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李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李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之间的区别

李敖 vs.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指中國國民黨主政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進行的白色恐怖統治,期間從1949年5月20日至1991年5月22日為止。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頒布《臺灣省戒嚴令》,宣告自1949年5月20日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同年5月24日經由立法院三讀通過《懲治叛亂條例》,為針對中國共產黨叛亂的特殊狀況而實施,實際上,透過此「特別刑法」造成許多冤假錯案,剷除異己、鞏固極權主義的領導中心,對於批評或反對政府者、持不同政見者(如主張臺灣獨立、左翼等等)進行整肅迫害,任意冠上意圖顛覆政權之罪名,將刑罰範圍極度擴張。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等情治單位藉由特別刑法充當政府整肅異己的工具,罔顧基本人權、民主、自由等、無所不在隨時隨地監控人民,對言行可疑人士或持不同政見者炮製假案、予以扣上匪諜的帽子,在全國各地濫捕、濫殺、刑求毆打及沒收財產,造成大量的冤死、冤獄、傷殘,人民的生命、財產、健康,以及心靈上遭受嚴重損害。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宣告自1987年7月15日起解嚴,「名義上」白色恐怖已經結束,臺灣平民不再受到嚴厲的軍法審判,但是《懲治叛亂條例》以及《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仍然持續鎮壓與政府持不同政見者。1991年5月9日,法務部調查局幹員未知會國立清華大學校方,於清晨五時許進入清大學生宿舍拘提歷史研究所碩士生廖­偉程,引發臺灣社會與大學校園劇烈反彈。5月9日,清大學生到調查局臺北市調查處靜坐抗議。5月12日,抗議的教授及學生於中正紀念堂靜坐,二十多名教授遭到鎮暴警察以棍棒毆打。5月15日,上千名臺灣各大學學生發動罷課並佔領臺北車站大廳靜坐六天五夜,要求「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反對政治迫害」。5月17日,立法院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5月22日正式宣告廢止。1998年6月17日中華民國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成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十五年間補償10067件,其中死刑809人,包括:二二八事件、澎湖七一三事件、孫立人部屬郭廷亮案、柏楊案、李敖、雷震案、美麗島案(除了林義雄可能因林宅血案未破堅持不領補償金)等。但約1500名受難者未提出申請。基金會執行長希望基金會結束營運後能與二二八基金會合併成為「國家人權基金會」,繼續保障未申請者的權益。.

之间李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相似

李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有(在联盟百科)28共同点: 威权主义山东省中央通訊社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国共产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人权二二八事件彭明敏六四事件立法委員特務白色恐怖解嚴謝聰敏魏廷朝臺灣省戒嚴令雷震陳儀枪毙李敖民主進步黨持不同政见者施明德政治犯

威权主义

威权主义(Authoritarianism)或威權論在哲學中是一個政治哲學理論,其提出某個政府應要求民眾絕對服從其权威,並限制个人的思想跟言論和行為自由。政府上的威权主义指權力集中於單一领袖或一小撮精英。威权领导者時常任意行使权力而不考虑或利用现有法律去扩大权力,公民也通常無法透過自由競爭的选举來替換之。权力争夺与统治集团的自由競爭,是有限或不存在的。 不少打壓反对派政党或其他非政府組織政治团体,都是威權政體或权威政体(Authoritarian regime)。有關反对党或其他政治組織,不是有限不然就是根本不存在,威权主义因而站在民主的對立面,但近年威权主义也出現在民主政权中。 在不同學術領域如新聞學、行政學、經濟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威权主义概念的中文專業用詞或有差異如獨裁主義、集權主義、集體主義、專制主義、權威性格、。.

威权主义和李敖 · 威权主义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山东省

山东省,简称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的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省会设于济南,副省级城市有济南市、青岛市。2017年山东省常住人口超过1亿人,位列全国第二。其中汉族占99.3%,另有回、满、蒙3个世居少数民族及朝鲜族等其他少数民族。 山东省西部连接内陆,逆时针分别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接壤;中部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泰山是全境最高点(1532.7米);东部是山东半岛。北面与辽东半岛隔渤海海峡相对,东面与朝鲜半岛隔黄海相望。 山东土地面积约15.79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19,境内交通发达,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密集。山东是工农业大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一部分,2017年生产总值达7万亿人民币,位列全国第三名,对中国内地经济的贡献約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居第10位。山东在2011年1月确立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山东半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组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2018年1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 山东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齐鲁文化,又分为“鲁西文化”和“胶东文化”。其中儒家的创立人孔子和孟子是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政治家管仲、军事家孙子、孙膑则是齐文化的代表。而鲁菜则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首。.

山东省和李敖 · 山东省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中央通訊社和李敖 · 中央通訊社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和李敖 · 中國國民黨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國共產黨

#重定向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和李敖 · 中國共產黨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中国共产党和李敖 · 中国共产党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李敖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李敖 · 中華民國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立法公佈於1935年1月1日,同年7月1日連同《中華民國刑法》全文共357條一同實施。本條文於1928年之刑法草案(共387條)頒布時,原為刑法第103條,後來於1935年頒布後,方改列為第一百條。 這個條文於1992年修正。這項修正,被視為是臺灣民主運動、言論自由及推動人權保障的重大成就。.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和李敖 · 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人权

人權(基本人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因作為人類,而應享有的權利”。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人權要求“把人當人”,是人的哲學。人權包括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尊嚴權及追求幸福的權利。人權是最核心的自然權利,没有人權,就没有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博爱。鉴於人類中資源有限的個體實力不足以防止自身的平等權受到侵犯,甚至被迫放弃这一权利,故而与人权相关联的集体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外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义务。任何集体也享有代为捍卫该集体之内的个体之平等权利的集体权利,但是集体权利不属于人权,更不被允许作为用于限制人权的手段。 1948年12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世界人權宣言》確立了維護和保會是否保障人權的常成為憲法、國際法及國際社會評判的重要規範性價值標准。 在保護人權的法律實踐上,憲法及國際法的界定也存在政治及學術爭議第164頁:...

人权和李敖 · 人权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二二八事件和李敖 · 二二八事件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彭明敏

彭明敏(),國立臺灣大學退休教授,為國際法權威及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祖籍高雄市,生於台中大甲,為基督徒。客家與平埔族混血兒,林媽利教授的遺傳學研究指出彭氏的父系祖先有台灣原住民平埔族血統,母系則具有北亞的血統,且有客家血統。.

彭明敏和李敖 · 彭明敏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六四事件

六四事件狹義上指六四清場,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即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中國共產黨派遣解放軍至北京天安門廣場对学生集会清场的行动;廣義上指八九民運,即自1989年4月開始,由大學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發起,持续近2個月的全國示威運動。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因心脏病猝逝,許多北京大學生與市民便在天安門廣場舉辦悼念活動。在部分大學生主導下,原本单纯悼念的活動轉向要求政府控制通貨膨脹、處理失業問題、解決官员貪腐、政府問責、新聞自由、民主政治與结社自由等。期间,最多有一百萬人聚集在天安門廣場示威。以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赵紫阳为首的温和派希望與示威群眾展開談判达成和解。 在5月中旬,學生發起激進絕食行動,促使中國各地四百多個城市陸續集結抗議,表態支持。一連串遊行後,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及國務院總理李鵬為首的强硬派決定以武力解決示威,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陳雲、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和前任國家主席李先念等多位中共元老亦支持出兵。5月20日,李鵬代表國務院宣布北京市實施戒嚴,並調動解放军三十萬兵力前往首都北京。最终解放军在6月4日控制天安門廣場并实施清场。 之後,中國共产党大規模逮捕示威民眾和支持者,並鎮壓其他地区進行的抗議活動;還嚴格控制國內新聞媒體對事件之報導,並禁止外國記者將相關照片和採訪影像發送至國外。國際社會则譴責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以武力驅離示威群眾,許多西方國家亦一度實施經濟制裁,並至今實行武器禁運。 六四事件導致时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被免去所有職務,包括政治局常委胡啟立在內,許多同情抗議活动的中共官員也被降級或免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被提拔為新任黨總書記和第三代領導核心。許多參與八九民運的人士則流亡海外,並被政府禁止返回中國大陸。這次風波後,中共党内强硬派抬头,改革開放政策停滞,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才重新恢復;原先在1980年代逐漸開放的人權、民主政策等政治改革也暫止進行。中共中央机关报在运动中期譴責其為「反革命暴亂」,而今日六四事件在中國大陸仍為敏感話題被禁止討論或悼念,不過仍有許多人主張平反六四。由於中共拒絕提供更多事件資料,导致六四事件数据模糊,出现多种版本,單是死亡人數的估計便從百余人至上万人都有。.

六四事件和李敖 · 六四事件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李敖和立法委員 · 立法委員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特務

特務,即特別的任務或工作,即「特工」。通常指間諜,即刺探情報,行刺或執行秘密特殊任務的人員。有时候也包括秘密警察,即以保障國家安全,进行政治戰等為目的之特殊警察人員。 特務一詞在中國大陸於內戰之後含有貶義,通常指敌方的情报人员。而在台灣则代表在情治單位工作的特別幹員,为中性词汇。 另外,军队中的一些非常规战斗单位有时也称为特务单元,包括警卫连,侦查连,别动队等。 现代受雇于公司或其他组织而盗取情报的商业间谍,则通常不被称为特务。 Category:特定人群称谓 Category:職業.

李敖和特務 · 特務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White Terror)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進行大規模鎮壓、槍殺革命黨與革命份子的恐怖統治時期稱之為「白色恐怖」。另一說則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軍與巴黎公社政權對抗時,公社以紅色為代表色;政府軍以白色為代表色。法國政府軍以鎮壓與懲治行動公社,是為「白色恐怖」。.

李敖和白色恐怖 · 白色恐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解嚴

#重定向 臺灣省戒嚴令#戒嚴令的解除.

李敖和解嚴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和解嚴 · 查看更多 »

謝聰敏

謝聰敏(),臺灣政治人物,《台灣人民自救宣言》起草人,前中華民國立法委員,前民主進步黨籍。.

李敖和謝聰敏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和謝聰敏 · 查看更多 »

魏廷朝

魏廷朝(),祖籍桃園龍潭烏樹林,出生於今桃園市八德區八德國小旁的一間民宅,桃園客家人,他的父親是小學老師,對日本統治台灣極為憤慨,遂將兒子取名「廷朝」,朝廷的顛倒,意為「顛覆朝廷」。臺灣的人權工作者與政治人物,被稱為「人格者」。其弟魏廷昱,亦為活躍之人權與政治人物,台灣民主運動時期黨外人士稱兄弟二人為「大魏」、「小魏」,頗受敬重。為魏侃夫系十八代魏飛龍之後,族譜記載一世祖為南京江寧魏侃夫。.

李敖和魏廷朝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和魏廷朝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戒嚴令

《臺灣省戒嚴令》,正式名稱為《臺灣省政府、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佈告戒字第壹號》,是中華民國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誠於1949年5月19日頒佈的戒嚴令,宣告自同年5月20日零時(中原標準時間)起在臺灣省全境實施戒嚴,至1987年由總統蔣經國宣佈同年7月15日解嚴為止,共持續38年又56天。此戒嚴令頒布時的臺灣省轄區包含臺灣本島與周邊附屬島嶼、以及澎湖群島。 而金門、馬祖,直到1992年11月7日,國防部才宣布金門縣解除戒嚴,正式結束長達四十三年之久的戒嚴與實施三十六年的戰地政務實驗。 這是臺灣第二次實施戒嚴,第一次戒嚴是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所發布。在臺灣歷史上,該戒嚴令實行的時期又被稱為「戒嚴時代」或「戒嚴時期」。.

李敖和臺灣省戒嚴令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和臺灣省戒嚴令 · 查看更多 »

雷震

雷震(),字儆寰,生於大清帝國浙江湖州長興,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政治評論家和出版家。 曾在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浙江省長興縣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至台灣後,因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批評時政,在1960年至1970年之間因雷震事件入獄十年。.

李敖和雷震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和雷震 · 查看更多 »

陳儀

陳儀(),幼名毅,改名儀。字公俠,後改字公洽,自號退素。浙江紹興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任内发生二二八事件,為事件中爭議政治人物之一。 國共內戰末期,戰爭形勢急轉直下,陳儀曾勸告蔣中正,對國民黨喪失大陸政權要看開。1948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 11月釋放浙江省警保處處長毛森(中將,軍統特工)報批處決的100多名共產黨員。1949年1月,陳儀眼見局勢不利於國民黨,欲投奔中國共產黨,並嘗試策反京滬杭警備軍總司令湯恩伯投共,湯恩伯認為毛森得知,深怕自己被牽連,故將此事呈報蔣中正。陳儀在1949年初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職務,後來開始被軟禁。1950年4月,陳儀被押解到臺灣,後來被囚禁於基隆。1950年5月,蔣中正以匪諜案,指示臺灣軍事法庭判處陳儀死刑。同年6月18日清晨5時許槍決,地點一說於臺北縣新店鎮(今新北市新店區)碧潭軍人公墓,一說於臺北市馬場町。.

李敖和陳儀 ·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和陳儀 · 查看更多 »

枪毙

枪毙,又稱槍決,是指用枪械射殺囚犯,是一种死刑的执行方式。这种执行方式在许多有死刑的国家和地区中,属于法定死刑的唯一执行方法,或者作为法定死刑的执行方法之一。.

李敖和枪毙 · 枪毙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李敖

李敖(),字敖之、幼名安辰,自稱李大師。台灣历史学家、文学家、作家、政治評論家、政治人物、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满洲国时期的哈爾濱市,籍貫吉林扶餘,祖籍山東濰縣,李敖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肄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公開活動常身著一件自稱是价值12000元新台币的名牌紅色夾克,成為他的象徵。李敖情史非常豐富,也曾因此帶來個人爭議。 李敖成名於20世纪60年代,當時在《文星》雜誌上為胡適辯護,反對中國傳統文化,力主全盤西化,掀起中西文化論戰。早年少谈当代政治议题;後來才逐漸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20世纪70年代走入政治運動,曾因捍衛言論自由,反抗國民黨對黨外異議人士的迫害,而成為政治犯,服刑5年8個月。解嚴後,多次參選,曾任立法委員,卸任後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評論。李敖有濃厚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思想,自認反蔣、反日、反美、反台獨、反國民黨、反民進黨。晚年倾向于赞美中國共產黨,以及兩岸統一,但他曾批評和諷刺中國共產黨的言論自由問題。 2018年3月18日上午10時59分,李敖在台北市榮民總醫院因腦瘤病逝,享年83岁。.

李敖和李敖 · 李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李敖和民主進步黨 · 民主進步黨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持不同政见者

持不同政见者(Dissident),也称异议人士、异议分子、异见人士、異已人士、反對派,是指一些持有與国家或政府的政策、法律不同的意見,或質疑执政者的合法性的人士。相对于在野派或反对派,持不同政见者这一术语通常指他们的意见為執政的政权所不能容忍,或主流观念不能容忍的,在自由法治国家,主流社会不能容忍的不同观点,通常会通过法律诉讼的来解决。1974年,水门事件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判时,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判决的时侯曾说:“国家安全并不是孤立的概念,最大的安全就在于我们的自由的制度。当权者必须容忍媒体‘吵吵嚷嚷,一意孤行,碍手碍脚’,才能保护更高的价值,那就是表达的自由和人民的知情权。” 在专制国家,持不同政见者很可能会受到人身威胁与伤害,獨裁者会利用手中的執法机构对于司法界的控制,来制造司法腐败,制造司法冤案来打壓,包括被硬性劳改、恐嚇性收監、軟禁等,其實這類人有部分是爲了讓社會/國家更好的付出行動的愛國者。在民主國家,也要小心意外、偷拍抹黑、干擾等隱蔽行為。.

持不同政见者和李敖 · 持不同政见者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施明德

施明德()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異議人士、人權護衛者、政治犯和作家,被稱為“台灣的曼德拉”。 台灣高雄市人,畢業於高雄中學和陸軍砲兵學校。施明德是台灣黨外運動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曾擔任立法委員、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和民主進步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被尊稱為施主席。 施明德曾在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和李登輝這四位總統任內,三次以政治犯的身份入獄,兩次被判處無期徒刑,累計坐牢時間二十五年半。曾參與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並擔任美麗島事件總指揮。 1995年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長以一票之差敗於國民黨的劉松藩。 2000年陳水扁當選總統後退出民進黨。 2006年發起紅衫軍反貪倒扁運動,並擔任紅杉軍運動指揮部的總指揮,被尊稱為施总指挥。2015年5月21日,宣布以無黨籍身份参加2016年总统大選,但因未達到連署30萬份的連署書門檻而宣布退選。.

施明德和李敖 · 施明德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政治犯

政治犯(political prisoner),是指以一些人对犯罪时有政治目的,或者以政治目的被认罪的人的称呼,其歷史可以上朔到古代。但由於政治犯本身通常不涉及暴力行為,因此也被称作良心犯或持不同政見者。由于这个称呼是主观性的,對於一個犯人是否為政治犯通常爭議很大,被一國政府認定是不法人士或恐怖主義者的犯人可能自另一國看來是政治犯。因此,關於政治犯的國際爭執通常很激烈,一些政府甚至否认政治犯的存在。.

政治犯和李敖 · 政治犯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李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之间的比较

李敖有349个关系,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有23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8,杰卡德指数为4.79% = 28 / (349 + 235)。

参考

本文介绍李敖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