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曼尼托巴省和柏林果酱包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曼尼托巴省和柏林果酱包之间的区别

曼尼托巴省 vs. 柏林果酱包

省(Manitoba),簡稱曼--省;當地華人全稱緬尼--托巴省,簡稱緬省《》,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東版(多倫多),2008年11月25日刊登。;省,加拿大一級行政區。草原三省之一(另外两个是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也是加拿大人口第五多的省份,据估计约130万人。曼尼托巴省占地649,950平方公里(250,900平方英里),地貌地形种类丰富。 该省东部毗邻为安大略省、西部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努纳武特地区,西北部西北地区,南部美国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除了英語之外,雖然在建省初期法語曾一度也是官方語言之一,但此規範已在19世紀末期時廢除。马尼托巴省的标志是一头北美野牛(bison),野生水牛曾一度主宰該省境內的草原地帶。如今的曼尼托巴省以農業與畜牧業為主,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糧穀倉地帶。 土著人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已经在曼尼托巴省居住了几千年。 直到17世纪末,毛皮贸易商抵达该地区,当时它是鲁珀特地区的一部分,属于1670年建立哈德逊湾公司。1867年,关于建立马尼托巴省的谈判导致了梅蒂人针对加拿大政府的武装起义,一场被称为红河叛乱的冲突。叛乱导致加拿大议会在1870年通过了“曼尼托巴法案”,标志着曼尼托巴省正式创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開始有大批移民到此定居。 曼尼托巴的省会和最大的城市是温尼伯,同時也是省內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加拿大第八大人口普查区。 温尼伯市是省政府、马尼托巴立法议会和省法院的所在地。 全省五所大学中有四所和四支专业运动队都在温尼伯。 其東北郊的温尼伯湖是加拿大境內第五大湖泊。. 柏林果酱包(Berliner Pfannkuchen,简称为Berliner)是一种德国传统甜点,类似于甜甜圈,不过中间并没有孔。柏林果酱包以发酵面团炸制而成,中间填入果酱馅,一般上覆糖霜、糖粉或普通的食糖。 传统上,人们仅在除夕和狂欢节(玫瑰星期一与忏悔星期二)时食用柏林果酱包,不过如今已常年有供应。德国有一个捉弄人的习俗,会将芥末代替果酱填入果酱包,并与其他普通果酱包混在一起,让人误食。 柏林果酱包在各地有着不同的称呼。北德、西德及瑞士一般将其称作Berliner Ballen,或直接称为Berliner。柏林当地人以及勃兰登堡、西波美拉尼亚、萨克森-安哈尔特、萨克森等地则称其为Pfannkuchen(在德国其他地方Pfannkuchen指薄煎饼)。在中德、南德及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柏林果酱包属于Krapfen的一种,有时称为Fastnachtskrapfen.或Faschingskrapfen。黑森人将柏林果酱包被称为Kräppel或Kreppel,而普法尔茨人则称其为Kreppel或Fastnachtsküchelchen。而在更南边的士瓦本,人们则会用当地方言Fasnetskiachla来称呼这一甜点。 在歐洲其他國家亦有類似的甜點。在斯洛凡尼亞稱為Trojanski krof;在克羅埃西亞稱為krafni;在波西尼亞和塞爾維亞是krofne;在波蘭稱為pączki;在烏克蘭稱為pampushky;在捷克共和國稱為kobliha;在匈牙利是bécsi fánk.在荷蘭稱為Berlinerbol;在比利時稱為boule de Berlin;在芬蘭有hillomunkki和 berliininmunkki兩種名稱;在挪威稱為berlinerbolle;在斯洛伐克稱為šiška;在羅馬尼亞則是gogoși;土耳其也有稱為Alman Pastası的類似甜點。.

之间曼尼托巴省和柏林果酱包相似

曼尼托巴省和柏林果酱包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乌克兰北歐克罗地亚

乌克兰

乌克兰(Ukrayina;),东欧国家,南接黑海、东连俄罗斯、北与白俄罗斯毗邻、西与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尔多瓦诸国相连。乌克兰是欧洲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人口约4285.41万(不包括被俄罗斯吞并的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爾,2015年9月8日)。乌克兰地理位置重要,是欧洲联盟与独联体,特别是与俄罗斯地缘政治的交叉点。 在9世纪时,基辅罗斯作为东斯拉夫人的国家曾一度十分强盛,直至12世纪分裂。自14世纪中叶起,乌克兰被欽察汗国、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先后统治。在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乌克兰被其他势力瓜分。19世纪时,乌克兰大部归属于俄罗斯帝国,其余部分为奥匈帝国领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的混乱时期,乌克兰曾在1917年至1921年短暂独立。在乌克兰内战后,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22年成为了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之一。随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為波蘭統治的西烏克蘭併入苏维埃乌克兰。在1945年,乌克兰成为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重获独立,作為独联体发起与创始国之一。但由於俄羅斯在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于同年宣布退出独联体。乌克兰在獨立後由於實行未成熟的市场经济方向改革,使得國家进入八年的经济衰退时期,不过其间也出现过高增长。乌克兰目前是世界上重要的市场之一,在世界上是第三大粮食出口国。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军事基础,並维持着仅次于俄国的欧洲第二大军事力量。 根据乌克兰的行政区划,乌克兰有24个州、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但2014年已另外建立克里米亞共和國並且实质由俄羅斯管治),和两个直辖市(首都基辅和塞瓦斯托波爾,后者實質由俄羅斯管治)。人口构成上78%为乌克兰人,其余有俄羅斯人和羅馬尼亞人等。乌克兰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主要宗教为东正教。.

乌克兰和曼尼托巴省 · 乌克兰和柏林果酱包 · 查看更多 »

北歐

北歐是地理上对歐洲北部的簡稱,一般分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

北歐和曼尼托巴省 · 北歐和柏林果酱包 · 查看更多 »

克罗地亚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listen,一般通稱「克羅埃西亞」)是一個位於中歐、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交會處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首都與最大城市為萨格勒布。克國將行政區劃分為20個縣與一個直轄市兼首都的札格瑞布,其領土面積為56,594平方公里。克羅埃西亞氣候多樣,同時具備大陸性與地中海型氣候,並於亞得里亞海沿岸擁有。2017年克羅埃西亞人口約為415萬人,多數為克羅埃西亞人,自從克羅埃西亞由南斯拉夫獨立後至今該國如同大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一樣人口持續減少。 克羅埃西亞民族自西元7世紀遷移到現在的克國領土生活,他們於9世紀時建立了兩個公國,後於925年由將其立為,並成了第一位國王。克羅埃西亞王國維持著近兩個世紀的國家主權,並在與時期發展到鼎盛。1102年,克羅埃西亞以共主邦聯的身份併入了匈牙利中。1463年,鄂圖曼帝國征服了波士尼亞,對克羅埃西亞構成相當的威脅,隨後前者又繼續擴張,克羅埃西亞於是與鄂圖曼帝國展開。面對帝國的威脅,1527年,克國議會推選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國王——斐迪南一世為克羅埃西亞國王,隨後約四百年裡,克羅埃西亞的統治權在匈牙利與奧地利之間多次易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獨立出了包括克羅埃西亞領土在內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這個短命的政權後來成為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南斯拉夫王國被軸心國入侵,王國被支解,納粹德國於當地扶持了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戰後,克羅埃西亞獨立國滅亡,克人成立共和國加盟「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1991年6月,克羅埃西亞宣佈自南斯拉夫聯邦,其宣言於同年10月8日開始生效。隨後爆發與反對國家分裂的聯邦軍之間的戰爭,經過長達四年的戰事,克國取得了勝利,成為主權國家。 克羅埃西亞至今已是個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國民擁有和免費的,國家也積極透過企業和公家機關推展文化、媒體與出版產業。克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其次為工業和農業,國家也掌控了部份的經濟結構,並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該國列為新興發展中的經濟體,而世界銀行也將其評作高收入國家。克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歐盟,也因此自2000年起,克國政府開始大量投資基礎設施,特別是一帶的交通線。克國同時也為聯合國、欧洲委员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和地中海聯盟的成員國,2013年7月1日還加入了歐盟,成為其第28個成員國。克羅埃西亞也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部隊事務,同北約駐軍於阿富汗,亦於2008至2009年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

克罗地亚和曼尼托巴省 · 克罗地亚和柏林果酱包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曼尼托巴省和柏林果酱包之间的比较

曼尼托巴省有174个关系,而柏林果酱包有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45% = 3 / (174 + 33)。

参考

本文介绍曼尼托巴省和柏林果酱包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