭之手段,人與人間之較量標的等等。 完整的武器和学说列表参看军事技术与装备。.

新!!: 枪械和武器 · 查看更多 »

毛瑟

毛瑟(Mauser)是一個德國的槍械製造商,是1874年5月23日開始生產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的著名品牌,初期業務主要為德國軍隊提供槍械,現在變成民用槍械的生產商。 1867年德国毛瑟两兄弟——威廉·毛瑟与保罗·毛瑟參考法國的夏塞波步槍,改良設計出「毛瑟1871型步槍」,使用11×60mm黑火藥銅殼子彈,這支步槍於1871年擊敗巴伐利亞 雲達 M1869步槍(Bavarian Werder M1869;11.15×60mmR),被普魯士采用为標準的制式步枪。並命名為Gewehr-71式步槍,这是歷史上第一種毛瑟步槍。大多数的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根据毛瑟兄弟所设计的原理来设计的。.

新!!: 枪械和毛瑟 · 查看更多 »

毛瑟C96手槍

毛瑟C96(Broomhandle(掃把柄)Mauser / Mauser C96),是一種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半自動手槍,后经改进,推出了全自动/半自动可转换型,因全自动型其槍套是一個可作为枪托的木製的盒子,所以在中國稱為「盒子炮」或「匣子槍」。另外在中国还有驳壳枪、快慢机、自来得、大镜面等别称。.

新!!: 枪械和毛瑟C96手槍 · 查看更多 »

毛瑟Kar98k步槍

毛瑟Kar98k(Karabiner 98k,簡稱Kar98k或K98k),由Gew 98步枪改進演变而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軍隊裝備的制式手動步槍。.

新!!: 枪械和毛瑟Kar98k步槍 · 查看更多 »

氣槍

气枪(Air gun),是所有用高压气体为动力发射弹丸的枪械的统称,包括气步枪、气手枪、气霰弹枪等。气枪与常见的火器类枪械最大的不同是弹丸动能来源:火器依赖火药等推进剂的剧烈燃烧产生高能量膨胀气体来推动弹丸,动能来源于放热化学反应;而气枪则使用物理手段(气泵)加压的气体喷射弹丸,动能来源不牵涉化学反应。气枪能产生的气体加压要远远低于火器(50倍大气压 vs.

新!!: 枪械和氣槍 · 查看更多 »

泰瑟

泰瑟(Taser),是由美國泰瑟公司製造的電槍。.

新!!: 枪械和泰瑟 · 查看更多 »

泵動式

泵动式(Pump-action),是一种枪的运作方式。它是指通过一根可以移动的护木,通过一根传动杆连接由射击者直接驱动枪的枪机前后运动,从而完成射击循环的运作方式。在使用一只泵动式枪时,应先扣下扳机,待枪发射后用力向扳机方向将护木拉到底,看到弹壳抛出并听到“咔嚓”一声后,再用力将护木向枪口方向推到底,即可完成上膛而再次准备发射。 泵动式枪与其他的常见枪的结构比起来并没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些枪支中都是由枪机的往复运动完成射击循环,不同的是泵动式枪支的枪机直接与护木相连,而不存在诸如活塞这类自动射击循环所需的活动部件。 泵动式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可靠的手动循环原理,常见于发射体积比较大的弹药,例如榴弹和霰弹。在发射这些弹药的枪械中,因为横向尺寸很大的弹药不适于采用纵向并列式供弹,所以管式弹仓被广泛的采用。在这种弹仓中,圆柱型的弹药次第排列,就像手电筒里的多节电池一样。 将管状弹仓与枪管并列,通过一个可以活动的弹药托板在平行的两根管子之间托送供弹,并且将活动的护木置于管式弹仓上并应用泵动式原理可以使这些枪变得有效而易于操作。另外地,这些枪支由于弹药产生的后坐力一般较大因此不适合采用全自动发射结构。 Category:槍械運作.

新!!: 枪械和泵動式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人

法兰西人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主体民族,欧洲的拉丁语民族之一。包括先辈居住在法国或后来并入法国的地区的人。.

新!!: 枪械和法兰西人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枪械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洋弓銃

#重定向 弩.

新!!: 枪械和洋弓銃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枪械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溫徹斯特連發步槍

#重定向 溫徹斯特步槍.

新!!: 枪械和溫徹斯特連發步槍 · 查看更多 »

溫徹斯特M1897泵動式霰彈槍

溫徹斯特M1897(,俗稱:Model 97或M97)是一枝由著名的美國槍械設計師約翰·白朗寧設計、美国溫徹斯特連發武器公司生產的泵动式及外置型設計霰彈槍。從1897年到1957年,這種霰彈槍生產了超過100萬枝。此槍有許多不同的槍管長度和型號可以選擇,例如發射12鉛徑霰彈或16鉛徑霰彈,並且有堅固的槍身和可拆卸的附件。16鉛徑的標準槍管長度為711.2毫米(28英吋),而12鉛徑則配有762毫米(30英吋)的長槍管。特殊槍管長度可以縮短到508毫米(20英吋)或是伸延到914.4毫米(36英吋)。自從1897年時首次推出以後,它已被美國士兵Davis (2006)、執法機關Williamson (1952) p. 158.

新!!: 枪械和溫徹斯特M1897泵動式霰彈槍 · 查看更多 »

滑膛槍炮

滑膛槍砲(Smoothbore)是一種身管内壁沒有膛線的火器。人類最早期發明的火砲都是滑膛前装砲,也就是不具有膛線、並需從炮口方向進行火藥與砲彈裝填的火砲設計。由於早期的滑膛炮炮弹与炮膛間密合不平整,火药燃气易外洩,除火药推力减小造成射程近與殺傷力減弱外,射擊精準度也不佳,因此逐漸被之後發明的线膛炮所取代。但到了近代由於機械製造的工藝進步解決了精準度不足的問題,滑膛砲反而因為砲彈不會因自旋導致能量的損失,與發射時砲管損耗較小而重新獲得重視,而成為迫擊砲和無後座力炮的主要使用設計。.

新!!: 枪械和滑膛槍炮 · 查看更多 »

漢陽八八式步槍

漢陽八八式步槍,又俗称「漢陽造」或「老套筒」,由清末建立的漢陽兵工廠獲得德國授權生產的Gew88步枪,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在清末的新军一直到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朝鲜战争都是中國軍隊的主要步槍枪型之一,作为制式步枪在軍隊服役超過60年,可以說是20世紀初中國軍隊的代表性轻武器装备之一。套筒一詞來自包覆於槍管外層的護罩,這項引人注目的設計原意是為了防止槍托與和護木因膨脹或彎曲等外力促使槍管變形從而喪失準確性,同時也能避免士兵在上刺刀時被槍管灼傷,但實際上在惡劣的環境中,砂石與和泥水反而更容易滲入縫隙且不易清除,進而增加了生鏽與磨損的風險,而後有部分的套筒直接被焊接在了槍管上。再加上生產廠方對新式無煙火藥的了解並不充分,不知其產生的膛壓比以往的所有彈藥都高,導致所用鋼材的碳含量過低,從而導致膛室無法承受新式彈藥所帶來的壓力,最終膛炸事件四起,此一風波還導致作為火藥生產商的猶太家族因德國國會議員指責而蒙受污名。.

新!!: 枪械和漢陽八八式步槍 · 查看更多 »

激光武器

光武器就是用高能的激光对远距离的目标进行精确射击或用于防御导弹等的武器,美國也称为战术高能激光武器(THEL)。它的突出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可拦击突然发现的低空目标。用激光拦击多目标时,能迅速变换射击对象,灵活地对付多个目标。激光武器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也受大气影响严重,如大气对能量的吸收、大气扰动引起的能量衰减、热晕效应、湍流以及光束抖动引起的衰减等。由于激光武器需要大量的电能,在能量储存设备难微型化(如高能电池)的问题解决前,比较难实现大规模应用。.

新!!: 枪械和激光武器 · 查看更多 »

朝鮮語

--,是通行於-zh-hans:韩国、;zh-hant:南--zh-hans:朝鲜;zh-hant:北韓-及满洲、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等朝鲜族聚居地區的語言。 朝鲜语在全球约有7560万使用者,是世界第十三大语言。随着大韩民国在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韩语的人数也不断增长,目前许多国家的高中和大学都教授韩语。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語科目中可以選擇韩语應考。.

新!!: 枪械和朝鮮語 · 查看更多 »

机枪

機槍或稱機關槍、機關銃(Machine gun),指全自動,可快速連續發射的槍械,可能是固定式的,也可能是活動式的,其子彈會由彈鏈或是彈匣連續填充,並且發射,每分鐘約有300至1800發子彈。 機槍通常分為輕機槍、中型機槍、通用機槍、重機槍等幾種。自動火器除了機槍外,還有冲锋枪、突击步枪、戰鬥步槍、自動霰彈槍、全自動手槍等,口徑20毫米以上的叫「機炮」(autocannons)。 機槍為了滿足連續射擊的穩定需要,通常備有兩腳架及可安裝在三腳架或固定槍座上,主要發射步槍或更大口徑(12.7mm/14.5mm)的子彈,能快速連續射擊,以掃射為主要攻擊方式,透過綿密火網壓制對方火力點或掩護己方進攻。除了攻擊有生目標之外,也可以射擊其他無裝甲防護或薄裝甲防護的目標。輕機槍的重量較輕,可以手持射搫,不過若以臥式的姿勢射擊,效果會比較好。機槍和自動槍隻的差異主要在口徑(機炮的口徑在20mm以上),另一個差異是所發射的是傳統的子彈、炮彈、散彈槍的彈藥、或是爆炸彈等。像發射霰彈的全自動槍隻會稱為的自動霰彈槍,發射大口徑彈藥的則會稱為機炮或是自動榴弹发射器(榴弹機槍)。冲锋枪則是手持式的自動武器,發射一般手槍口徑的子彈。機槍和冲锋枪、機炮不同,機槍像步槍一樣,有很高的槍管/口徑比(表示其槍管很長,子彈口徑小)。機槍在本質上就是一把全自動的步槍,而機槍和戰鬥步槍的不同點在於是否有可快速拆卸的槍管、重型槍管或是其他的冷卻系統。戰鬥步槍及突击步枪可以進行全自動的射擊,因為不是為了全自動射擊而設計,會有槍管過熱的問題。大部份的機槍也使用彈鏈及開放式槍機架構,和步槍的設計不同。 在一般的法律和口語中,機槍泛指可連發槍械。在中,只要一次扣動扳機時可以發射一次以上的就算是機槍、和口徑無關。美國公民持有機槍不會違反任何聯邦法律,在許多州也是合法的,不過依需登記為,而且需要繳納印花稅。不過1986年的Hughes修正案禁止針對市民製造機槍,因此只有在此時間之前就已製作的槍才能合法交易及移轉。.

新!!: 枪械和机枪 · 查看更多 »

戰鬥霰彈槍

戰鬥霰彈槍(Combat Shotgun)是被設計用於進攻的霰彈槍,通常是由軍隊及特種警察所使用。最早設計用來戰鬥的霰彈槍是一戰時的壕溝霰彈槍(其實早在美菲戰爭時就已經有投入使用)。在有限的射程內,霰彈槍射出的複數投射物是其他輕武器所無法比拟的。然而卻也因為使用霰彈槍會有機會把人體打至變形,有著違反海牙公約的嫌疑,一戰時的同盟國皆曾向使用霰彈槍的協約國(主要是美國)軍隊提出強烈抗議。而在加里波利戰役的塹壕戰當中,隸屬澳大利亞第五輕騎兵團的史蒂芬.米奇利少將就曾使用一支槍身鋸短的雙管霰彈槍來領導他的軍隊。有一次戰役當中,米奇利以霰彈槍把一名土耳其士兵打至血肉模糊的事被得知後,土耳其當局投訴並抱怨他所使用的槍械並不是符合國際法的「戰爭武器」,導致澳大利亞軍方高層就隨即以「為了符合國際法」的理由而下令士兵停止使用獵槍並更換為傳統步槍和刺刀。.

新!!: 枪械和戰鬥霰彈槍 · 查看更多 »

戰鬥步槍

战斗步枪指军用的、发射全威力子弹的步枪。相较于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的突击步枪而言,战斗步枪发射的子弹在射程、威力和後座力上都明显要高出一截。 在“突击步枪”一词出现之前,“战斗步枪”一词本是用来(不严格地)泛指士兵用于“战斗”的任何步枪。例如:中華民國國軍現裝備的制式突擊步槍就是叫“T91戰鬥步槍”。 一些现代的战斗步枪例子:.

新!!: 枪械和戰鬥步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明朝.

新!!: 枪械和明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枪械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斯通納63武器系統

Stoner 63或M63是由當時在卡迪拉克·盖奇公司工作尤金·斯通纳設計、詹姆斯·沙利文(L.

新!!: 枪械和斯通納63武器系統 · 查看更多 »

斯泰爾AUG突擊步槍

Steyr AUG是1977年奧地利公司推出的軍用自動步槍,是史上首次正式装備採用犢牛式設計的軍用步槍。「AUG」是德文「Armee-Universal-Gewehr」的縮寫,意即「陸軍通用步槍」。.

新!!: 枪械和斯泰爾AUG突擊步槍 · 查看更多 »

斯普林菲尔德

斯普林菲尔德(Springfield)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地名,又譯作--,在美国共有34个州都有此城市名。 著名动画片《辛普森一家》的故事也发生在名叫斯普林菲尔德的小镇,但并未指出位于哪一州。.

新!!: 枪械和斯普林菲尔德 · 查看更多 »

无后座力炮

无後座力砲(Recoilless rifle)是火砲的一種。特色是发射时利用向後喷出氣體的反作用力推進炮彈的火砲。由於減少了傳統火砲需求的後座以及制退機械,以及發射過程中,砲管承受的壓力較傳統火砲小,得以減少砲管厚度。所以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纵方便,适用于注重機動力的步兵單位,像是傘兵,山地步兵與特種部隊。 無後座力砲的發射方式與彈藥型態都與傳統火砲類似,使用的彈藥為彈頭與發射藥結合一體的金屬藥筒,發射時自後方裝入砲管,關上砲閂之後擊發。由於火藥產生的部分氣體在發射時自砲管後方排出,在發射同樣重量的彈頭時,無後座力砲的射程較低,因此多使用裝藥量較大的彈頭,獲取較大的破壞力。除此之外,发射之後的後焰(back blast)及後喷物会暴露发射阵地,而且还使其无法在狭小空间内使用。 小型無後座力砲可以直接以人力攜帶並且自肩上發射,為了尋求較為穩定的射擊效果,許多無後座力砲還是安裝在輕便三腳架上使用。.

新!!: 枪械和无后座力炮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枪械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枪械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撞針

撞針(firing pin,如果自带弹簧机构不需要击锤则称为striker),又譯击针、击铁,通常指的是现代枪械的枪机中用以撞擊子弹的底火點燃火藥、从而引起弹药爆燃来发射弹头的一個结构零件。此结构为现代枪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常有保险结构,用以防止子弹误射。撞針亦被採用于手榴弹及火炮等。.

新!!: 枪械和撞針 · 查看更多 »

攝像機

#重定向 攝影機.

新!!: 枪械和攝像機 · 查看更多 »

意大利統一

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意为“复兴”,故中文文亦有譯为“复兴运动”)是19世紀至20世紀初期間,將意大利半島內各個國家統一為意大利的政治及社會過程。1861年3月17號薩丁尼亞議會在都靈正式宣布義大利王國成立。 意大利統一開始和結束的確實日期已不可考,但大多數學者都同意統一是隨著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及拿破崙政權的結束而開始,亦隨著1871年的普法戰爭而結束,儘管最後一批收復的失地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聖日耳曼條約生效才加入意大利王國。.

新!!: 枪械和意大利統一 · 查看更多 »

手動槍機

手動步槍(manual operation rifle)是指需要以手動方式完成子彈送入槍膛(上膛)與將使用過的彈殼退出槍膛(退膛)動作的步槍。由於每一次子彈上膛都是以手動的方式進行,這一類步槍只能進行單發射擊,無法達到半自動或者是全自動射擊的要求,在军事上的作用已经大部分被自动武器取代。但在民間市場使用仍然相當的廣泛,譬如狩獵的活動當中,手動步槍仍然是最主要的使用槍械。射擊運動用的競賽步槍,因為精度是最重要的條件,所以實際上也清一色是手動步槍。.

新!!: 枪械和手動槍機 · 查看更多 »

手砲

手砲可以指.

新!!: 枪械和手砲 · 查看更多 »

手铳

手铳,元末明初對火銃的一種分類,因形體較輕,口徑較小,可在其後裝入木柄以手持使用,故稱手銃。屬火門式(Touch Hole)火器,可以看作近世的火槍與現今各式槍械的前身。.

新!!: 枪械和手铳 · 查看更多 »

手枪

手槍(Handgun),旧时也稱手铳、拳銃,是一类可以单手持握射击的小型短管槍械,多用於近戰和自衛,发射手枪弹,一般有效殺傷距離约50米。实际应用中,手枪大多由警察執勤時配帶,在軍隊中,手槍除配發軍官或至少士官等具有指揮職主官管理人員外,大多都由空軍飛行員、海軍艦艇警衛、陸軍砲兵等特業軍人配帶,攜帶的目的並非因為殺傷力,而是便於自衛及反擊。.

新!!: 枪械和手枪 · 查看更多 »

手榴弹

手榴弹,又称手雷,是一种手投式的武器,具有爆炸功能。因為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手雷外形和碎片都像石榴和菠蘿,由而得名,近年來由於FPS遊戲的流行,而在台灣有「芭樂」的俗稱。.

新!!: 枪械和手榴弹 · 查看更多 »

手槍子彈列表

手槍子彈列表,以下依口徑大小排列:.

新!!: 枪械和手槍子彈列表 · 查看更多 »

拐子銃

拐子銃是明朝的一種單兵用火器,相較於當時其他種類的火繩槍,拐子銃的特色就是它的推進藥與彈頭是包在同一個包裝裡,這種彈藥包稱為子銃,子銃外連著一條導火線,發射將子銃放入作為銃管與把手的母銃中點火擊發,通常一個母銃的銃管可以裝填數發子銃,因此射擊頻率較其它的前膛式火器來得更高。 category:火器.

新!!: 枪械和拐子銃 · 查看更多 »

拿破仑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Napoleone Buonaparte;),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国大革命末期和法国大革命战争中达到权力巅峰。 作为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er),他在1804至1815年间在位,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他推动司法改革,颁布《拿破仑法典》,而这一法典也对世界范围内的民法制订产生重要的影响。拿破仑最为人所知的功绩是带领法国对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谓的拿破仑战争。他在欧洲大陆建立霸权,传播法国大革命的理念,同时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旧制度中的一些体制。拿破仑在他所参加的这些战争中屡获胜利,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由此他也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優秀的军事家之一,他的战略也为全球的军事学院所研究和学习。 拿破仑生于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他的家庭是意大利的贵族,自16世纪便定居于科西嘉岛。科西嘉岛割讓,他家族也變成法國國籍,他在法国本土接受炮兵训练,并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成名,先后领军挫败第一次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同时成功入侵意大利半岛。 1799年拿破仑策划并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五年后经过,官方公佈的數據為99.93%的同意票,他被参议院拥戴,因而稱帝。在1800年代,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与欧洲反法同盟对抗,史称拿破仑战争,将所有欧洲列强都卷入其中。在取得一系列的胜利之后,法国在欧洲大陆取得主导地位,拿破仑也通过缔结联盟和安排亲友统治附庸来维持法国的势力范围。 半岛战争和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成为拿破仑运势的转折点,他的大军在與俄羅斯帝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并再也没能恢复元气。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中击败拿破仑,并于次年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并将他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此后不满一年,拿破仑逃离地中海的厄尔巴岛后卷土重来,但在1815年6月的滑铁卢战役中再次兵败,被流放到位於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在英国的软禁之下度过生命的最后六年。尸检报告表明他死于胃癌,但对他的真正死因存在一些质疑,其中一些学者认为他也許死于砷中毒(砒霜)。被懷疑為當時的英國政府所為。.

新!!: 枪械和拿破仑一世 · 查看更多 »

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又名七週戰爭或德意志内战)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令它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和奥地利,此战称为德意志之战(Deutscher Krieg)或兄弟之战(Bruderkrieg)。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此战是第三次独立战争。.

新!!: 枪械和普奥战争 · 查看更多 »

普丹战争

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或普丹战争)在丹麦称为1864年战争(Krigen i 1864),在德国称为德丹战争(Deutsch-Dänischer Krieg)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引起的第二场军事冲突。冲突在1864年发生,奥地利和普鲁士代表德意志邦联,与长久控制该两个公国的丹麦战斗。跟第一次冲突一樣,双方都希望控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公国。冲突的导火线,是丹麦国王去世,但没有德意志邦联接受的继承人,造成两地的传承问题。结果,德意志军队胜利,丹麦放弃对两地的主权。.

新!!: 枪械和普丹战争 · 查看更多 »

普魯士

普鲁士(Preußen;普鲁士语:Prūsa;Prusy;Prūsai;Borussia或Prutenia)乃中世紀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存在於中北部歐洲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歷史上是德意志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國立國的主要力量。此名稱之涵義在不同時期有變遷。.

新!!: 枪械和普魯士 · 查看更多 »

普法戰爭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新!!: 枪械和普法戰爭 · 查看更多 »

.30卡賓槍彈

.30卡賓槍彈是美國軍方為了配合M1卡賓槍而由溫切斯特公司研發的一種子彈,此種子彈由溫切斯特SL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外表和手槍彈相似,其尺寸為7.62×33毫米,彈頭為7.13克鉛質圓頭彈,其動能比手槍彈高而比步槍彈低(即是介乎兩者之間),.30卡賓槍彈的好處是後座力低,適合非戰鬥人員使用,但缺點是穿透力也低,此種子彈和同期發展的德國7.92×33毫米短彈相比,動能和穿透力也較弱。.30卡賓槍彈很多時都會被歸類為中間型威力槍彈,但嚴格上它算是獨特的概念槍彈,而且為了遷就戰時要在既有的7.62口徑子彈為基礎開發的條件限制下,作為進攻的火力不夠,但作為防衛的火力又嫌過大。 在5.7×28毫米被廣泛使用前,本彈型和5.45×39毫米皆為火力最弱級的軍用步槍彈,但因為較圓形的彈頭形狀和較大的彈頭質量,又加上彈頭材質為普通的鉛與銅,而在射程和貫穿效果都比5.45毫米子彈遜色。 軍.30卡賓槍彈已於1950年停產,儘管如此以色列仍存有大量.30卡賓槍彈,並供應給警察部隊的M1卡賓槍使用。.

新!!: 枪械和.30卡賓槍彈 · 查看更多 »

7.92×33mm Kurz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槍械工程師進行有關突擊步槍的研究,其結論認為現有的毛瑟步槍彈威力太大,雖有著超過800米以上的射程,但在全自動射擊時難以控制,命中率也低,1938年推出了這種Kurz短彈,口徑依然是7.92毫米,但長度大約只是毛瑟步槍彈的一半,德國人認為子彈最遠只需400米射程,此乃中間型威力槍彈。.

新!!: 枪械和7.92×33mm Kurz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子弹发射器土槍土銃军械槍械槍枝枪支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