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林衍和高麗元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林衍和高麗元宗之间的区别

林衍 vs. 高麗元宗

林衍()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高宗、元宗時期的權臣。 根據《高麗史》記載,林衍原名林承柱,本貫鎮州林氏。而其父親不知來自何方,僑居鎮州,娶州吏的女兒為妻,因此以鎮州為本貫。林衍最初為大將軍宋彥祥的部下,因擊退蒙古兵的功績被任命為隊正。當時有一個名叫林孝侯的人與林衍的妻子私通。林衍知道後,也誘導林孝侯的妻子與自己私通,報了此仇。有人告發了此事,但將軍金俊對他的行為讚賞不已,力救得免,並推薦他擔任郎將。因此林衍認金俊為義父。 1258年,林衍同金俊、柳璥發動兵變,殺死了崔竩,崔氏政權覆滅。由於林衍在推翻崔氏政權、恢復王權的過程中起重大作用,被高麗高宗授予「衛社功臣」的稱號。 1268年,因與金俊發生田界衝突,林衍殺死了金俊,盡滅其党,建立新的武人政權。次年廢黜高麗元宗,擁立安慶公王淐為王。林衍則被任命為教定別監,獨攬朝政。 高麗元宗是親元派人物,元宗的被廢觸犯了元朝的利益,因此忽必烈遣使詰問林衍。林衍則謊稱元宗是因病遜位的,元朝要求元宗與安慶公王淐同來元大都以斷其曲直。林衍拒絕了這一要求,隨後元朝發兵進攻高麗。林衍發兵抗擊元軍,失敗竄居海島,元宗復位。 林衍遣夜別抄軍至各地方抗擊元軍,並責令百姓入居海島。元朝遣使要求林衍投降,被他拒絕了。不久以後,林衍因過度擔憂的緣故,疽發背而死。諡號莊烈。其子林惟茂嗣位。. 麗元宗(;)諱王禃(),是高麗王國的第24代君主(1260年-1274年在位),初名王倎()。死後廟號元宗,諡號忠敬順孝大王(),葬於韶陵。元宗由忽必烈扶植继位,是高丽最后一个使用庙号的高丽君主。他有親蒙古帝國(元朝)傾向,之後高麗分成附元與反元兩派。.

之间林衍和高麗元宗相似

林衍和高麗元宗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崔竩崔氏政权忽必烈元朝高麗史高麗高宗高麗蒙古戰爭高麗英宗谥号金俊 (高麗)柳璥林惟茂武臣政權江華島

崔竩

崔竩(),是崔氏政权第四任独裁者,崔沆的庶子。 崔沆與正妻之間沒有兒子,在當僧人的時候曾與宋㥠的婢子生下的崔竩是獨生子。因此崔沆以崔竩為嗣,由景淋師芮記教授書法和詩歌,鄭世臣教以禮儀,權韙、任翊教授政治教育。 根據《高麗史》記載,崔竩「美容貌,兩手微有金色,性沈黙,多羞澁。」高麗高宗任命他為殿中內給事。1257年崔沆得了重病,臨終前將崔竩託付給了宣仁烈、柳能二人輔佐。崔沆死後,殿前崔良白秘不發喪,禁止侍婢啼哭;另一面與宣仁烈相謀,召門客、大將軍崔瑛、蔡楨、柳能等人,率夜別抄、神義軍、書房、三番都房、三十六番擁衛前來聚集,方才發喪,使崔竩能順利的即位。高麗高宗遂授予崔竩借將軍之職,又任命為教定別監,百官都前來弔唁崔沆、慶祝崔竩的昇官。 崔竩與其父崔沆一樣好色,崔竩見父親的嬖妾心鏡美麗慧黠,曾在崔沆在世的時候與之通姦,崔沆病死之日就將其納入後房了。崔沆的母親本為妓女,而崔竩的母親又出身下賤,因此崔竩對「娼妓、賤隸」之類的詞彙極為敏感。凡是讀書人讀書讀到關於「娼妓、賤隸」之類的語句,與之有隙的人往往會前往向崔竩報告,崔竩將他們盡殺之。 高麗高宗任命崔竩為樞密院副使判吏兵部御使臺使,但被崔竩辭去了,不久改授右副承宣。住在延安宅和靖平宮王府中。 1258年,崔竩派將軍邊軾、郎將安洪敏、散員鄭漢珪為江華收獲使。這些人騷擾百姓,令百姓叫苦不迭。根據高麗王朝的官制,奴隸即使有大功也不能當官,但崔沆統治期間將此條廢除了,奴隸李公柱、崔良伯、金仁俊擔任別將,聶長守擔任校尉,金承俊擔任隊正。而在崔竩統治時期,李公柱更是被授予了郎將的職務。 崔竩年少暗劣,不懂得禮待賢士,所寵信的都是出身奴隸的柳能、崔良伯之類人。因此諸如柳璥之類的文臣都與他關係惡劣。而由於遇到天災的時候崔竩不開倉救濟百姓,致使其失去了民心。由於崔竩寵信宵小,性格多疑,又與柳能、金仁俊等人也開始交惡。神義軍都領郎將朴希實、指諭郎將李延紹召集大司成柳璥、郎將金仁俊、金承俊、李公柱,以及將軍朴松庇、都領郎將林衍、隊正朴天湜、別將同正車松祐、郎將金洪就,以及金仁俊的兒子大材、用材、式材等人密謀發動叛亂,約以四月八日觀燈舉事。崔良伯得知此事,故意將此事告知崔竩,建議崔竩召夜別抄軍前來平叛。崔竩照著做了。金仁俊一面率神義軍逮捕了崔竩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則派人沿街傳呼稱崔竩死期到了。夜別抄軍都倒戈支持金仁俊,攻入崔竩的府邸。崔竩扶墻欲逃走,但身軀肥重無法攀越,為夜別抄軍所殺。 崔竩的死標誌著長達60餘年的崔氏武人政權的覆滅。崔竩死後,高麗高宗下令沒收崔氏家族的土地財產,撤去了崔忠獻、崔怡在高麗太廟中的靈位。文臣柳璥執掌了政權,高麗也隨即放棄了同蒙古對抗的政策,向蒙古投降。但不久武臣金仁俊上臺以後,繼續實行與蒙古對抗的政策。.

崔竩和林衍 · 崔竩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崔氏政权

崔氏政權(최씨정권)是高麗王朝时期的武人政权,自明宗26年的1196年起始於由崔忠献發動的崔氏政變,通过高丽王室统治高丽国62年。.

崔氏政权和林衍 · 崔氏政权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忽必烈和林衍 · 忽必烈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元朝和林衍 · 元朝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史

《高麗史》是一本記載有關朝鮮半島上高麗王朝歷史的紀傳體官史,於朝鲜王朝初期成書,從1392年起至1451年,經歷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歷時59年才完成。期間史書經過多次修訂,編纂者有郑麟趾等多人。全書於文宗元年八月(1451年)完成。 高麗王朝傳32代君主,歷時475年。在此期間,存在著與《朝鮮王朝實錄》相類似的歷代國王實錄——《高麗王朝實錄》。《高麗史》是參照多種官方和私人文獻、書籍而編纂而成的,這些書籍大部份在朝鮮王朝期間因為政治需要被焚毀而失傳。此外,在《高麗史》編纂期間,朝鮮王朝還組織編纂了《高麗史節要》。.

林衍和高麗史 · 高麗元宗和高麗史 · 查看更多 »

高麗高宗

麗高宗(;)諱王皞(),是高麗國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忠憲安孝大王(),葬於洪陵。 高麗高宗在位初期,高麗處於武臣政權時期,高宗沒有實權,僅僅只是崔氏武臣政權的一個傀儡。 高麗高宗初期,高麗受到了契丹殘部的攻擊。1218年,高麗聯合蒙古擊敗了契丹,雙方締結了同盟條約。然而蒙古要求高麗向其稱臣朝貢,這激怒了崔氏政權的首領崔瑀,1225年雙方斷絕國交。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崔瑀持堅決反對蒙古的態度,拒絕向蒙古朝貢並於次年強行將都城從開京遷到了江華島。雖然蒙古騎兵不善水戰,無法攻下江華島,但高麗本土都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屠殺,事實上處於滅亡的狀態下。此後高麗又受到蒙古的六次攻擊。 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後,高宗向蒙古妥協,將太子王倎送到蒙古當人質。此後高麗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在此之前,高麗國王在國內自稱天子,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在此之後高麗廢除了天子稱號和相对应的礼仪;王后降格為王妃,王太子的地位也被降格為王世子。 高麗高宗在位期間,花費了16年時間刻成了著名的高麗大藏經。.

林衍和高麗高宗 · 高麗元宗和高麗高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蒙古戰爭

#重定向 蒙古入侵高丽.

林衍和高麗蒙古戰爭 · 高麗元宗和高麗蒙古戰爭 · 查看更多 »

高麗英宗

麗英宗(;),名王淐(),初名王侃(),是高麗國的安慶公。死後廟號英宗。 高宗薨後,林衍在1269年6月11日廢元宗,立王淐為王,同年11月蒙古遣使詰問權臣林衍並廢王淐,復立元宗,後追諡為英宗。 恭讓王三年(1391年),禮曹上奏王淐是林衍簒立,不應該上廟號及致祭,恭讓王從之。.

林衍和高麗英宗 · 高麗元宗和高麗英宗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林衍和谥号 · 谥号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金俊 (高麗)

金俊()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 金俊原名金仁俊。其父金允成,是崔忠獻的家奴。根據《高麗史》記載,金俊狀貌魁岸,性格寬厚,謙恭下人,而且又善射好施,因此深得人心,被人推薦給崔瑀,得到了崔瑀的信任。此後1249年崔沆嗣位,又成為崔沆的親信。 崔沆逝世後,其子崔竩執掌政權。崔氏政權的實際掌權者,金俊對此非常不滿,1258年,金俊同林衍、柳璥、崔溫等人,以三別抄軍為主力發動兵變,殺死崔竩,崔氏政權覆滅。由於金俊在推翻崔氏政權、恢復王權的行動中有功,同其他同謀者一起被高麗高宗封為「衛社功臣」。金俊被授予教定都監的職位,掌握國家檢察非違行動的權力,擔當國事監督的大權。此後又被封為門下侍中、海陽侯,其權勢擬於崔忠獻,儼然成為高麗武人政權的新執政者,高麗高宗形同傀儡。 金俊執政期間,對蒙古持強硬政策。1252年,蒙古要求高麗國王入朝朝見。金俊強烈反對,並將蒙古派來的使臣殺害。 金俊父子性格溫厚,同另一衛社功臣林衍發生田界糾紛,其個性貪橫,林衍的妻子殺死了金俊的家奴。金俊大怒,欲將林衍的妻子流放海島。高麗元宗得知此事後,秘密同林衍合謀。元宗召金俊入朝並將其擊殺。林衍率夜別抄之兵盡滅金俊之黨,將其支持者流放海島。.

林衍和金俊 (高麗) · 金俊 (高麗)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柳璥

柳璥(;),字天年或藏之,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唯一的文人掌權者。.

林衍和柳璥 · 柳璥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林惟茂

林惟茂()是高麗王朝時期武人政權的掌權者。林衍之子。 1270年,林衍病死於江華島,林惟茂嗣位。由於年幼,其政事皆由林衍的親信李應烈、宋君斐所掌握。 當時高麗元宗前往元大都朝見忽必烈歸國,決定將國都從江華島遷回開城。從前崔瑀為了抗擊元朝而將都城遷往江華島,元宗的這一決定意味著高麗王室向元朝的妥協,伏屬於元朝的統治。因此林惟茂拒絕執行這一命令,阻撓遷都。元宗召見近衛軍宋松禮、洪奎等人,煽動三別抄軍發動政變,殺死林惟茂、崔宗紹等人,並將林惟茂親屬執送元大都。 林惟茂是高麗王朝時期最後一位武人政權的掌權者,他的死標誌著武人時代的終結。.

林惟茂和林衍 · 林惟茂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武臣政權

武臣政權,又稱武人政權,指的是高麗王朝在1170年(高麗明宗元年)至1270年(高麗元宗十一年)期間由武臣建立的政權。在這段時期裡,武臣掌握了高麗王朝的朝政,國王形同傀儡。這段時期被稱為武人時代(무인시대)。.

林衍和武臣政權 · 武臣政權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江華島

江華島()是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西北、南北停戰線附近的島嶼。简称:“沁”(朝鲜申櫶著有《沁行日记》)。.

林衍和江華島 · 江華島和高麗元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林衍和高麗元宗之间的比较

林衍有21个关系,而高麗元宗有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24.56% = 14 / (21 + 36)。

参考

本文介绍林衍和高麗元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