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松井石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松井石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之间的区别

松井石根 vs.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松井石根(;),大日本帝國陸軍大將,南京大屠杀主要责任人之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裁定为乙级战犯(甲级战犯嫌疑部分被判无罪),战后被处以绞刑。. 二次世界大战軸心國领袖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軸心國的一些政府首脑和军事将领。.

之间松井石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相似

松井石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大本營 (大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國孫中山中將中国抗日战争荒木貞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满洲国朝香宮鳩彥王

大本營 (大日本帝國)

大本营是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大日本帝国陆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能够以大本营命令(大本营陆军部命令或大本营海军部命令)形式发布天皇敕命,是直属于天皇的最高司令部。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期间都临时设置了大本营,战争结束后即告解散。日中战争爆发后设置的大本营一直存在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同盟国称其为“帝国总司令部”(Imperial General Headquarters)。 大本营也进行关于战果的宣传。太平洋战争末期,日本败势尽显,但大本营發表中仍然充斥着显示战况对日本有利的虚假信息;后来“大本营發表”这个词语就用来揶揄掌权者为了自身利益而篡改訊息、发布虚伪訊息的情况。.

大本營 (大日本帝國)和松井石根 · 大本營 (大日本帝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

#重定向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和松井石根 · 大日本帝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孫中山和松井石根 · 孫中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 查看更多 »

中將

中將是許多國家軍隊中的職銜,介於少將和上將之間。這個職銜的來源可追溯至中世紀中,在戰場上接受上將的命令,再傳達下去的那個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的中将来自于日本古代官职。 在美國等國,陸軍、空軍及陸戰隊的中将称为Lieutenant General,海军中将称为Vice Admiral;英国空军中将则特称为Air Marshal。 在中華民國國軍、中国人民解放军、俄羅斯聯邦軍及英国皇家海军(2001年后改为3星)等国中将的军衔标志为两颗星,在美国军队及韩国國軍、德國聯邦國防軍及日本自衛隊等受美军影响较深的軍隊中,中将級別的军衔标志通常為三颗星,而法国军队及其他前法属殖民地国家,中将军衔标志为四颗星。 中華民國國軍中将主要主要担任军长的职务,以及區域指揮官、司令官等。德國聯邦國防軍除了一般中將外,尚存在有「軍醫中將」此一特定軍銜名稱(陸、空軍軍醫中將稱Generaloberstabsarzt,海軍軍醫中將稱Admiraloberstabsarzt)。 在美國建國初期,中將為美國陸軍的最高軍銜。因為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生前所擔任的最高軍銜就是中將。.

中將和松井石根 · 中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 查看更多 »

中国抗日战争

中國抗日战争,即日本侵华战争,史稱八年抗戰,中国共产党在2017年改稱十四年抗戰。国际上又称第二次中日战争(日中戦争),指20世纪初期大日本帝国與中華民國之間發生的戰爭,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東亞戰事的主要部分,中日戰場主要位于中國境內,同時也包括缅甸北部等鄰接地區。戰爭时间若从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對日正式宣戰算起僅有四年;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七七事變)算起则有八年,且宣戰文告中亦有「之前四年餘神聖抗戰」一句,因此有「八年抗戰」之稱;而若從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8月20日日本投降則歷時十四年。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100天內佔領整個中國東北地區。1932年1月2日,中华民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發表演講,指陳宣戰之弊害。同年3月1日,日本帝國參謀本部及關東軍在東建立一新政權,定名為「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不久华北沦陷,中日全面开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艦隊突襲太平洋美海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其他地區日軍亦四出攻擊,美國、英國與日本互相宣戰,中國亦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及德國、意大利。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元首發表《开罗宣言》,要求战後日本归还自1895年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1945年7月26日美、英與中国對日本发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命日本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14日,日本天皇敕令,保證實行波茨坦公告規定之條件;9月9日,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國陸軍總司令何应钦投降,中日战争告終。 中國戰場在於二次世界大戰中有顯著影響,使超過百萬的日軍主力被牽制在中國而無法北攻西伯利亞及調派軍隊支援太平洋及印度洋的戰事,減輕了英美兩國的作戰壓力;南進澳洲阻斷盟軍印度洋石油供應鏈的計畫也以失敗告終,間接促使了:一、蘇联在歐陸戰線的战局逆轉,並在大戰結束前夕使紅色勢力進佔東亞。二、美國南洋戰場的反攻以及英美在中東北非的戰事變得順利。.

中国抗日战争和松井石根 · 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 查看更多 »

荒木貞夫

荒木贞夫(),日本帝国时代陆军大将,曾多次出任日本陆军大臣,為陸軍中的「皇道派」領袖,於二次大戰戰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為甲级战犯。.

松井石根和荒木貞夫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和荒木貞夫 · 查看更多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for the Far East;),又称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東京大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特設之國際軍事法庭,於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之間,由身為勝方的同盟國為解決敗方日本的戰犯認定等責任歸屬而創立。法庭設於東京的原陸軍士官學校大講堂,位於今東京都新宿區市谷本村町的自衛隊設施「防衛省市谷地區」內。.

松井石根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 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 查看更多 »

满洲国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大日本帝國在發動滿洲事變(中國稱‘九一八事變’)佔領滿洲後,結合部分清朝宗室以及漢人將領和權貴建立的国家,為日本軍國主義者所扶持的傀儡政權。其首都设于新京(今長春),1945年8月後遷至通化(今吉林省白山市境内)。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不含關東州),以及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承德市(原熱河省)。 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以清朝遜帝溥儀為元首,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1934年3月改政體為帝國,國號滿洲帝國(又稱大滿洲帝國),「執政」改稱「皇帝」,年號“康德”。雖然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日本透過簽訂《日滿議定書》、關東軍持續駐紮滿洲等方式,使滿洲國變相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進攻關東軍和滿洲國軍,日本戰敗;同年8月17日午夜至18日凌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臨江市)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溥儀被蘇聯紅軍俘獲。隨着中國抗日戰爭的結束,滿洲國正式滅亡。 中华民国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满洲国均不予承认,以「偽滿洲國」稱之。.

松井石根和满洲国 · 满洲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 查看更多 »

朝香宮鳩彥王

朝香宮鳩彥王(),1906年被明治天皇赐与朝香宮的宫号。朝香宮鳩彥王是南京大屠杀的有争议的责任人之一,因是皇族,故戰後並沒有被送上軍事法庭。 1910年,与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宮允子內親王结婚。经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的学习,于1922年去法国留学。1923年在巴黎近郊,堂兄北白川宮成久王驾驶的汽车发生事故,同乘的鳩彥王背部受到创伤(北白川宮成久王在事故中死亡),因为受伤疗养,在法国逗留时间延长,对于法国文化长久狂热也给予其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 回日本后,历任第一步兵旅团旅团长、近卫师团长、軍事参議官等职务。日本帝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曾接替松井石根担任上海派遣军司令(1937年12月到任),松井石根升任華中方面軍司令。后晋升为陆军大将。.

朝香宮鳩彥王和松井石根 · 朝香宮鳩彥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松井石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之间的比较

松井石根有61个关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有1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3.86% = 9 / (61 + 172)。

参考

本文介绍松井石根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领袖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