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智顗和楞嚴經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智顗和楞嚴經之间的区别

智顗 vs. 楞嚴經

釋智顗(漢語拼音:Zhi-yi,),俗姓陈,字德安,法名智顗,法號智者,生於荆州华容(縣治位於今中國湖北潜江),漢傳佛教出家僧侶。曾居於天台山國清寺,人稱天台大師,為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後世尊崇他為天台宗四祖。其学说以《法华经》为主教依据,故天台宗亦称法华宗。并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发明一念三千,圆融三谛的思想。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立一心三观。智顗于陈、隋两朝深受帝王礼遇,隋煬帝楊廣授予智顗“智者”之号,世稱智者大师。. 《楞嚴經》(Śūraṃgama-sūtra),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简称《大佛頂首楞嚴經》、《大佛頂經》、《首楞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據傳說,由般剌密諦在唐朝時傳至中國,經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譯成漢文。印順法師認為它與《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屬於晚期如來藏真常唯心--的作品。 在明朝與清朝後,《楞嚴經》長期被漢傳佛教人士高度推崇,曾有:「自從一讀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的詩句。《楞嚴經》梵文原本未傳世,從面世開始,因未被列入正式譯經目錄,對於它的真偽,就有了經久不息的爭議,佛教學者認為它是在唐代的中國所寫作,再偽託為印度傳入的作品。.

之间智顗和楞嚴經相似

智顗和楞嚴經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大乘佛教天台宗东晋彌勒菩薩佛陀菩薩戒辟支佛阿罗汉汉传佛教日本

大乘佛教

大乘(महायान,),亦称“大乘教”,梵文音译“摩诃衍那”、“摩诃衍”等,佛教两大教派傳統(在某些分類中,則列出三大傳統)之一,大乘佛教認為不發菩提心聲聞乘為小乘。在某些傳統中,金剛乘被認為是大乘佛教之下的一個分支,但也有將金剛乘與大乘、小乘並列,成為第三大傳統的看法。 大乘佛教,立声闻、獨覺和菩萨乘的三乘教法,稱其中菩萨乘(或佛乘)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的主要传承者是北传佛教,其中的汉传佛教流传于中国大陆、港澳地区、臺灣、日本、朝鮮半島、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晚期大乘佛教则传入西藏和蒙古等地,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元素。.

大乘佛教和智顗 · 大乘佛教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天台宗

天台宗,漢傳佛教十宗之一,始於南北朝末期,是漢傳佛教中,最早一個完全由中國佛教論師所創立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實際開創者智顗大师常駐浙江天台山說法,故稱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其根本經典,又被稱為法華宗。因为该宗注重於修行止观,又称止观宗。因為它重視佛教教理的研究,同時結合了止觀的實際修行,以「教觀雙美」而聞名。 天台宗于9世纪初被日本僧人最澄传到日本,盛極一時。但在宋朝之後,天台宗在中國衰弱,多數門徒歸於禪門。但是在日本佛教反而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宗派。中國天台宗祖庭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湖北玉泉寺和寧波延慶寺 (觀宗寺)亦為傳播天台教法的重要道場。日本天台宗總本山則為比叡山延曆寺。.

天台宗和智顗 · 天台宗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智顗 · 东晋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彌勒菩薩

彌勒菩薩(;梵文:मैत्रेय ;巴利文:),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或彌勒佛。 三世佛又稱三寶佛、縱三世佛之一未來佛彌勒佛 在大乘佛教中稱他現為等覺菩薩,也有稱為妙覺菩薩,是八大菩薩之一,大乘經典中又常稱為阿逸多菩薩。他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以《瑜伽師地論》為代表,而由無著、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佛教大師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彌勒菩薩和智顗 · 彌勒菩薩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佛陀

#重定向 佛.

佛陀和智顗 · 佛陀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菩薩戒

菩薩戒,菩薩修菩薩道時遵守的戒律,為尸羅的一種,漢傳佛教總名三聚淨戒。.

智顗和菩薩戒 · 楞嚴經和菩薩戒 · 查看更多 »

辟支佛

辟支佛(、,巴利語:),佛教術語,其梵語音譯為缽剌翳迦佛陀,俗語音譯為辟支迦佛陀,或簡稱為辟支迦佛、辟支等,意譯為獨覺。是因過去世因緣,生在無佛之世,性好寂靜或行頭陀,沒有聽聞佛法而獨自以因緣觀智慧,進而修行無師自悟證阿羅漢果但無法教導其它眾生佛法。.

智顗和辟支佛 · 楞嚴經和辟支佛 · 查看更多 »

阿罗汉

阿羅漢(Arhat,Arahant),又譯阿羅訶,意譯為應供、殺賊、無生,漢語常簡稱為羅漢,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第四果,是依照佛三轉法輪解脫道的教導修習四念處、十二因緣觀、四聖諦、八聖道,於蘊、處、界觀行一切有為法的剎那生滅、空、無常、苦、無我,進而斷盡我見、我執、三界貪愛、無明及其它所有煩惱,於當世捨壽時願意將自我滅盡不再受後有於三界中出生,脫離生死輪迴之苦而入無餘涅槃界的聖者。自佛陀三轉法輪以來,至今已有成千上萬的弟子成就阿羅漢果,還有眾多的弟子成就阿那含、斯陀含和須陀洹。 佛陀十號中,也包括阿羅漢。.

智顗和阿罗汉 · 楞嚴經和阿罗汉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智顗和汉传佛教 · 楞嚴經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本和智顗 · 日本和楞嚴經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智顗和楞嚴經之间的比较

智顗有81个关系,而楞嚴經有1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4.22% = 10 / (81 + 156)。

参考

本文介绍智顗和楞嚴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