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朝鲜历史

指数 朝鲜历史

朝鲜历史指的是整個朝鮮半島的歷史。 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之上就已有人类居住。其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4世纪进入鐵器时代。 韓國信史大約在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建立卫满朝鲜时建立。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中国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四郡,統治朝鮮半島北部四百多年。但到公元4世纪以后,中原勢力漸衰,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鮮半島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今日韓國人所稱的統一是在公元7世纪新罗统一朝--鮮半岛,朝鮮因為政治因素對此則有不同見解,不過無論如何,等到中古時代的高麗國(高麗也是韓國英文名Korea的來源)出現之後,韓民族國家的概念基本已經確立。904年,新罗僧人弓裔建立“后高句丽”。918年,后高句丽大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其统治,改国号为“高丽”,后更滅新羅正式統一朝鮮半島。高丽王朝是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高丽在朝鲜半岛维持近500年的历史,直到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又維持500餘年,並在世宗時並創制朝鮮文字-諺文,在此同時儒教也大力發展並取代佛教的主導地位。後來於1592年與日本爆發戰爭而鎖國,西方勢力入侵日本後,日本也內部革新而成為殖民國家,甲午一役後在列強的操縱下朝鲜高宗改革建立大韓帝國正式脫離朝貢體系。但很快的於1910年“日韩合并”就遭滅亡。 1945年2月,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2国共同托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鮮半島被美苏分為南北兩塊分别占領,并分别建政,北部蘇聯勢力範圍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及南部處於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在苏联缺席下,当时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成立联合国军支援南韩。1953年,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由中国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及北朝鲜最终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分裂至今。.

341 关系: 努尔哈赤基督教原州市卫满朝鲜南北国时代南韩古朝鮮史记后高句丽后金君主專制塔洞公園士林派多尔衮多铎夏威夷州大名 (称谓)大同江大韩民国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大韩民国国宝大韓帝國大韓民國總統天安号沉没事件太平洋战争女真女真族契丹人孫中山孔子宽甸满族自治县完顏氏安重根宋朝对马岛尚书大传尹瓘尹潽善山海经岳託崔氏政权崔昌益工業化上海市丁丑下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宗反正中國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丰臣秀吉主体史学主体思想东夷东学党起义七大恨三一運動三國遺事三別抄三八线三国史记三韩三浦梧楼一然丙寅洋擾乐浪郡平壤平壤城年号乙未事变京都開城府康肇人口普查应永外寇庆州仁川廣域市代善延坪岛炮击事件延安派建州建州女真伊藤博文弁韓伽倻弓裔开城特级市佛教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後百濟忽必烈俄罗斯圜丘坛 (首尔)北朝鲜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周武王周朝哈尔滨市唐朝儒家商朝全琫準全羅北道全斗煥公州市兴宣大院君元大都元封元朝光州光武光武改革光海君勳舊派图们江倭寇皇太極皇帝玄俊赫睿宗社会主义神主私有制科举第一次王子之乱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王子之乱箕子箕子朝鲜纬度统一新罗经国大典经济继承罗唐战争美國美军美国美国陆军瑞士瑞典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甲午战争甄萱燕山君盧泰愚癸亥条约癸酉靖難百济韓國獨立運動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联合国军 (朝鲜战争)鍾路區青铜时代衛滿西汉西晋馬韓首尔首爾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马关条约諺文高句丽高丽大藏经高丽王朝高丽穆宗高麗高麗 (918年-1392年)高麗史高麗太祖高麗神宗高麗禑王高麗高宗高麗肅宗高麗毅宗高麗明宗高朱蒙魏书議政府豪格鳥銃趙光祖鸭绿江軍事軍隊辰国辰韓辽东辽东半岛辽河辽朝达鲁花赤辛未洋擾郑仲夫郑梦周郑汝立舍门将军号事件阿巴泰阿爾泰阿濟格阿斯达阿敏 (清朝)蘇聯薩爾滸之戰蒙古铁器时代鄭道傳重庆市釜山廣域市金堉金宗瑞金枓奉金正日金朝金日成苏联苏联红军英俄尔岱雅尔塔会议柳寬順李义旼李廓李芳幹李芳硕李觉李高李舜臣 (朝鮮)李适之亂李溰李成桂李明博李承晚東濊板門店桓雄檀君檀君朝鮮歐亞大陸武亭武烈王死六臣殖民主义永久中立國江華島汉城汉阳汉武帝汉朝沃沮沈器遠沈阳市沙皇俄国波兰泰封泰封国法国洪景舟渤海国清朝满洲漢江奇蹟朝韩首脑会晤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朝鮮孝宗朝鮮定宗朝鮮宣祖朝鮮中宗朝鮮世宗朝鮮世祖朝鮮仁祖朝鮮睿宗朝鮮端宗朝鮮純宗朝鮮總督列表朝鮮顯宗朝鮮高宗朝鮮肅宗朝鮮英祖朝鮮正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成宗朝鮮文宗朝鲜朝鲜 (称谓)朝鲜劳动党朝鲜劳动党永远的总书记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君主列表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朝鲜太宗朝鲜三国时代朝鲜人民军朝鲜国防委员会朝鲜王朝朝鲜王朝实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朝鲜战争朝鲜文化朝鲜族朝贡朴宪永朴彭年朴元宗朴次茅斯和约朴正熙惠恭王成希顏戰國策明治维新明朝明成皇后昭文館济尔哈朗流亡海參崴海禁海牙和平会议新石器时代新罗日俄战争日韩合并条约日本日本右翼团体旧石器时代旅顺口海战摩震教育扶餘國扶餘郡曹魏曹晚植普天堡景德王 扩展索引 (291 更多) »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a ;1559年-1626年9月30日),爱新觉罗氏,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祖父觉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挥使,父亲塔克世为觉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努尔哈赤少年时曾以采人参为生,常到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后因父祖被明朝误杀,努尔哈赤遂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开始了其建国称汗、征战一生之路。他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天命汗,建立后金,两年后誓师伐明,后金军在四年间接连攻占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并迁都沈阳。 由于努尔哈赤是后金的创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所以其继承人皇太极在改号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又改为太祖高皇帝(a)。正因如此,努尔哈赤虽然没有亲自建立清朝,却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称。努尔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创建者,他将来源于女真诸部的松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尔哈赤还令手下大臣、学者根据蒙古字母创制文字来拼读女真语(满语),解决了当时女真人(满洲人)书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汉文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努尔哈赤善于组织、长于用兵,一生少有败绩,且常有以少胜多、以弱克强之战,其进兵辽东时期所采用的屠杀和奴役人民的严酷手段给辽民带来了深重的磨难。.

新!!: 朝鲜历史和努尔哈赤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朝鲜历史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原州市

原州市()是韩国江原道的一座城市,人口32万多(2013年)。該市與江陵市共組成江原道地名當中「江」「原」兩字的來源。.

新!!: 朝鲜历史和原州市 · 查看更多 »

卫满朝鲜

衛滿朝鮮(;前195年—前108年),又稱衛氏朝鮮(),是一個由漢人衛滿建立的古朝鮮政權。 根據《史記》記載,漢朝初年时,漢高祖所封的燕王盧綰出逃匈奴,其部將衛滿率舊部渡過鴨綠江,推翻了箕子朝鮮自立。 前109年,朝鮮國王衛右渠與西漢發生衝突。漢武帝派兵攻滅衛氏朝鮮,以其地設置漢四郡。.

新!!: 朝鲜历史和卫满朝鲜 · 查看更多 »

南北国时代

南北國時代(660年、668年或698年-935年)指後新羅与渤海國并存的朝鮮半島歷史時期。 其起始時期有兩種講法:其一,以新羅與唐朝滅百濟,高句麗與新羅峙時的顯慶五年(660年)開始;其二,以新羅幫助唐朝滅高句麗的總章元年(668年);其三,大祚榮建立渤海國的聖曆元年(698年)開始。而結束時期,一般都以新羅向高麗太祖王建歸降的清泰二年(935年)作為結束時間。 據稱南北國時代這個術語是在新羅後期崔致遠的《崔文昌諸侯全集》上開始使用的。不過,崔致遠稱渤海國為“北國”僅僅意味著地理上的“北方”而已,而“南國”字眼未出現在崔致遠的文章中。沒有證據表明渤海國稱新羅為“南國”或新羅自稱“南國”。首次出現南北國概念則晚自李氏朝鮮的實學者柳得恭的《渤海考》。 南北國時代僅僅是韓國使用的詞匯,這是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歷史觀所造成的影響,試圖取得雙方的歷史共識。朝鮮雖然認為渤海國是本國歷史,但並不使用“南北國時代”這個詞匯。 其他國家在對渤海國歷史的歸屬上,皆認為渤海國及其前身高句麗為中國東北地方政權,不認同此論述(如中國、日本),所以不使用此詞匯。.

新!!: 朝鲜历史和南北国时代 · 查看更多 »

南韩

#重定向 大韩民国.

新!!: 朝鲜历史和南韩 · 查看更多 »

古朝鮮

古朝鮮是(公元前2333年? - 公元前108年),古代朝鮮半岛国家的稱謂,包括檀君朝鮮以及并无历史遗迹和文物可证明其存在的箕子朝鮮、卫满朝鲜三个王朝。对古朝鲜这一概念,中国和日本学者与北朝鲜和南韓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中国学者主要用该词指「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而朝鲜以古朝鮮,多合指檀君朝鮮和衛滿朝鮮,而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 中国东北工程主张古朝鮮是对在漢武帝前108年設置漢四郡(位于今朝鮮以北,燕國以東)以前,古代朝鮮半岛北部国家的稱謂,包括虚构的檀君朝鮮以及箕子朝鮮、卫满朝鲜三个王朝。对古朝鲜这一概念,其他国家的学者与南北韩学者的理解有所不同。其他国家的学者主要用该词指信史(箕子朝鲜、卫满朝鲜和汉四郡)产生以前,朝鲜半岛地区的古代文明。而朝鲜单称古朝鮮,多合指檀君朝鮮和衛滿朝鮮,而不承認箕子朝鮮的存在。13世紀晚期高丽王朝史书《三国遺事》是箕子朝鮮、衛氏朝鮮並立而言的。.

新!!: 朝鲜历史和古朝鮮 · 查看更多 »

史记

《史记》最早稱為《太史公書》,由西汉太史令(太史公)司马迁编写的历史书籍。记载了自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間共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是纪传体通史之祖。全书包括本纪 12 卷、世家 30 卷、列传 70 卷、表 10 卷、书 8 卷,共 130 篇(卷),52 万 6500 餘字。该书原稿约在西汉末年消失,目前存世最古的史记残卷是日本京都高山寺藏中国六朝抄本,目前存世最古的完整史记是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北宋“景祐本”《史记集解》(其中有十五卷为别版补配)及日本藏南宋版黄善夫三家注史记。 《太史公書》首创的纪传体撰史方法为後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与後来的《汉书》、《後汉书》、《三國志》合称“前四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後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太史公書》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太史公书》最初無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记》、《太史公传》、《太史記》、《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新!!: 朝鲜历史和史记 · 查看更多 »

后高句丽

#重定向 泰封.

新!!: 朝鲜历史和后高句丽 · 查看更多 »

后金

后金(1616年—1636年)是出身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在滿洲地区(今中國東北地区)建立的满洲族汗国,该割据政权為清朝的前身。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国号金国(a《清实录》(前附《满洲实录》),中华书局出版,第283页.

新!!: 朝鲜历史和后金 · 查看更多 »

君主專制

君主專制(absolute monarchy;absolute Monarchie),是西方政治學概念中定義的一種政體,又譯為君主專政、絕對君主制、絕對君主专制、絕對主義王權、絕對王權等;支持君主專制的思想被歸類為專制主義(早期曾譯為“絕對主義”,系根據歐洲啓蒙運動時期enlightened absolutism等詞彙的片面直譯;而現代西方政治學多以despotism進行表述)。早期埃及、希臘、羅馬至歐洲中古時代,其君主作為世人與神之間的神聖角色,不仅是世俗的首领,也是宗教的首领;中世紀歐洲則由於天主教的盛行,教宗的教權大大高於君權,君權很大程度上受到諸侯的限制,在英國甚至產生了大憲章這樣限制君權的法律傳統;16至18世紀歐洲各國紛紛加強君權,國家教會的建立使君主專制受到強化、甚至出現了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國家,但從17世紀英國及其他國家開始,君權受到立憲化規範,規定其權力從人民而來。 作為一種專制制度,君主專制以君主為國家主權的唯一代表,君主對他的臣民與領土有無限制的權力,其治權不受到任何其他司法、立法、宗教、經濟或選舉的制衡或約束,像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說的「朕即國家。」(L'état, c'est moi) 。文藝復興後期思想家對此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為君主專制提供了合理性依據,如馬基雅維利主義和霍布斯早期的思想,都從客觀上論述了身為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的君主應該擁有絕對的政治權力,以便於更好地保護整個國家的利益、應對各種階層勢力之間的角力,以及君主應處於超脫各階層利益的存在。因為君權不受到國家法律的制約,“君主專制”又被稱為無限君主制,和後來發展出的有限君主制的代表君主立憲大相徑庭。 在歷史上,君權大多數情況下受制於封建制度和封建法律、貴族階層的政治權力、圣职者的宗教權力與資產階級的經濟權力,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以前的君權;而文藝復興時期以後,天主教教權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使得歐洲各國國王有機會收攏權力,加強專制。作為一種專制政體,與獨裁政體相區別,“君主專制”政體下的君主仍需平衡各個諸侯、各社會階層、各個友邦或敵國的關係,并往往需要依靠一個高效運行的政府來實施其政令,其政府雖然在君主的強力領導之下、受君主個人意志影響,卻仍然遵循一系列法律運行,而並不單一聽命于君主的個人意志,也不存在“家族獨裁”傾向,此類專制政體在18世紀啓蒙運動時期的歐洲被特別稱為“開明專制”政體并加以推崇;某些當代政治學中文教材中提到的“封建君主專制獨裁政體”,其實更接近于君主領導下的貴族寡頭統治,例如中國古代史上的宋朝,其皇位繼承人是通過“朝議”來決定的、幾乎近似有限的民主選舉,而前現代的中國直到元明清三朝才形成了“君主專制”政體,卻也遠遠達不到“獨裁”的標準,而是被歐洲啓蒙運動思想家作為開明專制的典範。 在西方歷史中,主張採用君主專制的代表人物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俄國沙皇彼得大帝。中國在明朝以後,皇帝加強中央集權,不僅親理國政,又可以直接判處大臣死刑,歷史學家錢穆認為其已經成為了君主專制政體,例如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層廢除宰相集政務處理大權於一身,到了明成祖以後才重新設置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以使宰相職能;清朝皇帝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設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官,所有政令皆由皇帝直接發佈。在19世紀後,受民主思潮的衝擊,採用絕對君主制的國家逐漸減少,目前仍然採行絕對君主制的國家如下:文萊、沙特阿拉伯、阿曼、梵蒂岡、卡塔爾、阿聯酋和斯威士蘭。.

新!!: 朝鲜历史和君主專制 · 查看更多 »

塔洞公園

#重定向 塔谷公園.

新!!: 朝鲜历史和塔洞公園 · 查看更多 »

士林派

士林派,是朝鮮王朝中後期的两班朋黨,用來對照戚臣勳臣的勳舊派,由十五世紀朝鮮成宗時代存在至十九世纪。.

新!!: 朝鲜历史和士林派 · 查看更多 »

多尔衮

#重定向 多爾袞.

新!!: 朝鲜历史和多尔衮 · 查看更多 »

多铎

#重定向 多鐸.

新!!: 朝鲜历史和多铎 · 查看更多 »

夏威夷州

夏威夷州(夏威夷語:Mokuʻāina o Hawaiʻi,State of Hawaii)在1959年8月21日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由夏威夷群島所組成,位於北太平洋中,所在的大洲是大洋洲。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屬於太平洋沿岸地區。首府為檀香山。在1778至1898年間,夏威夷也被稱為「三明治群島」(Sandwich Islands)。 夏威夷是距今最近加入美國的州份,與美國其他各州有著明顯的區別:它除了是美國最南方的州外,也是美國唯一一個全部位於熱帶的州;它與阿拉斯加州是美國各州中,僅有的兩個不與其他各州相連的州份,也是美國唯一一個沒有任何土地位在美洲大陸的州。論美國所有領土而言,夏威夷州是除了美國海外屬地和群島以外,最南端的一州,但非最南端的領土(美國最南端的領土在美屬薩摩亞群島)。在族群分佈上,它是兩個非白種人居多數州份的其中之一,比起其他各州,夏威夷州擁有最大的亞裔人口比例。生態及農業方面,它是全世界擁有最多瀕危物種的地方,也是美國唯一生產咖啡具有工業規模的州份。.

新!!: 朝鲜历史和夏威夷州 · 查看更多 »

大名 (称谓)

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 日本建立統一的國家武力以前,土地或莊園的領主為了保護自家產業,大多擁有自己的武力,以武士為骨幹。所謂「名主」,就是在東日本土地或莊園的領主,西日本則稱為庄屋,九州則稱為肝煎——武力較強、領地較大達到十數村,甚至管轄一整個令制國的領主就是大名主(或大庄屋、大肝煎),簡稱「大名」,有些勢力範圍廣達數個令制國的大名,又被稱做大大名;否則即為小名;全部大小領主可以合稱為大小名。日本各時代對「大名」的資格定義不盡相同,不過同樣都是指一個較大地域的領主。.

新!!: 朝鲜历史和大名 (称谓) · 查看更多 »

大同江

大同江()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是朝鮮的第五大河流。長450.3公里,流域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因河床深,又受黄海潮水影响,利于航运。發源於狼林山脈的慈江道,流程蜿蜒。向南流在南浦市注入西朝鮮灣。該河流經朝鮮首都平壤市。.

新!!: 朝鲜历史和大同江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新!!: 朝鲜历史和大韩民国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北朝鲜称為上海臨時政府(),简称临政()、臨時政府()是朝鲜半岛在日韩并合后,于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后搬迁至中華民國重庆的一个流亡政府。该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承认,而国民政府当时虽也未正式承认,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其极大的援助,如协助训练地下武装及情报人员,并为其在国际范围扩大影响。在上海的旧址,被称为“韩民族独立运动的圣殿”。 現在的大韓民國憲法前言中即提到「吾等大韓國民繼承了在三一運動中成立的大韓民国臨時政府的法統」。另一方面,現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則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評論為「無人承認的流亡團體」、「利用同胞的愛國心收集大量錢財中飽私囊,組織針對共產主義者的恐怖襲擊、妨礙金日成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鬥爭的反動集團」。.

新!!: 朝鲜历史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国宝

大韩民国国宝(대한민국의 국보)是韩国政府指定的具有特殊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遗迹和建筑。 1962年,韓國政府制定了《文化財保護法》,將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文物經過鑑定程序後,認定為有形文物財,並給予編號,有形文物財編號第一號是「崇禮門」(俗稱南大門)。 大韩民国国宝列表包括许多旅游景点如宗庙、海印寺、佛国寺、石窟庵、高丽大藏经等。目前已有310物品已被列入大韩民国国宝列表。.

新!!: 朝鲜历史和大韩民国国宝 · 查看更多 »

大韓帝國

大韩帝国(,1897年10月12日-1910年8月29日)是朝鲜王朝末期所使用的国号。国土与原朝鲜王朝相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为界),国都同為汉阳(今首爾),其皇帝高宗亦为原朝鲜國君主。大韩帝国是朝鲜王朝历史的一部分,只是國號由「朝鮮國」改為「大韩帝国」,得名於古時的三韓。 1897年,亡命俄羅斯駐朝公使館的高宗回到德寿宫称帝。大韩帝国历经兩代十四年,至1910年8月被日本併吞而滅亡。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大韓帝國也是迄今最後一個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主權國家。.

新!!: 朝鲜历史和大韓帝國 · 查看更多 »

大韓民國總統

#重定向 大韩民国总统.

新!!: 朝鲜历史和大韓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天安号沉没事件

天安号沉没事件是指2010年3月26日晚間,载着韩国海军104人的天安号护卫舰,在黄海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时,突然沉入海底的事件 ,沉船導致46名艦上官兵死亡。5月20日,多国专家组成的军民跨国调查小组报告指稱巡防艦遭朝鮮潛艇發射魚雷擊沉。韩国媒体《朝鲜日报》后来称朝鲜的一些文件暗示了金正恩制造了天安舰事件。.

新!!: 朝鲜历史和天安号沉没事件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朝鲜历史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女真

女真(; 拼音: Rǔzhēn),又作女直與女贞,可能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至唐時期称黑水靺鞨,辽至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辽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到明朝后期仍然自稱為女真,清朝时改为满洲。 “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依接近漢化程度及活動區域南北:多漢化程度、南境者為熟女真,少漢化程度、北境者為生女真。生女真活動在鄂霍次克海一帶,有人稱呼為通古斯。女直之名,见于《辽史》者,“又有北女直、南女直、长白山女直、鸭绿江女直、濒海女直,黄龙府女真,曷苏館女真,順化国女真,回跋女真,盖各就其地名之。” 《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曰粟末部,曰伯咄部,曰安车骨部,曰拂涅部,曰号室部,曰黑水部,曰白山部。隋称靺鞨,而七部并同。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其五部无闻。”“渤海盛强,黑水役属之。渤海灭,复役属契丹。在南者系籍,号熟女直;在北者不籍,号生女直。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也。”而也有观点认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的方位不是一北一南,而是一东一西。《大金国志》云:“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下;南邻高丽,北接室韦,西界渤海,东濒海。”按照《大金国志》的记载,完颜阿骨打所在的生女真的方位为朝鲜史所载的东女真(又称为东北女真)大致相同。.

新!!: 朝鲜历史和女真 · 查看更多 »

女真族

#重定向 女真.

新!!: 朝鲜历史和女真族 · 查看更多 »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朝鲜历史和契丹人 · 查看更多 »

孫中山

孫中山(),名文,幼名帝象,譜名德明,字載之,號逸仙、日新。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通稱孫中山。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广东省东莞。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哲学家,是中華民國奠基人,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在日本東京由黑龍會領袖內田良平的号召下與華興會以及光復會等組織籌備成立中國同盟會,後於東京黑龍會總部組成中國同盟會,孫中山主張使用狀似日本軍旗「旭日旗」的「青天白日旗」,反對使用黃興所提出的井字旗作為革命旗幟,並在黑龍會等組織的支持下被推為總理。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建立中华民国臨时政府。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孫中山童年曾受太平天国的影响,就有革命思想。但到了青年時期,他依舊未有行動,28岁上書清朝重臣李鴻章,建言改革,卻遭遇李的冷落。日本命令將兵遣師,侵入中國。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中國國民黨前身)。1895年,兴中会发动乙未广州起义。原本,孫中山提倡以武裝革命推翻滿清統治以建立中華民國,但民國建立以後,他得不到北洋軍人的信任、支持,所以他又提倡武力推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於是遭受許多非議。他提出三民主義等政治綱領,影響中國政治至深,中国国民党尊其為唯一總理。 孙中山著有《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多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

新!!: 朝鲜历史和孫中山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朝鲜历史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宽甸满族自治县

宽甸满族自治县是中国辽宁省丹东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在丹东市东部、鸭绿江北岸,邻接吉林省。 面积6186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1182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宽甸镇。.

新!!: 朝鲜历史和宽甸满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完顏氏

完顏氏(z;)是金朝的國姓,满族(女真族)、锡伯族的姓氏之一。金朝女真人的姓氏有“白号”和“黑号”之分。女真习俗以白为贵,因此白号之姓比黑号之姓要尊贵。作为金朝皇族姓氏的完颜氏更是名列白号姓之首。.

新!!: 朝鲜历史和完顏氏 · 查看更多 »

安重根

安重根(안중근,),字应七,韩国独立运动义兵参谋中将,天主教徒,因击毙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伊藤博文而被韩朝称为“民族英雄”。 安重根1879年9月2日出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广石洞的一个世代官宦的富裕家庭,早年曾从事教育救国和国债报偿运动。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后,安重根在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武装抗日运动,担任义兵参谋中将。1909年10月26日,他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伊藤博文。虽然安重根以义兵参谋中将的名义刺杀伊藤博文,但当时的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最终按照日本政府内部强硬派的指令以普通谋杀罪的名义将安重根处死。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一事在东亚影响甚大。孙中山、章太炎(孙中山枢密顾问)等中国政要名流都曾挥笔讴歌他的爱国之举。周恩来在回顾中朝历史关系时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朝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是本世纪初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伊藤博文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安重根的事迹曾被编入小学教科书。在日本,安重根被视为恐怖分子。中国在哈尔滨建设安重根义士纪念馆曾引发日本政府的抗议,但遭到中国外交部的拒绝。在日本也许多人承认安重根是值得敬佩的朝鲜爱国义士。东京律师协会副会长鹿野琢見在其所写的《安重根无罪论》一文从法律的层次对安重根的正当性进行了阐释。亚细亚大学教授中野泰雄所著的《安重根》是在日本出版的正面评价安重根的代表作之一。 1947年3月26日,韩国光复后在首尔举行了第一次安重根殉国36周年追悼会。1962年,韩国政府追授安重根建國勳章。韩国首尔南山和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有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新!!: 朝鲜历史和安重根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朝鲜历史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对马岛

對馬或對馬島()位於日本九州北方的玄界灘以西,即位于对马海峡西北側,屬日本长崎县对马市管轄,是日本列島的第7大島嶼。韓國慶尚南道馬山市市政府宣稱對馬島屬於韓國,該島距離韓國也較日本近。 主島是萬關瀨戶北部的上島(かみじま)和南部的下島(しもじま),除了對馬的主島外,附近還有百多個屬島。一般將主島的上島和下島合稱為對馬島,將對馬島和屬島合稱為對馬。.

新!!: 朝鲜历史和对马岛 · 查看更多 »

尚书大传

《尚書大傳》是对《尚書》的解释性著作,作者和成书时间均无法完全确定。目前只有后人辑本传世,以皮锡瑞本最佳。 《尚书大传》旧题汉·伏胜撰,一般认为是伏生(《史记集解》称“伏生名胜,伏氏碑--”,但“生”和“胜”本通假)的学生张生及欧阳生根据他的解说写成,大概为前200年到前100年之间,属于今文学派著作。书中内容很多只是以《尚书》为引子阐发各种奇谈怪论,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此书为汉代纬书之滥觞;《四库全书》也归之为纬书之属,附諸經解之末。 《汉书·艺文志》有“(《尚书》)《传》四十一篇”之说,但未言作者。《隋书》记载《尚书》三卷,郑玄注,也没有提到伏胜。但《晋书·五行志》提及“文帝时,伏生创纪《大传》”。可能到宋代已经不全,明代已经散失。 《尚书大传》中有關於周武王封箕子於朝鲜之記載,還有《九共》、《帝告》、《歸禾》、《掩誥》等逸篇的傳。 《后汉书·郑玄传》有郑玄注《尚书大传》的记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玉海》載《中興館閣書目》,引鄭康成〈尚書大傳序〉曰:‘蓋自伏生也。伏生爲秦博士,至孝文時年且百歳。張生、歐陽生從其學而受之。音聲猶有譌誤,先後猶有舛差,重以篆隸之殊,不能無失。生終後,數字各論所聞,以己意彌縫其闕,別作章句。又特撰大義,因經屬指,名之曰傳。劉向校書,得而上之。凡四十一篇,銓次爲八十一篇云云。’”此注在唐代以后也逐渐散佚,有清人辑本。.

新!!: 朝鲜历史和尚书大传 · 查看更多 »

尹瓘

尹瓘(),朝鲜高丽王朝时期名将,出生于坡平尹氏家族,通过科举考试进入高丽军队。字同玄,初諡號文景,改諡文肅。.

新!!: 朝鲜历史和尹瓘 · 查看更多 »

尹潽善

尹潽善(,),韓國的政治家,獨立運動家。 号海葦(해위),為大韓民国第4任總統,在任僅9個月便被朴正熙發動5·16軍事政變推翻。基督教指導者尹致昊的從侄子。本貫海平尹氏。.

新!!: 朝鲜历史和尹潽善 · 查看更多 »

山海经

《山海经》,中国先秦古籍,是一本載有怪奇悠謬之說,薈萃珍奇博物的地理風俗志。鲁迅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記載上古巫師祭神厭鬼的方術儀典,又或者當作遠古的神話,寄託了華夏先民奇幻瑰麗的想像。一般认为該書涉及了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及民族各個方面的内容。 《山海經》記載許多民間傳說的妖怪,詭異的怪獸以及光怪陸離的傳說,長期被認為是一部語怪之書,有人認定本書所記之事,荒誕不經不可輕信,但也有人認肯其價值,用來考證奇物異俗,山川形勢。當代有些学者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的探勘紀錄,其中包括一些遠古氏族譜系,祭祀神名,是一本具有歷史价值的著作。 《山海經》原本有圖,但古圖已亡佚不存,六朝張僧繇繪製、宋代舒雅重繪的十卷本《山海經圖》也沒有流傳下來。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山海經圖本,則來自於明朝的胡文煥本、蔣應鎬本這兩種。.

新!!: 朝鲜历史和山海经 · 查看更多 »

岳託

岳託(z;,萬曆二十七年二月初二日寅時-崇德四年正月初九日卯時),清太祖之孫,禮烈親王代善長子。后金清初时期政治人物。.

新!!: 朝鲜历史和岳託 · 查看更多 »

崔氏政权

崔氏政權(최씨정권)是高麗王朝时期的武人政权,自明宗26年的1196年起始於由崔忠献發動的崔氏政變,通过高丽王室统治高丽国62年。.

新!!: 朝鲜历史和崔氏政权 · 查看更多 »

崔昌益

崔昌益(최창익 ),朝鲜咸镜北道稳城郡人。朝鲜社会主义者、朝鮮獨立運動家。 早年毕业於日本早稻田大学。1936年流亡中国,与金枓奉等人为延安派之一。後来回国,1946年任朝鲜新民党副主席,南朝鲜劳动党与北朝鲜劳动党合并後,当选为政治委员会中央常委。1952年任内阁副首相。1956年延安派联合反对金日成个人崇拜,挑战领导地位失败被捕,在8月30日的中央全会上开除委员职务,即八月宗派事件。9月因苏联及中国的压力下,恢复中央委员职务。12月清洗期间被捕入狱,死於狱中。.

新!!: 朝鲜历史和崔昌益 · 查看更多 »

工業化

工業化,是人類社會由前工業(累積資本速度緩慢的農業畜牧業經濟)到工業狀態的社會及經濟改變過程(見前工業社會)。此一社會及經濟改變與技術創新有很密切關係,尤其是大規模量產和冶金學的進步。狹義的工業化有代表性的是《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中的定義,製造業和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及其就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新!!: 朝鲜历史和工業化 · 查看更多 »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新!!: 朝鲜历史和上海市 · 查看更多 »

丁丑下城

丁丑下城指的是大明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三十朝鮮仁祖向清太宗皇太極投降的事件。因1637年是丁丑年,故而得名。今日韓國人將此次事件看作國恥,稱之為「三田渡之屈辱」。.

新!!: 朝鲜历史和丁丑下城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朝鲜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宗反正

中宗反正(중종반정)是發生於朝鮮王朝燕山君執政時的丙寅年九月初二(即燕山君12年,公元1506年9月18日)的一場宮廷政變事件,使燕山君被廢,晉城大君被擁立成為中宗。.

新!!: 朝鲜历史和中宗反正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朝鲜历史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朝鲜历史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在朝鮮戰爭中参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总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名义上是志愿,实际上是以解放军完整建制参加战斗,其下属部队均保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和番号。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威胁美韩不得越过三八线,韩国国军依然于1950年10月1日越过了三八线,美军在聯合國通過決議後也于10月9日攻入北方,至19日已攻下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秘密参加朝鲜战争。志愿军参战后,迅速击退了已接近鸭绿江的美军,使战线在开战一年后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苏联首先主张停火而中、美均表赞同,但停战谈判多次中斷。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宣告停战。1958年,结束使命的志愿军部队撤离朝鲜,归国返回原来的编制和驻地。.

新!!: 朝鲜历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朝鲜历史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朝鲜历史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朝鲜历史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主体史学

#重定向 主體史學.

新!!: 朝鲜历史和主体史学 · 查看更多 »

主体思想

主体思想(주체사상;Juche Idea)是朝鲜劳动党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由金日成创立,並由黄长烨加以体系化。英文中也称之为Kimilsungism(金日成主义)。.

新!!: 朝鲜历史和主体思想 · 查看更多 »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新!!: 朝鲜历史和东夷 · 查看更多 »

东学党起义

东学党之亂,朝鲜称甲午农民战争(),韩国称东学农民运动()或东学革命(),是19世纪下半叶在朝鲜发生的一次反对两班贵族和日本等外国势力的農民武装起义运动,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導火線。 19世纪下半叶新帝国主义盛行,西力东侵,朝鲜王朝统治不稳,叛乱迭起。1860年左右,崔济愚创立了东学,原為一純粹宗教團體,且含有抵制基督教之民族意識,以对抗传入朝鲜的西方文化,并致力于帮助窮困农民争取权益,口号為「惩治贪官污吏」和「斥倭斥洋」。 1894年1月10日,全琫準率领农民军队在全罗道古阜郡举行起义,反抗当地郡守赵秉甲的压迫。全罗道监司金文铉派长兴府使李容泰去古阜镇压。同年3月29日,全琫準再次率领农民起义,攻克古阜郡的白山,并以白山为根据地,不断扩充起义队伍。4月28日,全琫準的起义军攻下全州。攻占全州后,起义军准备进攻汉城。朝鲜朝廷恐慌,在派洪启薫武力镇压失败后,又派严世永前往全州与全琫準议和。6月10日,在朝廷同意了起义军提出的包括严惩贪官污吏、烧毁奴婢文契等12项要求后,双方签订了《全州和约》,起义军后撤兵。 在议和前,朝鲜高宗就向北京告急。6月8-10日,清軍登陸駐屯於牙山。清军的介入对镇压朝鲜农民起义并非发挥什么作用,因为当时朝鲜朝廷与起义军已经议和。但清军的介入,为日本出兵朝鲜提供了借口。6月21日,日本在维护朝鲜独立的幌子下,围攻朝鲜王宫,推翻闵妃一派的政权,组成以金弘集为首的亲日内阁。6月21日,金弘集政府宣布废除用清政府签订的一切条约,并授权日本驱逐清军回国。7月25日,日军向停泊在丰岛的清军舰队不宣而战,挑起中日甲午战争。9月,清军撤出朝鲜,战争转到中国本土。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朝鲜。1894年10月12日,东学党再次起义,人数20万。截至1895年3月29日,遭日军和朝鲜官军镇压。 大院君企图利用东学党,扶持自己的孫子李埈镕(高宗的姪子)取代高宗,但没有成功。大院君与日本人、亲日开化党矛盾渐深,他认定日本会输掉甲午战争,一面写信并派密使私通平壤清军,一面又派郑寅德、朴世纲、朴东镇、许烨等人煽动南方东学党,南北夹击日本人及亲日派。李埈镕参与并图谋借机篡位。李埈镕还与美国顾问、李仙得等商议训练军队,又与亲清的英国总领事禧在明联络。但是清军战败退回中国,大院君和李埈镕派人连夜撕掉日本人在汉城张贴的捷报散布清军战胜;催促东学党起义。大院君手下计划兵变,迫高宗退位为上王,废中殿、世子,迎李埈镕即位,尽戮开化党 。 但是,大院君、李埈镕祖孙煽动东学党被亲日派李允用、安駉寿等人发觉,他们派李秉辉打入在南方煽动东学党的大院君党羽中,搞到了郑寅德奉李埈镕之命交给东学党的密函。安駉寿在八月二十六日夜将密函交给日本公使馆,李允用、安駉寿打算处置相关人员。大院君闻讯后八月二十九日借口李允用对他行新式军礼不合体统将其罢黜,同日拜访日本公使馆,希望不要被阴谋诡计所蛊惑,同时请求日本推迟派兵镇压东学党,他也将任命李埈镕代替朴定阳为报聘大使访问日本加深大院君与日本亲密关系李埈镕亦向日本人解释。日本公使大鸟圭介指责大院君和李埈镕,迫使大院君撤销对李允用的处分,大鸟认为大院君祖孙已悔改,没有深究。李埈镕辞去报聘大使的职位,继续在国内策划篡位。.

新!!: 朝鲜历史和东学党起义 · 查看更多 »

七大恨

七大恨(z)是明末清初後金政權君主(可汗)努尔哈赤发布的讨明檄文。天命三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努爾哈赤對諸貝勒宣布:“吾意已決,今歲必--大明國!”,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告天,起兵反明。他的后人此后继续征战,最终入关建立了统治全中国的清帝国。 七大恨最初版权,现已不存。今记载七大恨内容最早的文献是,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正月,皇太极率部攻打卢龙县时所发榜文——《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此份文件原保存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后移交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实录·神宗实录》、《满洲实录》、《清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等书均有记载。但各書所記出入頗大,金梁輯《滿洲秘檔》(原名《滿洲老檔秘錄》)中《太宗與袁崇煥書》所記:“甲寅年,你國聽信葉赫之讒言,遣使以書來,種種惡言,肆行侮慢,七也。”有明顯差異。除了上述原因外,萬曆末年遼東遭遇凶年,“流离道路,饿莩相望”,這也是努爾哈赤起兵的重點之一。 当代史学家孟森研究《金国汗攻卢龙誓师安民谕》所记内容后,撰写了《清太祖告天七大恨之真本研究》一文。此文开创了利用原始档案研究清代历史的风气,对明末清初历史研究有重要影响。.

新!!: 朝鲜历史和七大恨 · 查看更多 »

三一運動

三一運動(삼일운동),為朝鮮日佔時期的一次韓國獨立運動,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也被稱為「三一起義」及「三一獨立運動」等。 1919年3月1日,韩国独立人士在京城府(今首爾)塔洞公园宣读《独立宣言书》,向世界宣布韩国的独立,引发京城和其它多地民众的大规模反日游行示威。之后,三一运动的独立浪潮席卷整个朝鲜半岛,有200万以上群众参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武装起义。,中国网,论文摘编《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0期 三一运动是韩国近现代史規模最大的全民性的反日救国运动,对韩国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强了韩民族的凝聚力。由于三一运动的冲击,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对朝鮮作出让步,被迫改为文治主义为主的怀柔政策。 ,博才网三一运动促成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同时三一运动也是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的鼓舞,对五四运动起到催化的作用。,《世纪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为了纪念三一运动的自主独立精神,巩固民族团结,培养国民的爱国心,韩国政府在1949年制定并公布了《国庆日法律》,将3月1日这一天定为全国性公休日“三一节”,并每年举办各种纪念活动。.

新!!: 朝鲜历史和三一運動 · 查看更多 »

三國遺事

《三國遺事》是由高麗時代国师一然(1206年--1289年)所編撰,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書。 該書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個條目所構成,九篇的篇目分別為王曆、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坛君传说首次出现于此书。 《三國遺事》是朝鮮半島繼《三國史記》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

新!!: 朝鲜历史和三國遺事 · 查看更多 »

三別抄

三別抄是高麗王朝時期一支戰鬥部隊,是左別抄、右別抄與神義軍的統稱。崔氏政權的私兵軍團,後來發展成為高麗的正規軍。 「別抄」的意思是精銳部隊,「夜別抄」最早是為了平定地方叛亂而臨時組成的組織,崔氏政權時代成為常設組織,人數增多,分為左別抄與右別抄兩支部隊,再加上被蒙古俘虜逃回者組成的神義軍,合稱三別抄,成為武人持續掌握高麗政權的重要權力基礎。.

新!!: 朝鲜历史和三別抄 · 查看更多 »

三八线

三八线,是1945年苏联和美国在从日本手中收复朝鲜半岛过程中,按土地面积大致相等原则,沿北纬38度线在地图上随手划定的一条受降分界线。值得注意的是,该线严格上并非停战分界线,朝鲜和韩国两方的界线是根据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划设的軍事分界線(又稱作停戰線)。 根据朝鮮停戰協定的规定,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間以全長247公里(154英哩)的实际控制区划定界線。該線大致依照北纬38度线划定,但主要根据双方于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时的实际控制线,军事分界线兩側是朝韓非軍事區。其中,由朝鮮實際控制的開城市就位於北緯38度以南。 由于南北韓均宣称拥有朝鲜半岛全境,因此这条軍事分界线并不被双方視為“国界”。在黃海上,兩韓以事實上的「海上軍事劃界線」分隔,稱為北方界線,1953年由聯合國軍劃定。然而北方界線並未有在停戰協定中提及,因此不被北韓承認。.

新!!: 朝鲜历史和三八线 · 查看更多 »

三国史记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新!!: 朝鲜历史和三国史记 · 查看更多 »

三韩

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中提到:“韩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 ”按照秦汉时期一里为415.8米的标准来计算,那么三韩部落所占据的总面积应该不下十七万平方公里,已将大半个朝鲜半岛都囊括在了其中。 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4世纪马韩已被百济兼并。辰韩被新罗兼并,弁韩则演化成伽倻后又被新罗兼并。 “三韩”一词最早在中国的典籍《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出现。三韩所在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不同时期,三韩的边界也不断的变化。但大體上认为在朝鮮半島的南部,大致为今天的大韩民国。《后汉书》曰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 「韓」()在現代韩语中被賦予“伟大”或“领袖”的意思。大韩民国的国名中就含有“韩”字。「韓」後來演變為朝鮮族的別名。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新!!: 朝鲜历史和三韩 · 查看更多 »

三浦梧楼

三浦梧樓()為日本武士、陸軍軍人、政治人物。陸軍中將、子爵。號「觀樹」。.

新!!: 朝鲜历史和三浦梧楼 · 查看更多 »

一然

一然(일연,1206年--1289年)是朝鲜半岛高丽时代的僧人、高丽国师、文学家。俗名金見明,字晦然,号睦庵,法號普覺。為《三國遺事》(삼국유사)的作者。 一然生于1206年(熙宗二年)6月11日,为高麗慶州獐山縣(今廣尚北道慶山郡)人。他9歲時便出家當和尚,20歲時就以學業優秀而聞名遐邇。後在多座寺廟攻讀禪經,招收諸多弟子。一然精通諸子百家之說,著述甚豐,撰有佛教書籍百餘種(均已失傳),在收集和整理9世纪以前的朝鲜传说和歌谣方面很有贡献。76歲時,忠烈王賜予其沖照之號,被冊封為國尊這一國家至高僧籍。1289年7月8日,一然謝世于慶北義興麟角寺。 《三国遗事》是其晚年作品,共五卷,详叙高句丽、百济、新罗的历史和佛教传布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是朝鲜古代宝贵文学遗产之一。 Category:高麗人 Category:1206年出生 Category:1287年逝世 Category:朝鮮半島佛教出家眾 Category:朝鮮歷史学家.

新!!: 朝鲜历史和一然 · 查看更多 »

丙寅洋擾

丙寅洋擾為1866年法國與朝鮮王朝之間的戰爭。當時朝鮮高宗在位,雲峴君李昰應(大院君)攝政。.

新!!: 朝鲜历史和丙寅洋擾 · 查看更多 »

乐浪郡

乐浪郡(諺文:낙랑군(南)Nangnang-gun/락랑군(北)Rangnang-gun),是漢武帝在公元前108年设置的朝鲜四郡之一,该郡的主体族群为韩人,自汉朝设立郡治之后,韩人的传统祭祀活动依然没有废止。乐浪郡治所在朝鲜县(今平壤大同江南岸),管辖朝鲜半岛西北部,对朝鲜、日本诸部落有很大的影响力。4世纪初,被高句麗吞并。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兵由水陸兩路進攻,滅卫满朝鲜,次年置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属于幽州。治所朝鲜县城是故卫氏朝鲜都城王险城。 公元前82年,汉昭帝罢临屯、真番二郡入乐浪郡,以真番故县置南部都尉;次年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骊县(今辽宁省新宾县西南)西北,更以沃沮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以岭东七县置东部都尉)。 東漢末,公孫康分屯有县以南荒地分置帶方郡,郡治在帶方縣。辖境与从前乐浪南部都尉的管区相同。.

新!!: 朝鲜历史和乐浪郡 · 查看更多 »

平壤

平壤,正式名稱為平壤直轄市(),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横跨市区,東側是平安南道的大同郡、檜倉郡及南浦特别市的大安郡及龍岡郡、南側是黃海北道的黃州郡、延山郡及-松-林市、北側是平安南道的成川郡及平城市。 平壤位于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势低--的地段,因地势平坦而得名“平壤”。也是平安道名稱中“平”字的來源地。城市西北部是低矮的山岭,东部是丘陵和的平原。大同江和它的支流普通江流经市中心。 因城内遍布柳树,平壤又稱“柳京”。朝鲜政府提倡植树造林並推动环境保护的政策,平壤的山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平壤市民的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 平壤是传说中朝鮮族的始祖檀君在西元前1122年建都的王儉城所在地,為朝鮮半島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有乙密台、练光亭、大同门、普通门等年代久远的古迹。虽然平壤在朝鲜战争中被毁坏几成废墟,平壤很快得到重建,20世纪70、80年代,平壤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兴建了主体思想塔、人民大学习堂、五一体育场、平壤凯旋门等地标性建筑。.

新!!: 朝鲜历史和平壤 · 查看更多 »

平壤城

平壤城为一地名:.

新!!: 朝鲜历史和平壤城 · 查看更多 »

年号

年号是君主時代帝王纪年所立的名号《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5年11月臺灣學術網路第五版試用版,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緣起于中国漢武帝時期,后来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近代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還使用过年号,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中國(範圍為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朝鮮半島和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另外中華民國所用的民國紀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新!!: 朝鲜历史和年号 · 查看更多 »

乙未事变

乙未事变, 又稱乙未之變或乙未八月之變,是指1895年日本人杀害朝鲜王朝国王高宗之明成皇后閔茲暎的事件。 日本通过乙未事变铲除试图通过沙俄对抗日本的明成皇后后,恢复金弘集亲日内阁,在朝鲜引发大规模反日义兵运动。朝鲜儒生领导农民义兵部队以“尊王攘夷”、“恢复国权”的名义攻克忠州、晋州等重镇,威胁大邱、元山、釜山乃至首都汉阳等大城市。朝鲜亲俄势力利用此次义兵运动,在沙俄的支持下成功推翻金弘集亲日内阁。金弘集、郑秉夏、鱼允中等亲日派也在此次义兵运动中被民众打死。1897年10月,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新!!: 朝鲜历史和乙未事变 · 查看更多 »

京都開城府

京都開城府又称開京(かいきょう、ケギョン)是10世紀到14世紀朝鮮半島上存在的政权高麗(918年 - 1392年)的首都。位于現在北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国)的開城市。.

新!!: 朝鲜历史和京都開城府 · 查看更多 »

康肇

#重定向 康兆.

新!!: 朝鲜历史和康肇 · 查看更多 »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近代統計國家人口的重要工具,具體全面抽樣方式調查全国人口、住房以及相關的重要事项。自1790年美國政府展開首次具現代意義的人口普查後,諸如自殺率、犯罪率、宗教分布、男女比例等社會概念隨之出現,在經濟及政治上至今仍影響現代國家的運作。.

新!!: 朝鲜历史和人口普查 · 查看更多 »

应永外寇

应永外寇指的是1419年(己亥年,日本應永26年)朝鲜王朝‎進攻日本對馬島的事件。「应永外寇」日本方面對此戰事的稱呼,朝鮮則稱之為己亥東--、己亥征倭役或者第三次對馬島征伐(제3차 대마도 정벌)。.

新!!: 朝鲜历史和应永外寇 · 查看更多 »

庆州

庆州,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庆州 · 查看更多 »

仁川廣域市

仁川廣域市(),簡稱仁川,為大韩民国西北部的一個广域市,是一座面向黃海的港灣都市,人口位居於首爾和釜山之後,為韓國第三大城市。位于首尔西部约40km,为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與首爾之間有首都圈電鐵聯繫。每日有大量乘客往來仁川與首爾兩地,由於此兩地距離太過接近,已經共同形成一個大的經濟圈。 1883年仁川港开港,成为当时黄海沿岸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仁川现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港,仁川港的规模仅次于釜山。在首尔与仁川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地带。仁川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渔业十分发达、且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位於市郊的仁川国际机场,是韓國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2014年舉辦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韓國職棒SK飛龍、K聯賽仁川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也位於此地。仁川唐人街是韩国最大的华侨聚居地。.

新!!: 朝鲜历史和仁川廣域市 · 查看更多 »

代善

親王代善(a;),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元妃佟佳氏所生,1583年七月初三出生,清太宗皇太極之兄。他的後裔可以無限世襲禮親王王爵,是鐵帽子王。.

新!!: 朝鲜历史和代善 · 查看更多 »

延坪岛炮击事件

延坪島炮擊事件或延坪島事件是發生在2010年11月23日14:30左右的軍事衝突。韩国在年度例行军事演习中发射数十枚炮弹后,朝鲜随即炮击南韓的延坪岛炮兵陣地,南韓亦還擊了80多炮,双方开始进行互射。朝鲜发射的炮弹共計170餘枚其中60枚命中延坪岛。延坪岛上平民陆续撤离,韩国出动F-16战斗机前往延坪岛海空进行巡逻。.

新!!: 朝鲜历史和延坪岛炮击事件 · 查看更多 »

延安派

延安派是指朝鲜劳动党成立初期,在其內部存在的一個派系。延安派的成員是大多曾在1930年代在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延安參與革命的朝鮮人,他们先后组建过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新民党。中共原想指认武亭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但斯大林強烈支持金日成,最终苏共获胜。 延安派在1950年代遭到金日成為首的游擊隊派的清洗,幾乎所有延安派成員也在八月宗派事件中被打倒。包括朴一禹、金枓奉、金雄、崔昌益、朴勋一、方虎山、张平山、朴孝三、金汉中、李益成、徐辉、尹公钦、金刚、李弼奎和金元鳳。 掃除延安派及黨內其他派系後,金日成掌握了朝鮮最高權力,提出主体思想反对事大主义。 Category:朝鲜劳动党 Category:中朝关系.

新!!: 朝鲜历史和延安派 · 查看更多 »

建州

建州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建州 · 查看更多 »

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佈於今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

新!!: 朝鲜历史和建州女真 · 查看更多 »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安重根击毙。.

新!!: 朝鲜历史和伊藤博文 · 查看更多 »

弁韓

弁韩,亦称“弁辰”,朝鲜半岛南部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他们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据《三国志》记载,弁韩有十二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城邦、文武大臣和国王。其法律、社会习俗非常严厉。 弁韩与辰韩杂居,与辰韩语言和文化相似。 弁韩以铁器生产闻名,其生产的铁器销售到朝鲜半岛其它地区和日本等。和中国一样,弁韩也以铁为货币流通工具,并给汉四郡铸币。 弁韩土地肥美,弁韩人擅长种植五谷及水稻,也会种蚕作布。弁韩人以大鸟的羽毛送葬死者,其意欲使死者飞扬。 弁韩后以集权化的伽倻联盟形成的表现。伽倻联盟后来被新罗吸收。.

新!!: 朝鲜历史和弁韓 · 查看更多 »

伽倻

伽倻(42年-562年),亦称加耶、伽耶(가야),是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流域由弁韩发展起来的一个国家联盟,由许多小的城邦组成。伽倻后被朝鲜半岛三国之一的新罗所吸收。.

新!!: 朝鲜历史和伽倻 · 查看更多 »

弓裔

弓裔(궁예,)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之一泰封國(後高句麗)的建立者,也是唯一一位統治者。姓金氏,名善宗(선종)。因眇一目,人稱一目大王(일목대왕)。 根據《三國史記》的記載,弓裔是新羅第四十七代王憲安王的庶子,其母為憲安王的嬪御。另有说法他是景文王庶子。弓裔的母親宮人張氏,是張保皐的女兒。弓裔於五月五日出生於外家,剛出生時就有了牙齒。其出生時,屋有白光如長虹一般,直達天上。掌管星象的官員認為他將來不利於國家,建議國王不要撫養。憲安王派人至其家,要將他殺害。使者將弓裔扔到樓下,乳婢偷偷將他接住,自己作養母,逃往外地撫養。因為接的時候不小心戳到眼睛,致使弓裔瞎了一隻眼睛。弓裔十多歲時遊戲不止,養母以實情告訴他,勸誡他不要如此張狂,以免惹禍上身。弓裔為了不讓養母受到牽連,去了興教寺出家為祝髮為僧,法名善宗。年長後,不遵守戒律,軒輊有膽氣。一次赴齋行次,有烏鳥銜物,落所持鉢中。視之,牙籤上寫著一個「王」字。善宗隱秘不言,但自此頗為自負。 真聖女王五年(891年),弓裔見新羅衰敗、綱紀廢弛、盜賊蜂起,便前往竹州投奔箕萱。箕萱對他非常輕慢,善宗鬱悒不自安,私下結交箕萱麾下的元會、申煊等人為友。 892年(景福元年),投奔北原(今江原道原州市)賊帥麾下,深得信任,令他分兵向東攻略郡縣。於是出宿雉岳山石南寺,攻取了酒泉、奈城、鬱烏、御珍等縣。894年(乾寧元年),攻入溟州,得到部眾三千五百人。弓裔將他們分為十四隊,以金大、黔毛、盺長、貴平、張一等為舍上(部長)。弓裔與士卒同甘共苦,且公私賞罰分明,因此獲得部眾的愛戴和畏懼,被推戴為將軍。攻下猪足、狌川、夫若、金城、鐵圓等城,軍聲甚盛,浿西賊寇紛紛歸附。弓裔自認為勢力強大,可以開國稱君,便建立後高句麗,設置內外官職。王建自松岳郡前來投軍,被任命為鐵圓郡太守。 896年(乾寧三年),攻取了僧嶺、臨江兩縣。翌年仁物郡歸降。弓裔認為松岳郡是漢北名郡,山水奇秀,遂以之為都城。隨後攻取了孔巖、黔浦、穴口等城。當時梁吉在北原,佔據了國原等三十餘城。聽說弓裔地廣民眾,大怒,欲率兵攻打。弓裔先發制人,大敗之。 898年(光化元年)春二月,修葺松岳城,任命王建為精騎大監,攻打楊州、見州。冬十一月,始作八關會。901年,派王建攻下了廣州、忠州、唐城、青州,因功,授予王建阿飡之職。 904年(天祐元年)甲子,弓裔建立國號摩震,年號武泰,設置百官。秋七月,在鐵圓建立都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遷徙青州一千戶居民至鐵圓。同時,攻取尚州等三十餘州縣,公州將軍弘奇來降。 905年,弓裔正式搬入新的都城,修建宮殿,窮奢極侈,改年號為聖冊。又出兵北方,拓展取得浿西十三鎭。平壤城主將軍黔用來降,甑城赤衣、黃衣賊明貴等也歸服。弓裔便希望吞併新羅,令國人呼新羅為「滅都」(멸도)。凡自新羅來者,盡誅殺之。 911年弓裔改國號為泰封,改年號為水德萬歲。派王建攻取錦城等地,改錦城為羅州。論功行賞,封王建為大阿飡將軍。弓裔自称弥勒佛,头戴金帻,身披方袍,以长子为青光菩萨,以季子为神光菩萨。他曾经自述佛经二十余卷,其言妖妄,荒誕不經。一次講說的時候,僧人批评其所授皆为“邪说怪谈”,弓裔大怒,用铁锥将他打死。 913年(乾化三年),封王建為波珍飡侍中。914年,改元政開,封王建為百船將軍。 弓裔性格殘暴,夫人康氏見他多行非法,正色而諫之。弓裔大怒,問她:「汝與他人姦,何耶?」康氏說:「安有此事?」弓裔說:「我以神通觀之。」於是用烈火加熱了鐵杵,撞其陰部殺之,又殺害了兩個兒子。此後,弓裔多疑急怒,百官、將吏、平民等多有無故受害者,斧壤、鐵圓之人不堪忍受。 918年夏六月,申崇謙、、卜智謙、等人秘密謁見王建,聲稱弓裔暴虐,欲推戴王建為新的國王。王建最初拒絕,夫人柳氏得知後,說:「以仁伐不仁,自古而然。今聞衆議,妾猶發憤,況大丈夫乎?今羣心忽變,天命有歸矣。」手提鎧甲為王建披上。諸將簇擁著王建出門,聲稱王建已經舉義,眾人紛紛前來追隨。到宮門前鼓噪以待之人,亦有一萬餘人。王建遂被推戴為王,建立高麗王朝。弓裔聞變不知所措,微服逃入山林之中,被斧壤(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江原道平康郡)的百姓殺害。.

新!!: 朝鲜历史和弓裔 · 查看更多 »

开城特级市

開城特級市(),又名松都(송도)、松岳(송악)、開京(개경)、松京(송경),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北道的城市。開城是高麗時代的古都,經歷了五百多年的繁榮,傳統商業興盛。開城原屬京畿道,南北分治之後成為了朝鲜的邊境城市。近郊所產的高麗人參馳名國際。開城特級市曾是開城工業地區的一部份,容許來自韓國及世界各地投資者開設工廠。.

新!!: 朝鲜历史和开城特级市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朝鲜历史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一般简称为征东行中书省(정동행중서성)或征东行省(정동행성),又称日本行省(일본행성)或征日本行省(정일본행성),为元朝政府曾经在朝鲜半岛设立的一个特殊的行中书省,与元朝其它的行中书省不同的是,其设立于高丽王国所在的朝鲜半岛。1287年行省重设后成为具有羁縻特点的特殊行政区建制。高丽国并没有因征东行省的设立而消失,因此保持很强的独立性。行省次官左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因此,征东行省仅在名义上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辖,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不同。.

新!!: 朝鲜历史和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 查看更多 »

後百濟

后百济(900年—936年),朝鲜半岛后三国之一。892年,新罗西南军阀甄萱起兵,攻占武州。900年,甄萱入完山州,自立为王,建立后百济国。936年九月,后百济国为高丽所灭,传国二世三十六年。.

新!!: 朝鲜历史和後百濟 · 查看更多 »

忽必烈

元世祖忽必烈(;),清代乾隆晚期乾隆帝命改譯为呼必赉,今日學界已無人使用。孛儿只斤氏,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父拖雷的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蒙古帝国大汗,元王朝的建立者。 1260年5月5日在自己的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和封地属臣的拥立下,自立为大蒙古国大汗,称大蒙古国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忽必烈于1260年5月5日至1276年2月4日自立为汗期间实际统治中国北方及蒙古高原地区属于蒙古大汗的直辖领地,于1271年12月18日至1294年2月18日作为元朝皇帝统治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18年。 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入南宋行都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但南宋遗臣建立小朝廷继续抗元。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政权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消灭,元朝统一全中国。 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 去世后,获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蒙古語尊號薛禪皇帝()《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紀十四):“五月戊午,遣攝太尉臣兀都帶奉冊上尊諡曰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廟號世祖,國語尊稱曰薛禪皇帝。”。.

新!!: 朝鲜历史和忽必烈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朝鲜历史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圜丘坛 (首尔)

圜丘壇(圓丘壇),又称祭天壇,是朝鲜半岛君主祭天的祭坛,位於韓國首爾,性质与中国的天坛相似。首尔的祭天坛在设计布局上与北京天坛非常相似,有与祈年殿、圜丘坛(환구단)、皇穹宇(황궁우)等类似的建筑。1967年7月15日,祭天壇被列为韩国的历史遗址157号。.

新!!: 朝鲜历史和圜丘坛 (首尔) · 查看更多 »

北朝鲜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朝鲜历史和北朝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中國國民黨主導之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最高軍事機關。1925年7月1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成立時就設立軍事委員會,其職權是在中國國民黨指導、監督下,管理、統率國民政府所轄境內海軍、陸軍、航空隊及一切關於軍事之各機關。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周天度、鄭則民、齊福霖、李義彬等著,《中華民國史》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第227頁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後,又設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蔣中正任總司令,規定軍事委員會內各機關改隸總司令部。軍事委員會專責以軍事武力統一中國。 1928年6月,北伐完成,統一中國,國民政府遷至南京;同年11月10日,軍事委員會職務權責移交國民政府軍政部、參謀本部、軍事參議院等單位後正式結束。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為了與侵華日軍對抗,國民政府恢復設立軍事委員會。隨後,軍事委員會歷經第一階段國共內戰及中日戰爭,直到1946年5月裁撤。 軍事委員會雖隸屬國民政府,不過在中華民國軍政、訓政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論是重要性或職責上都凌駕於其他政府組織。另外,該委員會雖於名義上採合議制,是一種軍事委員會制。但是實際上委員會主席或委員長統馭會務,享有極高軍事、行政、立法、甚至司法之決策權,是一種軍事集權政府。 事實上,自1932年開始,軍事委員會之委員長蔣中正,一般是以此職務統治全中國。因此,不但絕大部分的中國人習慣稱呼蔣中正為蔣委員長;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也習慣稱呼蔣中正為Gimo,指其特級上將背景(Generalissimo - 大元帥)之英文簡稱。.

新!!: 朝鲜历史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新!!: 朝鲜历史和周武王 · 查看更多 »

周朝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後的王朝,也是最後一個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襲王朝,分為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從周武王滅殷商建國並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國止,是中華文明的全盛時期之一。該時期的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響着後世(2007年):《西周史與西周文明》〈引言〉,第1頁。。東周都城為洛邑(今河南洛陽),其時代又可分為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與戰國時期(前476年-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廢黜周赧王,東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各國,建秦朝(2007年):《春秋史與春秋文明》〈引言〉,第1頁。(2007年):《戰國史與戰國文明》〈引言〉,第1頁。。 周人崛起於周原,在鞏固國力後於武王伐紂滅商朝建立西周。三監之亂的危機,於周公東征後平定,並且藉由大量分封諸侯來穩定東土。西周國力於成康之治時達到顛峰,在昭穆時期持平。共懿孝夷時期國勢漸衰,最後發生國人暴動與共和行政。宣王中興只是西周的迴光返照,宣王後期周室混亂,最後於周幽王發生犬戎之禍,西周亡。東周時,平王東遷使周室核心以成周為主,周室與諸侯作戰失敗使「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一去不返。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運動產生出春秋五霸等霸主。到戰國時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斷,戰國七雄彼此合縱連橫。周室最後被秦國廢除,七雄最後也由秦所統一。 周朝的中央權力為王權,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權力者,也是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縱切為君臣關係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錐的橫切為血源關係的宗法制度,再以禮樂制度與井田制鞏固整個尖錐,維繫周王與諸侯國、官員、國人、野人的關係。春秋中葉後禮樂崩壞,典章制度逐漸瓦解。思想逐漸走向諸子百家。 周朝是以周族為代表和主體的華夏族語周邊諸族交往、融合的重要時期。自西周實行分封制後,中原華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國文化相互交流與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區性文化。周朝從文字產生到春秋中葉,書面文學逐漸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簡而繁的過程。詩經中的作品顯示四言詩日漸成熟。西周青銅器具有樸素、寫實的風格,聞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鐘》、《散氏盤》、《大盂鼎》、《大克鼎》與《虢季子白盤》等等。.

新!!: 朝鲜历史和周朝 · 查看更多 »

哈尔滨市

哈尔滨(a),简称哈市,别名冰城、東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位于中国東北平原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哈尔滨是20世纪中国的工业重镇,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省会城市中辖区面积最大、辖区户籍人口第二多的特大城市,现辖9区、2市、7县,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继重庆、北京、天津之后为全国第四;市辖区人口553.7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地区常住人口1063.60万人,列全国第八位。 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和浓郁的欧陆风情而闻名,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其地理位置,哈尔滨在近现代深受俄罗斯影响。1912年,哈爾濱的俄國僑民有43091人,佔當年哈爾濱人口73.7%。至今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很多俄式、欧式建筑遍布市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之一。今天,哈尔滨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中方永久轮值举办城市。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欧亚第一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根据国务院2013年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哈尔滨市为沿边开发开放通道中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音乐之城”。.

新!!: 朝鲜历史和哈尔滨市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朝鲜历史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新!!: 朝鲜历史和儒家 · 查看更多 »

商朝

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这標誌着中國歷史進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或稱为殷、殷商。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有系統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獻记载資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錄,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諸侯國商部落首领商汤於鳴條之戰滅亡夏朝後建立的。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於牧野之戰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擊敗而亡。 商朝具有豐富的考古学發現,主要遗址有位于今日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和商城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安阳的殷墟遗址等。在河北邢台市、邯郸市、河南信陽市、輝縣、新鄭市等許多地方還發現大量商朝文化遺產。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遷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對此看法比较一致。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後,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文化。.

新!!: 朝鲜历史和商朝 · 查看更多 »

全琫準

全琫準(전봉준,(阴历3月29日)),初名全永准。本贯天安,字明淑,号海梦。朝鲜东学党起义领袖。因个子矮而得绰号“绿豆将军”。.

新!!: 朝鲜历史和全琫準 · 查看更多 »

全羅北道

全羅北道()是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的一个韩国行政道,北以锦江为界与忠清南道相邻,东以小白山脉为界与庆尚南道相连,南与全罗南道接壤,西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隔海相望,面积8,066平方公里,人口超180万,有6市、8郡,首府位于全州市。 全罗北道是韩国汽车与造船业基地。韩国国内90%的商用车产自全罗北道。现代重工和群山造船所等世界级造船企业在全罗北道建有工厂和研发机构。全罗北道亦是韩国碳产业的先驱,拥有韩国首条碳纤维生产设施,并率先开发出韧性强度T-700级中性能碳纤维。全罗北道在扶安郡、金堤市和群山市海岸,通过填海造地计划建造409平方公里的融经济、产业及观光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自由城市“”。该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围海造地工程。 全罗北道是韩屋、、韩食、盘索里等韩国传统文化的中心。是国际慢城联盟指定的之一。全州拌饭和韩定食是代表性的韩国料理。全州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美食城市之一,每年举行。全罗北道亦是盘索里名著《春香传》和《兴夫传》的发祥地。首府全州市每年举办以盘索里为中心的。此外,全州每年还举办。每年4月末5月初在全州举行的全州国际电影节是韩国代表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 全罗北道拥有内藏山国立公园、德裕山国立公园、智异山国立公园、边山半岛国立公园4个国立公园和大芚山、马耳山等道立公园,以及金山寺、、丰南门等名胜古迹,举办过1997年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2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等国际体育赛事。.

新!!: 朝鲜历史和全羅北道 · 查看更多 »

全斗煥

全斗煥(,),字勇星(용성),号日海(일해),韓國第11、12任總統、韓國陸軍退役上將。本贯。 全斗煥1931年1月出生于今韩国慶尚南道陝川郡的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9月从韩国陆军士官军校毕业后,以少尉身份入伍,曾两次被派往美国接受军事培训。1961年五一六军事政变时,全斗煥积极支持朴正熙,成为朴正熙的亲信,先后担任中央情报部人事科长、第一空降兵副团长、第30警备大队任中校大队长、陆军参谋长首席副官、陆军第9师团第29团团长、特戰司令部旅长、总统警卫室作战次长助理、第1步兵師师长、国军保安司令部司令官等职。朴正熙被暗杀后,全斗焕通过军事政变掌权,成为韩国总统。 全斗焕奉行新军人权威主义的独裁统治,镇压民主化运动。 不过在他执政期间,韩国经济保持了很好的发展态势,经济结构得到改善,国际收支扭亏为盈,中产阶级得到壮大。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在全斗焕执政期间有些实际性发展,双方于1984年首次进行了南北离散家庭团聚会。全斗焕执政期间的韩美关系和韩日关系得到加强与改善。美国取消了卡特政府提出的撤出驻韩美军的计划,并继续帮助韩国实现军事现代化。韩日首脑实现了首次互访。此外,全斗焕政府还积极发展与欧洲传统友好国家,以及与东盟、非洲、中东的外交关系,使韩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1987年韩国爆发大规模六月民主运动后,全斗焕接受了其接班人卢泰愚的总统直选提案。1996年8月26日,全斗焕在金泳三执政期间因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和贪污罪被首尔地方刑事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并罚款2205亿韩圆,后于1996年12月被首尔高等法院改判为无期徒刑,1997年12月20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被金泳三和金大中赦免。.

新!!: 朝鲜历史和全斗煥 · 查看更多 »

公州市

公州市(),舊称熊津、熊川。位于韩国忠清南道中央。是百济的古都。面積940.18平方公里、人口113,294人。.

新!!: 朝鲜历史和公州市 · 查看更多 »

兴宣大院君

興宣大院君()是朝鮮王朝的宗室成員與政治家,為朝鮮王朝第26代君主高宗的生父。本貫全州李氏,諱--應,字時伯,號石坡、海東居士,居於雲峴宮,清人稱之雲峴君(운현군),諡獻懿。.

新!!: 朝鲜历史和兴宣大院君 · 查看更多 »

元大都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即“可汗之城”),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至元惠宗至正二十八年八月初二(1368年9月14日),为元朝京師。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南至长安街一线,东西至北京二环路一线。.

新!!: 朝鲜历史和元大都 · 查看更多 »

元封

元封在中国历史上被用作多个年号的名字:.

新!!: 朝鲜历史和元封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朝鲜历史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光州

光州,中国古代的州。 始建于南朝梁年间,治所在光城县(今河南光山县)。唐朝太极元年(712年)移治定城县(今河南潢川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东地。因濒淮河上游,自古为南北兵争之地。南宋在此置榷场,与金贸易。明朝辖境扩大至今息县。清朝雍正二年(1913年)升格为直隶州。民国二年,废州设道,光州直隶州改为豫南道(民国三年改为汝阳道),州治更名潢川县,因潢河(淮河支流)穿城而过而得名。光州下辖光山县(今光山县、新县),固始县(今固始县、淮滨县南部),商城县,息县(今息县、淮滨县西部)。近年,因潢川县、光山县施行一体化同城战略, 光州小商品商业发达,素有豫南小苏州、小汉口之称。.

新!!: 朝鲜历史和光州 · 查看更多 »

光武

光武可能指以下其中一個意思:.

新!!: 朝鲜历史和光武 · 查看更多 »

光武改革

光武改革(광무개혁/光武改革)為朝鮮王朝末期君主朝鮮高宗的現代化改革。朝鮮高宗於1897年改年號為光武,自稱光武皇帝。改革以“旧本新参”(以旧制度为根本、参酌新事物)为基本路线,在政治上趋向保守,同时推行经济和军事的近代化。从1897年到1904年这段时期,韩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被后世总结为“光武改革”。与辛丑条约之后晚清政府推行的“光绪新政”有很大的相似性,都带有浓厚而急进的西化色彩。.

新!!: 朝鲜历史和光武改革 · 查看更多 »

光海君

光海君(;),名李琿(),朝鲜王朝‎的第15代君主,公元1608年至1623年在位。他是前任君主朝鮮宣祖與其愛妃恭嫔金氏(공빈 김씨)所生的第二位兒子。葬於杨州赤城洞(位於今日南楊州市松陵里(송릉리))。.

新!!: 朝鲜历史和光海君 · 查看更多 »

勳舊派

勳舊派,又稱功臣派,是朝鮮王朝歷史上的一股政治勢力,因為在世祖時期協助王位的篡奪而取得政治實權的官僚學者。在士林派完全得勢之前,一直與士林派相互抗衡。李朝开国功臣也是勲舊派。.

新!!: 朝鲜历史和勳舊派 · 查看更多 »

图们江

图们江(,,z),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的长白山天池,干流全长500多公里,注入日本海。上游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游15公里为朝鲜与俄罗斯的界河。.

新!!: 朝鲜历史和图们江 · 查看更多 »

倭寇

倭寇(倭寇)是东亚地區对东亚海盗的贬称,一般是指13至16世紀期間活躍於朝鮮半島及中國沿岸的海盜,这些海盗被抓拿后一般報稱自己為日本人,故此又说是為日本海盗,惟歷史上倭寇来源众多,成分复杂,在倭寇最強盛之時,他們的活動範圍遠至東亞各地、甚至是內陸地區。 倭寇不一定都是來自日本的海盜。前期的倭寇,以日本人为主体,被称为「真倭」;戚繼光《紀效新書》倭寇的盔甲、武器、劍術戰法描述的非常清楚,和官府對決的戰鬥確實以精湛的日本劍術,甚至能做到一攻五。後期的倭寇,出現了以中国人为主体、其他東亞族裔為輔,被称为「假倭」,《明史日本傳》有云:「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朝鮮正史《世宗實錄》(二十八年十月壬戌)亦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而本國民假著倭服成黨作亂」。.

新!!: 朝鲜历史和倭寇 · 查看更多 »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极(z,),爱新觉罗氏,,是后金的第二代大汗和清朝开国皇帝,1626年10月20日至1643年9月21日在位,年号天聪(后金大汗时)、崇德(大清皇帝时),廟號太宗(v),谥号簡作文皇帝(v)。 皇太极早年译名不定,或作“黄台吉”、「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等,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他是后金建立者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后继承汗位,年号天聪,当时后金的实际统治区域为现中国东北大部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生产,持續增强兵力,为后来清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除了发展实力之外,也不断发兵入侵明朝。1636年,远征蒙古的察哈尔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天賜聰慧」的可汗,即「天聰」義譯)。同年改国号大清、年号崇德,在沈阳称帝,正式建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为满族,定满语为国语。仿汉制(重用漢人范文程),立百官。此后又以朝鲜国拒绝朝贺为由,大举南下侵略朝鲜,迫其臣服,将明朝在清朝后方的这一个重要盟友势力铲除。 1643年,皇太极逝世。其弟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夺皇位,最终由第九子福临(顺治帝)继位,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

新!!: 朝鲜历史和皇太極 · 查看更多 »

皇帝

皇帝是君主制國家元首的頭銜之一,意指帝國的最高統治者,通常做為最高位階的君主頭銜,凌駕在王與封爵之上。如皇帝職位由女性擔任,則稱「女皇」或「女帝」。.

新!!: 朝鲜历史和皇帝 · 查看更多 »

玄俊赫

俊赫(현준혁,或9月28日"三代世袭的北朝鲜第一家族" 《北美時報》 ),北韓政治家,國內派人,官至朝鮮勞動黨平安南道委員會委長,後死於暗殺。.

新!!: 朝鲜历史和玄俊赫 · 查看更多 »

睿宗

睿宗作为庙号,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睿宗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新!!: 朝鲜历史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神主

主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神主 · 查看更多 »

私有制

私有制,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

新!!: 朝鲜历史和私有制 · 查看更多 »

科举

科举是一種通過考试來选拔官吏的制度,源自中國,並傳播至漢字文化圈其他國家。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催生不論門第、以考试產生的“士大夫”阶层。除中國科舉外,鄰近中國的亚洲國家如越南、日本和朝鮮半岛也曾引入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 。 科举始于605年时的隋朝,发展并成型於唐朝,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1905年才被廢除;在越南更遲至阮朝末年的1919年才廢除,整个科举共持续1300多年。现代社会公務員的选拔制度亦是从科举制间接演变而来。.

新!!: 朝鲜历史和科举 · 查看更多 »

(又稱税赋、稅負、稅捐、租稅等)是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業法人)强制征收的貨幣或資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或延遲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或所得稅和財產稅和消費稅,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少數國家完全不用納稅,像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依稅法繳納的金額稱為「稅金」。依據不同課稅對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權、或是不同納稅人可劃分為不同的分類,稱為税种或稅目。政府依法對民間收取稅收的行為稱為課稅;個人或企業向政府繳納稅金的行為稱為納稅。政府要求納稅人在繳稅期限後繳足應納稅金稱為補稅,政府退還溢收稅金稱為退稅。.

新!!: 朝鲜历史和稅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王子之乱

一次王子之乱,是朝鲜李朝太祖八年(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发生的政变,又称戊寅靖社。.

新!!: 朝鲜历史和第一次王子之乱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朝鲜历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王子之乱

二次王子之乱,是1400年朝鮮王朝发生的宫廷政变,又稱庚辰靖社。.

新!!: 朝鲜历史和第二次王子之乱 · 查看更多 »

箕子

箕子,'''子'''姓,名胥餘。商朝宗室,,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惟纣不听,反囚禁之。於是他披頭散髮,裝瘋,以躲過災禍。周武王克殷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 《論語》微子第十八中记载箕子与微子,比干合称「殷有三仁」。據「淇縣縣志」記載,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干,配祀先師孔子、孟子、曾子、陽明子、文昌君。亦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根据司馬遷《史记》說法,箕子晚年統治朝鮮。另傳說,箕子死後被追谥為大圣王,《舊唐書》中說箕子也被朝鮮族奉為神祭祀。《舊唐書·卷199上》记载,后世的高句丽“頗有箕子之遺風”,“其俗多淫祀,事靈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 平壤牡丹峰腳下原有箕子陵。1959年,被金日成下令拆毀。.

新!!: 朝鲜历史和箕子 · 查看更多 »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기자조선),根据《史记》、《尚书大传》、《汉书》等史书的说法,是在公元前11世紀到前2世紀期間由商朝宗室箕子在辽宁与当地原住民东夷人一起建立的一个国家。是以东夷人为主体的国家。有学者认为该国原为箕氏侯国,在辽西的喀左县一带,与孤竹国相邻;在战国时代为燕国将领秦开所败,其国君被迫率百姓遁入朝鲜半岛。.

新!!: 朝鲜历史和箕子朝鲜 · 查看更多 »

纬度

纬度(φ)是一个地理坐标,用以确定一点在地球表面上的南北位置。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纬度相同的连线或其平行线,是一个与赤道平行的大圆。纬度通常与经度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在定义经纬度的时候,做了两个抽象假设。第一,以大地水准面来代替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由地球上静止平衡的海平面延伸到陆地内部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第二,用一个数学上简单的参考表面来作为大地水准面的近似。最简单的参考表面为球面,但是用旋转椭球面来模拟大地水准面要更为准确些。经纬度在这个参考表面上的定义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经度相同和纬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共同构成了这个参考表面上的经纬网。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的纬度和其在参考表面上的对应点一致,过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作参考表面的法线,该法线与参考表面的交点即为真实表面上那一点的对应点。纬度,经度和遵循某种规范的高度共同组成了 ISO 19111 标准中所定义的地理坐标系统。 由于有不同的参考椭球面,地表上一点的纬度特征也就并不唯一。ISO标准中关于这一点的描述为:如果坐标参考系统没有完全定义,那么坐标(主要指经度和纬度)顶多是模糊不清的,至少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对于精确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GPS,但是,在一般的使用中,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通常也就不提及参考椭球面。 在英文文本中,纬度通常使用小写希腊字母phi (φ)来表示。它以度、分、秒或者小数形式的度来计量,再附上N或S来表示北纬或南纬。 无论是为了使用经纬仪还是为了确定GPS卫星的轨道,纬度的测量都要求人们对地球重力场有充分的了解。研究地球的轮廓及其重力场的学科是大地测量学,这些内容将不会在此文中讨论。通过简单的名称变换,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地球坐标系统也可以扩展运用到月球,行星和其它天体上。 纬度数值在0至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30至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60至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度地区。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

新!!: 朝鲜历史和纬度 · 查看更多 »

统一新罗

统一新罗时代(668年-901年)是朝鮮半島的一個朝代。公元668年,新罗联合唐朝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不久,罗唐战争爆发,新罗获得了平壤以南的朝鮮半島,朝鲜半島进入了统一新罗时代。 900年后百济建立,901年泰封国建立,统一新罗时代结束,朝鲜半岛进入后三国时代。 统一新罗时代是1945年南北分治以后的术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政治的渴望,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历史学家建议使用南北国时代,其中包括了渤海国。在北朝鲜于50年代提出主体史学后,渤海国一度代替统一新罗成为朝鲜历史主线。认为渤海国在北部且继承高句丽,统一新罗由于长期臣服于唐朝而有悖于主体思想,统一新罗时代并不承认渤海国对于高句丽的继承,认为新罗为三国的唯一继承者。.

新!!: 朝鲜历史和统一新罗 · 查看更多 »

经国大典

《經國大典》是朝鮮王朝的法律文献,被譽为“國家的立国磐石”。它确立了朝鲜的官职制度、官衙机构等,当中的官职在1469年制定以后虽然有所变动,但在总体上还是遵行《经国大典》的规定。.

新!!: 朝鲜历史和经国大典 · 查看更多 »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新!!: 朝鲜历史和经济 · 查看更多 »

继承

繼承(英语:inheritance),在所有权人死亡后,将其财产、债务、爵位、世袭官职等转移给一个或多个继承人 。通常遵循法律和习俗。 被继承之物,则称遗产。是被繼承人死後,由其配偶或一定親屬,當然地、包括地繼承被繼承人之非一身專屬權之財產上權利以及義務。繼承人之資格和繼承的標的依時空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演變,原則上現代國家均以「配偶和一定親屬包括地繼承被繼承人之財產」為原則。财产是最为常见的被继承之物,可分为两种,即地产及个人财产。 近代各国对继承遗产均有详细法律规定。 在台灣,民國98年繼承編修法後,繼承--度可分為概括繼承有限責任、和拋棄繼承二種。概括繼承有限責任,係指繼承人摡括地承繼被繼承人非專屬性的債權債務及法律關係,但繼承人所負的責任,以其所得的遺產為限,故稱為有限責任;而拋棄繼承則是繼承人可以向法院為拋棄其因為繼承所取得的一切權利義務,而自始不與繼承發生任何關係之表示。 对继承遗产所提出的批评,主要是此种制度使人不劳而获,成为收入不平等之主要原因。此种谴责不但来自社会理想乃收入之完全平等的急进派,还有认为财富分配过于平均与现代关于人类尊严的概念不相容的较温和的思想家。不过,如果没有将一个人工作的果实传给下一代的吸引力,竞争及整个经济的运转,将受损害。人们可以想象一种社会制度,财产所有者的产权随他死亡而终止。这样他的遗产若不交给另一个人,势必终归社会所有,私有财产制亦当终止。.

新!!: 朝鲜历史和继承 · 查看更多 »

罗唐战争

#重定向 唐朝与新罗的战争.

新!!: 朝鲜历史和罗唐战争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朝鲜历史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美军

美利坚合众国軍(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一般簡稱美軍,是美国的聯邦武裝部隊,为世界整體实力最強的军队,其規模和裝備均位於世界前列。美军分为五大军种,即美国陆军、美国海军、美国空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時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二战时曾於日本广岛及长崎實戰應用)。美国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区部署海外駐軍,總計超過23萬人。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7193亿(2012年),約佔全世界军费開銷总计的47%,其綜合軍事實力世界第一。.

新!!: 朝鲜历史和美军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朝鲜历史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陆军

美国陆军(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利坚合众国军的陆上軍種。美国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2016年有现役军人758,000名,预备役军人955,000名。预备役軍人中550,000名编成为美国国民警卫队,405,000名编成为美国陆军预备役部队(USAR)。“GI”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陆军士兵的别称。.

新!!: 朝鲜历史和美国陆军 · 查看更多 »

瑞士

士联邦(Schweizerische Eidgenossenschaft;Confédération suisse;Confederazione Svizzera;Confederaziun svizra;正式称呼采用Confœderatio Helvetica,因此瑞士的ISO 3166双拉丁字母国家代号是“CH”)通稱瑞士(Schweiz;Suisse;Svizzera;Svizra),為中欧或者西歐國家之一,劃分為26個州。瑞士為聯邦制國家,伯爾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北靠德国,西邻法国,南接意大利,东临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 瑞士屬内陆山地國家,地理上分為阿爾卑斯山、瑞士高原及侏羅山脈三部分,面积41,285平方公里,阿爾卑斯山佔國土大部分面積,而800萬人口中,大多分布於瑞士高原,瑞士高原也是瑞士主要城市如經濟中心蘇黎世及日內瓦的所在地。瑞士因自然風光及氣候條件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过國際战争,瑞士自2002年起才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國,但瑞士實行積極外交政策且頻繁參與世界各地的重建和平活動;瑞士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發源地且為许多国际性组织总部所在地,如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在歐洲區域組織方面,瑞士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創始國及申根区成員國,但並非欧盟及歐洲經濟區成員國。 依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瑞士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同時瑞士人均財富也居(除摩纳哥之外的)世界首位。依國際匯率計算,瑞士為世界第19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39大經濟體;出口額及進口額分別居世界第20位及第18位。瑞士由3個主要語言及文化區所組成,分別為德语區、法语區及意大利语區,而後加入了罗曼什语區。雖然瑞士人中德語人口居多數,但瑞士並未形成單一民族及語言的國家,而且其國民中外國出生的比例相當高。對國家強烈的歸屬感則來自於共同的歷史背景及價值觀,如联邦主义及直接民主制等。傳統上以瑞士永久同盟於1291年8月初締結為建國之初始,而8月1日是瑞士國慶日。.

新!!: 朝鲜历史和瑞士 · 查看更多 »

瑞典

典王国(Konungariket Sverige)是一个位于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北歐国家,首都为斯德哥尔摩。西鄰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東邊為波罗的海與波的尼亞灣。即瑞典和與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於西南通过厄勒海峽大桥与丹麦相连。瑞典於1995年加入欧洲联盟。 瑞典面积为449,964平方公里,为北歐第一大国家,人口1000万,第三页 - 于2007年7月10日查阅。。64%的國土由森林覆蓋,人口密度低,只有都會地區人口密度較高,84%的人口居住在只佔国土面积1.3%的城市裡。瑞典是一个現代、自由與民主的高度发达国家,其公民享有高质的生活,政府亦非常注重环保。 瑞典是传统的铁、铜和木材出口国,其水资源也很丰富,但是石油和煤矿十分匮乏。隨著運輸以及通訊的進步,這些自然資源也能夠更大規模地從各地開採,尤其是木材與鐵礦。經濟自由與教育普及而讓瑞典開始歷經快速的工業化,並從1890年代開始發展製造業。20世紀瑞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 1397年,瑞典與丹麦和挪威一起所組成了卡爾馬聯合(芬兰此時還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瑞典於16世纪初脫離卡爾馬聯合,並且與鄰國進行了多年的戰爭,尤其是與俄羅斯以及從未完全承認瑞典已經離開了卡爾瑪聯合的丹麥-挪威聯合。17世纪時瑞典藉由戰爭擴張領土,成為了強權國家,其領土面积為目前的兩倍之大。1809年瑞典失去了芬蘭,也不再具有強權地位。之后,瑞典沒有再參與過戰爭。 現今,瑞典被視為極力追求人权和平等的国家之一。瑞典二戰後設立許多社會福利的制度,並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

新!!: 朝鲜历史和瑞典 · 查看更多 »

生产关系

生產关系是一個概念,经常出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资本论》中。它第一次出现在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但其实在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出现了这个概念。.

新!!: 朝鲜历史和生产关系 · 查看更多 »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指中华人民共和国1953年至1956年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包括“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合称为「三大改造」,其目的是改变生产关系的性质。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方面)在中国基本建立。.

新!!: 朝鲜历史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 查看更多 »

甲午战争

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稱清日戰爭,國際通稱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鲜半岛、辽东、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进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战争。丰岛海战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新!!: 朝鲜历史和甲午战争 · 查看更多 »

甄萱

萱(;),是朝鮮半島後三國中後百濟的建立者,900年至935年在位。 根據《三國遺事》記載,甄萱本姓李,後以甄為氏,咸通八年出生於新羅尚州的加恩縣。其父阿慈介是黃澗甄氏始祖,以農自活,光啟中據沙弗城(今尚州)自稱將軍。《李磾家記》則記載阿慈介是新羅真興王彡麥宗和思道夫人朴氏第三子的曾孫《원문과 함께 읽는 삼국유사》, 후백제 견훤(後百濟 甄萱), 한국인문고전연구소(2012년)。阿慈介有五子一女,分別是:長子甄萱、二子將軍能哀、三子將軍龍蓋、四子寶蓋、五子將軍小蓋。一女大主刀金。四子皆知名於世。 甄萱成年後體貌雄奇,志氣倜儻不凡。他加入新羅軍隊,進入王京金城(今慶州市)。後被派往西南海防衛,因為作戰勇敢,常常身先士卒,被昇為裨將。 當新羅政治混亂,綱紀廢弛,又加上饑荒,百姓流離失所,盜賊蜂起。甄萱便有了覬覦天下之心。他在892年聚眾起兵,攻取了京西南州縣,所到之處紛紛響應。旬月之間得到了部眾五千多人。於是襲破武珍州(現光州)作為根據地,自封為新羅西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國、漢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此時,北原的叛亂者中良吉的兵馬比較強壯,弓裔投奔在良吉麾下。甄萱聽說後,遙授良吉為裨將。 900年,甄萱西巡至完山州(現全州),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甄萱大喜,自認為自己繼承了百濟的江山,遂稱後百濟王,建立職官制度。同時,甄萱派使者出使吳越朝貢。吳越王錢鏐報聘,並授予他檢校太保的官職。 901年(天復元年),甄萱圍攻大耶城,但無法攻克。910年(開平四年),錦城歸順弓裔的泰封國,甄萱以步騎三千人圍攻,經旬不解。912年(乾化二年),甄萱與弓裔戰於德津浦。 918年,泰封國發生政變,大將王建奪取王位,建立高麗。甄萱得知後,於秋八月派一吉飡閔郃前往高麗慶賀,並贈送孔雀扇及地理山竹箭。同年遣使赴吳越進獻馬匹,吳越王報聘,加授中大夫。 920年,甄萱率領步騎一萬攻破大耶城,移軍進禮城。新羅的景明王派阿飡金律前往高麗求救。王建出兵支援新羅,甄萱得知後率軍撤退。自此,後百濟與高麗表面和平,實際上關係緊張。而新羅因為國力衰弱難以復興,便私下與高麗結好,以為外援。 924年(同光二年)秋七月,甄萱遣子須彌强徵調大耶、聞韶二城之兵攻打高麗的曹物城。曹物城固守且戰,須彌强失利而歸。八月,遣使向高麗獻上驄馬。翌年冬十月,甄萱親率三千騎兵至曹物城,王建也率精兵前來。王建希望暫時和解,以老其師,便遣使求和,並以堂弟王信為人質。甄萱同意和解,並送外甥眞虎交質。十二月,後百濟攻取了居昌等二十餘城,遣人出使後唐稱藩。後唐策授甄萱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判百濟軍事,依前持節、都督全武公等州軍事、行全州刺史、海東四面都統指揮兵馬制置等事、百濟王,食邑二千五百戶。 926年,眞虎在高麗暴卒,甄萱懷疑是王建故意殺害,便將王信囚禁在監獄中,又派人出使高麗,討還了前年所送的驄馬。秋九月,甄萱大舉進攻新羅,新羅向高麗求救。冬十月,王建親自率軍救新羅。後百濟之兵突襲並攻破了新羅的都城金城,俘虜了景哀王脅迫其自殺,並強行逼迫新羅王后與自己淫亂,又立新羅金氏王族的金傅為敬順王。隨後,俘虜王弟孝廉、宰相英景,取新羅的國帑、珍寶、兵仗、子女百工之巧者而歸。王建率精兵五千人在公山截擊甄萱,與之大戰。高麗大敗,將軍金樂、申崇謙戰死,王建僅以身免,甄萱乘勝攻取了大木郡。契丹使者裟姑、麻咄等三十五人來聘,甄萱派將軍崔堅送乘船其歸國,途中遭遇風暴,飄至後唐的登州,全部被後唐誅殺。 928年(天成三年)夏五月,甄萱潛師突襲高麗的康州,殺死三百餘人,將軍有文生投降。秋八月,派將軍官昕率軍築陽山。王建派將軍王忠攻擊,後百濟兵退至大耶城。冬十一月,甄萱選拔勁卒,攻破缶谷城,殺守卒一千餘人,將軍楊志、明式等生降。翌年秋七月,甄萱以五千人攻破義城府,高麗守將洪術陣亡。又率大軍,在古昌郡瓶山之下與王建交戰,失敗,損失八千餘人。翌日,甄萱迅速聚集殘兵攻破了順州城,高麗將軍元逢逃跑。甄萱將順州百姓全部遷移到了全州。 清泰元年(934年)春正月,甄萱得知王建屯兵運州,便率五千人前來。高麗將軍庾黔弼乘其尚未佈陣,率勁旅騎兵數千人突襲,斬殺三千餘人。自此後百濟開始衰退,熊津(今公州)以北三十餘城聞風歸降高麗,甄萱麾下的術士宗訓、醫者訓謙、勇將和崔弼等人也紛紛歸降王建。 甄萱多有娶妻,這些妻妾為其生下了十多個兒子,其中兒子甄金剛身材高大而且多有智謀,最受甄萱寵愛。甄萱欲將王位傳給金剛,引起另外三個兒子神劍、良劍、龍劍的不滿。當時良劍為康州都督、龍劍為武州都督,只有神劍一人在甄萱身邊。伊飡能奐派人前往康、武二州,與良劍、龍劍等人合謀,於清泰二年(935年)春三月,同與波珍飡新德、英順等人,勸神劍將甄萱囚禁在金山寺,並派人殺死了金剛,自稱後百濟大王。甄萱被囚禁了三個月後,與季男能乂、女子哀福、嬖妾姑比等逃脫,來到高麗的錦城,派人求見王建。王建大喜,派將軍庾黔弼、王萬歲等人前去將他接來,待之以厚禮。因為甄萱年長王建十歲,王建尊其為尚父,授館以南宮,位在百官之上,賜楊州為食邑。 936年,甄萱之婿朴英規在後百濟得知此事後,便遣人送款於高麗,表示願為內應。夏六月,甄萱上表王建,請求出兵討伐逆子。王建同意了這個要求,先派太子王武、將軍朴述希領步騎一萬至天安府。秋九月,王建率領三軍至天安會合,進軍一善。神劍率兵抵抗,隔一利川相對佈陣。王建與甄萱觀兵,以大相堅權、朴述希、金山,將軍龍吉、奇彦等,領步騎三萬為左翼;大相金鐵、洪儒、守鄕,將軍王順、俊良等,領步騎三萬為右翼;大匡王順式,大相兢俊、王謙、王乂、庾黔弼,將軍貞順、宗熙等,以鐵騎二萬、步卒三千及黑水鐵利諸道勁騎九千五百為中軍;大將軍公萱,將軍王含允,以兵一萬五千為先鋒,鼓行而進。百濟將軍孝奉、德述、明吉等見勢力強大,棄甲歸降。王建得知神劍在中軍,讓將軍公萱直搗中軍。後百濟大敗,神劍與二弟及將軍富達、小達、能奐等四十餘人生降。王建受降後,誅殺了能奐,赦免了神劍,另有神劍兄弟三人皆被誅殺的說法。甄萱憂懣發疽,數日後卒於黃山寺。.

新!!: 朝鲜历史和甄萱 · 查看更多 »

燕山君

燕山君(;),姓李,名(),兒名無作金,是朝鮮王朝第10代君主,1494年至1506年在位。第7代君主世祖曾孫、第11代君主中宗異母兄,也是继端宗(鲁山君)之后,朝鮮王朝歷史上第二位廢王。.

新!!: 朝鲜历史和燕山君 · 查看更多 »

盧泰愚

盧泰愚(,)是韓國政治人物,曾於1988年至1993年间任大韓民國总统,祖籍中国山东,大韓民國大邱出生,韓國陸軍退役將領。.

新!!: 朝鲜历史和盧泰愚 · 查看更多 »

癸亥条约

亥条约,日本称为嘉吉条约,指的是1443年己亥东征之后李氏朝鲜与日本对马岛岛主宗氏签订的防止海盗活动,合法进行贸易的协议。 按照协议,对马岛岛主承认李氏朝鲜的宗主权,朝鲜方面则给与对马岛在对马海峡的贸易优先权,并每年赐米200石。.

新!!: 朝鲜历史和癸亥条约 · 查看更多 »

癸酉靖難

酉靖難是發生在朝鮮端宗時期,朝鮮王室相殘的局面,最後由首陽大君李瑈獲得勝利,登基為王,成為朝鮮世祖。.

新!!: 朝鲜历史和癸酉靖難 · 查看更多 »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新!!: 朝鲜历史和百济 · 查看更多 »

韓國獨立運動

韓國獨立運動(한국의 독립운동)或朝鲜独立运动(조선의 독립운동),是指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朝鮮半島民眾為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實現民族獨立的反日鬥爭。1907年8月1日,日本强行解散朝鲜军队,并逼迫高宗让位, 实行所谓的统监政治。许多朝鲜士兵拒绝缴械并携枪出走,组织抗日武装,引发大规模的反日义兵运动。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将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伊藤博文击毙。 1919年的「三一運動」是獨立運動的第一個高潮,韓國獨立人士於中國上海成立大韓民国临时政府。1932年,大韓民國临时政府在上海策動了舉世震驚的虹口公園爆炸案。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后,上海被日本攻下,临时政府的核心人员十余人流亡到了重庆。从1939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大韓民国临时政府在重庆组织光复军。光復軍利用其通曉日語的優勢,主要從事書寫標語、對敵廣播喊話等瓦解敵軍工作以及審問敵軍戰俘、破譯敵軍口令等工作。 而从1932年起,朝鲜共产党領導人金日成就在中国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共产党人所领导的游击队是主要朝鲜抗日力量之一。金日成所率領的部隊在1937年攻下朝鮮半島北部普天堡鎮,可是在1941年被迫退出到苏联。 1945年,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美軍軍事佔領朝鮮半島北緯38度以南領土,成立了美軍政廳;蘇聯軍隊佔領北緯38度以北,成立了蘇聯民政廳。1947年秋,美国在联合国提出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朝鲜半岛举行民选,成立政府后,美蘇撤军。然而,1948年的选举仅在--举行,在选举结果的基础上,8月15日,大韩民国宣布成立。同年9月9日,在苏联的支持下,金日成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后因朝鲜半岛两政府之间存在合法性争议,爆发了朝鲜战争。.

新!!: 朝鲜历史和韓國獨立運動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

联合国(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缩写作 ONU;United Nations,缩写作 UN 或 U.N.)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政府间國際組織,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公民自由、政治自由、民主及實現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聯合國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1945年,取代國際聯盟以阻止戰爭並為各國提供對話平臺。聯合國下設了許多附屬機構以實現其宗旨。 到2018年中為止,聯合國共193個成員國,包括除梵蒂岡城國以外所有无争议的主權國是联合国会员国。在聯合國遍及世界的辦事處中,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通過全年舉行定期會議來決定實體和行政議題。聯合國由六大主要機構組成:聯合國大會(主要的審議機構)、安理會(以決定對和平與安全的某些決議)、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以協助促進國際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和發展)、秘書處(為聯合國提供所需的研究、資訊和設施)、國際法院(主要的司法機構)以及聯合國託管理事會(當前不活躍)。其他重要的聯合國機構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糧食計畫署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的行政首長是聯合國秘書長。聯合國的經費由會員國分攤和自願捐贈。聯合國現今有六種工作语言,分別為:阿拉伯语、汉语(聯合國中文日為每年的4月20日)、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新!!: 朝鲜历史和联合国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1950年7月7日通過84號決議文。由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提交議案,當日獲得通過。.

新!!: 朝鲜历史和联合国安理会84号决议 · 查看更多 »

联合国军 (朝鲜战争)

#重定向 联合国军.

新!!: 朝鲜历史和联合国军 (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鍾路區

#重定向 鐘路區.

新!!: 朝鲜历史和鍾路區 · 查看更多 »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Bronze Age),又称青铜器时代、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鉛的合金,因为其氧化物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而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青銅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的第二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青銅時代的特色是青銅的廣泛使用,即利用銅與錫、鉛、銻或砷的合金製作工具和武器。.

新!!: 朝鲜历史和青铜时代 · 查看更多 »

衛滿

卫满(),是前2世纪时期卫氏朝鲜的建立者。他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个有同时代史书明确记载的君主。《史记》只记载了他的名字——满,未记载其姓氏,在《汉书》中才提及他姓卫。 卫满本来是汉朝漢人,为燕王卢绾的部下。卢绾虽是汉高帝刘邦的--,但依然被疑为谋反被汉廷讨伐。前195年,卢绾逃至匈奴,而卫满东逃。根据《史记》,卫满率领千人,改换蛮夷之服东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居秦朝故空地上下鄣,在真番、朝鲜等族和从燕国、齐国逃来的汉人中称王,建都在王險城(可能即今日朝鲜的平壤)。时汉朝天下初定,约在前192年、前191年,辽东太守约定卫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勿使犯边。有了汉朝的支持他扩大了卫氏朝鲜的疆域,方数千里。前108年,卫氏朝鲜在他的孙子卫右渠手中被汉武帝灭亡。 400年后,《魏略》的记载,卫满是取代箕子的后代准王在朝鲜称王的。准王南逃,自称韩王。 根据日本平安時代《新撰姓氏录》记载,日本氏族笔氏的祖先是朝鲜半岛的渡来人,为卫满的后裔。.

新!!: 朝鲜历史和衛滿 · 查看更多 »

西汉

西汉(前206年或前202年-8年、23-25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是汉朝的一部分。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建立政權,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在定陶县 (今属山东省)称帝,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项羽以“巴蜀汉中四十一县”封刘邦,以治所在汉中称“汉王”,称帝后遂以封国名为王朝名。又刘邦都城长安位于刘秀所建汉王朝都城洛陽之西,为加以区别,故史称“西汉”,有时又以都城与刘秀所建汉王朝的相对位置代称为“西京”。而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在刘秀所建汉王朝之前,因此历史上又称前者为“前汉”。 西汉建立后,刘邦废秦苛法,实施无为而治。减轻赋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并且獎勵開荒,使汉初经济得到恢复。文帝、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 中国战略网。 西汉初期分封诸侯王,而后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最终导致在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被削弱。 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汉朝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欧亚大陆文化贸易的交流。武帝还采用儒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 中华文化信息网。当时又建立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得到发展。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和外戚更加得势,百姓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哀帝时,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病死,孺子刘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西汉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废帝)刘贺等一些在位时间较短且为吕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话,西汉一共经历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为孺子婴没有当上皇帝,仅仅当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把新朝灭亡后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汉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西汉极盛时的疆域东、南到海,西到今巴尔喀什湖、费尔干纳盆地、葱岭一线,西南到今云南、广西以及今越南中部,北接大漠,东北至今朝鲜半岛北部。 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外贸易繁荣,耕地扩大,冶金和纺织技术先进,现在巩县铁生沟遗址发现的低温炒钢炉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汉是中华文化的高峰,通过丝绸之路和各国往来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寝遍布关中,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显示出“汉并天下”的时代风貌。汉朝后华夏族出现了新的自称“汉族”。.

新!!: 朝鲜历史和西汉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新!!: 朝鲜历史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馬韓

韓,是公元前100年至300年間位於古代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忠清、全羅兩道)的部落联盟, 与“辰韩”和“弁韓”(弁辰)合称“三韩”。 据《后汉书·卷85》记载,马韩位于三韩西部,有五十四国。马韩北与乐浪郡,南与倭相邻。 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 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马韩与高句丽、濊貊一样都有在十月祭天的风俗。 《后汉书·安帝纪》载:公元121 年,马韩曾帮助高句丽围攻玄菟城。 4世纪,馬韓後來被扶余别种百濟所滅。.

新!!: 朝鲜历史和馬韓 · 查看更多 »

首尔

#重定向 首爾.

新!!: 朝鲜历史和首尔 · 查看更多 »

首爾

首尔(,官方英語拼法:Seoul,國際音標:),正式名稱為首爾特別市,為韓國首都,同時為韓國及朝鮮半島最大城市,位于韓國西北部的汉江流域,地處朝鮮半島中部。公元前18年,朝鲜三国时期的百济首先定都于此地,之後成為高麗王朝的南京和朝鮮王朝的國都,現今為韓國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全市人口約1千萬;以首爾為中心的首都圈人口則達2千4百萬。 首尔曾举办1986年亚洲运动会、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與日本合辦)、2017世界棒球經典賽等国际体育赛事與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等国际会议,並獲選為2010年的世界设计之都。都會區內有昌德宮、水原华城、宗庙、朝--鲜王陵、南漢山城等5處古蹟列為世界遗产。.

新!!: 朝鲜历史和首爾 · 查看更多 »

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是1945年9月8日至1948年8月15日之間(史称“盟軍託管時期”),美国陆军在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區设立的軍政府,也是日本殖民朝鮮結束至大韓民國成立之間的3年,統治南朝鮮的政權。軍政廳设在汉城(今首尔特别市),一般簡稱美軍政廳(;),統治期間則一般稱作美軍政期()。 儘管許多奠定近代韓國發展的社會制度及基礎建設是在美軍政廳統治期間設立的,但是南朝鮮在此期間也為各種因素導致的頻繁政治、經濟動亂所苦,日本殖民時代的後遺症依然同時在美軍政廳託管的南部、及蘇聯民政廳託管的北部存在著,美軍政廳推行的許多政策也引發南朝鮮民眾的不滿,包含繼續任用前日本殖民政府內的官僚作為顧問,排擠、審查甚至強行解散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獲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支持及承認),及最後因冷戰導致美蘇佔領區分別獨立爲大韓民國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導致了朝鮮半島的南北分裂。 此外,暫時接管韓國的美國軍事政府,對於統治、管理一個遠東國家時面臨的挑戰並無充分準備,進駐朝鮮之後,對於其語言、政治環境亦毫無知悉,再加上美軍政廳的許多政策也都意外地促成了不穩定的效應。大量的南下脫北者(估計40萬人)、難民及歸國海外韓僑湧入,均加劇了南朝鮮地區的動盪不安。.

新!!: 朝鲜历史和駐朝鮮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 · 查看更多 »

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为大清帝國與大日本帝国於1895年4月17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明治二十八年)在日本山口縣赤間關市(今山口縣下關市)签署的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又称《中日講和條約》,日本方面稱為《下关条约》或《日清講和條約》。清廷代表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李鸿章和欽差全權大臣李经方,大日本帝國政府代表为首相伊藤博文和外務大臣陆奥宗光。該條約的签署,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並導致割讓臺灣、澎湖、遼東半島予大日本帝國,造成往後50年的台灣日治時期,遼東半島割讓後因三國干涉還遼未成。條約中文原本現典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文原本則藏於東京國立公文書館。.

新!!: 朝鲜历史和马关条约 · 查看更多 »

諺文

諺文,现在的韓國称其为韓字(한글),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以区别於历史上的名称「朝鲜文」()。其俗称「朝--鮮字母」、「音文」、「训民正音」等,是朝鮮语所使用的表音文字。15世纪,在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1418年-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其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于1443年正式创建,1446年頒布使用。在创造这些简单的音标以前,韓國人主要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諺文有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可能组成许多音节。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能全面的記錄朝鮮語的語音。諺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減少文盲、促進出版事业发达,贡献甚巨。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是世上最为系統化的文字。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如「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告祀」及「枯死」等都寫作「고사」。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文義辭彙。.

新!!: 朝鲜历史和諺文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新!!: 朝鲜历史和高句丽 · 查看更多 »

高丽大藏经

丽大藏经,又称八萬大藏经,是13世纪高丽王朝高宗用16年时间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经之一。高丽大藏经内容全面,准确无误,做工精美,为韩国第32号国宝。其保存地韩国海印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 高丽大藏经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汉字,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每块木板长24厘米,宽60厘米,高2.6-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高丽大藏经涵括北宋,契丹和高丽的大藏经版本,並有高麗高僧所添加的內容,对了解古代中国和契丹的大藏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高麗大藏經在1962年被列入大韓民國國寶,並在2007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

新!!: 朝鲜历史和高丽大藏经 · 查看更多 »

高丽王朝

#重定向 高麗_(918年-1392年).

新!!: 朝鲜历史和高丽王朝 · 查看更多 »

高丽穆宗

麗穆宗(;),諱王訟(),字孝伸。高麗國的第七任君主,997年─1009年在位。 他是景宗之子,母親為獻哀王后皇甫氏。 997年十月戊午受内禅卽位。十一月遣合门使王同颖到契丹告嗣位。十二月壬寅到威凤楼赦免犯人,救病人、嘉奖文武官及僧人、国内神祇皆加勋号,尊母皇甫氏为太后。契丹派千牛卫大将军耶律迪烈来贺千秋节。王迎命告于成宗柩前。998年以王生日为长宁节。七月徐熙逝世。癸未改西京为镐京。999年七月作眞观寺于城南为太后愿刹。十月幸镐京斋祭,大赦恩赐耆老、老军人。契丹遣右常侍刘绩来册王为尙书令。日本人道要弥刀等二十户来投,编入利川郡。高丽派吏部侍郞朱仁绍觐见宋真宗,陈述国人思慕华风,为契丹劫制。1001年十一月幸中原府,宴群臣,嘉奖大臣。 1003年太后皇甫氏与金致阳私通生子。太后逼大良院君王詢为僧。1004年三月改定科举法。十一月甲寅幸镐京,斋祭、赦杖罪以下、养耆老、加方岳州鎭神祇勋号。1005年正月东女眞寇登州,烧州鎭部落三十余所。三月己酉汰外官,本年温州文士周伫来投授礼宾注簿。1006年六月戊戌嘉奖文武官员。本年彗星见。1007年二月契丹派遣耶律延贵来加册王为守义保邦推诚奉圣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尙书令兼政事令、上柱国,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七百户。七月戊寅流放平章事韩蔺卿于杨州、吏部侍郞金诺于海岛。十月戊申幸镐京,斋祭,赦免流罪以下加国内神祇勋号。本年镐京地震。 1009年,高丽武官金致陽火燒高麗王宫後威脅要殺死穆宗篡位。穆宗于是传北方戍邊将領康肇救驾。康肇到開京後,立刻殺死了金致陽及其支持者。與康肇為敵的大臣們馬上散布謠言說康肇要谋反篡位。穆宗得知後开始策劃要殺死康肇。康肇于是下令其部下殺死所有與他為敵的所有人,包括穆宗王訟。王訟死後廟號愍宗,諡號宣靈大王,葬於恭陵。高麗顯宗三年改諡號為宣让大王,廟號穆宗,陵號改稱义陵。 高丽史记载穆宗十二年1009年春正月,大府油库起火,千秋殿被焚毁。王因此悲郁成疾,不览朝政。群臣惶恐,要探视,王不许。王与蔡忠顺崔沆密议立嗣大良院君,派皇甫于义等前去迎接新王。康兆因手握兵权,二月请王出游归法寺,兴兵占领皇宫,王携太后出逃法王寺。不多时,皇甫于义等将大良院君迎到,显宗即位。康兆杀金致阳父子等七人,废穆宗为让国公,上书新王说自己愿意归老,但同时遣人在积城县逼穆宗自刎。取门板做棺材,停棺于馆。一个月后,康兆让人火化穆宗尸首, 陵曰恭陵,谥宣灵,庙号愍宗,显宗三年葬积城县南。改为义陵,谥曰宣让,庙号穆宗,五年加谥孝思,十八年加威惠,文宗十年加克英,高宗四十年加靖恭。.

新!!: 朝鲜历史和高丽穆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

麗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 · 查看更多 »

高麗 (918年-1392年)

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麗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918年泰封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推翻弓裔建立高丽国,定都于自己的家乡开京(即今开城)。高丽历史在朝鲜半岛维持了近500年,直到1392年朝鲜王朝的建立。 佛教是高丽国的国教。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国青瓷制作手艺精湛,闻名世界。部分观点认为,高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国家,但史學界大多數則認為中國在更早的時期已經發明了銅活字印刷術,並用於印製紙鈔。 高丽国都的开城在三国时代属于高句丽,所以王建以高丽为国号(“高丽”的名稱源于“高句丽”,高丽就是高句丽王朝后期通用的简称)。高丽被今天的朝鲜政府认为是朝鲜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 但有些学者并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朝鲜的国家是新罗,如韩国学者李基白就表示:“毕竟是统一的新罗的领土和人民,在那里形成的社会文化构成了后来朝鲜历史的主流”。韩国前总统金大中也曾在文中提及统一的新罗为韩国历史的源头。.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 (918年-1392年) · 查看更多 »

高麗史

《高麗史》是一本記載有關朝鮮半島上高麗王朝歷史的紀傳體官史,於朝鲜王朝初期成書,從1392年起至1451年,經歷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四朝,歷時59年才完成。期間史書經過多次修訂,編纂者有郑麟趾等多人。全書於文宗元年八月(1451年)完成。 高麗王朝傳32代君主,歷時475年。在此期間,存在著與《朝鮮王朝實錄》相類似的歷代國王實錄——《高麗王朝實錄》。《高麗史》是參照多種官方和私人文獻、書籍而編纂而成的,這些書籍大部份在朝鮮王朝期間因為政治需要被焚毀而失傳。此外,在《高麗史》編纂期間,朝鮮王朝還組織編纂了《高麗史節要》。.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史 · 查看更多 »

高麗太祖

麗太祖(;),諱王建(),字若天(),是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918年至943年在位。王建原是泰封國建國者弓裔的大將,家族是朝鮮半島西南岸專門作貿易和商業活動的豪族,死後廟號太祖,諡號神聖大王。 高麗穆宗五年(1002年)四月加諡元明,高麗顯宗五年(1014年)三月加光烈,十八年(1027年)四月加大定,高麗文宗十年(1056年)十月加章孝,高麗仁宗十八年(1140年)加仁勇,高麗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勇烈,通称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葬於显陵。.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太祖 · 查看更多 »

高麗神宗

麗神宗(;)諱王晫(),字至华,高麗國的第20代君主,1197年─1204年在位,初名王旼()。 明宗二十六年(1196年),權臣崔忠獻把握機會,誅滅操控大權的武臣李義旼。崔忠獻誅殺李義旼不久,便進一步擴大打擊對象,先是重誅李義旼三族,繼而大殺朝臣。次年(高麗明宗二十七年,1197年),崔忠獻廢高麗明宗,擅自改立明宗弟王晫為王。經過這樣的君主改易,崔忠獻權勢就更為穩固,並獲得「靖國功臣三韓大匡大中大夫上將軍柱國」的頭銜,成為高麗朝廷中的大權臣,確立了崔氏的統治地位。 1204年,王晫死後廟號神宗,諡號敬恭靖孝大王,葬於陽陵。由其子熙宗王韺繼位。.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神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禑王

麗禑王(;)是高丽王朝第32位国王(1374年—1388年在位),高丽恭愍王和奴婢般若所生之子。初名牟尼奴()。.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禑王 · 查看更多 »

高麗高宗

麗高宗(;)諱王皞(),是高麗國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忠憲安孝大王(),葬於洪陵。 高麗高宗在位初期,高麗處於武臣政權時期,高宗沒有實權,僅僅只是崔氏武臣政權的一個傀儡。 高麗高宗初期,高麗受到了契丹殘部的攻擊。1218年,高麗聯合蒙古擊敗了契丹,雙方締結了同盟條約。然而蒙古要求高麗向其稱臣朝貢,這激怒了崔氏政權的首領崔瑀,1225年雙方斷絕國交。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崔瑀持堅決反對蒙古的態度,拒絕向蒙古朝貢並於次年強行將都城從開京遷到了江華島。雖然蒙古騎兵不善水戰,無法攻下江華島,但高麗本土都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屠殺,事實上處於滅亡的狀態下。此後高麗又受到蒙古的六次攻擊。 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後,高宗向蒙古妥協,將太子王倎送到蒙古當人質。此後高麗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在此之前,高麗國王在國內自稱天子,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在此之後高麗廢除了天子稱號和相对应的礼仪;王后降格為王妃,王太子的地位也被降格為王世子。 高麗高宗在位期間,花費了16年時間刻成了著名的高麗大藏經。.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高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肅宗

麗肅宗(;)諱王顒(),字天常,高麗國的第十五任君主,1095年─1105年在位,初名王熙()。 高麗文宗的第三子。幼而聪慧,孝敬勤俭,雄毅果断,五经子史无所不览。文宗曾说: "后之复兴王室者其在尔乎。" 1095年迫使高麗獻宗禪位,因此即位。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文惠康正明孝大王葬於英陵。.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肅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毅宗

麗毅宗(;)諱王晛(),高麗國的第18代君主(1146年—1170年在位),初名王澈()。死後廟號毅宗,諡號剛果莊孝大王(),葬於禧陵。 王晛是高麗仁宗王楷的長子,為恭睿王后任氏所生。在他擔任太子的時候,高麗仁宗曾懷疑其能力不足,曾一度考慮將其廢去太子之位。 1146年,仁宗駕崩,由太子王晛繼位,是為毅宗。毅宗在位期間,貪圖遊山玩水,親近文臣,例如許洪材、李復基、韓賴、金敦中等有文采的文臣都受到了寵信。相對地,武臣則受到了疏遠甚至歧視。當時高麗王朝的政策本身就是重文輕武的,毅宗的行為更加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 1170年,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與武臣都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卻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李義方、李高等人武臣對此非常不滿,欲盡誅文臣以洩憤。毅宗得知武臣的不滿後,為了平息他們的憤怒,到達普賢院之後,特意召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前來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毅宗寵信的文臣韓賴卻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了他。文臣與武臣的矛盾終於爆發,李紹膺、李義方、李高、鄭仲夫等武臣發動兵變,盡殺韓賴、金敦中等文臣。李高、蔡元欲弑毅宗,但被梁淑阻止。於是鄭仲夫逼毅宗到軍器監,太子王祈到迎恩館。不久武臣們廢黜了毅宗,迎翼陽公王晧即位,是為高麗明宗。武臣們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職,高麗歷史進入了武人時代。 1173年八月,文臣金甫當發動叛亂,派張純錫、柳寅俊前往毅宗流放地巨濟縣,圖謀迎立毅宗復位。鄭仲夫、李義方得知此事後,派李義旼、朴存威帶兵前往阻止,將張純錫、柳寅俊等人全部劫殺於雞林,劫持了毅宗,並在坤元寺北淵逼毅宗飲毒酒而死,棄其屍體於淵中。前副戶長弼仁等人秘密收葬了毅宗的屍體。後改葬於禧陵。.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毅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明宗

麗明宗(;)諱王晧(),字之旦,是高麗國的第19代君主,1170年─1197年在位。 王晧是高麗仁宗王楷的第三子,封翼陽公。1170年,鄭仲夫等高麗武將因不滿毅宗對武將的欺壓,推翻毅宗。毅宗遜位於巨濟縣,太子王祈被流放到珍島縣。鄭仲夫、李義方等人領兵迎翼陽公王晧即位。 1197年九月,崔忠獻兄弟幽禁明宗於昌樂宮,流放太子王祦於江華島,立平凉公王晫為君,是為高麗神宗。 1202年九月,明宗患上痢疾,十一月薨於昌樂宮。死後廟號明宗,諡號皇明光孝大王,葬於智陵。.

新!!: 朝鲜历史和高麗明宗 · 查看更多 »

高朱蒙

東明聖太王(),姓高(고),名朱蒙(주몽),亦作鄒牟(추모)、眾解、中牟、仲牟、或都慕,是传说中高句麗的开国国君。 约前37年,在沸流水(今富爾江)畔之紇升骨城(又稱卒本城,今桓仁縣五女山城)建高句麗国。這國家在鴨綠江中游的佟佳江 (卒本扶餘) 附近。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

新!!: 朝鲜历史和高朱蒙 · 查看更多 »

魏书

《魏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中叶的北魏王朝的历史。.

新!!: 朝鲜历史和魏书 · 查看更多 »

議政府

議政府是李氏朝鮮時代的最高行政机构,源於高麗王朝時期的都評議使司(도평의사사),朝鮮定宗時改稱「議政府」。根據《經國大典》的規定,議政府職掌“總百官,平庶政,理陰陽,經邦國”。府內的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合稱三公(三政丞)。.

新!!: 朝鲜历史和議政府 · 查看更多 »

豪格

豪格(a;),爱新觉罗氏,清太宗皇太极长子,母为皇太极继妃乌喇纳喇氏。谥肃武亲王。.

新!!: 朝鲜历史和豪格 · 查看更多 »

鳥銃

鳥銃,又稱鳥槍、鳥嘴銃,是明清時期對火繩槍和燧發槍的統稱 ,第7頁。。明嘉靖年间傳入中國,與中國原有諸銃器相比具有照門、照星、銃托、銃機,大大提升了精準度和射程。 鐵砲(或鐵炮)是日本語在江戶時代之前對槍械的稱呼,但在廣義的用法中也包含了如火砲一類的大型火器。 現代日本語則是以「銃」來表示槍械,很少使用鐵砲一詞。.

新!!: 朝鲜历史和鳥銃 · 查看更多 »

趙光祖

趙光祖(조광조,),字孝直,號静庵,是16世紀朝鮮王朝的著名思想家及政治家,改革家。他在士林派的領首同己卯士禍中被朝鮮君主中宗賜死,後來在仁宗登位後獲平反,諡號文正。金宏弼·柳崇祖的門人。.

新!!: 朝鲜历史和趙光祖 · 查看更多 »

鸭绿江

鸭绿江(满语: ;汉语拼音:,)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一条界江。入海口地区,朝方岛屿——绸缎岛和薪岛等与中方陆地接壤,因此鸭绿江江面末段完全在朝方一侧。目前河口为双方共用。.

新!!: 朝鲜历史和鸭绿江 · 查看更多 »

軍事

軍事(military),古稱軍務,即軍隊事務,是與一個國家及政權的國防或武裝部隊相關的學問及事務。.

新!!: 朝鲜历史和軍事 · 查看更多 »

軍隊

軍隊也稱為武装力量,是被授權及武器来保護其國家和全部或部分人民的利益的正規武装力量。軍隊的任務一般會是保護國家及人民,以及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也有些國家的正規武装力量不稱為軍隊,例如完全軍事化的日本自衛隊、德國聯邦國防軍。 今日一般國家的軍隊大約包括陸軍(或包含憲兵)、海軍(或包含海軍陸戰隊)、空軍(或包含防空部隊)等軍種所組成,有些還包括特種部隊、戰略飛彈部隊、太空部隊、電子戰部隊等。並在軍人之中劃有軍官、士官、士兵等軍階。軍隊可以利用國家義務役或者募兵來補充兵源。 軍隊在社會中還有其他的機能,包括推動政治議程(甚至最極端的軍政府)、保護經濟利益、內部的群眾控制、建設、緊急事件的處理、社会仪式、守衛重要區域等。軍隊也會有獨立的次文化,也可能會發展其獨立的基礎設施,可能包括住屋、學校、公共設備、食物生產及銀行等。軍隊事務泛稱為軍事。 士兵是組成軍隊的要素之一,其起源比信史本身還要久。古典时代就有很多軍事領導及權力的記錄。西元前1274年的卡迭石战役是決定拉美西斯二世登基的重要事件之一,也在紀念碑上記載。一千年後中國的秦始皇也用陪葬的兵马俑展現其軍力Terra cotta of massed ranks of Qin Shi Huang's terra cotta soldiers。古罗马很注重軍事,留下許多相關論文及著作,也包括許多凯旋门及。.

新!!: 朝鲜历史和軍隊 · 查看更多 »

辰国

辰国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通称。辰国被认为是三韩的前身,其都城可能在汉江之南。在《山海經·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盖国大体上与辰国位置相当。 辰国被认为是像后来的三韩一样的联盟式的国家。汉武帝因卫满朝鲜阻止辰国等邻近小国入汉朝贡,于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发兵远征朝鲜。灭亡卫满朝鲜后,辰国发展成为三韩部落。从考古上看,辰国是辽宁青铜器文化的外延,其中以忠清道、全罗道发现的辽宁青铜器为最多。 三韩中的辰韩与弁辰沿用了辰国的名字。马韩曾宣称自己是辰国之王。 最早关于辰国的记载为《后汉书》认为三韩之地“皆古之辰国也”,《三国志》也记载辰韩是“古之辰国也”。而同样的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中有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界地与之。有城栅,其言语不与马韩同”,所以辰韩与辰国的关系就变得无法查证,而辰国被称为古国,其究竟存在于什么时候也有待考证。 也有观点认为,在卫满灭亡箕子朝鲜后,箕子朝鲜的准王逃亡马韩部落建立的国家被称为辰国,其地理位置也大体相当。.

新!!: 朝鲜历史和辰国 · 查看更多 »

辰韓

辰韓(진한,しんかん),是古代(公元前2世紀末至公元後4世紀左右)朝鮮半島南部部落之一,在洛東江以东庆尚道,與馬韓及弁韓合稱三韓。三韩是现在朝鲜族的直系祖先,也是如今韩国国名得来的原因。.

新!!: 朝鲜历史和辰韓 · 查看更多 »

辽东

辽东在現代汉语中多指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是位于中国辽宁辽河以东,渤海与黄海之间的一个半岛。而在中國历史上,「辽东」范围稍大于辽东半岛,大致上为现在辽河以东的辽宁省地區,是漢地的組成部分。.

新!!: 朝鲜历史和辽东 · 查看更多 »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它的北面边界是鸭绿江口与辽河口的联线,其它三面临海。千山山脉从南至北纵贯整个半岛。最高点高于1000米。最高为步云山1131米。半岛沿海地带是平原,海中有很多岛屿,著名的有小龙岛,蛇岛 (中国),长山群岛等等。由于海洋气候影响半岛上冬暖夏凉,夏季是避暑胜地。重要的城市有大连市、营口市、丹东市等。.

新!!: 朝鲜历史和辽东半岛 · 查看更多 »

辽河

辽河(巨流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南部的大河,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等省区。干流长1390公里,流域面积(包括浑河、太子河)21.9万平方公里。.

新!!: 朝鲜历史和辽河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朝鲜历史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一作“達嚕噶齊”,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歷史上一种特殊的职官称谓,與它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魯合剌禿孩,意謂「提調」,另有宣差,持節之意。 达鲁花赤最初为成吉思汗所设,曾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达鲁花赤原意为“掌印者”,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裡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裡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这种做法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主義差別待遇色彩。但是,也有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在金帳汗國,他們與八思哈有關,但有不同。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新!!: 朝鲜历史和达鲁花赤 · 查看更多 »

辛未洋擾

辛未洋擾(1871年6月10日至11日),發生於朝鮮王朝,繼丙寅洋擾之後的另一個朝鮮與外國的衝突事件。.

新!!: 朝鲜历史和辛未洋擾 · 查看更多 »

郑仲夫

郑仲夫,高丽王朝时期的武将,也是武人政权掌权者。 根據《高麗史》記載,鄭仲夫本貫海州鄭氏,身材高大,美鬚髯,令人望之生畏。原為州的軍籍,後來上京,宰相崔弘宰異其容貌,充控鶴禁軍。後來又受到高麗仁宗的重用,任命為牽龍隊正。一次在除夕宴上,鄭仲夫表演雜技,內侍金敦中年輕氣盛,用火焰燒鄭仲夫的鬍鬚取樂。鄭仲夫大怒,當殿辱駡並毆打了金敦中。金敦中回家後將此事告訴了擔任宰相的父親金富軾,金富軾上奏高麗仁宗,欲將鄭仲夫逮捕拷問。仁宗表面上同意了,暗地裡卻秘密告訴鄭仲夫,使他得以逃回鄉里。從此以後,鄭仲夫與金敦中等文臣集團結下了深仇大恨。 後來,鄭仲夫憑藉關係,得以重新當官,在高麗毅宗初年擔任校尉,後來升任上將軍。當時高麗王朝重文輕武,文臣執掌朝政,武臣則沒有參與朝政的權力。這引起了文臣集團與武臣集團之間的緊張對立。在毅宗年間,這種對立形勢達到了極點。 1170年,高麗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和武臣皆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則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牽龍行首散員李義方、李高等人,對文臣與武臣之間的差別待遇十分不滿。 毅宗察覺到了這一點,為了平息武臣的不滿,在到達普賢院時,特意召見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在御前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李紹膺年老力氣小,在與一年輕人搏鬥中失敗逃走。文臣韓賴趁機上前毆打李紹膺。這件事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最終鄭仲夫、李義方、李高率武臣發動兵變,大肆屠殺文臣,廢黜了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建立了武人政權。 然而武人政權在建立之後就發生了內訌。李高試圖剷除鄭仲夫、李義方二人以獨攬大權。次年,鄭仲夫聯合李義方殺死了李高,隨後兩人同秉朝政。1173年,金甫當在西北地方發動叛亂,欲擁毅宗復位。李義方殺死了毅宗,平定了叛亂。1174年,李義方殺死了西京守將尹仁美,這使得李義方在軍中的影響力大為下降。 李義方專橫跋扈,大肆屠殺文臣甚至強姦王室女性成員,強迫高麗康宗娶自己女兒為王后。鄭仲夫感覺到自己地位受到威脅,命兒子鄭筠、女婿宋有仁謀殺了李義方。在剷除了李義方以後,鄭仲夫獨攬大權,但當時高麗境內的軍隊叛亂和民變此起彼伏。其中,較為出名的是西京將領趙位寵的叛亂(1176年)和晉州奴隸的亡伊、亡所伊之亂(1176年—1177年)。鄭仲夫成功鎮壓了晉州的叛亂,並招安了亡伊、亡所伊起義軍。然而不久以後,亡伊、亡所伊兄弟再次起兵。雖然兄弟二人於1777年被處決,但不少窮苦的百姓依然前仆後繼地發動民變,反抗朝廷。 在高麗朝廷大廈將傾的時刻,鄭仲夫不得不決定退隱,此時他是已經將近80歲的人了。其子鄭筠繼承其位。為了像父親一樣執掌政權,鄭筠不惜使用行賄的手段,取得了王室的支持。鄭仲夫的家奴同文臣宋詝、張博仁發生爭執,鄭仲夫大怒,欲發兵殺死文臣。這使許多朝臣認為很有必要推翻鄭仲夫的獨裁政權。1179年,年輕的將軍慶大升發動兵變,殺死了鄭筠和宋有仁。鄭仲夫聞變出逃,藏匿於民舍,被軍士搜出,斬首於市。.

新!!: 朝鲜历史和郑仲夫 · 查看更多 »

郑梦周

郑梦周(정몽주;4月),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달가),号圃隐(포은),庆尚北道永川人,高丽王朝末期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詩人、文学家,高丽王朝的最後的門下侍中(1390年-1392年4月)。被誉为韩国理学之中興祖。.

新!!: 朝鲜历史和郑梦周 · 查看更多 »

郑汝立

郑汝立(정여립, 1546年-1589年)是朝鲜王朝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本貫'東來'。字'仁伯'(인백),號'竹島'(죽도)。.

新!!: 朝鲜历史和郑汝立 · 查看更多 »

舍门将军号事件

舍门将军号事件(英语:General Sherman Incident 韩语:제너럴셔먼호 사건 )1866年发生的美国武装商船与朝鲜军队冲突事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这一事件作为朝鲜近代史的开端。.

新!!: 朝鲜历史和舍门将军号事件 · 查看更多 »

阿巴泰

阿巴泰(z;),满洲正蓝旗人,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1589年六月十六出生,母侧妃伊尔根觉罗氏。.

新!!: 朝鲜历史和阿巴泰 · 查看更多 »

阿爾泰

阿爾泰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阿爾泰 · 查看更多 »

阿濟格

阿濟格(p;),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生母为大妃阿巴亥,与多尔衮、多铎为同母兄弟。阿濟格是順治帝的叔父,麻臉,粗暴,私下呼顺治帝為“孺子”,多爾袞病故,他欲承襲攝政,濟爾哈朗等以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等罪名,將阿濟格削爵幽禁,入獄後性情更加狂暴,諸王上奏稱阿濟格悖亂已極,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賜死於獄中。.

新!!: 朝鲜历史和阿濟格 · 查看更多 »

阿斯达

阿斯达(Asadal)是传说中朝鲜半岛第一个王朝檀君朝鲜的首都。.

新!!: 朝鲜历史和阿斯达 · 查看更多 »

阿敏 (清朝)

阿敏(z;),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天聪初年四大贝勒之一。.

新!!: 朝鲜历史和阿敏 (清朝)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朝鲜历史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是西元1619年明朝與女真族的後金政權在萨尔浒(a;山名,位于今遼寧省撫順市東部渾河中上游大夥房水庫東南岸)發生的一场大战,明軍大敗於金军,从而改变了辽东的战略格局。.

新!!: 朝鲜历史和薩爾滸之戰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新!!: 朝鲜历史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考古學上继青铜时代之后的一个人类社会发展时代。这是在实际上所说的铁器时代是指的早期阶段,在晚期各国都已经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也就多以各国的朝代来称呼其时代。当时人們已能冶铁和製造鐵器作为生产工具。其與之前時代的主要區別在於農業發展,宗教信仰與文化模式。 鐵器時代是在三時代系統中最後的主要時期,三時代系統是丹麥考古學家克里斯蒂安·于恩森·汤姆森在1836年時所提出,共分為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與鐵器時代。。 不同地區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有所不同,即使同在歐洲,日耳曼地區和羅馬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亦有所不同。世界上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是赫梯王国,大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年左右。中国在春秋(公元前五世纪)末年,大部分地区已使用铁器。 雖然各地區進鐵器時代的時間不盡相同,亦難以以準確的年份標示,但鐵器時代與之前時代的區別仍是十分明顯的。鐵器時代是指已經能運用很複雜的金屬加工來生産鐵器。鐵的硬度,高熔點與鐵礦的高蘊含量,使得鐵相對青銅來說來得便宜及可在各方面運用,所以其需求很快便遠超青銅。 在美洲及大洋洲的鐵器時代並不是發展自青銅器時代,因為鐵的運用是由歐洲探險家傳入的。.

新!!: 朝鲜历史和铁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鄭道傳

鄭道傳(정도전,),字宗之(종지),號三峯(삼봉),是高麗王朝末期和朝鮮王朝初期的文臣、政治家、詩人、革命家、儒學學者,朝鮮王朝的首任宰相(都評議使司事:1392年7月-1398年8月26日),本貫奉化。他在李成桂奪取高麗政權、建立朝鮮王朝的事件中立下了功勳。.

新!!: 朝鲜历史和鄭道傳 · 查看更多 »

重庆市

重庆市,简称巴、渝,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首批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国际航空枢纽、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 、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温泉之都,中国著名三大火炉城市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1000多年,是巴渝文化属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对外开埠的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重庆同华盛顿、伦敦、莫斯科一道被列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大指挥中心,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 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 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重庆拥有渝新欧铁路、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部地区第二座实行72小时免签的城市。.

新!!: 朝鲜历史和重庆市 · 查看更多 »

釜山廣域市

釜山广域市(),简称釜山,是韩国繼首尔之后的第二大城市。2010年,釜山市人口360万,釜山都市圈(包括周边的金海市和梁山市)的人口有400多万。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930211424/http://world-gazetteer.com/wg.php?x.

新!!: 朝鲜历史和釜山廣域市 · 查看更多 »

金堉

金堉(朝鮮語:김육、1580年-1658年9月)韓國李氏朝鮮中期的文臣及實學者、政治家、經世家。他是大同法的施行者。字伯厚(백후)、號潛谷(잠곡)、晦靜堂(회정당)、諡號文貞(문정)、本貫清風金氏。朝鮮顯宗妃明聖王后的親祖父,1651年-1654年和1655年-1658年間任朝鮮的領議政。.

新!!: 朝鲜历史和金堉 · 查看更多 »

金宗瑞

金宗瑞(김종서,),字國卿(국경),號節齋(절제),諡號忠翼(충익),本貫順天金氏,是朝鮮王朝時代的武臣,歷世宗、文宗、端宗三朝。曾经奉命和郑麟趾一同编修《高丽史》。.

新!!: 朝鲜历史和金宗瑞 · 查看更多 »

金枓奉

金枓奉(김두봉,),號白淵(백연)。朝鲜政治人物和学者。曾任朝鲜第一届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兼朝鲜國家元首。延安派领袖。另外,他是朝鲜语语言学的奠基者之一,著作有《朝鲜语本》、《朝鲜语文典》等。 1886年生于庆尚南道。1946年2月16日在中国成立朝鲜新民党,任党主席。8月,新民党与北朝鲜共产党合并成立北朝鲜劳动党,金枓奉出任中央委员会委员长。1948年出任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后期改任南北朝鲜劳动党合并成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一职由金日成接任。“八月宗派事件”后被开除出党。去世情况不详,或被處死,估计在1958年左右。金枓奉有一女儿。 Category: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委員長 Category: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Category:庆尚南道出身人物 D Category:朝鲜国家元首 Category:語言學家.

新!!: 朝鲜历史和金枓奉 · 查看更多 »

金正日

金正日(朝鮮語:김정일,),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世襲第二代最高領導人,生前擔任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及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金正日是朝鮮建國領導人金日成長子,其母為金正淑。金正日经过最高人民会议选举,擔任最高领导人,領導朝鮮長達17年。 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朝鲜语称军衔为“军事称号”),2012年2月14日被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事称号。2012年4月11日的劳动党代表会议上被拥戴为“永远的总书记”,将朝鲜劳动党总最高领导人的职称改为“第一书记”;在13日的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5次会议上被拥戴为「永远的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新!!: 朝鲜历史和金正日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朝鲜历史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金日成

金日成(朝鮮語:김일성,),原名金成柱(김성주),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國父」、先后任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和总书记。由1948年开始,直至其去世一直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掌權長達46年之久,也是金日成主義的核心。其子金正日和孙金正恩亦先后接掌政权。 執政期間在其與蘇聯、中國兩邊交好下,朝鮮透過外交往來、經貿手段獲得大量援助,生活水準一直高過韓國,直到1970年代末情況才被扭轉。1992年被朝鲜授予“共和国大元帅”军衔,1998年修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他为“共和国永遠的主席”。.

新!!: 朝鲜历史和金日成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朝鲜历史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新!!: 朝鲜历史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英俄尔岱

英俄尔岱(a;),又作英古尔代、英古代、英峩岱、龙骨大(용골대,文观部式:Yonggoldae)等,他塔喇氏,满洲正白旗人,曾从征萨尔浒、沈阳、铁岭、辽阳、北京、朝鲜、锦州、松山等地,战功卓著,逐渐晋封至二等公,因娶饶余郡王阿巴泰之女,号多罗额驸,历任都统、户部尚书等职。英俄尔岱曾多次出使朝鲜,丙子战争后曾作为册封朝鲜国王使,重新册封朝鲜仁祖李倧为朝鲜国王。.

新!!: 朝鲜历史和英俄尔岱 · 查看更多 »

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Yalta Conference;Ялти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又称雅爾達密約,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領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於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间,在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幾亞宫内举行之一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制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方針,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局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德黑兰会议后,第二次同盟國首脑会议,惟結論在1945年7至8月之波茨坦会议就有争议。許多人批评此次會議,使蘇聯及各國共产党得以控制中欧、东欧以及亞洲許多國家,主要是會中羅斯福以及邱吉爾都未尊重战时被佔領国家之期望,將被苏联“解放”之国家先交由聯合國代管(联合国1945年10月才成立,甚至连联合国宪章于雅尔塔会议结束2个月后才签署。且战后盟军没有任何一方将位于欧、亚的曾被占领国交由联合国代管;联合国曾托管的11个地区,其中7個在非洲、4個在大洋洲)。此外,為爭取蘇聯對日本宣戰,包括帮助中国从日本关东军手中夺取满洲国,會中部份內容“侵犯”中國權益甚大。會前其他国家並不知情,故有“雅爾達密約”之稱。 1944年6月,随着诺曼底登陆,盟军在德国西线展开大规模反攻,第三帝国已无力回天。1945年2月,美英认为有必要和苏联商讨德国战败后对欧的权力分配问题,并商讨下一步对日作战。对欧洲大陆,希望苏军加强对德攻势,基本原则以谁攻克的地区战后由谁控制,辅以对重要地区相互交换。在东南亚,美军在菲律宾开展一系列登陆战,开始把对日作战的重点从海战转向陆战;同期自1944年6月起对日本本土的B29大规模无差别轰炸效果有限,1945年2月4日李梅刚展开烧夷弹战术试验;在东亚大陆上中国军队尚与日军僵持,日军占领大片中国土地;而东北亚满洲地区则拥有大片土地,重工业设施,70万关东军尚未直接参战。因此美英希望苏联尽快转入对东北亚日军的进攻,打消日本依托东亚、东北亚,与盟国长期僵持并得以谈判的念头。.

新!!: 朝鲜历史和雅尔塔会议 · 查看更多 »

柳寬順

柳寬順(유관순/류관순,)被譽為大韓民國的聖女貞德。她原是梨花學堂(今日梨花女子大學)的學生。1919年3月1日在京城(今首爾)鍾路區的塔洞公園參與韓國獨立運動,並簽署獨立宣言,成為獨立運動家。之後她把獨立的信息帶返家鄉,並主導多次社會運動。她後來被捕,並被判處7年徒刑。這刑期在33位獨立宣言簽署人當中,刑期最高。基於這個理由,她要求上訴,並被移送至京城。在京城她没有得到減刑,其後更在西大門刑務所內因為嚴刑拷打及營養不良而死,得年只有17歲。.

新!!: 朝鲜历史和柳寬順 · 查看更多 »

李义旼

李义旼(、,),高丽王朝时期武人政权的第三位独裁者。1183年,庆大升去世后,李义旼夺权。他统治高丽13年,直到1196年被崔忠献杀死。.

新!!: 朝鲜历史和李义旼 · 查看更多 »

李廓

李廓(),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宰相李程之子。元和十三年(818年),獨孤樟榜進士及第,授司经局正字。任鄠縣縣令。大和三年,以监察御史为剑南西川節度從事。大中二年(848年),官武寧軍節度使,但不能治軍。補闕鄭魯奏稱:“新麦未登,徐必乱”。次年廓果然因軍亂被逐。後官颍州刺史。累官刑部侍郎。後任夏綏節度使。工於诗,与姚合、贾岛友善。《全唐詩》存其詩十八首。.

新!!: 朝鲜历史和李廓 · 查看更多 »

李芳幹

#重定向 懷安大君.

新!!: 朝鲜历史和李芳幹 · 查看更多 »

李芳硕

李芳硕(),朝鲜王朝开国之君太祖李成桂第八子,母显妃康氏。.

新!!: 朝鲜历史和李芳硕 · 查看更多 »

李觉

李觉,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李觉 · 查看更多 »

李高

李高()是高麗王朝的一名將領。由於當時高麗王朝重文輕武,李高對高麗毅宗優待文臣、賤待武臣的行為非常不滿,遂於1170年(高麗毅宗二十四年)與鄭仲夫、李義方等人在普賢院發動兵變,推翻高麗毅宗,擁立高麗明宗。此後,李高被封為大將軍衛尉卿,與鄭仲夫、李義方等發動政變的武臣們兼任朝廷中的文官職務,武臣的勢力急劇膨脹。 李高希望成為新的國王,夥同法雲寺僧修惠、開國寺僧玄素等人,計畫於1171年(高麗明宗元年)發動叛亂。但其密謀被李義方得知。在他準備叛亂之前,李義方擊殺他於宮門外。李義方盡誅李高的黨羽,李高的母親也被斬首,其親族流配外島。唯獨李高的父親由於對李高的叛逆行為深惡痛絕而幸免於被誅。 李高死後,李義方、鄭仲夫專斷朝政,建立武人政權,開創了高麗王朝長達100餘年的武人時代。 Category:李姓 Category:高麗軍事人物 Category:朝鮮半島遇刺身亡者.

新!!: 朝鲜历史和李高 · 查看更多 »

李舜臣 (朝鮮)

李舜臣(리순신/이순신,),字汝谐,本貫德水,朝鮮京畿开丰(今开城)人,朝鲜王朝‎時期名将,谥号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1604年朝鮮宣祖(李昖)追封其為孝忠仗義迪毅協力 宣武功臣,同列者有權慄和元均,加贈德豐府院君。 日本入侵朝鮮时期,李舜臣数次成功的在海上战术性的擊敗了日本人。改进了龟船,在近海骚扰日本朝鲜征伐军的海上供给,于国家即将完全沦陷的时刻,让日本知道朝鲜还是有一支抵抗力量的存在。其中鸣梁大捷和闲山岛大捷是李舜臣最负盛名的两场海战。1598年,李舜臣在露梁大捷中配合明军水师作战时,与明军鄧子龍老将军一起担任伏兵角色。日军失败后向外突围时在观音浦遭遇前来封堵的李舜臣和鄧子龍。两位将军不幸双双遇难,死後被朝鲜民族誉为民族英雄。.

新!!: 朝鲜历史和李舜臣 (朝鮮) · 查看更多 »

李适之亂

李适之亂發生於1624年(仁祖2年),叛變的將軍李适由於不滿在在仁祖反正事件中論功行賞的賞賜,所以發起事變,推舉仁祖大王的叔叔興安君李瑅為新王。叛變事件令漢陽陷落,但只維持了三天。之後,李适兵敗於昭川,並向安士誠投降;興安君在被送返漢陽的途中,被沈器遠殺死。.

新!!: 朝鲜历史和李适之亂 · 查看更多 »

李溰

#重定向 李𣳫.

新!!: 朝鲜历史和李溰 · 查看更多 »

李成桂

朝鲜太祖(;),諱李成桂(),字君晋(),号松轩(),即位后更名李旦()。朝鮮王朝的开国之君,庙号太祖,谥号康獻至仁啓運聖文神武大王(),累諡為康獻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大王。光武三年(1899年),高宗追尊他為皇帝,改諡至仁啓運應天肇統廣勳永命聖文神武正義光德高皇帝()。 李成桂祖籍全罗道全州李氏。其父李子春是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戶兼达鲁花赤。1356年,李成桂与李子春帮助高丽恭愍王收复双城总管府后归附高丽。由于在随后抵御蒙元和红巾军的入侵中李成桂战功显赫而被提拔。1388年,李成桂由于不肯奉命发兵辽东,而起兵谋反。1392年,在高丽权臣郑道传的辅佐下,李成桂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即位后,李成桂清除了原高丽禑王的势力,并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朝鲜王朝太祖实录》:“上即位,量受万户、千户之职,使李豆兰招安女真...

新!!: 朝鲜历史和李成桂 · 查看更多 »

李明博

李明博(,),第17任大韓民國總統,曾任大韓民國漢城特別市(今首爾)市長,2008年至2013年任總統職位,随后由朴槿惠继任。 李明博早年畢業於高麗大學商學部,後來進入現代集團旗下現代建設工作長達27年,并担任首席执行官。1992年起從政,一直擔任國會議員直至1998年。 2002年他當選漢城特別市市長,2006年卸任,期間於2005年要求大中華地區把漢城改名為首爾。 2007年參選總統,在黨內初選擊敗前總統朴正熙之女朴槿惠成為總統候選人,最終以48.7%當選為大韓民國總統,成功締造韓國第二次政黨輪替。.

新!!: 朝鲜历史和李明博 · 查看更多 »

李承晚

李承晚(,),字承龍(승룡),號雩南(우남),大韓民國首任總統、第一至三屆總統(1948年-1960年)。在任期间實施教育治国政策,能源科技国策。 1875年出生在朝鮮黃海道平山郡,曾就读于培材大学(时称培材学堂),1905年獲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士學位,191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政治博士學位。1919年任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國務總理,同年受任臨時政府總統。1921年赴美推動韓國獨立運動。1945年歸國任民主議院議長。1948年任大韓民國制憲國會議長,同年獲議會選為總統。1951年創立自由党,自任總裁。 其後在1952年、1956年及1960年在被指選舉嚴重舞弊的情況下,連續三次當選總統,1960年因「4·19學運」被迫下野,旋被迫辭職並流亡美國夏威夷直至1965年逝于檀香山。.

新!!: 朝鲜历史和李承晚 · 查看更多 »

東濊

東濊(漢語拼音:wèi)是存在于公元前二世紀至五世紀的古代朝鲜半岛东北部部落国家。北与高句丽和沃沮,南与辰韓,西与乐浪郡接壤。其领地相當於今天朝鲜的咸镜南道和江原道 (北)以及韩国的江原道 (南)。 東濊在公元前108年前是古朝鮮藩属。卫满朝鲜被灭后汉朝在此設立臨屯郡,臨屯郡後併入樂浪郡。313年,樂浪郡被灭后,東濊成為高句丽的藩属。在公元400年左右,高句丽好太王吞并東濊北部。高句丽勢力从此深入朝鲜半岛中部。东濊部分南部则被新罗吞并。 東濊与高句丽,沃沮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文化相似。東濊人与高句丽人同在每年的第十个月举行载歌载舞,武术表演的祭天(舞天)仪式。東濊人视老虎为神物。 《三國志》稱東濊有約2万户,以农业耕作为生。東濊法律严惩占用公用土地者。出果下馬、貊弓、海豹皮朝貢。他們是最後一個獨立濊人王國(其他的已被扶餘國與高句麗消滅)。.

新!!: 朝鲜历史和東濊 · 查看更多 »

板門店

板門店(판문점)是位於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與大韓民國之間的朝韓非軍事區(DMZ),為主要舉行會談的建築物在內的其周邊之場所,板門店與柏林圍墙一同被視為冷戰時期的象徵。 板門店離首爾約52公里,離平壤約147公里,離開城工業園區約8公里,分屬南韓京畿道坡州市郡內面造山里以及北韓开城特级市管轄,為南北之间唯一的接點,並且設有中立國監察委員會,由瑞士、瑞典、捷克與波蘭四國監察。附近除了會議室之外,還設有南韓的和平之家與北韓的統一閣等設施。板門店是於军事分界线上设置的,在东西800m南北400m长方形的共同警備區(JSA),相隔聯合國軍和朝鮮人民軍的警備崗哨。2004年10月31日,美方把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域警備任務正式移給韩国。 板門店每日的觀光名額有限,且並非每天都有導覽團開放名額。未满10岁以上的普通国民与由大韩民国政府机关/团体主管的政府邀请或推荐的外国人可以参观。參觀時不得穿有洞的牛仔褲、工作服、T恤、短褲及其他過於暴露的服裝,不得飲酒及攜帶酒類,並且必須攜帶身份證件(如護照、住民登錄證等)。 該地所代表的朝韩非军事区由於長久以來屬軍事管制,除軍事人員之外罕有人煙,因此當地自然生態沒有外來人為的干擾,各種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繁衍相當的多元,已有計畫將該處列為國際生態保護區。.

新!!: 朝鲜历史和板門店 · 查看更多 »

桓雄

桓雄又名天帝子、天王、天王郎。桓因的儿子,也是檀君朝鲜的开国王檀君的父亲。 根据《三国遗事》和《帝王韵纪》的记载,天帝桓因的儿子桓雄想下凡与人类一起生活。得到桓因的同意后,桓雄率领3000人降临到太白山(一说是朝鲜平安道境内的妙香山),建立了“神市”。 除了带来风伯、雨师、云师外,桓雄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则并教给人类各种各样的艺术,医学和农业技术。 据说,当时山洞中的一个虎和一个熊,求桓雄把他们变成为人。桓雄给了他们20片蒜和一把艾草,并告诉它们吃完之后百日之内不能见阳光。虎没能照办,因此没能变成人。熊在第21日时变成了女人。熊女因没有丈夫,于是在一棵神檀树下再次向桓雄祈祷,希望能有一个孩子。桓雄被熊女的祈祷打动,娶了熊女为妻。后来熊女生了个孩子,就是檀君王俭。 韩国1979年出版的野史《桓檀古记》(환단고기,参看Hwandan Gogi)宣称,蚩尤即传说中朝鲜半岛的王朝倍达国第14代君主慈乌支桓雄(자오지 환웅)。此書也成為後來的偽歷史書大朝鮮帝國史的引證。.

新!!: 朝鲜历史和桓雄 · 查看更多 »

檀君

檀君是朝鲜半岛民间传说中的始祖与山神,為檀君朝鮮的開國國君。據《三國遺事》的記載,檀君名王儉,是帝释桓因之庶子桓雄與熊女栖梧結合而生。 朝鲜人的祖先崇拜檀君为神的存在,把他建立国家的10月3日定为开天节,祭檀君。尤其在江东的檀君陵,政府专派官员或以国王名义,举行盛大的开天节活动。 根据20世纪初的偽書《桓檀古记·番韩世家 上》中說法,檀君於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建立檀君朝鮮,定都王儉城(可能在今日朝鲜的平壤)。.

新!!: 朝鲜历史和檀君 · 查看更多 »

檀君朝鮮

檀君朝鮮(단군조선)是一个关于朝鲜族起源的神話傳說,是後世朝鲜半岛对传说中檀君所建立的国家的一种称呼。朝鲜半岛现存有关这一传说的最早文字记录見於1280年代高麗国师一然所著的《三国遺事》。.

新!!: 朝鲜历史和檀君朝鮮 · 查看更多 »

歐亞大陸

歐亞大陸或亚欧大陆是亚细亚洲大陆和欧罗巴洲大陆的合稱。面积5473.8万平方公里。亚、欧二大陆单从地理学方面来归类应属同一个、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洲。亚洲与欧洲的分别主要出于社会学区别这两个地区人文历史的需求。 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亞歐大陸由亞歐板塊、印度板塊、阿拉伯板塊和東西伯利亞所在的北美板塊所組成。注意,在此说的亞歐大陆并不完全是亚洲与欧洲的并称,而是大陆的连着的陆地部分,所以亞歐大陆并不包含两大洲的“岛屿”。 另外,亞歐大陸亦有其他意思。它亦可以是前蘇聯解體後各個加盟共和國所在的地域的雅稱。而傳統上,亞歐大陸這一塊大陸地有不同的種族居住,組成了西亞、南亞、東南亞、東亞及歐洲等多個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圈。亞歐大陸(以及北非)在歷史上也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地域(不包括西伯利亞等邊陲)所在。.

新!!: 朝鲜历史和歐亞大陸 · 查看更多 »

武亭

武亭(무정;),原名金武亭(김무정),朝鲜咸镜北道镜城郡人,八路军军事将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武亭在中国红军红三军团,没有任过排长。他是由上海被中共军委,派到湘鄂赣根据地,任步兵纵队政委,步兵团长。后红三军团在湖南岳阳,缴获国民党军德造克虏伯75山炮12门,野炮4门。于30年7月15日军团召开大会,整编军队,正式成立跑兵团,武亭改任炮兵团长。.

新!!: 朝鲜历史和武亭 · 查看更多 »

武烈王

武烈王(;),名金春秋(),是新罗第二十九代君主(公元654年至661年在位),真智王孫,伊湌金龍樹子,母亲天明夫人金氏是真平王之女,善德女王妹。654年繼承新羅王位,660年与唐朝大将苏定方一起围攻百濟都城,百濟義慈王率左右连夜逃遁,随后投降,百濟亡国。661年六月薨,享年59歲(虛歲),諡武烈,廟號太宗()。葬于永敬寺北。.

新!!: 朝鲜历史和武烈王 · 查看更多 »

死六臣

死六臣(사육신)是指朝鲜王朝六位被世祖處決的大臣。 1453年首陽大君發動癸酉靖難,殺死權臣金宗瑞,掌握政權。 1455年首陽大君篡奪端宗之位,成為世祖。效忠端宗的六位大臣意圖復辟端宗,而刺杀世祖,失败,在1456年被世祖凌遲处死。.

新!!: 朝鲜历史和死六臣 · 查看更多 »

殖民主义

殖民主義是指一個國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政策。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往往这些各种不平等关系的建立,是由于被殖民者对现代社会组织和架构的无知造成的。殖民主义这个词通常是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土著人民之间的关系。.

新!!: 朝鲜历史和殖民主义 · 查看更多 »

永久中立國

永久中立國是將永世中立奉行為國家政策的國家,可能將之列入憲法之中。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所以这些中立国的政府会根据国家的需要,通过条约或加入某一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而改变自己的中立国地位。.

新!!: 朝鲜历史和永久中立國 · 查看更多 »

江華島

江華島()是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西北、南北停戰線附近的島嶼。简称:“沁”(朝鲜申櫶著有《沁行日记》)。.

新!!: 朝鲜历史和江華島 · 查看更多 »

汉城

#重定向 首爾.

新!!: 朝鲜历史和汉城 · 查看更多 »

汉阳

汉阳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汉阳 · 查看更多 »

汉武帝

漢武帝劉徹(),西汉第七位皇帝,其母为关陇人孝景王皇后,於7岁时被冊立为储君,16岁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圣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树,和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历代史学界和政治家们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极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会帶了新思維,亲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對內政策上,漢武帝用人唯才,不問出身,開創了察舉制并兴太学,以致該時期培養及出現了大量名臣良將;他又頒布《推恩令》,和平地削減了诸侯的權力及勢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另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学从此成為中國社會主流思想,另有首开丝绸之路、使用年号、设立刺史、加强内廷权力等开创性举措。 對外政策上,漢武帝一改漢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後世代朝廷奉行的和親傳統,以強勢態度積極地對付匈奴,發動第二階段漢匈戰爭,先後收復了西漢初年的多處領土,不过终其一世未能解除秦朝以來匈奴於中國西北部的威脅刘运动,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民族政策,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年第6期。《汉书·卷六》:匈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汉书·卷六》:匈奴入五原、酒泉,杀两都尉。《汉书·卷七》:匈奴入朔方,杀略吏民。《汉书·卷九十四》:(前71年)其冬,单于自将万骑击乌孙,颇得老弱,欲还。会天大雨雪,一日深丈余,人民畜产冻死,还者不能什一。于是丁令乘弱攻其北,乌桓入其东,乌孙击其西。凡三国所杀数万级,马数万匹,牛、羊甚众。又重以饿死,人民死者什三,畜产什五,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其后汉出三千余骑,为三道,并入匈奴,捕虏得数千人还。匈奴终不敢取当,兹欲乡和亲,而边境少事矣。。 漢武帝又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先後在秦朝故土吞灭了东瓯国、南越國、閩越國,并远征异域,消灭衛滿朝鮮及夜郎國等等,继秦朝后再次拓展了中国疆域;同時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丝绸之路,远征大宛,使汉帝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远达中亚,將帝國在民生、經濟、文化和軍事上,都推上了空前的高峰,其在位期間被稱為漢武盛世,為漢朝的極盛時期。 而漢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對人民造成了相當大的負擔。其晚年性情也變得反覆無常,而且迷信多疑,致使了巫蛊之祸的發生,為其普遍整體正面評價留下負面部份。駕崩前兩年,漢武帝在輪台下道《罪己詔》,重拾文景之治時期的與民生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新!!: 朝鲜历史和汉武帝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朝鲜历史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沃沮

沃沮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时朝鲜半岛北部的部落。沃沮分为南北两部。南沃沮也称东沃沮大致位于今朝鲜的咸镜道,北沃沮大致位于图们江流域。沃沮南与东濊相邻。据《三国志》记载,南北沃沮习俗相同,语言与高句丽相同。北沃沮经常受到挹娄从海上的进攻(每年夏天進攻,有半年受侵害,躲避山上)。挹娄的语言与高句丽和沃沮不同。据隋书卷81中称新羅國,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之地,或稱斯羅。魏將毌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爲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獩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 后汉书记载汉武帝灭了卫满朝鮮后,以沃沮地為玄菟郡。後為夷貊所侵,徙郡於高句驪西北,更以沃沮為縣,屬樂浪東部都尉。公元1-2世纪沃沮成为高句丽太祖王藩属(太祖王派大人當他們那裡監治,後來把他們同化)。244年,曹魏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击败高句丽后,高句丽东川王曾暂退到北沃沮。 285年扶余王储在遭到北方游牧民族(鮮卑)袭击时也曾逃到沃沮。5世纪初期,高句丽好太王将沃沮完全纳入高句丽版图。 沃沮与东濊同属扶余的分支。语言和习俗与高句丽人相似。他們的地方稱濊地,因為濊人比貊人多很多。有人說火炕是北沃沮人發明。.

新!!: 朝鲜历史和沃沮 · 查看更多 »

沈器遠

沈器遠()字遂之,朝鮮王朝政治家。本貫青松沈氏,是己卯名賢沈達源的後裔。 1623年,以儒生的身份參加了仁祖反正,推翻光海君,擁立朝鮮仁祖。政變之後,歷任刑曹佐郎、司憲府持平、同副承旨等職。後因反正之功,被錄為靖社功臣。 1624年任兵曹參判,封青原君。李适之亂中,任漢南都元帥,逮捕了興安君李瑅並將其殺死。1627年,後金入侵朝鮮(丁卯胡亂),沈器遠任四道都檢察使、護衛大將、江華府留守、全羅道觀察使、漢城府判尹、工曹判書等職。1636年,清朝入侵朝鮮(丙子胡亂),沈器遠被任命為留都大將、諸道都元帥,負責防禦漢陽都城和南漢山城。後因戰敗而罷免官職。1640年,再次被起用為護衛大將、南漢山城守禦使。1641年,任兵曹判書,判義禁府事。1642年任議政府右議政,翌年任左議政,封青原府院君。 1644年,沈器遠與權澺、李一元、鄭蘅、李之龍、李綣、安五倫、蔡門亨、金碩男、金潗、金屹、申詗等人,陰謀推翻仁祖,擁戴懷恩君李德仁為王。黃瀷、李元老等人向仁祖告發,事敗,被逮捕,淩遲處死,家産、土地被沒收,賜黃瀷、李元老等人。.

新!!: 朝鲜历史和沈器遠 · 查看更多 »

沈阳市

沈阳市,简称--,旧称奉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省会及最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商贸中心,副省级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沈阳位于东北平原南缘,南连辽东半岛,北依长白山麓,位处环渤海经济圈之内,是中国环渤海地区、东北地区连接朝鲜半岛的重要枢纽。沈阳市现辖十区一市两县,总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常住人口829.2万,按城镇人口计算,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2017年7月14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沈阳由原来的“东北地区中心城市”调整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联合国的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沈阳市教育指数得分达到了中国大陆最高分,是唯一超过0.8的城市。沈阳市的人类发展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沈阳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沈阳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是有7200多年历史的新乐遗址。沈阳于汉代建侯城,经辽金元明历朝增筑,逐渐发展为东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其继承人清太宗皇太极对沈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将其命名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z)。清朝入关后,沈阳转型为清朝的陪都直至民国。民国时期,沈阳的城市建设规模曾位居亚洲前列,并发展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中心。.

新!!: 朝鲜历史和沈阳市 · 查看更多 »

沙皇俄国

沙皇俄国或沙俄可以指:.

新!!: 朝鲜历史和沙皇俄国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新!!: 朝鲜历史和波兰 · 查看更多 »

泰封

泰封(901年-918年)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政权。891年弓裔起兵反对新罗,894年称将军,898年建都松岳(今开城),901年称王。904年弓裔立国号摩震,905年遷都鐵圓城(今鐵原朝韩非军事区內),911年又改国号泰封。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世史家多称“泰封国”或“後高句麗”(因弓裔自稱是後高麗王),中国史书《资治通鉴》中作“大封国”。918年被大將軍王建所建的高丽所灭。《高丽史》开篇即定后三国之说,后世史家多以新罗、后百济、泰封为后三国。.

新!!: 朝鲜历史和泰封 · 查看更多 »

泰封国

#重定向 泰封.

新!!: 朝鲜历史和泰封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朝鲜历史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洪景舟

洪景舟()是朝鮮王朝中宗時期的勳舊派權臣之一,封號南陽君。 1506年参与中宗反正,是为一等靖國功臣。他女兒是洪氏亦成为中宗妃嫔。洪景舟曾參與反趙光祖和士林派的政變,1519年,洪景舟取得中宗詔書後派人捉拿了趙光祖及一些士林派官員。.

新!!: 朝鲜历史和洪景舟 · 查看更多 »

渤海国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沿袭“古肃慎国”的民族基础而建立的君主制、多民族政权,建国者大祚荣。渤海国的前身为各时期的“肃慎”、“挹娄”、“勿吉”等地方民族政权。 渤海国建国后受唐册封,唐王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牡丹江流域置忽汗州,设忽汗都护府,亦称“渤海都护府”,册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史称“渤海王国”;中国史籍《新唐書》称之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所统治的领土在极盛期时,曾包括今嫩江至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新!!: 朝鲜历史和渤海国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朝鲜历史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新!!: 朝鲜历史和满洲 · 查看更多 »

漢江奇蹟

汉江奇迹(한강의 기적)狭义上指的是1953年至1996年间韓國首都漢城(今首爾)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漢江貫穿了首爾市中心,將漢城分為江南和江北,故以漢江為名。这个名词是从描述原西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迅速复苏的“莱茵河奇迹”一词借鉴而来。 广义上汉江奇迹这一名词指的是韩国飞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包括快速的工业化、科技进步、国民教育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城市化、现代化、民主化和国际化的进程。韩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韩国从战争的废墟转变成为世界第11大经济体,并造就了三星、LG和现代等世界知名跨国集团。2006年韩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成为发达国家。 韩国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当初朝鲜战争结束时是不可想象的。漢城的基础建设在朝鲜战争中已被摧毁,百万计的韩国人当时在贫困和失业之中挣扎。1961年,朴正熙发动5·16军事政变时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0美元/年。在随后朴正熙掌权的1961年至1979年長達十八年統治期间,朴正熙按照韩国国情开展了经济开发五年计划和新乡村运动,使得韩国的农业和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短短40年的时间,首尔已经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大都会。.

新!!: 朝鲜历史和漢江奇蹟 · 查看更多 »

朝韩首脑会晤

朝韩首脑会晤是位于朝鲜半岛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两国领导人举行的会晤,舉行過四次;2000年與2007年於平壤舉行,2018年4月於板門店韓國一方的和平之家內舉行,2018年5月於板門店朝鮮一側的統一閣舉行。.

新!!: 朝鲜历史和朝韩首脑会晤 · 查看更多 »

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

#重定向 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列表.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半島君主世系圖 · 查看更多 »

朝鮮孝宗

朝鲜孝宗(;),名李淏(), 是李氏朝鮮的第17代君主,1649年-1659年在位。廟號孝宗,諡號宣文章武神圣显仁明义正德大王(清朝賜諡忠宣王),葬於骊州宁陵。.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孝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定宗

朝鲜定宗(;),朝鲜王朝的第二位国王,1398年至1400年在位。諱李芳果(),字光远,即位后更名李曔()。死後庙号“定宗”,谥号“恭靖懿文莊武温仁顺孝大王”。.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定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宣祖

朝鮮宣祖(;),廟號宣祖(原廟號宣宗,1616年後改稱宣祖),諱李昖(),是朝鲜王朝的第14代君主,1567年至1608年在位,初名李鈞。諡號正倫立極盛德洪烈至誠大義格天熙運景命神曆弘功隆業顯文毅武聖睿達孝昭敬大王(),葬於杨州穆陵(今位於京畿道九里市)。他是中宗之孙、德興大院君李岹之第三子,母亲为河东府大夫人郑氏。.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宣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中宗

朝鮮中宗(;),名李懌(),字樂天(),明朝賜諡号恭僖,廟號中宗,朝鮮加諡曰恭僖徽文昭武欽仁誠孝大王,是朝鲜王朝第11位君主,1506年9月2日至1544年11月14日在位。成宗嫡子,由貞顯王后尹氏所生;前任君主燕山君李㦕的同父異母弟弟。1494年,燕山君即位時,李懌被冊封為晉城大君()。由於燕山君的暴政,使群臣密謀廢除燕山君,並擁立李懌為君主。中宗即位後廢除了燕山君的不少苛政,受到歡迎,但他為人優柔寡斷,容易被兩班所左右。.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中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世宗

朝鮮世宗(;),即朝鮮世宗莊宪大王、朝鮮莊宪國王,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名諱李祹(),字元正(),庙号世宗,明朝賜諡号「莊宪」,朝鮮加諡曰「莊宪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在位期間,世宗發明了訓民正音,對韓國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韓國人認為他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超乎古人,所以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堯舜”。.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世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世祖

朝鲜世祖(;),即朝鮮世祖惠莊大王、朝鮮惠莊國王,朝鲜王朝的第7代国王,名諱李瑈(),字粹之()。諡號惠莊承天體道烈文英武至德隆功聖神明睿欽肅仁孝大王()。.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世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仁祖

朝鲜仁祖(;),朝鲜王朝‎的第16代君主,名李倧(),幼名天胤,諡號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清朝賜諡莊穆王),廟號初定為烈祖,八日後改為仁祖,葬於坡州长陵。.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仁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睿宗

朝鲜睿宗(;)是李氏朝鮮的第8代君主,1468年至1469年在位。名李晄(),廟號睿宗,諡號襄悼欽文聖武懿仁昭孝大王,葬於高陽昌陵。.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睿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端宗

朝鮮端宗(;),諱李弘暐(),是李氏朝鮮的第6代君主,1452年至1455年在位。廟號端宗,諡號恭懿溫文純定安莊景順敦孝大王(),葬於江原道宁越郡的莊陵。.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端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純宗

朝鮮純宗(;)姓李,諱坧(),字君邦,號正軒,是朝鮮高宗李㷩的兒子、大韓帝國第2代皇帝、鮮王朝第27代(末代)君主,於1907年7月20日-1910年8月29日期間在位。年號隆熙,所以又名隆熙皇帝(),谥号文溫武寧敦仁誠敬孝皇帝。 由於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的分裂,純宗也是迄今最後一位實際統治整個半島的國家元首。.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純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總督列表

對比台灣,大日本帝國政府比較重視朝鮮。出任韓國統監、朝鮮總督的官員都是地位相當高的政治家、軍人,比起出任台灣總督的都要高級。總督中除了齋藤是海軍大將以外全是陸軍大將。.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總督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鮮顯宗

朝鮮顯宗(;)是李氏朝鮮的第18代君主,1659年至1674年在位。諱李棩(),字景直。孝宗李淏與仁宣王后張氏的嫡長子。.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顯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高宗

朝鮮高宗(;)是朝鲜王朝‎的第26代君主,1897年朝鲜正式宣布脫離清國,建国号为大韓帝國。高宗是大韩帝国開國君主。姓李,諱㷩 ()寫作「李㷩」。「㷩」字為「熙」字的異體字,故而許多中文書籍寫作「李熙」。(;具體详见右表),本名載晃,乳名命福,是兴宣大院君嫡二子,母为骊兴府大夫人闵氏。 1863年,因朝鲜哲宗无子而逝,奉翼宗神贞王后赵氏之命,李㷩入承翼宗大统,封翼成君,12月13日即位。高宗在位期間先後由生父興宣大院君、妻子閔氏等執掌大權,自己並無實權。此時朝鮮正在受到列強的威脅,岌岌可危。國內則因政見不同,分為事大黨和開化黨兩派,互相爭權。 甲午戰爭日本勝利之後,高宗在1897年宣佈朝鮮脫離清朝的朝貢體系,建立大韓帝國,改元光武,因此又別稱「光武帝」()。高宗試圖進行改革,且多次試圖擺脫日本人的控制,但都失敗了。最終在1907年因為海牙密使事件而被日本人逼迫退位,成為太上皇,軟禁於慶雲宮(改名德壽宮)內。 1910年,日本吞併大韓帝國,高宗被封為「德壽宮李太王」。1919年,高宗在德壽宮突然逝世。他的死是朝鮮三一運動的導火線。.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高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肅宗

朝鲜肃宗(;),名李焞(),幼名龍祥,字明普,是朝鲜王朝的第19代君主,1674年至1720年在位。.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肅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英祖

朝鲜英祖(;),名李昑(),幼名禧壽,字光叔,號養性軒。是朝鲜王朝‎的第21代君主,在位時期為1724年八月三十日至1776年三月五日。.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英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正祖

朝鮮正祖(;1752年10月28日(農曆9月22日)-1800年8月18日(農曆6月28日)),名諱李--(),朝鲜王朝‎的第22代君主,1776年至1800年在位。他的父親是朝鮮英祖的次子莊獻世子(高宗追尊為莊祖),生母是惠慶宮洪氏(高宗追尊為獻敬王后、獻敬懿皇后)。.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正祖 · 查看更多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朝鮮成宗

朝鮮成宗(;), 是朝鲜王朝的第9代君主,1469年至1494年在位。諱李娎(),廟號成宗,諡號康靖仁文宪武钦圣恭孝大王,葬於广州宣陵。 成宗生於1457年8月19日(明天順元年七月三十日,朝鮮世祖三年七月三十日),出生一個多月後父親懿敬世子過世,世子之位由叔父李晄承襲,即睿宗,成宗則被祖父世祖封為乽山君。1469年12月31日(明成化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睿宗薨,因其长子早夭,次子年幼,成宗奉祖母貞熹王后的命令即位,即位後他追封父親懿敬世子為德宗,並封母親韓氏為仁粹王妃,成宗六年再晉封母親為仁粹大妃。在位期間完成了編著並頒佈《經國大典》,成為了朝鮮刑法的典範。 成宗在位期间扩建了弘文馆,完善了朝鲜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三司制度。 1495年1月20日(明弘治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成宗在昌德宫大造殿薨,在位25年,38岁。明朝赐谥为“康靖”,定世室,葬广州宣陵。.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成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文宗

朝鲜文宗(;),朝鲜王朝的第五位国王,讳李珦(),字辉之(),死后庙号文宗,谥号恭顺钦明仁肃光文圣孝大王()。.

新!!: 朝鲜历史和朝鮮文宗 · 查看更多 »

朝鲜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 · 查看更多 »

朝鲜 (称谓)

朝鲜(조선)或韓(한)可以指文化上的朝鮮,包括地理上的朝鲜朝鮮半島(韓半島)或朝鮮的主體民族朝鮮族(韓民族)。 1392年,高丽(고려)被李成桂推翻,明太祖朱元璋选定了朝鲜为其号。1401年,明惠帝册封朝鲜太宗为朝鲜國王。1896年,朝鲜高宗宣布朝鲜独立,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使用「朝鮮」一名,设立朝鲜总督府。在中国建立的流亡政府名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1948年南方政权建国,国号为大韩民国,北方政权建国,国号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简称为朝鲜,大韩民国简称为韓國(한국)。.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 (称谓) · 查看更多 »

朝鲜劳动党

朝鲜劳动党()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现任最高领导人是先后任职第一书记和委员长的金正恩,总书记的头衔永远保留给已故领导人金正日。.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劳动党 · 查看更多 »

朝鲜劳动党永远的总书记

朝鲜劳动党永远的总书记()是作为朝鲜唯一执政党的朝鲜劳动党保留给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一个名誉称号。 在2012年4月11日举行的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会议上,大会推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同时宣布拥戴已故领导人金正日为“永远的总书记”。劳动党最高负责人的职称由“总书记”改称“第一书记”,2016年5月6日再改稱委員長。 朝鲜劳动党最高领导人的职称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变更,第一次是在1966年的朝鲜劳动党第二次代表会议上,朝鲜建国领导人金日成的头衔由“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改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朝鲜将领导职务保留给已故领导人的做法也有先例可循,1998年的第五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金日成被拥戴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공화국의 영원한 주석),朝鲜宪法中废除国家主席一职及其领导的中央人民委员会。 File:Kim Il Sung Portrait-2.jpg|共和国永远的主席—金日成 File:Kim Jong il Portrait.jpg|劳动党永远的总书记—金正日 Category:朝鲜劳动党 Category:朝鲜劳动党领导人 ja:朝鮮労働党中央委員会総書記.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劳动党永远的总书记 · 查看更多 »

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停战协定》,全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大韓民國方面稱韓--國休戰協定,是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同联合国军签订的、关于朝鲜战争的停战协定。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联合国军代表中将(又译威廉·凯·海立胜)、朝鲜人民军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南日大将在朝鲜半岛板门店签署了这一协定,同日下午,协定送至汶山里附近的联合国军基地,由马克·克拉克上将签署;随后送呈朝鲜人民军元帅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签字,得以正式生效。, New York Times, July 27, 1953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最终执行了协定。 该协定的序言中称,此协定是“为停止造成双方巨大痛苦与流血的朝鲜半岛冲突,并旨在确立足以保证在朝鲜半岛的敌对行为与一切武装行动完全停止的停战,以待最后和平解决的达成”这一目的而签订的。, FindLaw, July 27, 1953 2009年5月27日朝鲜军方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朝鲜停战协定,将不再受军事停战协定约束。2013年3月5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言人於声明中宣布,朝鲜将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 2018年4月27日,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共同簽署《板門店宣言》,擬年內连同美国与北韓簽订和议,長達68年的韓戰最終或正式結束。.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停战协定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所有君主。.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

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指朝鲜半岛歷史上使用青铜器作為主要器物的年代。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在2007年23日表示,新教科书将朝鲜青铜器时代的开始时间从“公元前10世纪”(前1000年)修改为“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5世纪”(前2000年-前1500年)。而旧教科书的原文是“继新石器时代后,朝鲜半岛在公元前10世纪左右进入青铜器时代,满洲地区在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3世纪左右进入青铜器时代。” 考古发现表明青铜器时代朝鲜半岛制造黑陶和赤陶陶器并种植稻谷、赤豆、黄豆和小米。 随着农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增长。一些新石器时代的人在这个阶段可能迁居到日本南部的九州。.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

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是史前朝鲜的一部份。 旧石器时代的朝鲜半岛人以射猎为生,许多动物骨头在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一些被抛弃的动物骨头上还刻有人的脸形以及诸如虎、豹、鱼、鸟等的动物形象。石壮里一号坑还发现一些两万年前属于蒙古人种的头发及褐铁和锰的色素,还有一些用石头制成的狗、鸟龟和熊等动物,表明朝/韩先民很有可能为蒙古人种。 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手斧和勒瓦娄哇技术也表明朝鲜半岛旧石器文化与蒙古利亚、西伯利亚的旧石器文化有密切的联係。.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半岛旧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朝鲜太宗

朝鲜太宗(;),即朝鲜太宗恭定大王、朝鲜恭定国王,朝鲜王朝的第三位国王,1400年至1418年在王位,1418年至1422年在太上王位。名諱李芳远(),字遗德(),庙号太宗,谥号恭定圣德神功建天体极大正启佑文武睿哲成烈光孝大王()。葬于京畿道广州內谷洞大母山献陵。.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太宗 · 查看更多 »

朝鲜三国时代

朝鮮半島三国时代()是朝鲜半岛427年到公元660年之间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三国的文化和语言相通。宗教原本共同崇尚巫覡宗敎,但在中国文化的日趋影响下,儒家文化和道教传入。4世纪时,佛教传入朝鲜半岛,并迅速传播,一度成为三国的国教。668年,新罗於唐朝帮助下征服百济後灭高句丽,因而结束三国时代,并進入统一新罗时代(一说南北国时代)。 在三国时代之前存在的小国家和民族国家包括东濊、沃沮、扶餘、伽倻、-于-山國、耽罗等国,以及有争议的倭人政权任那。.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三国时代 · 查看更多 »

朝鲜人民军

朝鮮人民軍(朝鲜语:조선인민군)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国家武装力量,采用了典型的政令和军令一体化的指挥体制。军事指挥方面由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中央军委委员长担任最高司令官统帅全军,目前最高统帅是金正恩元帅。整個朝鮮人民軍下轄有五大軍種,分别包括:陆军、海军、空軍、戰略軍、朝鮮人民軍特種作戰軍和特種部隊。這些部隊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的人民武装力量部(相当于国防部)管轄,其下再有常设领导机关总参谋部和总政治局。 1978年,金日成指示將「朝鮮人民軍創建日」由原本的2月8日改為4月25日,將朝鮮人民軍改定調為是自1932年組織的抗日部隊所發展而來。2018年1月22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发布决定,将2月8日定为朝鲜人民军建军节。报道称,1948年2月8日是宣布朝鲜人民军诞生的日子。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为发扬光大朝鲜人民军创建者、建设者金日成的革命业绩,作出上述决定。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还决定,将金日成创建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的1932年4月25日定为朝鲜人民革命军成立日。 有評論認為,朝鮮是當今世界中最具軍事色彩背景的國家,擁有全世界人数排名第四的軍隊(不分男女25人中1人是軍人),约110万名武裝人員的龐大規模,其中約有20%的17到54歲的男性是屬於正規軍的行列。此外,後備軍事動員能力也十分驚人,學者估計如果戰事發生後,將會再有800万人投入戰場的行列,戰爭潛力巨大。在整個北朝鮮國土上,眾多的軍事設施連成了一密集的網絡。在國內,朝鮮擁有許多大型武器的生產線,以及密集的防空系統。而朝鮮在軍事排名上也佔了許多名次,如在全球擁有数量排名第三的化學武器,储存有大约2500吨至5000吨,种类涉及芥子氣、光氣、沙林等多種致命毒氣或毒劑。這些武器可裝載於火炮、導彈、飛機或軍艦上。具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特種作戰部隊(估計有180,000人左右)。 自1953年7月27日聯合國軍支持的韓國,同蘇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鮮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後,朝鮮的龐大軍力便持續與大韓民國國軍及駐韓美軍在朝韓非軍事區兩側對峙著。不過朝鮮因為其在經濟上的困境,導致許多軍事設備無法按時汰換而大多都已結構老化嚴重,這也常被視為朝鮮的軍事能力一大缺陷之一。 但朝鮮人民軍仍然是被美國、韓國以及日本等鄰國視為一個重大的威脅,因為它仍然具有能力摧毀附近的都市城鎮,但2010年後其核武計畫有顯著進展,2015年更疑似列裝了發射小型彈道飛彈的新浦級潛艇,若有水下核打擊能力理論上朝鮮將有極高成功率毀滅或重創首爾和東京,許多國家並不能再以和朝鮮開戰只會是有限局部戰爭的角度來看待。.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人民军 · 查看更多 »

朝鲜国防委员会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国防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朝鲜王朝

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又称朝鮮国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東北:朝鮮國(即高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至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弑王氏四王,故待之)”明神宗《平倭诏》:“朕念朝鲜,世称恭顺”()、李氏朝鮮,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君主制王朝,歷经27代君主共五百馀年,国土大体上涵蓋整個朝鮮半島。 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軍都統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王禑而立其子王昌为王,控制高麗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讓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寿昌宫自立为王,并由明太祖定國號為「朝鲜」《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卷223闰十二月乙酉条:“高麗權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羙。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1395年迁都于汉阳,將國都更名為漢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漢城。 朝鲜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國之一。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开始,朝鲜的内部纷争使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登基,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1910年,大日本帝国侵吞朝鲜半岛,实行日韓合併,大韩帝国灭亡,李家王朝告終。.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王朝 · 查看更多 »

朝鲜王朝实录

#重定向 李朝實錄.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王朝实录 · 查看更多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指定的有具有特殊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历史文物、遗迹和建筑。.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宝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朝鲜文化

朝鲜文化是朝鲜民族自古不断演化发展形成的民族思想、理念、风俗和习惯。虽然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北韩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不过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仍保留有其独特的特征。.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文化 · 查看更多 »

朝鲜族

朝鮮族(),又稱韓民族()、高麗人()等。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及临近的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区,乃-zh-hans:朝鲜; zh-hant:朝鮮;-和-zh-hans:韩国; zh-hant:韓國-的主体民族,两国共有七千多万人口的朝鲜族人。 朝鲜族人口过百万的国家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国,人口均在两百万以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是中國官方认定的一個少數民族,也被称为中国朝鲜族。在美國境內的朝鲜族属于美國亚裔少數民族,被称为韩裔美国人。.

新!!: 朝鲜历史和朝鲜族 · 查看更多 »

朝贡

#重定向 朝貢.

新!!: 朝鲜历史和朝贡 · 查看更多 »

朴宪永

朴宪永(박헌영,),字德永(덕영),號而丁(이정)、而春(이춘),異名金成三(김성삼)。 朝鲜抗日獨立運動家、革命家、政治人物及共产主义者。韓國出生的朝鲜劳动党元老。.

新!!: 朝鲜历史和朴宪永 · 查看更多 »

朴彭年

朴彭年(),字仁叟,號醉琴軒,朝鮮王朝初期的一位學者、官員。死六臣之一。本貫順天朴氏。其生父是朴終林。 1434年通過科舉考試,後來被朝鮮世宗任命為集賢殿學士,參與民族文字訓民正音的創造。後官至左副承旨,1454年,被朝鮮端宗任命為左承旨。 1455年,首陽大君(朝鮮世祖)推翻端宗篡位,引起眾多士大夫的憤怒。朴彭年被世祖任命為忠清道觀察使。他參與了讓端宗復位的密謀,然而由於金礩的背叛,密謀被世祖得知。世祖欣賞朴彭年的才華,承諾若是朴彭年承認自己的王位合法,便要赦免他。朴彭年拒絕向世祖稱臣,在寫給世祖的書信中,故意將「臣」字用「巨」字替換。世祖大怒,將其下獄拷打。他在獄中被折磨而死,屍體被世祖下令車裂,梟首示眾。夷其族,籍沒家產,妻女賜給大臣為奴婢。 肅宗在位的時候,追贈諡號忠正。 Category:朝鮮王朝中央官員 Category:朝鲜王朝学士 Category:朝鮮王朝詩人 Category:训民正音编者 Category:朝鲜王朝非正常死亡人物 Category:朴姓 Category:順天朴氏 Category:諡忠正.

新!!: 朝鲜历史和朴彭年 · 查看更多 »

朴元宗

朴元宗(諺文:박원종,)是韓國李氏朝鮮的王室外戚出身武臣和軍人,政治人物,主導中宗反正。朝鮮世祖的嫡長孫月山大君的夫人的弟弟和朝鮮睿宗的次子齊安大君繼室的哥哥。朝鮮中宗繼妃章敬王后尹氏、尹任的舅父。.

新!!: 朝鲜历史和朴元宗 · 查看更多 »

朴次茅斯和约

《樸茨茅斯和约》(Treaty of Portsmouth,ポーツマス条約或日露講和条約,Портсмутский мирный договор)是由日本和俄国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於1905年9月5日在美国缅因州基特里的樸茨茅斯海军基地(因离新罕布什尔州的樸茨茅斯市不远而得名)签署的和约,结束了日俄战争。 《樸茨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的重新瓜分。条约签订后,日本派代表与清国政府代表交涉“东三省善后事宜”,通过《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迫使清政府承认日俄《樸茨茅斯和约》中给予日本的各项权利。.

新!!: 朝鲜历史和朴次茅斯和约 · 查看更多 »

朴正熙

朴正熙(;IPA:,),韩国第5至9届总统,是韩国宪政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总统,亦是韩国第18届总统朴槿惠的父亲。 朴正熙1917年11月14日出生于庆尚北道善山郡龟尾面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1937年从大邱师范学校毕业后,曾在闻庆公立小学教书,后在满洲军官学校和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毕业后成为满洲军少尉,韩国光复后成为韩国陆军军官。1961年,朴正熙发动五一六军事政变推翻韩国第二共和国,掌握大权,后统治韩国长达18年之久,直至1979年10.26事件被其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枪杀。 朴正熙是一位颇具争议性的韩国总统。在其执政期间,韩国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1年的82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644美元。他因此被誉为“汉江奇迹的缔造者”。另一方面,他实行铁腕统治,通过牺牲民主的专制制度来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被称为独裁者。 朴正熙为人简朴。在其所著的《国家、革命和我》一书中,他说:“我一生的夙愿是创建一个以朴素、勤劳、正直和诚实的平民为社会基础的自主独立的韩国。用一句话来讲,我希望在平民中出生、成长、工作,并在平民认可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新!!: 朝鲜历史和朴正熙 · 查看更多 »

惠恭王

惠恭王();姓金名--運,是新罗第三十六代君主,景德王子。八歲即位,由太后攝政。在位十六年,金志貞聚衆圍犯宮闕,惠恭王與后妃爲亂兵所害,上大等金良相、伊飡金敬信擧兵誅志貞,金良相自立爲宣德王。.

新!!: 朝鲜历史和惠恭王 · 查看更多 »

成希顏

成希顔(성희안,),字愚翁(우옹),號仁齋(인재),本貫昌寧成氏,昌山府院君。是李氏朝鮮的文臣和朱子學者。 1506年中宗反正的主勳人物之一,一等靖国功臣。1512年至1513年李氏朝鮮领议政。金宗直的門人。逝世后,諡忠定。 Category:領議政 Category:朝鲜王朝作家 Category:朝鮮王朝元帥 Category:朝鮮王朝府院君 Category:朝鲜王朝理学家 Category:靖國功臣 成S Category:昌寧成氏 Category:諡忠定.

新!!: 朝鲜历史和成希顏 · 查看更多 »

戰國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名著。由漢朝劉向編訂,但其原作者不詳。劉向因此書所记的多是東周後期时諸國混戰,纵横家为其君王擬定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定名为《战国策》,而該時期亦因此被史家稱為戰國時代。 《战国策》為國別體,全书按东周國、西周國、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韓国、燕国、宋国、衞國、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三十三卷,约十二万字。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說客們言行,更包括了不少纵横家的政治策略與辯論技巧,也可說是合纵與連橫的实战演习手冊。本書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

新!!: 朝鲜历史和戰國策 · 查看更多 »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又稱為「御一新」,是指十九世紀中後期日本的一段歷史時期。於這段時期,由維新志士所建立的新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促使日本天皇制度和新的行政體系的確立。 明治維新前夕,日本在洋人船堅炮利的衝擊之下,由一群有知者組成「薩長土肥」藩士成立的新政權在戊辰戰爭中消滅德川幕府和反抗者,推行版籍奉還,結束長達六百多年的武士封建制度,以藩閥和資本家取代武士階級的統治。日本透過推行天皇親政和議會政治(合議),建立三權分立的新式政府。经济上推動了財政統一,穩定幕府後期嚴重負債的國家財政;並推行殖产兴业,掌握新式技术,實現国家工业化,生產力大幅提升。教育也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價值觀的西化也為日後的政治和經濟變化埋下遠因。在外交上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实现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轉捩點,日本的明治维新十分有意义,因为它是当时亚洲众推行改革的国家之中,少數成功改革的国家。.

新!!: 朝鲜历史和明治维新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朝鲜历史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明成皇后

明成皇后(,),名閔茲暎(),是朝鮮王朝高宗的王妃、純宗的母親,本貫為驪興閔氏。在近代朝鮮歷史中又被稱為閔妃(),死后谥号明成皇后,后连同尊号加谥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洪功诚德齐徽烈穆明成太皇后”。.

新!!: 朝鲜历史和明成皇后 · 查看更多 »

昭文館

昭文館或弘文館,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

新!!: 朝鲜历史和昭文館 · 查看更多 »

济尔哈朗

#重定向 濟爾哈朗.

新!!: 朝鲜历史和济尔哈朗 · 查看更多 »

流亡

流亡或逃亡,指任何人或團體,因為自然災害、受到侵略、迫害或其他負面因素而離開出生或定居的國家、地區。流亡未必指在國外流亡,如唐玄宗幸蜀,也可以稱做流亡。 強迫他人流亡的刑罰稱為流放。世界各國都有流放的刑罰,流放地通常是離島或極為偏遠的地方,使被流放的人難以返回原定居或活動的地方。如大英帝國時常流放罪犯到澳大利亞、俄羅斯帝國則多將異議分子遷徙至西伯利亞,日本幕府將軍則多流放公卿、武士到北海道或佐渡島、隱岐島。中國,清初多流放罪人至東北盛京、寧古塔、尚陽堡,中葉以後則常常是伊犁或烏魯木齊。.

新!!: 朝鲜历史和流亡 · 查看更多 »

海參崴

海參崴(a),也稱「符拉迪沃斯托克」(a),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最多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其人口達606,589人。海參崴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海參崴自新石器時代時起便有人類居住,原為遊牧民族居住地,後歷為渤海國、遼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領土,1860年清朝與俄罗斯帝国簽訂《清俄北京条约》,改由俄罗斯帝国統治。.

新!!: 朝鲜历史和海參崴 · 查看更多 »

海禁

海禁(又稱洋禁),是一种鎖國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有謂「尺板不得出海」,也限制外國商人前往本國通商。具体实施隨著时間變遷而有张有弛,即「严禁」及「弛禁」之分。然而,實際上真正受到打擊的是本國對外的貿易及漁業。海盜和走私商人的活動亦反而因為海禁而更加猖獗,對本國及其周邊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中国历史上,海禁最早實行于14世紀末,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元朝曾經4次實行海禁,每次持续时间都比較短,共約11年,对海外贸易並未产生全局性的負面影响。而明清两朝的海禁,不仅在政策上有所强化,而且持续時間長達多年。中國的海禁也成為東南亞陶瓷業發展的契機。另一方面,藩屬國例如琉球等國家,亦因為海禁的關係,利用獨佔與中國貿易的契機而獲取大量利益。此外,朝鲜王朝及日本德川幕府皆執行海禁逾200年,規定指定國籍和商人外,官民禁止与別國商人貿易。.

新!!: 朝鲜历史和海禁 · 查看更多 »

海牙和平会议

海牙和平会议,亦称海牙会议,中文中也称世界保和大会或万国和平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899年5月18日到6月29日举行,参加的有中、俄、英、法、美、日等二十六国。第二次会议于1907年6月15日到10月18日举行,参加的有四十四国,包括第一次会议的全体参加国。两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个公约和三个宣言,合称“海牙公约”。.

新!!: 朝鲜历史和海牙和平会议 · 查看更多 »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新!!: 朝鲜历史和新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新罗

新罗(前57年—935年)为朝鲜历史上的国家之一。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于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所创建。532年兼并伽倻,在朝鲜半岛上开始与高句丽,百济形成三足鼎立。660年新罗联合唐消灭了百济。668年,新罗与唐又消灭了高句丽。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后成为统一的新罗。9世纪末期,统一的新罗被分裂成后三国。935年,后三国被高丽统一。.

新!!: 朝鲜历史和新罗 · 查看更多 »

日俄战争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新!!: 朝鲜历史和日俄战争 · 查看更多 »

日韩合并条约

日韓合併條約(-),是由大韓帝國總理李完用與大日本帝國代表寺內正毅於1910年8月22日签订的条约,將朝鮮的主权割與日本,同年8月29日公告,大韓帝國正式覆滅,歸日本統治。 韩国和朝鲜方面认为,该条约是基于之前在日军逼宫的情况下朝鮮王朝国王签立的《乙巳条约》,故而两个条约「締結時就是無效的條約」,签约时朝鮮纯宗亦拒绝签名;日本则认为日韓合併條約符合當時的國際法。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昭和天皇發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由同盟軍佔領朝鮮,日本失去對朝鮮半島的實質統治權。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降伏文書》,結束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合併條約後因1965年的《日韓基本條約》而失效。.

新!!: 朝鲜历史和日韩合并条约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朝鲜历史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右翼团体

日本右翼团体(又称日本右翼组织或日本右翼势力)是日本民族主义右派组织。据日本警察厅统计,日本大约有1000多家右翼团体,成员总数大概有10万人。日本右翼团体對於過去戰爭歷史的侵略行為一直持否認或懷疑態度,並支持日本政治人物公開參拜靖國神社。.

新!!: 朝鲜历史和日本右翼团体 · 查看更多 »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 age)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划定此时期为距今约260万年Nicholas Toth and Kathy Schick (2007).

新!!: 朝鲜历史和旧石器时代 · 查看更多 »

旅顺口海战

旅顺口海战(旅順口攻撃、Нападение на Порт-Артур)主要是指1904年2月8-9日间,即日俄战争开战初期,大日本帝国海军主力对俄羅斯帝國海軍驻扎在旅顺口的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突然发动的夜间鱼雷袭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日间水面战斗。有时候也包括了随后数个月内的一连串封锁与反封锁的海上战斗。 2月8-9日间的战斗,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战斗,日俄双方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双方舰队依然存在,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但是战略上而言,日本虽未能一举消灭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但是依然成功地将其封锁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内,使得日本可以基本不受阻碍地往朝鲜半岛等地区运送增援的军队及物资。然而俄国舰队主力持续存在,导致日本联合舰队主力长期滞留在旅顺港外,使得护航兵力不足,让俄国太平洋舰队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旧称海参崴)分舰队多次有机会进行海上破袭作战。 旅顺口海战是继甲午战争豐島海戰之后,日本第二次不宣而战。多年以后日本继续运用这一策略袭击珍珠港,从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新!!: 朝鲜历史和旅顺口海战 · 查看更多 »

摩震

#重定向 泰封.

新!!: 朝鲜历史和摩震 · 查看更多 »

教育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廣義的教育則包含社會待人處事的方方面面,例如家教、禮儀等文明與社會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直接向学生教授一系列课程,包括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历史等。与之相对地,职业教育中只教授单一的职业技能。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非正式的教育,如博物馆、图书馆、互联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其他一些新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出现。 迄今,受教育权已被认为是一项基本人权,1952年发表的《欧洲人权公约》和联合国1966年发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均承认此项权利。.

新!!: 朝鲜历史和教育 · 查看更多 »

扶餘國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夫餘、鳧臾,由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扶餘人所建立的国家,亦是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有史可考的国家。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国到494年東扶餘國被高句麗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前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国都在今吉林省农安县。扶余国是汉朝的属国,据后汉书记载,扶余国行政区划隶属玄菟郡,獻帝時,其王求改屬辽东郡(後漢書/卷85)。正因如此,传说历代扶余王故去时,玄菟郡太守都赏以银镂玉衣的“玉匣”为葬具。 朝鲜半岛的政权认为扶余人是今天-zh-hant:韓國;zh-hans:朝鲜-人的先民之一。部分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扶余、高句丽可能是日本人的起源。扶餘一名最早出現在逸周書,名鳧庾,是九夷之一。.

新!!: 朝鲜历史和扶餘國 · 查看更多 »

扶餘郡

扶餘郡(),為大韓民國忠清南道轄下的一個郡,曾為百濟的都城–泗沘。面積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2005年4月)。扶餘郡下轄有1邑15面,郡廳設於扶餘邑。.

新!!: 朝鲜历史和扶餘郡 · 查看更多 »

曹魏

魏(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史称曹魏、魏朝)。是中國漢朝末期三國之中据有北方及中原的政權。始於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篡漢為魏,因承繼漢朝,故具法統地位。至265年魏又被司馬炎篡奪,改號為晉。 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建立诸侯国——魏国,且如同汉朝初期诸侯王制度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百官,之后又进封「魏王」并以卞氏为魏国王妃,以曹操之女为魏国公主,后来曹操之子曹丕篡漢时便以「魏」為國號。又因为是曹氏政权,故史稱「曹魏」,以區別於其他名「魏」的政權。 魏是三國時期最為強大,領土最遼闊的政權,灭蜀汉前疆域達到近300萬平方千米。263年,魏軍攻滅蜀汉,同年佔領廣州,至此曹魏疆域達到全盛,约400萬平方千米。由於曹魏盤踞中原,所以這區人口也是最多。期間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有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對魏晉時代之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新!!: 朝鲜历史和曹魏 · 查看更多 »

曹晚植

曹晚植(),号古堂(고당),韓國獨立運動家,在韓國被譽為「朝鲜的甘地」。生于平安南道江西郡。.

新!!: 朝鲜历史和曹晚植 · 查看更多 »

普天堡

普天堡,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普天郡普天邑(보천읍)。位于两江道首府惠山市东北21公里。 1937年6月4日金日成率领90余人于夜间成功攻击普天堡日本警察驻在所。金日成掌握朝鲜政权后朝鲜把这次普天堡战斗称为“伟大的朝鲜革命斗争”,普天堡镇为朝鲜革命圣地。朝鲜人经常访问参观普天堡战迹地、普天堡战斗胜利纪念塔。 Category:兩江道 Category: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旅遊景點.

新!!: 朝鲜历史和普天堡 · 查看更多 »

景德王

景德王();姓金名憲英,是新罗第三十五代君主,圣德王第四子,孝成王同母弟。在位二十四年,諡景德,太子乾運時年八歲即位,是为惠恭王,太后攝政,葬景德王于毛祇寺西南。.

新!!: 朝鲜历史和景德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朝鮮半島歷史朝鮮史朝鮮歷史朝鲜半岛历史韓國史韓國歷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