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朝鲜半岛和溫祚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朝鲜半岛和溫祚王之间的区别

朝鲜半岛 vs. 溫祚王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溫祚王(),姓扶餘(余.

之间朝鲜半岛和溫祚王相似

朝鲜半岛和溫祚王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仁川廣域市忠清南道百济馬韓高句丽扶餘

仁川廣域市

仁川廣域市(),簡稱仁川,為大韩民国西北部的一個广域市,是一座面向黃海的港灣都市,人口位居於首爾和釜山之後,為韓國第三大城市。位于首尔西部约40km,为韩国第二大港口城市。仁川與首爾之間有首都圈電鐵聯繫。每日有大量乘客往來仁川與首爾兩地,由於此兩地距離太過接近,已經共同形成一個大的經濟圈。 1883年仁川港开港,成为当时黄海沿岸唯一对外贸易的港口。仁川现已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港,仁川港的规模仅次于釜山。在首尔与仁川之间形成了大规模的工业地带。仁川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渔业十分发达、且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位於市郊的仁川国际机场,是韓國對外交通的重要門戶,2014年舉辦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韓國職棒SK飛龍、K聯賽仁川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也位於此地。仁川唐人街是韩国最大的华侨聚居地。.

仁川廣域市和朝鲜半岛 · 仁川廣域市和溫祚王 · 查看更多 »

忠清南道

忠清南道(),是一个位于朝鲜半岛中部西南的韩国行政道,面积8,598平方公里,人口超200万,首府位于洪城郡,由8个市,7个郡,25个邑,136个面和46个洞组成。 天安市是三韩时期马韩中心“月支国”的所在地。扶余郡(原泗沘)和公州市(原熊津)是古百济国的首都。扶余郡建有收藏百济文物的国立扶余博物馆,并每年举办。公州建有,主要收藏百济武宁王陵的出土文物。 忠清南道首府原为大田。1989年,大田市与忠清南道分离,升级为大田直辖市。不过,忠清南道道厅仍在大田,直至2012年12月28日迁至位於洪城郡的。2012年7月1日,道內燕岐郡和公州市的部分地区与忠清北道清原郡的一部分地区合并成为世宗特别自治市。.

忠清南道和朝鲜半岛 · 忠清南道和溫祚王 · 查看更多 »

百济

濟(前18年-660年)(又称南扶餘)是古代朝鮮半岛西南部的国家。532年新羅兼併伽倻后,在朝鲜半岛上百濟与高句麗,新羅三足鼎立,这段时间被历史学家称为朝鮮三國时代。 据《三国史记》记载,百济传说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隋书/卷81》也载“百济之先,出自高丽国”。百济的鼎盛时期疆土涵括西朝鲜(除了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绝大部分。最北曾到平壤。百济曾是海上的强国,通过海路与古代中国和日本各政权进行政治和贸易往来。据《隋书/卷81》记载百济人口混杂有新罗、高丽、倭等,也有中国人。 公元660年,百濟被新羅和唐朝的联军灭亡。.

朝鲜半岛和百济 · 溫祚王和百济 · 查看更多 »

馬韓

韓,是公元前100年至300年間位於古代朝鮮半島的西南部(忠清、全羅兩道)的部落联盟, 与“辰韩”和“弁韓”(弁辰)合称“三韩”。 据《后汉书·卷85》记载,马韩位于三韩西部,有五十四国。马韩北与乐浪郡,南与倭相邻。 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 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 马韩与高句丽、濊貊一样都有在十月祭天的风俗。 《后汉书·安帝纪》载:公元121 年,马韩曾帮助高句丽围攻玄菟城。 4世纪,馬韓後來被扶余别种百濟所滅。.

朝鲜半岛和馬韓 · 溫祚王和馬韓 · 查看更多 »

高句丽

句丽(、注音:ㄍㄠ ㄍㄡ ㄌㄧˊ、韩文:고구려)是位于东北亚的一个古国,发源于今日中国吉林省一带,鼎盛时期疆域曾覆盖到朝鲜半岛北部、满洲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部分。七世纪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高句丽在公元5世纪到7世纪的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中国近代史学家认为是东北历史上的割据政权,亦被朝鲜半岛史学家称为朝鲜三国之一。 高句麗後又稱高麗;“高句骊”最早見於《漢書》,“句骊”是它的簡稱;“高句麗”最早見於《三國志》,“句麗”是它的簡稱;“高麗”最早見於《宋書》、《魏書》,是南北朝至唐朝的正式稱號;中原王朝開始以“句骊”作為“高句骊”的簡稱,後以“句麗”作為“高句麗”的簡稱,南北朝時期應高句麗統治者的請求,改以“高麗”作為“高句麗”的正式簡稱,高句麗的統治者也被冠以“高麗王”的稱號,並且逐漸以“高麗”作為正式國號,常被中原王朝封為“高麗王”,取代了“高句麗”的稱號。自此“高麗”长期作为历史地理名称,对朝鲜半岛产生了重大影响;弓裔称后高丽王,王建称王国号高丽,金日成提出“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设想,都是高丽概念的延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引用记载(一些史籍推论是公元前37年),扶餘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建国后,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餘、沃沮、东濊並吞併汉四郡。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不断与隋唐王朝交战,国力陷落,668年八月为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有三万多户高句丽人被唐迁移至唐朝,成为中国内地一股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在原地的高句丽遗民被渤海国和新罗吸收。 高句丽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在东亚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高句丽独特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中国境内,后扩展至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橫跨今日的中國东北、-zh-hans:朝鲜;zh-hant:朝鮮;-大部及-zh-hans:韩国;zh-hant:韓國;-北部。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

朝鲜半岛和高句丽 · 溫祚王和高句丽 · 查看更多 »

扶餘

扶餘可以指:.

扶餘和朝鲜半岛 · 扶餘和溫祚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朝鲜半岛和溫祚王之间的比较

朝鲜半岛有166个关系,而溫祚王有2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3.16% = 6 / (166 + 24)。

参考

本文介绍朝鲜半岛和溫祚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