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東德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東德和民主德国电视台之间的区别

東德 vs. 民主德国电视台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民主德国电视台(Fernsehen der DDR,缩写:DDR-FS,1952年-1972及1990年時名为德国电视台,Deutscher Fernsehfunk,缩写:DFF),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电视台,成立于1952年12月21日,1991年12月31日停播。.

之间東德和民主德国电视台相似

東德和民主德国电视台有(在联盟百科)22共同点: 史塔西东德六一七事件东欧人民议会五年计划德累斯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勃兰登堡图林根莱比锡萨克森-安哈尔特萨克森自由州黑频道自由德国青年团苏联柏林柏林圍牆東方集團欧洲民主德国广播电台斯大林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史塔西

国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缩写为MfS)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机构,通称“史塔西”(Stasi,,或译--),来自德语“国家安全”(Staatssicherheit)的縮寫,成立于1950年2月8日。史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史塔西总部位于东柏林,在柏林的利希滕贝格区设有分局,而且其办事处和下属机构更是遍布整个柏林。在民主德国政权存在的40年里,部长埃里希·梅尔克在位时间长达32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安全部部长。 史塔西的格言是“党的剑与盾”(Schild und Schwert der Partei),其中党所指为东德执政的德国统一社会党,这一格言描述了其在东德政治中的作用。史塔西主要负责压制国内的政治异议者以及担任统一社会党对东德国民的监视工具,这有助于统一社会党权力的巩固。对反对派、活跃分子及不同政见者也会采用恐吓的方式加以威胁。史塔西也负责东德的国际情报收集,国家人民军中也有史塔西的单位。尽管该机构以“史塔西”之称闻名于世,其内部工作人员却并不会使用这一贬称。.

史塔西和東德 · 史塔西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东德六一七事件

东德六一七事件是发生于1953年6月17日的一场民主德国人民示威游行活动。原本是6月16日东柏林300名建筑工人因抗议国营公司领导提高工作定额而不加薪的一次小规模的经济罢工,但是在当天工人的要求被拒绝的消息被位于西柏林的美国占领区广播电台(RIAS)播报之后,罢工活动于此日发展成为一场遍及东德各大城镇的人民群众示威游行。示威参与者提出了撤走一切外国军队,实行言论和新闻自由,释放政治犯,举行全德自由选举等政治口号。起初是东德人民警察进行镇压,后来苏联驻德国集团军出动坦克上街,驱散示威群众。当局的镇压酿成55人死亡的流血惨案。为了纪念六一七事件,联邦德国在1953年将每年6月17日定为国庆节“德国统一日”,而西柏林通往柏林墙勃兰登堡门的大街被命名为“六月十七日大街”。.

东德六一七事件和東德 · 东德六一七事件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东欧

東歐,多半是指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以西的歐洲,直至德國、瑞士、義大利(不含);但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边界,一般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种划分方法: 自然地理方面的東歐,是指較少受到大西洋和地中海海流影響,接近烏拉爾山、乌拉尔河和伏爾加河(窩瓦河)流域,實際上主要是指俄羅斯聯邦和哈萨克斯坦的歐洲部分和其他獨立國協的歐洲會員國家。 人文地理(主要指政治上)的东欧是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或遭蘇聯併吞,或成為蘇聯的附庸國,政治上由共产党一黨專政,經濟上多採用計划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这点与西欧相反。大多东欧国家以斯拉夫民族為主體,居民多信奉東正教,但共產黨時代,官方推行无神论。 本條目再把東歐分為兩區:東歐和獨立國家國協(以下內容,簡稱為國協)。.

东欧和東德 · 东欧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人民议会

#重定向 人民议会 (东德).

人民议会和東德 · 人民议会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五年计划

#重定向 五年計劃.

五年计划和東德 · 五年计划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德累斯顿和東德 · 德累斯顿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東德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勃兰登堡

勃兰登堡(Brandenburg,下索布语:Bramborsk,低地德语:Brannenborg,口语:die Mark)是德国东北部的一个--,为前东德的一部分。该州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波茨坦,其他的重要城市有科特布斯,哈佛尔河畔勃兰登堡和奥德河畔法兰克福。 勃兰登堡州环绕着德国首都柏林,与其共同构成了拥有约六百万人口的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圈。勃兰登堡州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被自然保护区,森林,湖泊和其他水域覆盖。 马克勃兰登堡的成立年份被认为是1157年。在这一年阿斯坎尼家族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夺回勃兰登堡,使其被纳入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从1415年到1918年,这片区域被霍亨佐伦家族统治。从1701年到1946年,勃兰登堡地区成为普鲁士的一部分,1815年到1947年作为勃兰登堡省,这之后第一次成立了勃兰登堡州,在东德被划分成了不同区域。1990年两德统一,作为联邦德国的一部分,成立了现今的的勃兰登堡州。.

勃兰登堡和東德 · 勃兰登堡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图林根

圖林根自由邦(Freistaat Thüringen)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面积16,200平方公里,在联邦中列第十一位;人口245万,列第十二位。首府为埃尔福特。图林根绿色植被覆盖良好,加之位于德国中部,被称作“德国的绿色心脏”。.

图林根和東德 · 图林根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

莱比锡(Leipzig,索布语:Lipzk)是德国萨克森州第二大城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東德)第二大城市。位于萨克森州莱比锡盆地中心。它的古称是Lipsia或Lipzk,来源于斯拉夫语Липа,意思是“酸橙树”或“椴树”。歌德称它为“小巴黎”。.

東德和莱比锡 · 民主德国电视台和莱比锡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安哈尔特

萨克森-安哈尔特(Sachsen-Anhalt)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州,州府在马格德堡。它与下萨克森州、勃兰登堡州、萨克森州和图林根州相邻。.

東德和萨克森-安哈尔特 · 民主德国电视台和萨克森-安哈尔特 · 查看更多 »

萨克森自由州

萨克森自由州(Freistaat Sachsen,上索布語:Swobodny stat Sakska)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一个联邦州,位于德国东部。它是1990年新成立的。从1919年到1933年在该领域上曾经有过一个名为“自由州”的魏玛共和国的联邦州(Freistaat,是德语中共和国的一个旧称)。 其北部是勃兰登堡州,西北是萨克森-安哈尔特州,西部是图林根州和巴伐利亚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国,东方是波兰。首府为德累斯顿。目前州长是斯塔尼斯拉夫·提里希(Stanislaw Tillich)。萨克森州在德国统一后于1990年恢复联邦州建制。.

東德和萨克森自由州 · 民主德国电视台和萨克森自由州 · 查看更多 »

黑频道

《黑频道》(Der schwarze Kanal)是1960至1989年间民主德国电视台制作的每周播出的政治宣传节目,每期节目主要内容为重新剪辑的近期西德电视节目,再加上东德电视台的评论。.

東德和黑频道 · 民主德国电视台和黑频道 · 查看更多 »

自由德国青年团

#重定向 自由德国青年.

東德和自由德国青年团 · 民主德国电视台和自由德国青年团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東德和苏联 · 民主德国电视台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東德和柏林 · 柏林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柏林圍牆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是德国分裂期间,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東德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或“强化边境”(Befestigte Staatsgrenze),其目的是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柏林以前往西德。由于柏林墙把西柏林地区如孤岛一般包围封锁在东德范围之内,因而也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德國首都柏林被分割為東柏林與西柏林;柏林墙修建之前,约有350万东德居民逃离苏联占领区以及之后的东德和东柏林地区,其中1949年到1961年间约260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波兰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也把柏林视为通往西方的通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0年起《开枪射击令》生效,东德边防军允许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此举于1982年甚至通过立法被合法化。据截止2009年的统计,被枪杀人数约在136至245人之间,确切死亡人数目则不得而知。 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邻国波兰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因故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东德共產党的独裁统治,东德政府的倒台以及两德统一铺平了道路,一年后的1990年10月3日两德最终统一。.

東德和柏林圍牆 · 柏林圍牆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東方集團

東方集團为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对中欧及东欧的前社會主义国家的称呼,其范围大致为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与这一称呼类似的“苏联集团”和“蘇東集团”同样代指与苏联同盟的国家,但这两者通常也包括中东欧之外的国家。 1949年时,東方集團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波兰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等社會主义國家。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虽然也是社會主義国家,但因为和苏联有矛盾,1949年时被逐出了東方集團。雖然1955年南斯拉夫與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南斯拉夫并没有重新加入東方集團。.

東德和東方集團 · 東方集團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東德和欧洲 · 欧洲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民主德国广播电台

民主德国广播电台(Rundfunk der DDR,1990-1991年的名称为“柏林中央广播”,Funkhaus Berlin)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无线电广播运营机构,成立于1952年,两德统一后停止存在。该组织在东柏林的“Funkhaus Nalepastraße”广播大楼办公。.

東德和民主德国广播电台 · 民主德国广播电台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斯大林和東德 · 斯大林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二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这是奥运会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其主会场是莫斯科的中央列宁体育场。.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東德 · 198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民主德国电视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東德和民主德国电视台之间的比较

東德有291个关系,而民主德国电视台有4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2,杰卡德指数为6.53% = 22 / (291 + 46)。

参考

本文介绍東德和民主德国电视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