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有機農業和綠肥相似
有機農業和綠肥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土壤,肥料,腐殖质。
土壤
土壤(Boden,soil)是一種自然體,由數層不同厚度的土層(Bodenhorizont,soil horizon)所構成,主要成分是礦物質。土壤和母質的差異主要是表現在形態特徵或物理、化學、礦物等這種解釋嚴格來說(或者以環境科學的角度來說)並不正確:土壤是由母質(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後所形成的,其特性與母質不盡相同。土壤經由各種風化作用和生物的活動產生的礦物和有機物混合組成,存在著固體、氣體和液體等狀態。疏鬆的土壤微粒組合起來,形成充滿間隙的土壤,而在這些孔隙中則含有溶解溶液(液體)和空氣(氣體)。因此土壤通常被視為有三種狀態。大部分土壤的密度為1~2 g/cm³。地球上大多數的土壤,生成時間多晚於更新世,只有很少的土壤成分的生成年代早於第三紀。.
肥料
肥料是任一天然或合成的一種或多種植物成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約30%~50%的作物產量增加是來歸因於天然或無機化學合成的商業肥料。市面上出售的肥料種類及品牌極多,依成分可分為無機肥料和有機肥料,肥料通常直接用於土壤,或噴灑於葉片。.
腐殖质
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腐殖质是一种分子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动植物残体(如植物組織(枯枝落葉)和动物的排泄物,皮毛和屍體等)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又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主要有胡敏酸、富里酸等,其含量比例随土壤而异。整体黑色或褐色,无定型。具有适度的粘结性,能够使粘土疏松,粘土粘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 在養分生物循環中,生物死亡後,生物殘體會進行礦物化的過程轉化成礦質養分。但是生物殘體也會不完全被礦物化。生物殘體會進行腐殖化過程,以腐殖質形式保留下來。即是在養分生物循環中,生物殘體轉化成礦質養分的一個養分儲藏室,腐殖質最終會進行礦物化過程轉化成礦質養分的。腐殖質的重要是當雨水沖走泥土上的礦質養分時,而微生物未能及時分解生物殘體來補充(微生物分解生物殘體時間很慢),腐殖質可以根據土壤養分濃度來釋出養分來補充,對肥力有積極作用。.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有機農業和綠肥的共同点。
- 什么是有機農業和綠肥之间的相似性
有機農業和綠肥之间的比较
有機農業有80个关系,而綠肥有2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83% = 3 / (80 + 26)。
参考
本文介绍有機農業和綠肥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