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仁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仁宗之间的区别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vs. 高麗仁宗

以下的列表列出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所有君主。. 麗仁宗(;),諱王楷(),字仁表,高麗國的第17代君主,1123年─1146年在位。 仁宗在位期間發生以李資謙與拓俊京為中心所主導之政變,為高麗王朝規模最大之中央貴族社會政變之一。廟號仁宗,諡號克安恭孝大王,葬於長陵。.

之间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仁宗相似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仁宗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庙号高麗睿宗高麗高宗高麗毅宗高麗明宗谥号

庙号

廟号,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号。.

庙号和朝鲜半岛君主列表 · 庙号和高麗仁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睿宗

麗睿宗(;)諱王俁(),字世民,高麗國的第16代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睿宗四年(1109年),高丽国子监增设了“七斋”。一到六斋为儒学斋,即学习《周易》的丽泽斋、学习《尚书》的待聘斋、学习《毛诗》的轻德斋、学习《周礼》的求仁斋、学习《戴礼》的服膺斋、学习《春秋》的养正斋。第七斋为武学斋(讲艺斋)。 死後廟號睿宗,諡號明烈齊順文孝大王,葬於裕陵。.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睿宗 · 高麗仁宗和高麗睿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高宗

麗高宗(;)諱王皞(),是高麗國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忠憲安孝大王(),葬於洪陵。 高麗高宗在位初期,高麗處於武臣政權時期,高宗沒有實權,僅僅只是崔氏武臣政權的一個傀儡。 高麗高宗初期,高麗受到了契丹殘部的攻擊。1218年,高麗聯合蒙古擊敗了契丹,雙方締結了同盟條約。然而蒙古要求高麗向其稱臣朝貢,這激怒了崔氏政權的首領崔瑀,1225年雙方斷絕國交。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崔瑀持堅決反對蒙古的態度,拒絕向蒙古朝貢並於次年強行將都城從開京遷到了江華島。雖然蒙古騎兵不善水戰,無法攻下江華島,但高麗本土都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屠殺,事實上處於滅亡的狀態下。此後高麗又受到蒙古的六次攻擊。 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後,高宗向蒙古妥協,將太子王倎送到蒙古當人質。此後高麗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在此之前,高麗國王在國內自稱天子,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在此之後高麗廢除了天子稱號和相对应的礼仪;王后降格為王妃,王太子的地位也被降格為王世子。 高麗高宗在位期間,花費了16年時間刻成了著名的高麗大藏經。.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高宗 · 高麗仁宗和高麗高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毅宗

麗毅宗(;)諱王晛(),高麗國的第18代君主(1146年—1170年在位),初名王澈()。死後廟號毅宗,諡號剛果莊孝大王(),葬於禧陵。 王晛是高麗仁宗王楷的長子,為恭睿王后任氏所生。在他擔任太子的時候,高麗仁宗曾懷疑其能力不足,曾一度考慮將其廢去太子之位。 1146年,仁宗駕崩,由太子王晛繼位,是為毅宗。毅宗在位期間,貪圖遊山玩水,親近文臣,例如許洪材、李復基、韓賴、金敦中等有文采的文臣都受到了寵信。相對地,武臣則受到了疏遠甚至歧視。當時高麗王朝的政策本身就是重文輕武的,毅宗的行為更加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 1170年,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與武臣都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卻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李義方、李高等人武臣對此非常不滿,欲盡誅文臣以洩憤。毅宗得知武臣的不滿後,為了平息他們的憤怒,到達普賢院之後,特意召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前來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毅宗寵信的文臣韓賴卻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了他。文臣與武臣的矛盾終於爆發,李紹膺、李義方、李高、鄭仲夫等武臣發動兵變,盡殺韓賴、金敦中等文臣。李高、蔡元欲弑毅宗,但被梁淑阻止。於是鄭仲夫逼毅宗到軍器監,太子王祈到迎恩館。不久武臣們廢黜了毅宗,迎翼陽公王晧即位,是為高麗明宗。武臣們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職,高麗歷史進入了武人時代。 1173年八月,文臣金甫當發動叛亂,派張純錫、柳寅俊前往毅宗流放地巨濟縣,圖謀迎立毅宗復位。鄭仲夫、李義方得知此事後,派李義旼、朴存威帶兵前往阻止,將張純錫、柳寅俊等人全部劫殺於雞林,劫持了毅宗,並在坤元寺北淵逼毅宗飲毒酒而死,棄其屍體於淵中。前副戶長弼仁等人秘密收葬了毅宗的屍體。後改葬於禧陵。.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毅宗 · 高麗仁宗和高麗毅宗 · 查看更多 »

高麗明宗

麗明宗(;)諱王晧(),字之旦,是高麗國的第19代君主,1170年─1197年在位。 王晧是高麗仁宗王楷的第三子,封翼陽公。1170年,鄭仲夫等高麗武將因不滿毅宗對武將的欺壓,推翻毅宗。毅宗遜位於巨濟縣,太子王祈被流放到珍島縣。鄭仲夫、李義方等人領兵迎翼陽公王晧即位。 1197年九月,崔忠獻兄弟幽禁明宗於昌樂宮,流放太子王祦於江華島,立平凉公王晫為君,是為高麗神宗。 1202年九月,明宗患上痢疾,十一月薨於昌樂宮。死後廟號明宗,諡號皇明光孝大王,葬於智陵。.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明宗 · 高麗仁宗和高麗明宗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谥号 · 谥号和高麗仁宗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仁宗之间的比较

朝鲜半岛君主列表有380个关系,而高麗仁宗有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48% = 6 / (380 + 26)。

参考

本文介绍朝鲜半岛君主列表和高麗仁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