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之间的区别

李鄭屋邨 vs. 香港房屋委員會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北面,與蘇屋邨為鄰,與白田邨及石硤尾邨隔山(喃嘸山)相望,是香港其中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共屋邨,於1980年代全面重建,新建樓宇於1984年入伙,其後於2002年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第5期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法團委任了香港房屋協會負責屋邨日常管理及房屋署則負責邨內出租單位的租約管理。由於屋邨部份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李鄭屋邨孝廉樓及孝慈樓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11層樓,以及不設1樓,故此24樓已為頂樓。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市政局合作發展的建屋計劃。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鄰近李鄭屋漢墓。前身是李鄭屋邨第十二座,是唯一一座雙H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共有三座9層高樓宇,共378個單位。上面是個平台花園,建有三幢設計獨特的居者有其屋樓宇。寶麗苑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於屋苑落成時機場尚未搬遷,故此地皮有高度限制,加上地盤細小,要採用非標準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間隔主要為兩房兩廳單位及極少量三房兩廳設計,部份位於轉角位的單位更是鑽石形設計。單位一般設有一至兩個的花槽,而部份單位花槽外建有混凝土裝飾板而上面更設有圓形的洞,這成了寶麗苑之一大建築特色。寶麗苑在1986年的第8期乙居屋計劃中發售,在1987年落成入伙,屋苑基座為保安道市政大廈,大廈內設有街市,熟食檔位,圖書館,自修室,室內運動場及壁球場等。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居者有其屋屋苑,於14期乙居屋計劃發售,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新九龍內地段6117號,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振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康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由於屋苑落成時啟德機場尚未搬遷,故此地皮有高度限制,加上地盤細小,要採用非標準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屋苑共有2座14層高的住宅,每層15伙,間隔分兩房兩廳(佔單位總數的53%)及三房兩廳(附兩個洗手間)(佔單位總數的47%)設計,(寶熙苑是首個在三房間隔設計單位,採用配備兩個洗手間設計的居屋計劃),基座為寶熙苑商場、園林及上落貨車位,前方為李鄭屋漢花園,毗鄰的李鄭屋邨停車場預留了65個車位供寶熙苑居民使用,屋苑共有單位390個,在1993年落成,鄰近李鄭屋漢墓。. 香港房屋委員會(簡稱房委會,英文: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轄下根據《房屋條例》成立獨立的法定組織,負責執行其決策的則為屬於政府部門的房屋署。香港房屋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策劃、興建及管理香港的出租公共房屋,亦負責興建出售房屋(居者有其屋計劃)。房屋署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並為運輸及房屋局提供支援,處理有關房屋的政策和事務。 房委會現任主席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兼任,其餘決策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房委會單位現時容納超過200萬人,目前有 179 個公共屋邨、逾 76 萬個租住單位。 截止2011年3月底,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初步現金和投資結餘達逾696.87億港元,而截至2011年底則擁有330.13億港元存款。.

之间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相似

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大坑東邨居者有其屋計劃九龍徙置區徙置事務處石硤尾邨白田邨香港房屋協會蘇屋邨李鄭屋邨

大坑東邨

大坑東邨(英語:Tai Hang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深水埗區東面近九龍塘,於1955年開始入伙,於1979年開始重建,新建樓宇於分別於1983年、1986年及2002年入伙,現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大坑東邨位於南山邨的南面,以及大坑西邨的東面,大坑東道是其主要的街道。.

大坑東邨和李鄭屋邨 · 大坑東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Home Ownership Scheme;簡稱居屋計劃或HOS)是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之一,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興建房屋,並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1982年第三期乙起)售予低收入市民;計劃內興建的房屋通稱居屋。.

居者有其屋計劃和李鄭屋邨 · 居者有其屋計劃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李鄭屋邨 · 九龍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徙置區

徙置區(Squatter Area)是香港第一代的出租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75年間興建,主要分佈於較早開發的衛星城市和新市鎮(包括觀塘、葵涌、荃灣、屯門和元朗等),由徙置事務處管理。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成立後與其他政府出租房屋統稱「公共屋邨」:徙置區稱為「乙類屋邨」、屋建會廉租屋邨及政府廉租屋則稱為「甲類屋邨」。現時,第一至六型大廈絕大部份已拆卸或重建,而第七型大廈亦已有部分開始重建。.

徙置區和李鄭屋邨 · 徙置區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徙置事務處

徙置事務處 (The Resettlement Department) 是已被取消的香港政府部門,於1954年成立,負責管理因1953年石硤尾大火而興建的徙置區。該處第一個管理的徙置區是香港第一個公共房屋-石硤尾徙置區(今石硤尾邨)。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同時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科合併為房屋署,專責管理香港政府所有出租公共房屋(公共屋邨)至今。 雙十暴動事件是徙置事務處職員與居民爭執引起。.

徙置事務處和李鄭屋邨 · 徙置事務處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石硤尾邨

石硤尾邨(英語:Shep Kip Mei Estate)是香港第一個政府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最早期1954年入伙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舊長型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於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2年入--。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三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的遷拆戶。.

李鄭屋邨和石硤尾邨 · 石硤尾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白田邨

白田邨(Pak Tin Estate)是香港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於1969年入伙,於1990年起開始分期局部重建,重建後的樓宇於1993年至2026年分期入伙,整個白田邨重建計劃歷時將長達33年,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管理;而當中的瑞田樓、昌田樓及盛田樓則由領先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管理。白田邨第7,8,10及11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而第9期的白田社區綜合大樓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4)及周古梁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

李鄭屋邨和白田邨 · 白田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房屋協會

香港房屋協會(簡稱房協,Hong Kong Housing Society),香港房屋協會(房協)成立於1948年,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及非牟利機構,並於1951年成為法定機構。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納香港稅項。是香港三個提供資助房屋的機構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房協的總部設於香港銅鑼灣告士打道280號世界貿易中心29樓。房協在部分屋邨和屋苑設有出租商舖,內部樓面面積合共約十萬平方米及9300個泊車位,截至2017年3月底,房協2017年財政年度總收入80.91億港元,盈餘32.03億港元,淨值385億港元。.

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協會 · 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蘇屋邨

蘇屋邨(英語:So Uk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長沙灣,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歷史最悠久的公共屋邨之一。蘇屋邨是房委會前身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繼北角邨及西環邨後策劃建設的第三個屋邨,當時獲譽為遠東規模最大的地區性住宅計劃。 蘇屋邨於2006年開始計劃分兩期重建(項目編號:SP01),於2009年10月22日封閉第一期,2011年完成清拆,2016 年9月第1期首6幢樓宇重建完成入伙;至2012年年中全邨遷出,於同年11月26日起封閉待清拆,全邨正式進行重建。重建計劃共分2期進行,共有14幢住宅大廈,項目是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進行總體設計,細部設計則以外判服務合約方式判給了周林建築師有限公司作詳細設計,全邨均由瑞安建業有限公司承建,而大廈以非標準型設計,結構外型分別為6幢長型、4幢L型、3幢T型及1幢相連I型大廈;住宅單位則採用構件式單位設計(Modular Flat Design),主要提供1/2人,2/3人,1睡房及2睡房出租公屋單位。單位室內面積由14.1-38.0平方米不等。.

李鄭屋邨和蘇屋邨 · 蘇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李鄭屋邨

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香港九龍長沙灣北面,與蘇屋邨為鄰,與白田邨及石硤尾邨隔山(喃嘸山)相望,是香港其中一個歷史悠久的公共屋邨,於1980年代全面重建,新建樓宇於1984年入伙,其後於2002年於租者置其屋計劃第5期把邨內部份單位出售予租戶,現由業主立案法團管理屋邨事務,法團委任了香港房屋協會負責屋邨日常管理及房屋署則負責邨內出租單位的租約管理。由於屋邨部份位於舊啟德機場的高度限制圈內,所以李鄭屋邨孝廉樓及孝慈樓雖是Y4型設計,但比一般同型樓宇減少11層樓,以及不設1樓,故此24樓已為頂樓。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市政局合作發展的建屋計劃。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鄰近李鄭屋漢墓。前身是李鄭屋邨第十二座,是唯一一座雙H型的第一型徙置大廈。共有三座9層高樓宇,共378個單位。上面是個平台花園,建有三幢設計獨特的居者有其屋樓宇。寶麗苑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於屋苑落成時機場尚未搬遷,故此地皮有高度限制,加上地盤細小,要採用非標準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間隔主要為兩房兩廳單位及極少量三房兩廳設計,部份位於轉角位的單位更是鑽石形設計。單位一般設有一至兩個的花槽,而部份單位花槽外建有混凝土裝飾板而上面更設有圓形的洞,這成了寶麗苑之一大建築特色。寶麗苑在1986年的第8期乙居屋計劃中發售,在1987年落成入伙,屋苑基座為保安道市政大廈,大廈內設有街市,熟食檔位,圖書館,自修室,室內運動場及壁球場等。 是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居者有其屋屋苑,於14期乙居屋計劃發售,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區長沙灣新九龍內地段6117號,由利安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設計,振華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康業服務有限公司管理,由於屋苑落成時啟德機場尚未搬遷,故此地皮有高度限制,加上地盤細小,要採用非標準的特別設計才把地盤的發展潛力用盡,屋苑共有2座14層高的住宅,每層15伙,間隔分兩房兩廳(佔單位總數的53%)及三房兩廳(附兩個洗手間)(佔單位總數的47%)設計,(寶熙苑是首個在三房間隔設計單位,採用配備兩個洗手間設計的居屋計劃),基座為寶熙苑商場、園林及上落貨車位,前方為李鄭屋漢花園,毗鄰的李鄭屋邨停車場預留了65個車位供寶熙苑居民使用,屋苑共有單位390個,在1993年落成,鄰近李鄭屋漢墓。.

李鄭屋邨和李鄭屋邨 · 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之间的比较

李鄭屋邨有50个关系,而香港房屋委員會有17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4.48% = 10 / (50 + 173)。

参考

本文介绍李鄭屋邨和香港房屋委員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