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林夕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林夕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之间的区别

林夕 vs.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林夕(Albert Leung,),本名梁偉文,祖籍廣東東莞,生於香港,是香港著名文字工作者,尤以填詞人及多媒體創作人為人熟悉。1980年代中期成為填詞人的林夕是香港樂壇創作最多作品的填詞人之一(按下方作品列表紀錄-截至2017年已創作3470首),作品包括粵語、國語歌詞,當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林夕曾於1995年至2003年連續九年獲得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是最長連續奪得該獎項的填詞人,又於2006年至2009年再度連續四年獲叱吒樂壇填詞人大獎,他曾在1999年憑王菲的歌曲〈臉〉及2010年憑張惠妹的歌曲〈開門見山〉,兩度獲得台灣金曲獎的流行類最佳作詞人獎。於2009年獲頒《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金針獎」。2012年,獲「CASH音樂成就大獎」以及「作詞家」個人最多新作品演出獎。.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 前度》(Margaret & David - Ex),是香港電視娛樂所製作的日常愛情生活電視劇,於2017年7月17日起逢星期一至五21:30於ViuTV播出,由劉俊謙、袁澧林、廖碧兒、許志安、馬志威及杜小喬主演,改編自南方舞廳的小說《瑪嘉烈與大衛的前度》。 本劇集播出前一星期製作前奏節目《前度來了》。.

之间林夕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相似

林夕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有(在联盟百科)41共同点: 夏韶聲左右手五月天张学友張佳添張國榮周华健周耀輝倫永亮王菲粵語流行音樂莫文蔚香港商業電台許志安趙學而黎明黃劍文黃偉文黃秋生郭偉亮郭小霖鄭國江鄭秀文陳奕迅陳小霞陳少琪陳百強陳慧嫻柳重言林若寧...林振強林憶蓮恭碩良李宗盛李峻一李炳文 (新加坡)李焯雄梁詠琪梁漢文楊千嬅潘源良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夏韶聲

夏韶聲(Danny Summer,),本名吳志坤,香港出生,香港歌手及演員,有「香港搖滾之父」之稱金羊网,2006-08-23。在1979年推出了首張唱片《童年時》,曾榮獲華僑日報之十大歌星與最佳新人獎中的最佳新人獎項,以沙啞的獨特唱腔唱出了不少街知巷聞的歌曲,如《永不放棄》、《交叉點》。夏韶聲在1998年決定翻唱別人的歌並推出大碟《諳》後,受音響界發燒友歡迎。其後多年也以《諳》名字推出大碟及翻唱別人的歌曲,直至2015年的《諳》第五集銷量下滑及口碑不佳才告停止。.

夏韶聲和林夕 · 夏韶聲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左右手

《左右手》是香港已故天王張國榮於1999年的一首經典歌曲,作曲葉良俊,填詞林夕,歌曲收錄在同年推出的專輯《陪你倒數》內。歌曲推出後極受歡迎,而且由於涉及同性戀題材,可說是張國榮當時非常創新及大膽的作品。歌曲亦受到電台熱播,除了取得四台冠軍歌之外,更取得以播放率計算的叱咤十大「至尊歌曲」,代表《左右手》是商業電台於1999年播放率最高的歌曲。.

左右手和林夕 · 左右手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五月天

五月天(MayDay)是臺灣的樂團,由主唱阿信、團長暨吉他手怪獸、貝斯手瑪莎、吉他手石頭和鼓手冠佑共五人組成;除冠佑外,其餘四人皆畢業自臺北市國立師大附中。樂團前身為「So Band」樂團,於1997年3月29日改為現名,其名稱取自瑪莎在BBS的代號「MayDay.

五月天和林夕 · 五月天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张学友

張學友(Jacky Cheung Hok-yau,),香港殿堂級歌手、演員和音樂人,享譽國際,同時也是大中華區以至亞洲巨星,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美譽。 1990年代中為張學友事業巔峰時期,當年(1995年)他的年唱片銷量曾名列世界第二位,僅排在美國傳奇歌手米高·積遜之後,高於第三位的麥當娜,因他的唱片高銷量而進入了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在2000年選出的1990年代巨星名人堂。當時他亦曾被美國《時代雜誌》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截至2003年,他的唱片全球累計總銷量已突破25,000,000张,並在香港坐擁超過70首冠軍歌曲,於樂壇影響力甚大。張學友擅長演繹多種音樂風格,近年嘗試R&B樂風和爵士樂,甚至以歌劇唱法來詮釋樂曲,同樣受到樂迷認同。 電影演出方面,張學友目前為止共拍攝超過60部電影,其飾演的人物不少給觀眾以及電影專業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喜劇、劇情片以及文藝片方面頗有造詣,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提名。其中於1989年,憑藉電影《旺角卡門》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隨後在1990年,憑藉電影《笑傲江湖》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參演電影《男人四十》一舉摘得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影帝稱號。 除演藝事業外,張學友熱心公益慈善,於1998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

张学友和林夕 · 张学友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張佳添

張佳添(Clayton Cheung),香港作曲家,前樂隊Black Box成員,在1995年獲叱樂壇新力軍組合銀獎,及1996年獲叱樂壇組合銅獎。同時從事作曲活動,作品包括鍾漢良《天使誘惑》、彭羚《糊塗》、蘇慧倫《浪花》等等達四百首,後來創辦宇宙大爆炸音樂有限公司, 2008 年推出"我們的主題曲" 婚禮主禮曲服務,並獲"創意創業大賞"。他亦是《亞洲星光大道》的常任評判之一。.

張佳添和林夕 · 張佳添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張國榮

張國榮(Leslie Cheung Kwok-Wing,),童年時名為張發宗(據其香港的初中同學所述,於中學時期已改名為“張國榮”),是香港著名歌手及演員,並作為演藝圈多棲發展以及商業與藝術事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在大中華地區乃至亞洲均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是1980年代至2000年代香港樂壇及影壇的天皇巨星。此外,張國榮對藝術的涉獵很廣,曾經擔任電影配樂、排舞、音樂錄影帶導演和藝術總監。 他於1983年憑借歌曲《風繼續吹》成名。1986年起連續兩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獲得金曲金獎。1980年代於韓國取得非常高的知名度,成為第一位享譽韓國樂壇的華人歌手。1987年憑借專輯《愛慕》打入韓國唱片市場。1988年至1989年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和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上,連續兩屆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星和叱咤樂壇男歌手金獎。1995年專輯《寵愛》在韓國的銷量超過50萬張,至今仍保持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1999年獲得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2010年在美国CNN举办的“過去五十年聞名全球的五大指標音樂人”選舉中排名第三,被视为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的“开国元勳”之一。 电影方面,1991年凭借《阿飞正传》成为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1993年憑借電影《霸王別姬》蜚聲國際影壇,獲得法國坎城影展最佳男主角提名。1994年憑借《霸王別姬》获得日本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獎、第四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特別貢獻獎,《霸王別姬》亦獲得法國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以及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奖;張國榮更成為首位主演电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的香港演員。同年,他憑借《東邪西毒》獲得第1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1998年,張國榮成为首位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審的亚洲男演员。 2004年,入选《大众电影》评出的“中国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男明星”。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选了“中国电影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張國榮主演的电影有八部入选,作品数量居华人演员之首,他亦被选为“中国电影一百年最喜爱的男演员”;;同年,他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选为“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一。2010年被美国CNN选为“史上最伟大的25位亚洲演员”之一。2011年,金马奖评选影史百大经典华语电影,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有七部入选。 2009年,中国当代最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为张国荣建词条,这也是《辞海》首次收录当代明星。此外,意大利最具代表性的百科全书《意大利百科全书》、法文百科全书《环球百科全书》、世界最知名最权威的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已将张国荣作为词条收录其中 。.

張國榮和林夕 · 張國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周华健

周華健(,Emil Wakin Chau),生於香港的西營盤,香港華語流行音樂創作歌手、制作人。1979年赴台灣求學,1986年加盟滾石唱片公司,逐漸成長為香港出生的華語流行樂壇的天王巨星,至今已發行音樂專輯逾40張,累計銷量過3000萬张。 出道初期,周華健因其陽光、健康、積極向上的形象及曲風,被稱作「陽光遊子」;後因其實力的唱功和天王般的人氣而獲得「國民歌王」、「天王殺手」之美譽,是20世紀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歌手之一。.

周华健和林夕 · 周华健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周耀輝

周耀輝(Chow Yiu Fai),香港著名填詞人,中學於英華書院就讀,畢業於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及比較文學系,曾於政府、 亞洲藝術節 、明報及商業電台工作。2011年取得阿姆斯特丹大學傳理研究學院博士學位,同年回流於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課程任教,現為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

周耀輝和林夕 · 周耀輝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倫永亮

倫永亮(英文:Anthony Lun,),香港著名作曲人及歌手,籍贯為广东肇庆。他曾就讀於九龍塘幼稚園、喇沙小學、喇沙書院,並取得聖克拉拉大學文学士及美國密歇根大学的古典音樂系硕士,回港後曾自資推出一張唱片,後以潘光沛寫曲詞的一曲《歌詞》,獲亞太流行曲創作大賽(現在變成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香港區冠軍。 他早年幕前以創作歌手姿態出現,曾獲1990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的「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亦憑其創作的歌曲〈何日〉於1991年奪得第28屆台灣金馬獎的「最佳電影插曲」,該歌曲於翌年被提名為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電影歌曲。另外,他是1993年度其中一位「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近年倫永亮退居幕後,兼任監製和創作,作曲無數。在他自己主唱的作品中,較為突出的作品有《鋼琴後的人》、《愛在無限天方》、《你知道我在等你嗎》及和梅艷芳合唱的《心仍是冷》等。另外跟他合作過的歌手,計有葉德嫻、梅艷芳、林憶蓮、羅文、呂方、劉德華、草蜢、李克勤、叶蒨文、彭羚、張敬軒、林志美、麥浚龍。除此之外,亦長期擔任梅艷芳的音樂製作人。.

倫永亮和林夕 · 倫永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王菲

王菲(英文名:Faye Wong,),曾用艺名王靖雯(英文名:Shirley Wong),著名华语女歌手、演员,出生于中国北京,1987年随父亲举家移民英屬香港,并于1989年以粤语專輯《王靖雯》出道。王菲在華人世界拥有极高知名度,是近二十年内华语乐坛最出色的歌手之一,被誉为大中华地区的「乐坛天后」。王菲曾获華语流行音樂眾多頒獎禮的最高荣誉,并为專輯累積销量最高的港粤流行女歌手保持者(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此外,王菲亦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接受CNN专访以及首位在日本武道馆舉辦个人演唱会的华人歌手,獲《时代》杂志誉为「流行乐坛女王」,其活躍時期更獲譽為「王菲時代」。 2005年后,王菲一度引退並隐居北京,但于2010年后开始重返舞台,在其个人演唱会及少数公益、慈善、佛教盛会等重要场合公开露面。.

林夕和王菲 · 王菲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粵語流行音樂

粵語流行音乐(Cantonese popular music、簡稱Cantopop),又名香港流行音樂,主要是指產生於香港的本土音樂,同時也被用於指代音樂的創作、製作和消費的文化背景 粵語流行音樂於1970年代中期由《铁塔凌云》(许冠杰曲、许冠文词、许冠杰唱)及《啼笑因緣》一曲(顧嘉煇曲、葉紹德詞、仙杜拉唱)所帶動,因此被视为本地流行音樂的分水嶺;其後蓬勃發展(另有論者認為是1973年的《分飛燕》)。 粵語流行音樂深受多種曲風影響,包括爵士、搖滾、節奏藍調、電子、西方流行音樂等,並擁有跨國的樂迷基礎,特別是东南亚國家和地區(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China Briefing Media.

林夕和粵語流行音樂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粵語流行音樂 · 查看更多 »

莫文蔚

莫文蔚(Karen Joy Morris,藝名Karen Mok,),香港女歌手、女演員,是歌藝、影視全方位女藝人。 入行至今發行超過30張專輯,參演50部電影以及舉行超過75場個人演唱會,她曾奪得中國大陆、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等地所頒發的女歌手獎項,其中包括: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國語)。電影方面,她憑電影《墮落天使》奪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以及憑電影《食神》榮獲提名金像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莫文蔚在大學期間為音樂人雷頌德擔任Demo主音而被星光唱片發掘,從而加入樂壇。可惜,唱片公司一年內換了四次老闆,唱片也草草推出,她也只好回英國完成大學學位。直至1997年,莫文蔚於臺灣推出首張國語唱片《做自己》一砲而紅,專輯大賣80多萬張,主打歌〈他不愛我〉更成為其代表作之一。其後,她一直以國語唱片為主,於全亞洲銷量更衝破1000萬張,被視為華語樂壇天后之一。 莫文蔚以香港女歌手身份在華語樂壇保持多項驕人紀錄,她是首位奪得「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的香港女歌手,亦是唯一兩度奪得「金曲歌后」的香港女歌手。截止2015年,莫文蔚以9張專輯入圍35項;獲獎9項,兩者均為香港女歌手之冠。她也是首位香港女歌手贏得「(國語)」。專輯方面,她以13張國語大碟CD領先,為香港出道女歌手當中數量最多。演唱會方面,她是於大陆舉行最多場次的香港女歌手,一共超過50場。她也是首位三度於「臺北小巨蛋」舉行個唱的香港女歌手,首位於意大利及西班牙舉行演唱會的香港歌手。.

林夕和莫文蔚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莫文蔚 · 查看更多 »

香港商業電台

商台台徽轉黑悼念何佐芝去世 香港商業電台(全稱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簡稱商台;Commercial Radio Hong Kong)是香港的一家商業廣播電台,自1959年8月啟播以來,製作眾多膾炙人口節目,透過雷霆881、叱咤903、AM 864三個頻道及網上平台,為香港市民在資訊、時事及娛樂各方面提供電台廣播服務,是深為港人所熟悉電台之一。據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13年所作的調查,商台公信力居於全港電子傳媒的第二位,旗下的頻道雷霆881商業一台亦是全港聽眾人數最多的電台。商台每天提供24小時多元化廣播節目,內容包括資訊、娛樂與文藝等。節目也透過其網站「881903.com」作網上即時廣播,亦提供網上重溫節目服務。.

林夕和香港商業電台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香港商業電台 · 查看更多 »

許志安

許志安(Andy Hui,)出生於香港,中越混血兒。香港著名歌手及演員。妻子是歌手鄭秀文。.

林夕和許志安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許志安 · 查看更多 »

趙學而

趙學而(;Bondy Chiu),原名趙慧燕,香港女歌手及演員。.

林夕和趙學而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趙學而 · 查看更多 »

黎明

黎明(Leon Lai Ming,),出生於北京市,香港知名歌手及演員,為1990年代樂壇「四大天王」之一。.

林夕和黎明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黎明 · 查看更多 »

黃劍文

黃劍文(Kimman Wong;),香港創作歌手、街頭表演者。.

林夕和黃劍文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黃劍文 · 查看更多 »

黃偉文

黃偉文(Wyman Wong,),香港著名填詞人、電台節目主持、香港電影演員、專欄作家。他與林夕合稱香港詞壇的「兩個偉文」(林夕原名為“梁偉文”),並曾於2012年舉行一連六場「Concert YY 黃偉文作品展」的作品音樂會,邀請了超過40位著名歌手嘉賓演唱他所填詞的精選歌曲。.

林夕和黃偉文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黃偉文 · 查看更多 »

黃秋生

黃秋生(Anthony Wong Chau Sang;),原名安東尼·威廉·帕里(Anthony William Perry),香港知名演员。戲路寬廣,演出超过200部电影,兩次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還奪得最佳男配角以及台湾电影金马奖男配角;2015年於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中奪得最佳男主角,是首位集影帝、視帝、劇帝於一身的香港演員。 2013年和演藝學院同門師妹甄詠蓓及張珮華成立神戲劇場並和甄氏擔任聯合藝術總監。同年10月,黃秋生首次參選香港藝術發展局戲劇組委員並成功當選。.

林夕和黃秋生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黃秋生 · 查看更多 »

郭偉亮

郭偉亮(Eric Kwok,),香港唱作歌手及音樂人,Swing成員。他於2011年11月23日在《Swing後會無期告別演唱會》上在全場逾8,000名觀眾、逾10位歌手好友及律師的見證前,與相戀11年的女朋友葉佩雯求婚成功,並且當場簽字結婚,成為首對在香港體育館求婚及結婚的情侶。2014年7月17-19日,他在香港體育館舉辦3場的“我最喜愛的Eric Kwok音樂會”,多位歌手嘉賓現場演繹Eric Kwok為他們創作的歌曲。,並被譽其相貌似荷里活影星小勞勃·道尼,明周娛樂,。.

林夕和郭偉亮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郭偉亮 · 查看更多 »

郭小霖

郭小霖(Alvin Kwok Siu Lam;),是80、90年代香港創作音樂人及粵語流行曲歌手,現任Sony/ATV董事總經理。.

林夕和郭小霖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郭小霖 · 查看更多 »

鄭國江

鄭國江(Cheng Kwok Kong;),人稱「鄭老師」,香港实力派填詞人;1970年代中後期至80年代初,與黃霑及盧國沾二人在詞壇鼎足而立,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所紀錄的作品已逾二千首。.

林夕和鄭國江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鄭國江 · 查看更多 »

鄭秀文

鄭秀文(Sammi Cheng Sau Man,),香港實力派知名歌手及演員,為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香港最成功的女歌手之一,出道至今於全球的唱片總銷量逾過2500萬張,世界巡迴演唱會總場次突破170場,亦被媒體譽為華語樂壇跨世紀天后歌手。鄭秀文在樂壇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影壇也有一定的影響力。鄭秀文造型前衛,多次引領潮流,總是走在潮流的尖端,成為粉絲們效仿的對象,並和梅艷芳一樣擁有「百變天后」的美譽。.

林夕和鄭秀文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鄭秀文 · 查看更多 »

陳奕迅

陳奕迅(Eason Chan Yick-shun,),香港歌手及演員,曾擔任第十屆香港演藝人協會副會長,曾獲美國《時代雜誌》形容為影響香港樂壇風格的人物。他是最具代表性的粵語流行音樂男歌手和90年代新秀冠軍之一,千禧年香港最成功的男歌手之一,獲得「新一代歌神」之稱,是深受年輕樂迷歡迎的人物。。2010年,陳奕迅入選全球華人音樂殿堂—中國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成為1990年代出道歌手唯一代表。 曾在多个亚太及華人地区獲得多個獎項和提名,包括香港的樂壇四大頒獎禮和「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 」;全球華人地區的「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佳男歌手」、中國內地的「音樂風雲榜最佳男歌手」、台湾的「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奖」「KKBOX數位音樂風雲榜十大風雲歌手」、馬來西亞的「MY Astro至尊流行榜頒獎典禮至尊海外男歌手」、新加坡的「新加坡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和日本的「2008年MTV日本音乐录像带大奖台湾地区最佳BuzzAsia奖」等等。2014年,陳奕迅連續九度獲得十大中文金曲「最優秀流行男歌手大獎」;2018年,陳奕迅獲得第29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演唱人獎,成為第一位亦是唯一一位獲得3次該獎項的香港歌手。。。 專輯方面,其2005年推出的專輯《U87》被《時代雜誌》評為2005年亞洲五張最值得購買的專輯,而《Special Thanks To...》和《不想放手》曾获得「金曲奖流行音乐类最佳国语专辑奖」。他是第一個在台灣金曲獎上分別獲得「最佳國語男演唱人」和「最佳國語專輯」的香港歌手;2009年於《第二十屆台灣金曲獎》以《不想放手》專輯第二次獲得「最佳國語專輯獎」,成為第一位獲得此獎兩次的非台灣男歌手;2012年《DUO 陳奕迅2012演唱會》倫敦站開賣,門票20分鐘內售罄,成為O2 Arena售票速度最快紀錄的第二名,僅落後於米高·積遜,同時首位站上O2 Arena的華人歌手。2018年於《第二十九屆台灣金曲獎》以《C'mon In~》專輯獲得「年度專輯獎」以及「最佳國語男歌手」。 電影演出方面亦有取得過佳績,曾在“美濤·領銜2009騰訊網星光大典”中憑電影《金錢帝國》獲得港台年度電影男演員榮譽。.

林夕和陳奕迅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陳奕迅 · 查看更多 »

陳小霞

陳小霞(;Salsa Chen),台灣創作歌手,曾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她在27歲時發表第一首作品是1981年劉文正的專輯《三月裡的小雨》中的「春夏秋冬」一曲。1991年推出个人專輯《大腳姐仔》,與陳小霞合作最多的填詞人則為知名填詞人姚若龍,2010年憑歌手郭靜所演唱的《在樹上唱歌》一曲拿下第21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是陳小霞創作生涯30年來的第一座金曲獎。.

林夕和陳小霞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陳小霞 · 查看更多 »

陳少琪

陳少琪(Keith Chan,),香港著名音樂人及多方位創作人,兼任填詞人、作曲人、唱片製作人、演唱會策劃及監製,亦曾出版小說、散文和撰寫電影及舞台劇劇本。擔任陳式音樂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理事及中國音像著作權集體管理協會顧問。長女為香港新晉女歌手陳明憙。.

林夕和陳少琪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陳少琪 · 查看更多 »

陳百強

陳百強(Danny Chan Pak Keung,),香港已故男歌手、作曲人,擁有崇高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力,是香港樂壇全盛時期的唱作巨星、1980年代粵語流行音樂的代表人物。他擅長音樂創作,能歌擅舞,亦有俊朗的外形。其翩翩公子高貴氣質尤受人稱頌。 陳衣著品味出眾,外形打扮往往成潮流指標,年輕人喜爭相仿效, 是香港流行樂壇史上第一位被冠「偶像」之歌手。其音樂才華備受推崇,由他作曲或主唱的多首名曲廣受樂迷愛戴,流行度超越三十載。相較其他1980年代同期巨星陳百強的歌唱事業最短暫,縱英年早逝仍吸引大量新世代聽眾,突顯其獨特聲線、優美風格、咬字清晰、真摯情感結合悅耳音符的龐大感染力。2009年獲追頒香港樂壇最高榮譽大獎金針獎。 陳百強因在1980年代初與張國榮、鍾保羅合作兩部青春電影《喝采》及《失業生》,又曾同屬經理人譚國基旗下,三人因此被稱為「三劍俠」。.

林夕和陳百強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陳百強 · 查看更多 »

陳慧嫻

陳慧嫻(Priscilla Chan Wai Han;),香港著名實力派女歌手,於1980年代及1990年代紅極一時,為香港樂壇「天后」。她以清晰響亮而充滿感情的唱腔著稱,曾推出多首經典廣東歌,有「粵語天后」之稱,擁有的金曲數之多是香港樂壇數一數二的。她在1983年以三人合輯「少女雜誌」出道,1984年1月推出同名專輯《少女雜誌》,憑著出道作《逝去的諾言》令她一炮而紅並轉為獨立發展。在法安利時期推出的唱片取得很優秀的成績,首張個人大碟《故事的感覺》取得白金唱片,而歌曲《玻璃窗的愛》及《花店》等大受歡迎。 1986年由於法安利改組,陳慧嫻加盟寶麗金,並獲安排與監製歐丁玉合作,推出大碟《反叛》,歌曲《跳舞街》大熱,令她踏上一線歌手之路。其後推出的歌曲如《傻女》、《人生何處不相逢》等都是華語樂壇經典作品。1989年推出的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狂賣接近40萬張,歌曲《夜機》爆紅,而主打歌曲《千千闕歌》更是街知巷聞,無人不識,紅遍整個華人社會,是陳慧嫻的首本名曲。《千千闕歌》令她取得多個樂壇獎項,例如「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被傳媒封為「四大天后」之一,更被視為是80年代末唯一能與梅艷芳在樂壇平分春色的女歌手。1989年在紅磡體育館舉行6場處女演唱會「幾時再見」,亦是她當年的告別演唱會。 陳慧嫻在1990年暫別樂壇赴美讀書,期間曾數度短暫回港灌錄專輯,在1992年推出的大碟《歸來吧》,在接近零宣傳下仍大賣15萬張,歌曲《飄雪》、《紅茶館》等都是極受歡迎的作品。1995年完成學業後正式復出,推出大碟《Welcome Back》造出四白金(20萬張)的卓越成績,並在翌年於紅館舉行十場「雪映美白」演唱會,刷新個人演唱會場數紀錄,年尾更憑歌曲《飄》及《我寂寞》奪得多個十大歌曲獎項,復出後成績備受肯定。惟之後公司更改發展路線,加上樂壇的形勢已大為轉變,陳慧嫻的事業發展並未如留學前般順利。有感自己在樂壇的位置已經失焦,陳慧嫻先後數次淡出樂壇,期間只舉行演唱會。 2013年,環球唱片邀請陳慧嫻加盟,特意為她重組寶麗金廠牌,她正式宣布全面復出。在2014年,陳慧嫻除了推出翻唱碟《By Heart》及精選碟《Back to Priscilla 嫻情三十》外,亦舉行她入行30週年的紀念演唱會《Back to Priscilla 30th Anniversary Concert 2014》三場,火速爆滿,無論銷量及口碑俱佳,而專輯則數度問鼎香港唱片商會銷量榜冠軍,令陳慧嫻在2014年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成為香港唱片商會年度本地銷量最高的歌手之一。她更獲得樂壇巨星兼好友張學友及譚詠麟等大讚狀態出色,學友更盛讚她是「真正回歸樂壇」,足見陳慧嫻今次的復出受到各方重視及認可。2015年宣布與寶麗金續約兩年,並於同年推出第二張翻唱碟《Evolve》,再度問鼎香港唱片商會銷量榜冠軍3週。.

林夕和陳慧嫻 · 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和陳慧嫻 · 查看更多 »

柳重言

柳重言(Jim Lau,),原名柳啟強,香港音樂人,創作歌手,1980年代以填詞人身分入行,及後於1989年於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奪得最佳填詞獎,逐漸為人所熟悉。.

林夕和柳重言 · 柳重言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林若寧

,本名龐健章,香港男填詞人,2001年開始填詞,是近年冒起得最快的新晉填詞人,亦是商台叱咤903總監。他亦是著名填詞人林夕的徒弟,畢業後唯一一份應徵過的工作就是面對林夕。他曾在林夕的詞集《林夕字傳2》作眉批;亦曾在許志安的專輯《In The Name Of...》撰寫文案。現時已婚,妻子為商業電台前DJ張詠妍。 他曾為不少流行曲填詞,部份甚至是大熱作品,其中為李克勤所填的《花落誰家》更獲2007年度四台聯頒音樂大獎歌曲獎。 林若寧一向保持低調的作風,然而在2009年,他與林夕一起包辦李克勤的專輯《Threesome》的歌詞,是繼許志安的《In The Name Of...》後,二人再次合作;而在《Threesome》的封面中,兩位填詞人更被邀拍攝封面,而林若寧的「廬山真面目」亦就此公開,被森美稱為樂壇的大突破。.

林夕和林若寧 · 林若寧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林振強

林振強(;Richard Lam),香港填詞人兼專欄作家、漫畫家、資深廣告撰稿員、創作總監和廣告人。1990年代末漸漸淡出填詞界,最後的詞作是林志美的《孤單先生孤單小姐》。散文及漫畫方面,則著有《洋蔥頭》、《一個人在床上》、《鬆一鬆》及《傻強扶弱》等一系列風格輕鬆幽默之作。.

林夕和林振強 · 林振強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林憶蓮

林憶蓮(英文名:Sandy Lam,),生於香港,著名實力派天后級女歌手,她15歲加入電台當DJ,1985年投身樂壇。1990年代初,其香港音樂事業攀上高峰,1990至1992年度連續三年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在四大天王年代獲天后封號,被譽為「四大天后」之一。粵語歌代表作包括《灰色》、《依然》、《瘋了》等。其後到台灣擴展音樂事業,影響力遍及大中華地區,最暢銷專輯為總銷量400萬的《Love, Sandy》(1995)。國語歌代表作包括《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當愛已成往事》、《傷痕》、《聽說愛情回來過》、《至少還有你》等;而《野花》、《蓋亞》等專輯亦廣受樂迷與業界人士好評。 2013年7月,林憶蓮憑《蓋亞》獲頒第24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常石磊共同監製),常石磊亦憑《蓋亞》獲得最佳編曲人獎,成為該屆金曲獎大贏家。 2017年,林憶蓮參加中國大陸湖南衛視的歌唱節目《歌手2017》(前稱《我是歌手》第五季),榮獲總冠軍。.

林夕和林憶蓮 · 林憶蓮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恭碩良

恭碩良(Joventino Couto Remotigue, Jun Kung,),又名李尊傑、李祖倫,澳門土生葡人,是澳門及香港創作歌手、鼓手及唱片監製。目前以創作歌手的形象,在澳門、香港及中國內地發展。.

恭碩良和林夕 · 恭碩良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李宗盛

李宗盛,臺灣音樂製作人、詞曲作家、歌手。出生於台北北投,母親為巴賽族後裔。 20世紀80年代至今創作、製作了大量經典歌曲和暢銷專輯,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和「百萬製作人」之稱。作為樂壇最具影響力的音樂人之一,他發掘提攜了周華健、辛曉琪、張信哲、光良、品冠、梁靜茹(後來成為她的乾爹)、五月天、白安、楊宗緯等多位歌手,被譽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東亞及東南亞最重要的音樂製作人」 。曾任滾石唱片製作總監、副總經理,現受聘擔任索尼音樂大中華區A&R首席顧問。 知名作品有《愛的代價》《真心英雄》《我是一只小小鳥》《夢醒時分》《當愛已成往事》《領悟》《傷痕》《陰天》《明明白白我的心》《愛如潮水》《讓我歡喜讓我憂》《凡人歌》《鬼迷心竅》《給自己的歌》《山丘》《新寫的舊歌》等。.

李宗盛和林夕 · 李宗盛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李峻一

李峻一(Joe Lei),原名李峻(Lei Chon),是澳門一名作曲及填詞人,代表作為鄭中基的《無賴》。李峻一畢業於澳門培正中學、澳門大學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1999年開始任教於澳門演藝學院音樂學校,兼職導師,教授音樂理論與視唱練耳課程。李峻一亦從事流行曲的作曲及填詞,現時已寫下不少人所共知大熱作品,其中最為人熟識的為陳奕迅的《Lonely Christmas》、鄭中基的《無賴》及鄧麗欣的《電燈膽》。他現在亦是伯樂音樂學院填詞學院的導師。 2001年,曾經一次受到陳輝陽的賞識下,輾轉到香港發展,短短半年後憑《爛泥》奪得十大勁歌金曲最佳填詞。 他曾被邀請擔任英皇新秀歌唱大賽2008的評判。2011年為澳門大學創作了30週年校慶主題曲《化雨春風》。 2015年,與吳國恩年創立「一國娛樂製作」,主力音樂創作及視頻製作,擅長發掘具潛質新人,目標是以其專業知識和力量,打造一個橫跨大中華市場的視頻平台。.

李峻一和林夕 · 李峻一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李炳文 (新加坡)

李迪文(Dick Lee,)是一個在亞洲地區有影響力的新加坡音樂家,父親是當地的土生華人(峇峇)Lee Kip Lee,母親則是華人Elizabeth Tan。.

李炳文 (新加坡)和林夕 · 李炳文 (新加坡)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李焯雄

李焯雄(Francis Lee),作詞人,生於香港,原籍廣東鶴山,畢業於香港大學,曾以歌曲《愛》獲得台灣第14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及以歌曲《不散,不見》獲得台灣第26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請注意:李焯雄 與李雄 是兩個不同的作詞人).

李焯雄和林夕 · 李焯雄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梁詠琪

梁詠琪(Gigi Leung Wing-kei,),香港著名女歌手、唱作人、女演員、模特兒。 除了自己主唱的作品如《花火》、《狠心愛我》等,梁詠琪也有為其他歌手作曲和填詞,其中代表作為李克勤的《高妹》,奪得2003年度各大頒獎禮多個金曲獎項。梁詠琪的演技也曾多次獲認同,曾憑《烈火戰車》於第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提名最佳新演員、憑《心動》獲提名第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第36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憑《愛與誠》於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提名最佳女配角。2000年起為日本美容產品公司FANCL擔任代言人。她亦擅長美術設計與插畫,曾為台北悠遊卡設計卡面圖案、為九龍灣德福廣場擔任短期的美術顧問,亦曾為流行小說家張小嫻的散文集創作封面和插畫。她也曾多次與I.T旗下鞋履品牌Venilla suite合作推出"Venilla suite de Gigi"系列,稍露時裝設計的才能。此外,梁詠琪一直積極參與慈善,2003年以27歲之齡獲頒香港青年商會十大傑出青年,成為這個獎項的最年輕得獎者。.

林夕和梁詠琪 · 梁詠琪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梁漢文

梁漢文(Edmond Leung Hon Man,),生於香港,香港歌手及演員。曾經入選香港足球代表隊青年軍,其舅父為已故足球員尹志強。.

林夕和梁漢文 · 梁漢文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楊千嬅

楊千嬅(Miriam Yeung Chin-wah,),原名楊澤嬅,香港女歌手、女演員,為香港集「歌--」及「影--」於一身的巨星天后,首位囊括《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女歌手金獎」、《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最受歡迎女歌星」、《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為千禧年香港樂壇及影壇標誌性人物。2000年起推出《少女的祈禱》、《小城大事》年度金曲,也領衍主演《五個小孩的校長》和《春嬌救志明》香港票房冠軍電影。.

林夕和楊千嬅 · 楊千嬅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潘源良

潘源良(Calvin Poon Yuen Leung,),香港著名填詞人、電影編劇及導演、足球評述員,有「浪子詞人」之稱。八、九十年代填詞界的「二潘」就是指他和另一位著名填詞人潘偉源。現為香港有線電視足球評述員。前女友為演員李麗珍。2015年起以筆名袁兩半填詞,首次包辦陳奕迅粵語大碟《準備中》全碟歌詞。.

林夕和潘源良 · 潘源良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林夕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之间的比较

林夕有607个关系,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有15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1,杰卡德指数为5.42% = 41 / (607 + 150)。

参考

本文介绍林夕和瑪嘉烈與大衛系列 前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