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最後通牒和林则徐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最後通牒和林则徐之间的区别

最後通牒 vs. 林则徐

最後通牒(Ultimatum),是指一个团体向另一个团体提出的最后的条件,是一种最高威胁:表明或意隐含着如果条件不被接受就以严厉的惩罚相威胁的声明,尤指在外交谈判中这样的声明。中文早期亦有按音譯成「哀的美敦書」,其語源為拉丁语中「最後一個」。 外交上的最後通牒通常是沒有談判餘地的最後要求。如果最後通牒不被接納,下一步就是严厉的制裁,甚至是宣战。 有时候,有意宣戰的國家會以最後通牒為開戰手段。這些最後通牒一般含有較苛刻的條款,而開立者知道對方是不會全盤接受的。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出的七月最後通牒即屬此類。.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之间最後通牒和林则徐相似

最後通牒和林则徐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李鴻章

李鴻章

李鴻章(),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省心,謚文忠,人稱李中堂、李傅相。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國第一支西式海軍北洋水師,因其盡忠輔清,才幹了得而聞名。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贈太傅,追晉侯爵。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著作收於《李文忠公全集》。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牟安世《洋务运动》 上海人民出版社。李鴻章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最後通牒和李鴻章 · 李鴻章和林则徐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最後通牒和林则徐之间的比较

最後通牒有14个关系,而林则徐有5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18% = 1 / (14 + 527)。

参考

本文介绍最後通牒和林则徐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