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林憶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林憶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之间的区别

林憶蓮 vs.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林憶蓮(英文名:Sandy Lam,),生於香港,著名實力派天后級女歌手,她15歲加入電台當DJ,1985年投身樂壇。1990年代初,其香港音樂事業攀上高峰,1990至1992年度連續三年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在四大天王年代獲天后封號,被譽為「四大天后」之一。粵語歌代表作包括《灰色》、《依然》、《瘋了》等。其後到台灣擴展音樂事業,影響力遍及大中華地區,最暢銷專輯為總銷量400萬的《Love, Sandy》(1995)。國語歌代表作包括《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當愛已成往事》、《傷痕》、《聽說愛情回來過》、《至少還有你》等;而《野花》、《蓋亞》等專輯亦廣受樂迷與業界人士好評。 2013年7月,林憶蓮憑《蓋亞》獲頒第24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常石磊共同監製),常石磊亦憑《蓋亞》獲得最佳編曲人獎,成為該屆金曲獎大贏家。 2017年,林憶蓮參加中國大陸湖南衛視的歌唱節目《歌手2017》(前稱《我是歌手》第五季),榮獲總冠軍。.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 前度》(Margaret & David - Ex),是香港電視娛樂所製作的日常愛情生活電視劇,於2017年7月17日起逢星期一至五21:30於ViuTV播出,由劉俊謙、袁澧林、廖碧兒、許志安、馬志威及杜小喬主演,改編自南方舞廳的小說《瑪嘉烈與大衛的前度》。 本劇集播出前一星期製作前奏節目《前度來了》。.

之间林憶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相似

林憶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有(在联盟百科)29共同点: 不如重新開始东京五月天张学友張國榮周华健周禮茂回來愛的身邊倫永亮王菲粵語流行音樂香港商業電台許志安許願都市觸覺 Part I City Rhythm都市觸覺 Part II 逃離鋼筋森林關於她的愛情故事陳百強陳慧嫻Sandy '94林振強恭碩良李宗盛李炳文 (新加坡)杜自持梁詠琪楊千嬅潘源良放縱

不如重新開始

《不如重新開始》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第十二張粵語專輯,於1993年4月29日發行。 此張是她自《都市觸覺》系列以來首張沒有概念主題的專輯,源於此之前兩張的銷量數字壓力,是以回歸商業化路線以迎合樂迷需要,結果成績回勇,更於年終頒獎禮奪得IFPI大碟獎,專輯內多首主打單曲如《不如重新開始》、《天大地大》等亦雄踞多個流行榜的冠軍位置。此專輯是林憶蓮與音樂伙伴許願的最後一次合作。 此專輯在台灣由滾石唱片發行,是林憶蓮首張由滾石發行的專輯,亦是她與李宗盛合作的首張錄音室專輯。而滾石唱片於同年7月在香港成立分公司,正式進軍香港市場。.

不如重新開始和林憶蓮 · 不如重新開始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东京和林憶蓮 · 东京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五月天

五月天(MayDay)是臺灣的樂團,由主唱阿信、團長暨吉他手怪獸、貝斯手瑪莎、吉他手石頭和鼓手冠佑共五人組成;除冠佑外,其餘四人皆畢業自臺北市國立師大附中。樂團前身為「So Band」樂團,於1997年3月29日改為現名,其名稱取自瑪莎在BBS的代號「MayDay.

五月天和林憶蓮 · 五月天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张学友

張學友(Jacky Cheung Hok-yau,),香港殿堂級歌手、演員和音樂人,享譽國際,同時也是大中華區以至亞洲巨星,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美譽。 1990年代中為張學友事業巔峰時期,當年(1995年)他的年唱片銷量曾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排在美國傳奇歌手米高·積遜之後,高於第三位的麥當娜,因他的唱片高銷量而進入了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在2000年選出的1990年代巨星名人堂。當時他亦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截至2003年,他的唱片全球累計總銷量已突破25,000,000张,並在香港坐擁超過70首冠軍歌曲,於樂壇影響力甚大。張學友擅長演繹多種音樂風格,近年嘗試R&B樂風和爵士樂,甚至以歌劇唱法來詮釋樂曲,同樣受到樂迷認同。 電影演出方面,張學友目前為止共拍攝超過60部電影,其飾演的人物不少給觀眾以及電影專業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喜劇、劇情片以及文藝片方面頗有造詣,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提名。其中於1989年,憑藉電影《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隨後在1990年,憑藉電影《笑傲江湖》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參演電影《男人四十》一舉摘得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影帝稱號。 除演藝事業外,張學友熱心公益慈善,於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张学友和林憶蓮 · 张学友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張國榮

張國榮(Leslie Cheung Kwok-Wing,),童年時名為張發宗(據其香港的初中同學所述,於中學時期已改名為“張國榮”),是香港著名歌手及演員,並作為演藝圈多棲發展以及商業與藝術事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在大中華地區乃至亞洲均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是1980年代至2000年代香港樂壇及影壇的天皇巨星。此外,張國榮對藝術的涉獵很廣,曾經擔任電影配樂、排舞、音樂錄影帶導演和藝術總監。 他於1983年憑借歌曲《風繼續吹》成名。1986年起連續兩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金曲金獎。1980年代於韓國取得非常高的知名度,成為第一位享譽韓國樂壇的華人歌手。1987年憑借專輯《愛慕》打入韓國唱片市場。1988年至1989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和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上,連續兩屆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和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1995年專輯《寵愛》在韓國的銷量超過50萬張,至今仍保持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1999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2010年在美国CNN举办的“過去五十年聞名全球的五大指標音樂人”選舉中排名第三,被视为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开国元勳”之一。 电影方面,1991年凭借《阿飞正传》成为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1993年憑借電影《霸王別姬》蜚聲國際影壇,獲得法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1994年憑借《霸王別姬》获得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獎、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霸王別姬》亦獲得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以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奖;張國榮更成為首位主演电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香港演員。同年,他憑借《東邪西毒》獲得第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1998年,張國榮成为首位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審的亚洲男演员。 2004年,入选《大众电影》评出的“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男明星”。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选了“中国电影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張國榮主演的电影有八部入选,作品数量居华人演员之首,他亦被选为“中国电影一百年最喜爱的男演员”;;同年,他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2010年被美国CNN选为“史上最伟大的25位亚洲演员”之一。2011年,金马奖评选影史百大经典华语电影,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有七部入选。 2009年,中国当代最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为张国荣建词条,这也是《辞海》首次收录当代明星。此外,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百科全书《意大利百科全书》、法文百科全书《环球百科全书》、世界最知名最权威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已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其中 。.

張國榮和林憶蓮 · 張國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周华健

周華健(,Emil Wakin Chau),生於香港的西營盤,香港華語流行音樂創作歌手、制作人。1979年赴台灣求學,1986年加盟滾石唱片公司,逐漸成長為香港出生的華語流行樂壇的天王巨星,至今已發行音樂專輯逾40張,累計銷量過3000萬张。 出道初期,周華健因其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形象及曲風,被稱作「陽光遊子」;後因其實力的唱功和天王般的人氣而獲得「國民歌王」、「天王殺手」之美譽,是20世紀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歌手之一。.

周华健和林憶蓮 · 周华健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周禮茂

周禮茂(Thomas Chow;),香港填詞人,曾任商業二台創作總監。 周禮茂於香港中文大學市場學系畢業,曾在廣告公司擔任創作總監,其後加入香港商業電台,擔任商業二台節目總監,現職新城電台創作顧問。1987年,他成為填詞人,為女歌手葉德嫻填詞,有《邊緣回望》、《一千個討厭》和《再生夢》等3首作品,自此踏進詞壇。他與周耀輝曾被稱為1980年代香港詞壇「雙周」之一、「雙沾」(黃霑、盧國沾)、「雙林」(林振強、林敏聰)、「雙潘」(潘偉源、潘源良)之後,香港流行詞壇另一對舉足輕重的詞人。2007年推出了「周禮茂20年作品集」,收錄45首詞作。 周禮茂是香港流行詞壇舉足輕重的詞人,首為人熟識的「邊緣回望」打出了名堂之後,一直創作至今。20多年以來,周禮茂為歌手度身定造的作品2000首,其中包括:張學友「李香蘭」、關淑怡的「繾綣星光下」、劉德華「獨自去偷歡」、古巨基的「笑說想」、劉美君「各自各精彩」、葉玉卿「擋不住的風情」,郭富城「狂野之城」、王菲「夢中人」、草蜢「忘情森巴舞」、林憶蓮「没有你還是愛你」、陳慧琳「有福氣」、許志安「男人最痛」、張國榮「枕頭」、梁詠琪「好時辰」、張智霖「祝君好」、鄭秀文「煞科」、梅艷芳+何韻詩「女人煩」、吳雨霏「暫借問」、陳奕迅「傷信」等。 任職電台二十年,周禮茂曾締造了90年代《蘭茜夫人劇場》廣播劇熱潮、開創空中唱K節目《卡拉O’BABE》、策動《星期日保健日》等經典電台定位,同時更為2001年新城財經台、新城娛樂台全新平台創台主腦之一。 過往亦曾帶領籌劃多項公益活動, 如《萬人幫 幫萬人》義工計劃、 《YOUNG!我們做得更好》暑期學生社會服務活動、 《分享情 活出愛》十個生命故事廣播劇系列等,更曾爲呼籲賑濟華東水災填寫《滔滔千里心》一詞,以及参與創作及製作香港首個國歌電視API《心繫家國》。 過去,周禮茂更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兼任講師,執教RADIO ENTERTAINMENT課程,以電台節目創作制作引發學生對媒体產生多面化興趣, 近年更参與策動香港公開大學及新城電台合辦的『廣播節目主持及專業製作證書』課程,並親自引導學員創造節目路綫,備受歡迎。.

周禮茂和林憶蓮 · 周禮茂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回來愛的身邊

《回來愛的身邊》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第十一張粵語專輯,亦是她首張由華星唱片代理發行的專輯,於1992年10月8日推出。 鑑於前一張《野花》的前衛創新間接導致當時的口碑和銷量上不成正比,故此重新灌注一些商業元素。此專輯概念定位上不及以往清晰,流行程度亦稍遜,但也出現了一些優秀的經典作品,尤以《沒結果》及《寵愛》為最。.

回來愛的身邊和林憶蓮 · 回來愛的身邊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倫永亮

倫永亮(英文:Anthony Lun,),香港著名作曲人及歌手,籍贯為广东肇庆。他曾就讀於九龍塘幼稚園、喇沙小學、喇沙書院,並取得聖克拉拉大學文学士及美國密歇根大学的古典音樂系硕士,回港後曾自資推出一張唱片,後以潘光沛寫曲詞的一曲《歌詞》,獲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現在變成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香港區冠軍。 他早年幕前以創作歌手姿態出現,曾獲1990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的「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亦憑其創作的歌曲〈何日〉於1991年奪得第28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電影插曲」,該歌曲於翌年被提名為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歌曲。另外,他是1993年度其中一位「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近年倫永亮退居幕後,兼任監製和創作,作曲無數。在他自己主唱的作品中,較為突出的作品有《鋼琴後的人》、《愛在無限天方》、《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及和梅艷芳合唱的《心仍是冷》等。另外跟他合作過的歌手,計有葉德嫻、梅艷芳、林憶蓮、羅文、呂方、劉德華、草蜢、李克勤、叶蒨文、彭羚、張敬軒、林志美、麥浚龍。除此之外,亦長期擔任梅艷芳的音樂製作人。.

倫永亮和林憶蓮 · 倫永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王菲

王菲(英文名:Faye Wong,),曾用艺名王靖雯(英文名:Shirley Wong),著名华语女歌手、演员,出生于中国北京,1987年随父亲举家移民英屬香港,并于1989年以粤语專輯《王靖雯》出道。王菲在華人世界拥有极高知名度,是近二十年内华语乐坛最出色的歌手之一,被誉为大中华地区的「乐坛天后」。王菲曾获華语流行音樂眾多頒獎禮的最高荣誉,并为專輯累積销量最高的港粤流行女歌手保持者(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此外,王菲亦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接受CNN专访以及首位在日本武道馆舉辦个人演唱会的华人歌手,獲《时代》杂志誉为「流行乐坛女王」,其活躍時期更獲譽為「王菲時代」。 2005年后,王菲一度引退並隐居北京,但于2010年后开始重返舞台,在其个人演唱会及少数公益、慈善、佛教盛会等重要场合公开露面。.

林憶蓮和王菲 · 王菲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乐(Cantonese popular music、簡稱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主要是指產生於香港的本土音樂,同時也被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文化背景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铁塔凌云》(许冠杰曲、许冠文词、许冠杰唱)及《啼笑因緣》一曲(顧嘉煇曲、葉紹德詞、仙杜拉唱)所帶動,因此被视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包括爵士、搖滾、節奏藍調、電子、西方流行音樂等,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特別是东南亚國家和地區(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China Briefing Media.

林憶蓮和粵語流行音樂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粵語流行音樂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林憶蓮和香港商業電台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許志安

許志安(Andy Hui,)出生於香港,中越混血兒。香港著名歌手及演員。妻子是歌手鄭秀文。.

林憶蓮和許志安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許志安 · 查看更多 »

許願

許願(Clarence Hui),香港80至90年代著名音樂人。他主要是作曲及負責唱片監製,曾與多位著名樂壇巨星合作,包括林憶蓮、張學友等。他曾著有多首經典作品,和林憶蓮曾多次合作,如《野花》、《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等。許願曾開設公司「星工廠」,林憶蓮亦曾投旗下。不少樂壇人士認為許願對於林憶蓮相同熟悉,多次為她改造令她成就更高,他亦曾跟林憶蓮有一段情。1996年,許願與三級片艷星李麗珍結婚,兩人育有一女,但這短婚姻只維持了四年,他們於2000年離婚,女兒許倚榕由母親照顧。.

林憶蓮和許願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許願 · 查看更多 »

都市觸覺 Part I City Rhythm

《都市觸覺 Part I City Rhythm》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第六張粵語專輯,也是她自CBS/Sony轉投華納唱片後首張專輯,於1988年12月發行。.

林憶蓮和都市觸覺 Part I City Rhythm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都市觸覺 Part I City Rhythm · 查看更多 »

都市觸覺 Part II 逃離鋼筋森林

《都市觸覺 Part II 逃離鋼筋森林》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第七張粵語專輯,於1989年10月24日發行。.

林憶蓮和都市觸覺 Part II 逃離鋼筋森林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都市觸覺 Part II 逃離鋼筋森林 · 查看更多 »

關於她的愛情故事

《關於她的愛情故事》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的一張粵語概念式精選輯,於1994年10月14日發行。 此精選輯以分成五個章節的形式精選她在星工廠時期的重點抒情慢歌,並收錄多首新歌,包括《暗示》、《情人》(翻唱Beyond歌曲)、電影《等愛的女人》主題曲《如何愛下去》及《晚九朝五》主題曲《願》,更特別收錄她與張國榮聯合聲演的《赤裸的秘密》劇場版。其中《願》一曲成為了樂迷心目中的經典。.

林憶蓮和關於她的愛情故事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關於她的愛情故事 · 查看更多 »

陳百強

陳百強(Danny Chan Pak Keung,),香港已故男歌手、作曲人,擁有崇高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是香港樂壇全盛時期的唱作巨星、1980年代粵語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他擅長音樂創作,能歌擅舞,亦有俊朗的外形。其翩翩公子高貴氣質尤受人稱頌。 陳衣著品味出眾,外形打扮往往成潮流指標,年輕人喜爭相仿效, 是香港流行樂壇史上第一位被冠「偶像」之歌手。其音樂才華備受推崇,由他作曲或主唱的多首名曲廣受樂迷愛戴,流行度超越三十載。相較其他1980年代同期巨星陳百強的歌唱事業最短暫,縱英年早逝仍吸引大量新世代聽眾,突顯其獨特聲線、優美風格、咬字清晰、真摯情感結合悅耳音符的龐大感染力。2009年獲追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 陳百強因在1980年代初與張國榮、鍾保羅合作兩部青春電影《喝采》及《失業生》,又曾同屬經理人譚國基旗下,三人因此被稱為「三劍俠」。.

林憶蓮和陳百強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陳百強 · 查看更多 »

陳慧嫻

陳慧嫻(Priscilla Chan Wai Han;),香港著名實力派女歌手,於1980年代及1990年代紅極一時,為香港樂壇「天后」。她以清晰響亮而充滿感情的唱腔著稱,曾推出多首經典廣東歌,有「粵語天后」之稱,擁有的金曲數之多是香港樂壇數一數二的。她在1983年以三人合輯「少女雜誌」出道,1984年1月推出同名專輯《少女雜誌》,憑著出道作《逝去的諾言》令她一炮而紅並轉為獨立發展。在法安利時期推出的唱片取得很優秀的成績,首張個人大碟《故事的感覺》取得白金唱片,而歌曲《玻璃窗的愛》及《花店》等大受歡迎。 1986年由於法安利改組,陳慧嫻加盟寶麗金,並獲安排與監製歐丁玉合作,推出大碟《反叛》,歌曲《跳舞街》大熱,令她踏上一線歌手之路。其後推出的歌曲如《傻女》、《人生何處不相逢》等都是華語樂壇經典作品。1989年推出的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狂賣接近40萬張,歌曲《夜機》爆紅,而主打歌曲《千千闕歌》更是街知巷聞,無人不識,紅遍整個華人社會,是陳慧嫻的首本名曲。《千千闕歌》令她取得多個樂壇獎項,例如「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被傳媒封為「四大天后」之一,更被視為是80年代末唯一能與梅艷芳在樂壇平分春色的女歌手。1989年在紅磡體育館舉行6場處女演唱會「幾時再見」,亦是她當年的告別演唱會。 陳慧嫻在1990年暫別樂壇赴美讀書,期間曾數度短暫回港灌錄專輯,在1992年推出的大碟《歸來吧》,在接近零宣傳下仍大賣15萬張,歌曲《飄雪》、《紅茶館》等都是極受歡迎的作品。1995年完成學業後正式復出,推出大碟《Welcome Back》造出四白金(20萬張)的卓越成績,並在翌年於紅館舉行十場「雪映美白」演唱會,刷新個人演唱會場數紀錄,年尾更憑歌曲《飄》及《我寂寞》奪得多個十大歌曲獎項,復出後成績備受肯定。惟之後公司更改發展路線,加上樂壇的形勢已大為轉變,陳慧嫻的事業發展並未如留學前般順利。有感自己在樂壇的位置已經失焦,陳慧嫻先後數次淡出樂壇,期間只舉行演唱會。 2013年,環球唱片邀請陳慧嫻加盟,特意為她重組寶麗金廠牌,她正式宣布全面復出。在2014年,陳慧嫻除了推出翻唱碟《By Heart》及精選碟《Back to Priscilla 嫻情三十》外,亦舉行她入行30週年的紀念演唱會《Back to Priscilla 30th Anniversary Concert 2014》三場,火速爆滿,無論銷量及口碑俱佳,而專輯則數度問鼎香港唱片商會銷量榜冠軍,令陳慧嫻在2014年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成為香港唱片商會年度本地銷量最高的歌手之一。她更獲得樂壇巨星兼好友張學友及譚詠麟等大讚狀態出色,學友更盛讚她是「真正回歸樂壇」,足見陳慧嫻今次的復出受到各方重視及認可。2015年宣布與寶麗金續約兩年,並於同年推出第二張翻唱碟《Evolve》,再度問鼎香港唱片商會銷量榜冠軍3週。.

林憶蓮和陳慧嫻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陳慧嫻 · 查看更多 »

Sandy '94

《Sandy '94》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第十三張粵語專輯,亦是她在星工廠時期的最後一張,於1994年6月發行。 此專輯林憶蓮首次離開許願的音樂製作團隊,改為與倫永亮聯合主理。全碟遠赴洛杉磯錄音及製作,專輯格調及曲風上不及以往般驚喜,但實而不華,予人返璞歸真之感。主打單曲《決心》和《赤裸的秘密》成為了樂迷心目中的經典作品,《芝加哥的故事》及《誰像你好?》亦展示了她更上層樓的唱功。.

Sandy '94和林憶蓮 · Sandy '94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林振強

林振強(;Richard Lam),香港填詞人兼專欄作家、漫畫家、資深廣告撰稿員、創作總監和廣告人。1990年代末漸漸淡出填詞界,最後的詞作是林志美的《孤單先生孤單小姐》。散文及漫畫方面,則著有《洋蔥頭》、《一個人在床上》、《鬆一鬆》及《傻強扶弱》等一系列風格輕鬆幽默之作。.

林憶蓮和林振強 · 林振強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恭碩良

恭碩良(Joventino Couto Remotigue, Jun Kung,),又名李尊傑、李祖倫,澳門土生葡人,是澳門及香港創作歌手、鼓手及唱片監製。目前以創作歌手的形象,在澳門、香港及中國內地發展。.

恭碩良和林憶蓮 · 恭碩良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李宗盛

李宗盛,臺灣音樂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出生於台北北投,母親為巴賽族後裔。 20世紀80年代至今創作、製作了大量經典歌曲和暢銷專輯,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和「百萬製作人」之稱。作為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他發掘提攜了周華健、辛曉琪、張信哲、光良、品冠、梁靜茹(後來成為她的乾爹)、五月天、白安、楊宗緯等多位歌手,被譽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及東南亞最重要的音樂製作人」 。曾任滾石唱片製作總監、副總經理,現受聘擔任索尼音樂大中華區A&R首席顧問。 知名作品有《愛的代價》《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鳥》《夢醒時分》《當愛已成往事》《領悟》《傷痕》《陰天》《明明白白我的心》《愛如潮水》《讓我歡喜讓我憂》《凡人歌》《鬼迷心竅》《給自己的歌》《山丘》《新寫的舊歌》等。.

李宗盛和林憶蓮 · 李宗盛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李炳文 (新加坡)

李迪文(Dick Lee,)是一個在亞洲地區有影響力的新加坡音樂家,父親是當地的土生華人(峇峇)Lee Kip Lee,母親則是華人Elizabeth Tan。.

李炳文 (新加坡)和林憶蓮 · 李炳文 (新加坡)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杜自持

杜自持(),本名Andrew Tuason,菲律賓華人混血兒,香港著名唱片製作人、作曲家、鍵盤演奏家,近年來接連與歌手張學友合作,推出多首作品。.

杜自持和林憶蓮 · 杜自持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梁詠琪

梁詠琪(Gigi Leung Wing-kei,),香港著名女歌手、唱作人、女演員、模特兒。 除了自己主唱的作品如《花火》、《狠心愛我》等,梁詠琪也有為其他歌手作曲和填詞,其中代表作為李克勤的《高妹》,奪得2003年度各大頒獎禮多個金曲獎項。梁詠琪的演技也曾多次獲認同,曾憑《烈火戰車》於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提名最佳新演員、憑《心動》獲提名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第36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憑《愛與誠》於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提名最佳女配角。2000年起為日本美容產品公司FANCL擔任代言人。她亦擅長美術設計與插畫,曾為台北悠遊卡設計卡面圖案、為九龍灣德福廣場擔任短期的美術顧問,亦曾為流行小說家張小嫻的散文集創作封面和插畫。她也曾多次與I.T旗下鞋履品牌Venilla suite合作推出"Venilla suite de Gigi"系列,稍露時裝設計的才能。此外,梁詠琪一直積極參與慈善,2003年以27歲之齡獲頒香港青年商會十大傑出青年,成為這個獎項的最年輕得獎者。.

林憶蓮和梁詠琪 · 梁詠琪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楊千嬅

楊千嬅(Miriam Yeung Chin-wah,),原名楊澤嬅,香港女歌手、女演員,為香港集「歌--」及「影--」於一身的巨星天后,首位囊括《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女歌手金獎」、《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為千禧年香港樂壇及影壇標誌性人物。2000年起推出《少女的祈禱》、《小城大事》年度金曲,也領衍主演《五個小孩的校長》和《春嬌救志明》香港票房冠軍電影。.

林憶蓮和楊千嬅 · 楊千嬅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潘源良

潘源良(Calvin Poon Yuen Leung,),香港著名填詞人、電影編劇及導演、足球評述員,有「浪子詞人」之稱。八、九十年代填詞界的「二潘」就是指他和另一位著名填詞人潘偉源。現為香港有線電視足球評述員。前女友為演員李麗珍。2015年起以筆名袁兩半填詞,首次包辦陳奕迅粵語大碟《準備中》全碟歌詞。.

林憶蓮和潘源良 · 潘源良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放縱

《放縱》是香港女歌手林憶蓮第二張粵語專輯,於1986年3月由CBS Records發行。 碟內主打歌《放縱》 歌詞其中一句的「我空虛 我寂寞 我凍」至今仍為人所常談,《長街的一角》 (改編自經典日本動畫《ホワッツ マイケル》《俏皮扮嘢貓》 《What's Michael?》插曲 由《南翔子》主唱的 泣きまね) 也非常大熱。.

放縱和林憶蓮 · 放縱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林憶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之间的比较

林憶蓮有247个关系,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有15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9,杰卡德指数为7.30% = 29 / (247 + 150)。

参考

本文介绍林憶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