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李处温和耶律大石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李处温和耶律大石之间的区别

李处温 vs. 耶律大石

李处温(),辽朝析津府人。 李处温是耶律俨的侄子,耶律俨原姓李。萧奉先推荐他为宰相。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攻下辽朝中京,天祚帝西逃。他在南京析津府拥立耶律淳为皇帝,李处温担任太尉。大势搜刮民脂民膏。耶律淳死后,萧干以耶律淳之妻萧普贤女为皇太后摄政。李处温暗中勾结金朝和宋朝童贯,作为内应,被萧普贤女所杀。. 遼德宗耶律大石(),又称大石林牙或林牙大石。字重德,契丹人。西辽開國皇帝,庙号德宗,在位20年。 耶律大石早年效力于辽天祚帝,辽天祚帝出奔后,耶律大石参与拥立耶律淳和萧德妃,在北宋、金朝两面夹击的情况下,积极维持风雨飘摇的北辽,两次率军以少胜多击败北宋的进攻。北辽灭亡后,耶律大石投奔天祚帝,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出奔。1124年,耶律大石称王,到达可敦城(今蒙古国布尔干省青托罗盖古回鹘城)建立根据地。1132年,在叶密立(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额敏县)称“菊儿汗”,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建都于虎思斡鲁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将威名远播至欧洲。高昌回鹘、西喀喇汗国、东喀喇汗国及花剌子模先后臣服于强盛期的西辽。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 耶律大石在军事、政治和外交上都有成就,欧洲得知其西征的事迹,流传着祭司王约翰的传说。耶律大石的名字也成为西辽帝国的代称,在耶律大石去世后多年,很多国家仍用“大石”称呼西辽的后代君主。.

之间李处温和耶律大石相似

李处温和耶律大石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宰相童貫辽南京辽史辽天祚帝辽朝金朝蕭幹耶律淳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宰相和李处温 · 宰相和耶律大石 · 查看更多 »

童貫

童貫,字道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人,北宋权阉。因其生性巧媚,善于奉承,深得宋徽宗赏识。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这亦是少数宋朝宦官专政的時期;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之一;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之一,受封為廣陽郡王。.

李处温和童貫 · 童貫和耶律大石 · 查看更多 »

辽南京

辽南京,即南京析津府,是辽国陪都,今北京市。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后唐节度使石敬瑭以割让幽、蓟、云、朔等十六个州(史称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换取辽太宗发兵协助。 938年辽太宗将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幽都府」,1012年改號「析津府」。名稱來自於「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经过修缮扩建成为中都。 此地在明代之前,一直不被宋朝統治,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1123年二月金太祖以“海上之盟”归还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诸州——1125年十二月金太宗第一次伐宋攻下燕山地区)归北宋燕山府管辖过。.

李处温和辽南京 · 耶律大石和辽南京 · 查看更多 »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李处温和辽史 · 耶律大石和辽史 · 查看更多 »

辽天祚帝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字延宁,小名阿果,是辽朝西遷前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统治时间是从1101年2月12日至1125年3月26日,在位24年。.

李处温和辽天祚帝 · 耶律大石和辽天祚帝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李处温和辽朝 · 耶律大石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李处温和金朝 · 耶律大石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蕭幹

蕭幹(),小字項烈,字婆典,辽国政治家、軍人。 北府宰相蕭敵魯之子,天禄五年(951年),耶律察割殺害辽世宗,察割同党耶律胡古只和蕭幹交好,派使者召蕭幹。蕭幹说:「我怎么能跟从逆臣?」,将使者捕縛送给寿安王耶律璟。察割之乱平定,耶律璟(穆宗)赞赏蕭幹忠義,任群牧都林牙。應曆15年(965年),蕭幹征討上京之北楡林峪的住民烏古部。因功转任北府宰相、突呂不部節度使。 乾亨元年(979年),北宋滅北漢,企图乘勝奪回燕雲十六州,蕭幹与北進的宋軍在高梁河作战,耶律沙後退,蕭幹和耶律休哥奮战撃破宋軍。后来的征战参与軍事決定,加政事令位。二年(980年),宋軍包围瓦橋,夜襲契丹軍,蕭幹、耶律匀骨撃退宋军。 睿智皇后萧绰以父称呼蕭幹。蕭幹是皇后父亲蕭思温的同輩人物。統和元年(983年),睿智皇后为皇太后称制,蕭幹多次上奏皇太后被採纳。四年(986年),蕭幹去世。侄子蕭討古。.

李处温和蕭幹 · 耶律大石和蕭幹 · 查看更多 »

耶律淳

遼宣宗耶律淳(),小字涅里,是北遼開國皇帝,為遼兴宗第四子宋魏國王耶律和鲁斡之子。淳一出生就由其祖母遼興宗的仁懿皇后撫養,長大成人之後,好文學。遼道宗太子耶律濬被殺害之後,遼道宗曾打算立侄子淳為嗣,後罷,封北平郡王,出為彰聖等軍節度使。 天祚帝即位。乾統元年(1101年)封耶律和鲁斡為天下兵馬大元帅,此意味著有皇位的繼承權,封淳為鄭王。乾統三年(1103年)封耶律和鲁斡為皇太叔,進封淳為越國王。乾統六年(1106年),拜為南府宰相,創議制訂兩府禮儀,進封為魏國王。乾統十年(1110年),耶律和鲁斡去世,淳襲南京留職,冬夏入朝,寵冠諸王。 天慶五年(1115年),耶律章奴謀反,打算迎立耶律淳為帝。耶律淳不從。次年(1116年)六月,耶律淳進封秦晉國王,拜都元帥,賜金券,免漢拜禮,不名。 保大二年(1122年)正月,金軍攻克遼中京,天祚帝被金兵所迫,流亡夾山。奚王回離保和林牙耶律大石援引唐肅宗靈武稱帝的例子,勸說耶律淳稱帝。三月,淳即皇帝位,百官上尊號為天錫皇帝,改年號建福元年,遥降天祚皇帝为湘阴王,封妻蕭普賢女為德妃,並遣使奉表于金國,乞为附庸。 六月,耶律淳事未完成就病死,終年六十歲。百官上諡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燕京西部的香山永安陵。.

李处温和耶律淳 · 耶律大石和耶律淳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李处温和耶律大石之间的比较

李处温有17个关系,而耶律大石有1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4.17% = 9 / (17 + 199)。

参考

本文介绍李处温和耶律大石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