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有尾目

指数 有尾目

有尾目(學名:Urodela)是终身有尾的兩棲動物,一共有9科60屬约358種,幼體與成體形態上差別不大,主要包括蠑螈、小鯢和大鯢。 有尾目动物有發展完全的前肢和後肢,大小大約一致,但四肢细弱,少数种类仅有前肢(鳗螈)。眼小,或隐于皮下(洞螈),沒有鼓膜或外耳開口。牙齒位於下頜。身體有黏膜皮膚,沒有鱗片或尖銳的爪子。通常行體內受精。.

20 关系: 大鯢學名屬 (生物)山椒魚上肢两栖动物全新世皮膚科 (生物)物种目 (生物)蝾螈科體內受精鼓膜洞螈洞螈科斑點鈍口螈急流螈晚侏罗世

大鯢

大鯢(學名:Andrias)是隱鰓鯢科的一個屬,又名𩷍(音同“役”)。除了隱鰓鯢(美洲大鯢 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一種以外,其餘分佈於亞洲,有中國大鯢和日本大鯢兩個種,可在中國、日本的溪澗、池塘裡發現,一般壽命50至60年,有說能生存達80至100年。中國大鯢俗稱「娃娃魚」,取其叫聲像嬰兒啼哭;日本大鯢俗稱「大山椒魚」,源於其身有山椒味道。 現存最大的三種大鯢,中國大鯢身長可達1.8公尺,日本大鯢身長可達1.5公尺,隱鰓鯢身長可達0.75公尺。共通點是體形扁長,四肢很短,前肢4指,後肢5趾,趾間有蹼,有一短而側扁的尾巴。不知者或誤以為魚類,其實屬兩棲動物,水中用鰓呼吸,水外用肺兼皮膚呼吸,皮膚只有黏膜,沒有鱗片覆蓋。 牠們於夜間覓食,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糧,但由於視力不佳,只能藉由頭和身體知覺去偵測水壓改變來捕食獵物。 在交配季節,牠們會游向上游,在卵受精後,雄性會保護幼鯢至少六個月,直到牠們有能力自行獵食為止。 1726年,一個瑞士醫生發現了一個化石,而這個化石被一位有宗教狂熱的自然科學家視為是在聖經中所描述的大洪水期間有罪人類的遺骸,並稱之為洪水證人。1802年,荷蘭的泰勒斯博物館買下了這個化石(至今仍是其館藏),到了1812年,化石被喬治·居維葉驗證為大鯢。.

新!!: 有尾目和大鯢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有尾目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屬 (生物)

#重定向 属.

新!!: 有尾目和屬 (生物) · 查看更多 »

山椒魚

山椒魚是兩棲綱有尾目隱鳃鯢亞目(Cryptobranchoidea)動物的總稱,雖名魚,並非魚類。因身上有山椒的味道而得其名。曾與恐龍並存,較恐龍早1億年出現,在地球存活了3億年,是現存世上少有的活化石之一。 該亞目包括大鯢(大山椒魚,亦稱娃娃魚)和小鯢(山椒魚),除了隱鳃鯢(美洲大鯢 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一種以外,其餘所有的山椒魚都分佈於亞洲。.

新!!: 有尾目和山椒魚 · 查看更多 »

上肢

手臂指人的上肢,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位。 上肢(前肢)是一個人體部位,常指人的手臂(包括手掌)。在人體解剖學上,上肢是由以下幾個部位組成的:.

新!!: 有尾目和上肢 · 查看更多 »

两栖动物

兩棲動物(學名:),又名两生动物,包括所有生没有卵殼的卵,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不能一生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牠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现在大约有七千多种两栖动物。兩棲動物是冷血動物(冷血动物也就是变温动物)。.

新!!: 有尾目和两栖动物 · 查看更多 »

全新世

全新世(Holocene)是最年轻的地质年代,从11700年前开始。根据传统的地质学观点,全新世一直持续至今,但也有人提出工業革命後應該另分為人類世。其名称源自希腊语“ὅλος”(holos,完全的)和“καινός”(kainos,新的),意即“完全新近的”。 全新世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详细研究全新世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的主要材料包括高纬度和高海拔冰芯,湖泊沉积物纪录,树轮,石笋及其他洞穴沉积物,高沉积速率的深海沉积物等。 格陵兰岛的冰芯记录提供了年纪分辨率的气候变化,它显示了自新仙女木事件以后全新世气温很稳定。但这种稳定的气温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有很多研究表明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同样很明显,并且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目前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原因仍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新!!: 有尾目和全新世 · 查看更多 »

皮膚

膚,包住脊椎動物的軟層,是組織之一,在人體是最大的組織。皮膚擋住外來侵入,亦保住水分。有保暖、阻隔、感覺之用。 皮膚的作用因物種而異,有保暖、保護色、吸引異性等作用。各物種的皮有厚有薄,厚皮叫革。皮膚是表皮系統的一部份,是動物最大的器官系統,由多層外胚層的组织構成,可保護內部的肌肉、骨骼、韌帶及其他內部的器官。有的物種,例如魚類和爬蟲類,會生鱗保護。鳥類會生羽毛保護。兩棲動物的皮膚是交換氣體的器官。所有哺乳動物的皮膚都有毛,即使看似無毛的海洋哺乳動物其實也有毛。 皮膚的重要性在於其為身體和外界環境的介面,而且是防禦外來影響的第一道防線。例如皮膚在保護身體免受病原影響。Proksch E, Brandner JM, Jensen JM.

新!!: 有尾目和皮膚 · 查看更多 »

科 (生物)

科(英文: family, familia)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目和属之间,現時生物界約有800个科,科下也分亚科,而在其上亦有總科。 亚科是生物分类法的一级,在科和属之间,有时亚科和屬之間也分族,亞科的拉丁文分類名稱的字尾通常是-inae。.

新!!: 有尾目和科 (生物) · 查看更多 »

(Claw),又稱爪子或鉤爪,是大部份哺乳類、鳥類及部份爬蟲類動物於手指及腳趾末端的表皮角質層附加物。 File:Cat claw closeup.jpg|貓爪 File:GoldenEagleFootLyd4.png|強大的金雕爪 File:Harpia harpyja 001 800.jpg|角雕爪,抓住老.

新!!: 有尾目和爪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有尾目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目 (生物)

(英文: order, ordo)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位于纲和科之间。.

新!!: 有尾目和目 (生物) · 查看更多 »

蝾螈科

蠑螈是通常顏色鮮艷的中小型兩棲綱有尾目動物,分佈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北美、歐洲、亞洲和非洲地中海沿岸)。終生有尾,沒有鳞片,是有尾目兩棲動物的代表,也是兩棲動物中較原始的一群,與其同屬一目的,還有鰻螈、鈍口螈、洞螈等。蠑螈和水蜥在成長過程中,通常都要經歷蛻變過程。.

新!!: 有尾目和蝾螈科 · 查看更多 »

體內受精

內受精(英語:Internal fertilization)是一種精子與卵子在雌性生物體內結合產生配子的一種受精方式。在這種受精形式下,精子可利用在液體中運動的能力,游向卵子並與其結合。進行體內受精的動物包括哺乳類,爬蟲類,鳥類,魚類。.

新!!: 有尾目和體內受精 · 查看更多 »

鼓膜

鼓膜(英文:eardrum或tympanic membrane)是分割外耳和中耳的薄膜。鼓膜是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获取空气中的声音,并将之传递给中耳中的听小骨。在听小骨中,直接与鼓膜相连的是锤骨。鼓膜的破裂或者穿孔会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

新!!: 有尾目和鼓膜 · 查看更多 »

洞螈

洞螈(亦称盲螈,學名:Proteus anguinus),是一種兩棲類動物。牠棲息於第拿里阿爾卑斯山脈石灰岩溶洞的地下水脈中,分布區域從義大利第里雅斯特附近的伊松佐河盆地,穿過斯洛維尼亞南部、克羅埃西亞西南部,最遠到達赫塞哥維納。這個物種也是洞螈屬下的唯一一個種。此外,牠是歐洲唯一屬於洞螈科的生物,也是歐洲唯一一種穴居的脊索動物。.

新!!: 有尾目和洞螈 · 查看更多 »

洞螈科

洞螈科是有尾目下的一個科,是一類水生的蠑螈,屬於兩棲類。洞螈科下包括兩個屬,分別是洞螈屬及泥螈屬,總共有六個物種。.

新!!: 有尾目和洞螈科 · 查看更多 »

斑點鈍口螈

斑點鈍口螈(学名:Ambystoma maculatum),同樣被稱作黃點鈍口螈,是一種在美國東部和加拿大常見的斑點蠑螈。斑點蠑螈還是南卡羅來納州的象征物種。它的活動范圍從新斯科舍,蘇必利爾湖,到南方的喬治亞州和德州。目前已發現其胚胎中存在共生的藻類。.

新!!: 有尾目和斑點鈍口螈 · 查看更多 »

急流螈

急流螈科(學名Rhyacotritonidae)是有尾目下的一個科,其下只有一屬的急流螈屬(Rhyacotriton)。原先急流螈屬是分類在鈍口螈科,及後在陸巨螈科,而最後於1992年設立了自己的一個科。當中唯一的一個種,稱為Rhyacotriton olympicus亦同時因基因分析而分開為四個種。急流螈科生活於美國西部,如加利福尼亞州、奧勒岡州及華盛頓。 體型小,眼睛相對較大。腹面有許多小黑點。肺部退化。半水棲性。.

新!!: 有尾目和急流螈 · 查看更多 »

晚侏罗世

晚侏罗世(Late Jurassic)是侏儸紀的第三個時期,也被稱為上侏罗统(Upper Jurassic)地層,在歐洲又名麻姆世(Malm);其地質年代在161.2(± 4.0)百萬年前至145.5(± 4.0)百萬年前。.

新!!: 有尾目和晚侏罗世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蝾螈目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