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杜聯喆和汉学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杜聯喆和汉学家之间的区别

杜聯喆 vs. 汉学家

杜聯喆(),又名杜連喆;别名杜豆。天津杨柳青镇人,燕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及後赴美國留學,成爲旅美漢學、歷史學者。與房兆楹結婚,夫妻兩人同是歷史學家,以明清史見長。 1924年杜聯喆畢業於燕京大學歷史學系,獲文學士學位。同年,考取該校歷史學研究生。1926年,杜聯喆研究生畢業,獲燕京大學文科碩士學位,留校參與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的工作。1929-1931杜联喆任职于北京的燕京大学图书馆,协助洪煨莲(洪业)、马季明和容希白先生有计划的为当时正在筹组的哈佛燕京学社处理购买中国古代印刊书籍的事宜。1928年房兆楹畢業於燕京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士學位。 1930年,房兆楹從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畢業,任燕京大學圖書館助理館長。1930年夏天房兆楹加入他们购书的工作。其后杜联喆、房兆楹赴美国。 1933-1934间居于麻省剑桥,在哈佛大學燕京图书馆工作,同时并在瑞克里大学(Radcliffe College)选读过两门课程。1933年暑假由加州回國省親,小住一個月後返美繼續求學。 193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居于美国华盛顿特区。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助编辑由Arthur W. Hummel 編撰的《清代名人傳略》(Eminent Chinese of the Ch′ing Period);該書於1943 年由華盛頓政府出版社(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出版。 二战结束后至1952年居于纽约。1949年末,居于紐約城Bronx区Riverdale。 1952年離開紐約城,搬到加州(California)的大樹鎮(Palo Alto),任职于Hoover Library of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Stanford University。 1957年再搬到加州的柏克利(Berkeley)于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工作。 1961年11月至1963年8月與房兆楹一起在澳洲國立大學研究院太平洋研究所遠東史學系工作。 1963年9月夫妻再一起返回美国,負責主持哥倫比亞大學中國近現代人物傳記計劃(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1368-1644: L. Carrington Goodrich,Editor; Chao-ying Fang, Associate Editor),居于纽约。及後哥倫比亞大學給房兆楹、杜聯喆夫婦頒授名譽博士。1966年9月迁居新泽西州(#5, Howard Pl, Englewood, New Jersey, NJ 07631)。 杜聯喆、房兆楹夫婦和陈宁祖、马悦然夫婦是朋友。和张充和、傅汉思(斯)夫婦也是朋友。 杜聯喆編有《明朝館選錄》,輯《明人自傳文鈔》(1977年元月,臺北:藝文印書館),撰《旭林存稿》(1978年2月,臺北:藝文印書館)。 1984年6月7日,楊聯陞写给周一良的信,楊聯陞評價:「論明清史料史事,今日當推房兆楹、杜連(聯)喆夫婦。」(详见周一良著作《毕竟是书生》). 汉学家是专门从事汉学研究领域的专家,研究与中华文化(汉民族、中国)有关的内容。一般称为汉学家的人都是指不身在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从事研究汉学的非华人(或非“中国人”)和非海外华人。但是現在海外華人參與漢學研究者越來越多,所以國外把在該領域的華人研究者也稱為"漢學家"或"華人漢學家"。 汉学家的具体研究领域可能不同,多是选择一个他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专业研究,例如有人研究中国音乐,有人研究中国文学,但是汉学家大多都研究一些中国历史。一般汉学家除了汉学研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而且一般都是將這个研究领域和中国联系起来研究,就变成了汉学的研究领域。 虽然精通汉语对於汉学家来说应该是必备的,但是一些非中国人的汉学家并不懂汉语,或者只会阅读汉语文献,而不会说汉语。而在中国以外的大学裡教授汉学,经常需要学习很多的语言课程,包括汉语、日语等。另外不少西方漢學家會取中文名字。.

之间杜聯喆和汉学家相似

杜聯喆和汉学家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馬悅然楊聯陞汉学房兆楹

馬悅然

悅然(瑞典语: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瑞典籍汉学家。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

杜聯喆和馬悅然 · 汉学家和馬悅然 · 查看更多 »

楊聯陞

楊聯陞(),字蓮生,原籍浙江紹興,河北清苑(保定)人,國際知名的漢學大師,哈佛大學榮譽教授。.

杜聯喆和楊聯陞 · 楊聯陞和汉学家 · 查看更多 »

汉学

漢學(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中國人研究漢學,通常稱為國學。 漢學也指明末清初依汉世儒林家法之说研治经学名物制度,小学训诂的考证学。惠栋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为汉学奠基者。惠栋的再传弟子江藩著《汉学师承记》,自居为汉学宗传,彰显汉学名号,影响深远。.

杜聯喆和汉学 · 汉学和汉学家 · 查看更多 »

房兆楹

房兆楹(),出生於天津,山东泰安人。歷史學家,明、清史權威学者,與燕京校友、同事杜聯喆女士結婚,夫婦是國際知名的中國史專家和文獻學家,尤精於明清史及近代人物研究。 房兆楹、杜聯喆夫婦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大學和圖書館工作,參與撰寫《清代名人傳略》、《中華民國人物傳記辭典》、《明代名人錄》。這三部著作是明清以降中國著名人物傳記資料的大彙編,均用英文編寫,在國際漢學界有很大影響。一九七六年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 1368-1644(中译為《明代名人錄》)出版時,哥倫比亞大學特以極隆重之儀式贈夫婦二位荣誉文學博士學位。 房兆楹192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士學位。1930年從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畢業,任燕京大學圖書館助理館長。後官費留美。 二战期间,房兆楹教導美国军人学习汉语,並编写汉语口语教材,後列入美国“陆军部教育手册”(War Department Education Manual)。1948年撰写《清初满洲家庭里的分家子和未分家子》一文。後参加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共同主持的“中国历史计划”(Chinese History Project)。1965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明代传记历史计划”(Ming Biographical History Project)。晚年把大量图书捐赠给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史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與其夫人金安平、芮玛丽(Mary Wright)、倪德卫(David S. Nivison)都是他的弟子。.

房兆楹和杜聯喆 · 房兆楹和汉学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杜聯喆和汉学家之间的比较

杜聯喆有40个关系,而汉学家有8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3.12% = 4 / (40 + 88)。

参考

本文介绍杜聯喆和汉学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