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之间的区别

普通感冒 vs. 流行性感冒

傷風,又稱普通感冒(common cold),醫學上还稱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鼻咽炎,是一種上呼吸道的病毒性感染,主要原發於鼻腔 ,但也可能進犯喉嚨以及鼻竇。症狀一般於暴露病原後兩天內開始出現,包含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頭痛、發燒等。大部分症狀通常在七到十天內會緩解,但某些症狀可能會持續三個星期以上。有其他健康問題者患感冒時可能會併發肺炎。 目前已知有逾200種病毒株會導致傷風,其中最常見的為鼻病毒。病毒會藉由空氣傳播,可能藉由接觸感染者而直接遭到傳染,或是單純在環境中因口鼻吸入病毒而感染。危險因子有前往 、睡眠不良、等。感冒病毒對於組織的破壞,其實並不足以引起傷風的那些症狀,反而大多是由身體免疫反應所導致Eccles p. 112。流行性感冒的症狀與傷風類似,但症狀一般更重。此外,流行性感冒較少造成流鼻水的症狀。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疫苗能夠預防傷風。基本的預防方式包含洗手,不用髒手觸碰眼、鼻、口,以及避免接觸患者。有一些證據支持戴口罩也可以減少感染風險Eccles p. 209。傷風並無解藥,但可以進行症狀治療。在症狀初期補充锌可能可以縮短病程及減低嚴重度布洛芬等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緩解疼痛;傷風時不應使用抗生素。現有證據不能證明止咳藥有益。 傷風為人類盛行率最高的一種傳染病Eccles p. 1。成人平均每年感冒2至3次,小孩則高達6-8次 。傷風在冬季較為常見;傷風自古以來即有文獻記述。.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通常簡稱為流感,為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流感的症狀可輕可重,最常見者為高燒、流鼻水、喉嚨痛、肌肉痠痛、頭痛、咳嗽和疲倦感。患者通常在接觸病毒2天後發病,症狀大多在一週內會解除,但咳嗽可能持續超過兩週。孩童可能會噁心和嘔吐,但這在成人並不常見;噁心和嘔吐更常發生在與流感病毒無關的感染性腸胃炎,有時會不精確地稱此為腸胃型感冒(stomach flu)。流感可能的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肺炎、次級細菌性肺炎、鼻竇感染以及造成其他疾病惡化(如氣喘或心臟衰竭)。 可感染人類的流感病毒有--三型。病毒通常由咳嗽,打噴嚏和說話產生的,近距離接觸時尤其容易發生。此外,病毒也可藉由接觸到受染污的物體表面、再碰觸口或眼睛後傳播。受感染的患者無論在發病前後均可能具有傳染性,喉嚨、痰液或鼻黏膜等檢體的病毒測試則可作為確診的依據。目前已有數種快篩方法,然而快篩仍有偽陰性(即使受感染,檢測結果仍顯示為未感染的陰性)的可能。而藉由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病毒RNA則是較準確的檢驗方法。 勤洗手可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因為肥皂可使病毒失去活性。配戴外科口罩亦可預防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每年接受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通常針對預計會流行的3至4種病毒株設計,接種疫苗很少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由於病毒RNA突變迅速,疫苗一般僅在當年最為有效。常作為抗流感藥物,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奥司他韦。目前普遍認為原先健康的人使用克流感(奥司他韦的商品名)似乎弊大於利,而有其他健康問題的流感患者使用克流感也沒有好處。 流行性感冒在世界各地傳播。每年的都造成約300萬至500萬件重病案例,其中有約25萬至50萬名患者死亡。流感在北半球及南半球爆發的季節主要為冬季,赤道附近的國家則會不定時爆發流行。致死的案例多半發生在小孩、老人或同時患有其他健康問題的病人。嚴重而大規模的大流行爆發並不常見。20世紀曾發生過三次極為嚴重且有記錄的全球:1918年流感大流行(因西班牙疫情最嚴重,故又稱西班牙流感)、195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中國貴州省,故又稱亞洲流感)和1968年流感大流行(因起源於香港,故又稱做香港流感),三起大流行的死亡人數皆超過百萬人。而21世紀,2009年6月在墨西哥爆發的A型H1N1流感大流行經研究發現為A型流感病毒之突變種造成,該病毒之遺傳組成結合了人類、鳥禽及豬隻的流感病毒基因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將該次疫情的全球流感警告級別提高到第六級(最高等級),該次流行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流感病毒也會感染其他動物,豬、馬和鳥類等都在其列。.

之间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相似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在联盟百科)29共同点: 基因組外科口罩干扰素嘔吐呼吸道咳嗽咽喉痛免疫副黏液病毒科噴嚏纽约时报疫苗症狀病毒炎症甲型流感病毒百日咳頭痛鼻竇鼻竇炎鼻病毒鼻漏肺炎腹痛腹瀉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洗手湿度

基因組

在生物学中,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包含在该生物的DNA(部分病毒是RNA)中的全部遗传信息,又稱基因體(genome)。基因组包括基因和非編碼DNA。1920年,德国汉堡大学植物学教授汉斯·温克勒(Hans Winkler)首次使用基因组这一名词。 更精确地讲,一个生物体的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中的完整的DNA序列。例如,生物个体体细胞中的二倍体由两套染色体组成,其中一套DNA序列就是一个基因组。基因组一词可以特指整套核DNA(例如,核基因组),也可以用于包含自己DNA序列的细胞器基因组,如粒线体基因组或叶绿体基因组。当人们说一个有性生殖物种的基因组正在测序时,通常是指测定一套常染色体和两种性染色体的序列,这样来代表可能的两种性别。即使在只有一种性别的物种中,“一套基因组序列”可能也综合了来自不同个体的染色体。通常使用中,“遗传组成”一词有时在交流中即指某特定个体或物种的基因组。对相关物种全部基因组性质的研究通常被称为基因组学,该学科与遗传学不同,后者一般研究单个或一组基因的性质。.

基因組和普通感冒 · 基因組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外科口罩

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是讓在手術及护理病患時穿戴的口罩,用意是避免細菌附著在空氣中的液滴或是氣溶膠中,進入穿戴者的口鼻。外科口罩無法讓穿戴者免於空浮菌或是病毒的入,其保護效果也比有特別材質、外形或是密閉效果的N95口罩或是NIOSH口罩要弱。 在東亞國家,許多人在戶外也會戴著口罩,以減少傳播的風險。.

外科口罩和普通感冒 · 外科口罩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干扰素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动物细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后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宿主特异性醣蛋白。细胞感染病毒后分泌的干扰素能够与周围未感染的细胞上的相关受体作用,促使这些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进一步的感染,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但干擾素對已被感染的細胞沒有幫助。.

干扰素和普通感冒 · 干扰素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嘔吐

#重定向 呕吐.

嘔吐和普通感冒 · 嘔吐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呼吸道

呼吸道是指人体内呼吸过程中空气所要通过的所有器官的总称。呼吸道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呼吸系统还包括空气不必通过的、单对呼吸过程依然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橫膈膜。 呼吸道可以分三部分:.

呼吸道和普通感冒 · 呼吸道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咳嗽

咳嗽是一種呼吸道常見的突發性症狀,咳嗽由氣管、支氣管粘膜或胸膜受炎症、異物、物理或化學性刺激引起,咳嗽時先是聲門關閉,呼吸肌收縮,肺內壓升高,然後聲門張開,肺內空氣噴射而出。通常伴隨著聲音。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異物和分泌物的保護性作用。.

咳嗽和普通感冒 · 咳嗽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咽喉痛

咽喉痛(sore throat、throat pain,又稱喉嚨痛或喉痛),是指咽喉出現痛楚的徵狀,最主要的成因是咽喉炎(喉嚨發炎),但可由其他原因引致,例如白喉和傷風感冒威脅。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對乙醯氨基酚有助紓緩喉嚨痛 。.

咽喉痛和普通感冒 · 咽喉痛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免疫

免疫(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後天免疫系統)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統)。.

免疫和普通感冒 · 免疫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副黏液病毒科

副粘液病毒科包括二個亞科,副粘液病毒亞科(Paramyxivirinae)及肺炎病毒亞科(Pneumovirinae)。.

副黏液病毒科和普通感冒 · 副黏液病毒科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噴嚏

喷嚏,又称喷嚏反射,是一种人和动物的生理反射行为。 反射的感受器在鼻黏膜,由三叉神经传导到脑部。打喷嚏前,鼻子变得发酸、发痒。过程一般为急促吸气,张嘴,然后高速(可达每小时50公里)通过鼻腔和口腔同时排气,产生响亮的“阿─嚏”聲音(粵語中以「乞嗤」形聲表示)。打喷嚏时,唾液会形成1000-40000粒飞沫随空气高速喷出,速度達每小時177公里(即每秒約49.2米),所以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染媒介。一般打喷嚏的同时还会闭眼,可能是为了避免飞沫污染。直径大于100微米的飞沫很快落地,小粒飞沫水分部分蒸发后,形成气溶胶,可以悬浮几个小时或更长。 在公共場合,因為喷嚏是一种本能反射,难控制。但出于礼貌和公共卫生,应该不要把飞沫溅到别人身上。最好是用手帕、面巾纸即時掩口,实在来不及用手背或袖子肘弯处也可以。紧捂口鼻打喷嚏,会对中耳和鼓膜产生压力,不利于健康。另外,喷嚏时上身有激烈的运动,要注意避免因此扭伤腰部。如果噴嚏還是持續不止,為避免傷害黏膜,可以用手指按住人中,舒緩神經。.

噴嚏和普通感冒 · 噴嚏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缩写作 NYT)是一家美國日報,由紐約時報公司於1851年9月18日在美國紐約創辦和持續出版。和《华尔街日报》的保守派旗舰报纸地位相对应,《纽约时报》是美国親自由派的第一大报。 它最初被称作《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为亨利·J·雷蒙德和。.

普通感冒和纽约时报 · 流行性感冒和纽约时报 · 查看更多 »

疫苗

疫苗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英语中,疫苗一詞“vaccine”源自於愛德華·金納所使用的牛痘。“vacca”為拉丁文,意即牛。當人類接種牛痘後,能對天花產生抗體。牛痘為巴斯德及其他人繼續研究。而派發及接受疫苗的過程稱為接種。.

普通感冒和疫苗 · 流行性感冒和疫苗 · 查看更多 »

症狀

症狀(symptom),又稱病狀、徵狀、病徵,醫學術語,在的領域裡,「症狀」是描述疾病的重要參數之一,代表的是「來自病人的主觀感受」。英文的symptom,字根來自於希臘文σύμπτωμα,意思是「降臨在身上的不幸與惡運」。。 在中文中,「症狀」常和「體徵」(sign)搞混。症狀是由患者描述的主觀感受,無法直接量測、而體徵則是外部觀察到的客觀事實。舉例來說,流鼻水、頭昏及體溫超過攝氏三十八度,這三者都是感冒的元素:但流鼻水及頭昏是感冒的症狀;而體溫超過三十八度,則是感冒的體徵。症狀和體徵常常沒有特異性,不過兩者結合可以協助診斷,有助於排除一些可能錯誤的方向,有時症狀和體徵也可能是可以指向特定疾病的。 症狀一詞有時也會用在人體沒有生病的情形下,例如。.

普通感冒和症狀 · 流行性感冒和症狀 · 查看更多 »

病毒

病毒(virus,中文舊稱“濾過性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於生命体及非生命體之間的有機物種,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歸於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之中。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藉由感染的機制,这些简单的有機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几乎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份组成:病毒都含有遺傳物質(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體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體形到複合型结构。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百分之一。Collier pp.

普通感冒和病毒 · 流行性感冒和病毒 · 查看更多 »

炎症

症反應、炎性反應,俗稱發炎,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組織受到外傷、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發的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了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炎性反應是先天免疫系統為移除有害刺激或病源體及促進修復的保護措施,並非如後天免疫系統般針對特定病源體。炎性反應並非等同於感染,即使很多時發炎是因感染而發生,發炎是生物體對病源體之反應之一。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的自动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可以引起人体自身免疫系統的過敏,進而攻击自身的組織及細胞、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症等免疫系統過敏病症,免疫系統過敏所生成的COX-2及Interleukin-1 alpha使得軟骨組織疼痛及發炎。 長期發炎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花粉症、牙周炎、動脈粥樣硬化、類風濕性關節炎,甚至癌症(如膽囊癌),因此炎性反應在正常情況下受生物體緊密監控。 炎性反應可分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是生物體應該有害刺激的初步反應,更多的血漿和白血球(特別是粒細胞)從血液移往受損組織。一連串的生化反應進行傳播並促成進一步的炎性反應,當中牽涉局部的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及受損組織內的各個細胞。慢性炎症引致發炎部位的細胞類型改變,組織的毀滅與修復同時進行。.

普通感冒和炎症 · 流行性感冒和炎症 · 查看更多 »

甲型流感病毒

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常简称甲流)是一种流感病毒,包含多种亚型,可感染野生鸟类、驯养家禽、猪、马和人等多种哺乳類動物并导致流行性感冒。该病毒是正黏液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下的唯一一个物种。人们从野生鸟类身上提取出了甲流病毒的所有亚种的菌株,但鸟类本身却很少发病。一些甲流病毒的可导致家禽和少部分人类发病。病毒有时可通过野生水鸟感染到家禽身上,而这可导致人类流感瘟疫爆发。 人们已研制出甲流病毒的疫苗,许多国家为了能在禽流感爆发之际能够快速应对而囤积了不少疫苗。2011年,研究人员报告称发现了对甲流全部亚型都有效的抗体。 历史上著名的流感大爆发均为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包括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年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罗斯流感、2003年H5N1禽流感、2009年猪流感、2013年H7N9流感等。.

普通感冒和甲型流感病毒 · 流行性感冒和甲型流感病毒 · 查看更多 »

百日咳

日咳(Pertussis)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細菌性傳染病。一開始的病徵通常類似於普通感冒 -->,會有流鼻水、發燒和輕微咳嗽等症狀。之後幾周會伴隨著劇烈咳嗽 -->,就連呼吸時也會發出高音調的「呼哮」聲(whoop)。這種現象可能持續超過一百天或是十周。被感染者有可能因為咳得太嚴重而有想吐、感到疲倦的情況,甚者咳到 。未滿足歲的幼兒咳嗽的情況可能並不明顯,但卻會出現好幾次的情形。一般而言,從感染百日咳到病發的潛伏期為7到10天,而百日咳也會在那些已經打過疫苗的人身上出現較輕微的症狀。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疾病 -->,可藉由已感染者的咳嗽或噴嚏而傳播給他人,是的一種 。病患對他人的傳染性是從疾病開始一直延續到約三週後開始產生劇烈咳嗽後 -->,但若以抗生素治療五天後將不再具備傳染性 。針對此疾病的檢驗主要是使用來進行 -->,檢體可再經由細菌培養或是聚合酶連鎖反應來檢驗並確認。 百日咳的預防主要藉由施打疫苗來執行。建議在六到八周的年齡初次接種,並在兩歲前接種四劑。疫苗的功效會隨時間變差,因此建議年齡較大的兒童及成人追加施打。對於已暴露在及有罹患嚴重疾病風險的人來說,抗生素可用來預防此疾病。對於罹患此疾病的人來說,在初期症狀的三周內服用抗生素是有效的,但若超過這個時間,對大多數人幾乎沒有效果 -->。建議未滿一歲兒童及孕婦在症狀出現六周內服用 -->。用來治療的抗生素包括紅霉素、阿奇霉素及複方新諾明。目前對於這些藥物治療咳嗽的功效仍沒有足夠證據。許多未滿一歲的兒童需要住院。 據估計,百日咳每年在全世界感染約1600萬人。大部分的病例都發生在開發中國家,且各個年齡層的人們都有遭受感染的可能。在2013年,百日咳而死亡的病患由1990年的138000人降至61000人。感染百日咳的兒童有近2%不滿足歲即死亡 。第一次關於百日咳大規模爆發的記載是在16世紀 -->,1906年人們終於發現造成百日咳的病原體 -->,直到1940年代百日咳疫苗才問世。.

普通感冒和百日咳 · 流行性感冒和百日咳 · 查看更多 »

頭痛

頭痛,又叫頭疼(英語:headache),是一種在頭部、頸部或肩膊以上位置發生的局部疼痛。許多頭部和頸部問題的症狀都是頭痛。頭痛可能是偏頭痛、、丛集性头痛,有時候也解釋為頭痛的一種。頻繁的頭痛會影響人際關係及工作。有嚴重頭痛的人,患有憂鬱症的風險也比較高。 頭痛有種種起因,有些輕微,有些嚴重。頭痛的原因包括疲勞、睡眠不足、壓力、藥物影響、娛樂性藥物影響、病毒感染、普通感冒、頭部受傷、食用很冷的食物或飲料,或是牙齒問題等,而像威脅生命的腦炎、腦癌、腦膜炎及等等,都有可能是原因。有許多有關頭痛的分類系統,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的分類。 頭痛的治療和造成頭痛的原因有關,不過大部份治療還是包括用阿斯匹靈或扑热息痛(對乙醯氨基酚)等镇痛药來止痛。頭痛是最普遍會遇到的身體不適症狀之一。 一年中,大約會有一半的人出現過頭痛症狀。.

普通感冒和頭痛 · 流行性感冒和頭痛 · 查看更多 »

鼻竇

鼻竇(Paranasal sinuses),又名鼻旁窦,位於人的頭顱,在頭骨之間、鼻腔周圍的顱骨與臉骨之內。鼻竇共有四對,平時,在鼻腔附近。在眼睛下方,額竇在眼睛上方,在兩眼之間,在眼睛後方。人臉部的竇是根據附近的來命名的。.

普通感冒和鼻竇 · 流行性感冒和鼻竇 · 查看更多 »

鼻竇炎

鼻竇炎(Sinusitis)是描述發生於鼻竇的炎症。常見症狀包含濃厚鼻涕、鼻塞,以及臉部疼痛。其他症狀包含發燒、頭痛、嗅覺減退、喉嚨痛,以及咳嗽。咳嗽會於夜間加劇。嚴重副作用較為罕見。臨床上將病程4周以下的鼻竇炎稱作急性鼻竇炎(Acute rhinosinutis,ARS),延續12周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Chronic rhinosinutis,CRS)。 鼻竇炎可能肇因於感染、過敏、空氣汙染,或鼻腔構造問題。最常見的案例為。如果症狀持續十天以上未改善,可能就會造成病原菌孳生。哮喘、囊腫性纖維化,及免疫缺失患者可能會有復發鼻竇炎的現象。如果沒有懷疑有其他可能併發症存在,一般來說不需使用X光照影。慢性鼻竇炎則建議以鼻鏡或電腦斷層檢查。 洗手、禁菸,和增加免疫力能預防某些鼻竇炎發生。疼痛症狀則可以使用如萘普生、皮質類固醇等鎮痛藥緩解,鼻沖洗也許能緩解某些症狀。急性鼻竇炎一般進行僅,若症狀持續7-10日,且持續惡化,則可施予抗細菌藥介入。已使用抗細菌藥者,第一線輔佐藥物建議選用阿莫西林或。某些慢性病人必須執行手術。 鼻竇炎為常見的症狀。在歐美,每年約有一至三成的人會發生。女性發生率較男性為高。慢性鼻竇炎發生率約為12.5%。美國花費於鼻竇炎治療上的金錢約達110億美金。鼻竇炎的無效治療相當氾濫,包含以抗細菌藥治療病毒性鼻竇炎。.

普通感冒和鼻竇炎 · 流行性感冒和鼻竇炎 · 查看更多 »

鼻病毒

鼻病毒(學名:rhinovirus,rhino-是希臘文「鼻」的意思)是最常造成一般感冒的病毒(其次為冠狀病毒),因為它會感染鼻子引起發炎而命名的。常見的症狀有發燒、流鼻涕、頭痛等。最适合它生存的温度在33℃到35℃之间,这可以解释它为什么通常在鼻子裡生存,因為鼻腔會接觸到外部的冷空氣,所以溫度會較體溫的37℃低。目前根據其表面的蛋白質種類,已经发现了99种鼻病毒,在自然中通常潛伏存在。它的直径仅仅只有30纳米,比其他病毒小得多(天花病毒可達300纳米),為最小的病毒之一。.

普通感冒和鼻病毒 · 流行性感冒和鼻病毒 · 查看更多 »

鼻漏

鼻漏(rhinorrhea或rhinorrhoea)是指鼻腔充斥大量黏液的一种症状。该症状也被称为流鼻涕、流鼻水等,在人身上较为常见。鼻漏是过敏(過敏性鼻炎)和其他一些疾病(如普通感冒)的常见症狀,也是哭泣、暴露于低温、滥用可卡因、戒药(比如戒掉美沙酮等鴉片類藥物)等表现出的副作用。出现鼻漏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不过也有不少医疗救治和预防措施可供使用。.

普通感冒和鼻漏 · 流行性感冒和鼻漏 · 查看更多 »

肺炎

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現發炎的症狀,主要是肺泡受到影響。肺炎常見的症狀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發熱及呼吸困難。症狀可能由輕微到嚴重不一。特別高齡的長者或新生兒可能會出現不典型的症狀。通常在治療開始後三天會逐漸好轉;然而,患者在未來一個月以上可能會感到疲倦。 肺炎通常是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而引發的,偶爾會由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另外藥品影響或者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也會造成肺炎。危險因子包括諸如囊腫性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肺部疾病,以及氣喘、糖尿病、心臟衰竭、具吸菸史,還有使咳嗽能力貧弱的中風、免疫抑制。肺炎往往是根據症狀以及理學檢查來判斷 -->。、血液測試,痰液都能幫助確認診斷。這個疾病可以依照感染的地點分類為社區、醫院、或醫護相關的肺炎。 疫苗可用於防止特定種類的肺炎 -->,其他預防包含多洗手和禁菸。治療方式則取決於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抗生素可用於治療細菌造成的肺炎 ,如果病人病情嚴重,通常會住院治療。當病人氧氣含量低時,會用。 全球每年約有4.5億人(全球人口的7%)罹患肺炎,每年約400萬人因此死亡。肺炎被十九世紀時的醫生視為「死亡統帥」。在二十世紀,抗體和疫苗的發明使存活率得以改善。然而,開發中國家居民、年老、年幼與慢性疾病患者,肺炎依然高居主要死因之一。由於肺炎經常縮短垂死之人的煎熬,因此被稱為「老人之友」。.

普通感冒和肺炎 · 流行性感冒和肺炎 · 查看更多 »

腹痛

腹痛又可稱(abdominal pain、stomach pain、肚痛、肚子疼等)泛指腹部及其周圍部分的疼痛症狀,可能的成因很多,例如腸胃炎、腹瀉時會有腹痛,此外有些女性在月經期間也會因為子宮收縮而導致腹痛,稱為經痛,而孕婦在快將臨盆時,腹部也會間歇性出現強烈的痛楚,稱為陣痛。.

普通感冒和腹痛 · 流行性感冒和腹痛 · 查看更多 »

腹瀉

腹泻(俗称拉肚子,廣東俗稱肚痾,中医称之为泄泻,diarrhea, diarrhœa來自διάρροια,包含兩個字根:「διά /dia,經過」,以及「ῥέω/rheo,流動」)的定義是在24小时之內有軟便或水便的狀況而且排便三次以上 -->,症狀常持續好幾天而且可能因為體液流失的關係而產生脫水現象 -->。如果脫水的情形繼續惡化,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排尿量減少、膚色蒼白、心跳過速、或者對外界刺激反應不佳 -->。另外,對以母乳餵養的嬰兒來說,軟便可能是正常的現象。 最常見的原因為腸道感染,可能是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腸胃炎」 -->。主要是透過與病人的密切接觸 -->(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途徑傳染。另外也可能是全身性感染的其中一個表現。非感染性原因例如:乳糖不耐症、發炎性腸道疾病、藥物、大腸激躁症、急性中毒等因素 。另外依症狀持續時間可分為急性腹瀉(小於兩周)、持續性腹瀉(二至四周)、慢性腹瀉(大於四周)。急性水樣腹瀉其中一個原因為霍亂弧菌感染。出血性腹瀉,也就是糞便中帶血,又稱為「痢疾」(Dysentery)。大部分情況不需做糞便培養確定病原。 感染性腹瀉的預防方式包括:改善、確保飲用水的潔淨以及勤洗手。讓嬰兒持續哺乳至少六個月,並施打輪狀病毒疫苗也是推薦的預防方式。在治療方面,給病人服用(乾淨的飲用水加上適量的鹽、糖、以及鋅片),如果說買不到口服脫水補充液,可以參考配方自行配製,口服脫水補充療法在過去25年內拯救了五千萬名孩童免於因腹瀉造成的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而死亡。一般建議腹瀉患者仍可正常進食(如果是哺乳中的嬰幼兒則照常哺乳)。徜若病人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則可能需要靜脈輸液,但這情形並不常見,絕大多數的案例都能經口補足流失的水和電解質。腹瀉的病人很少需要抗生素,但在極少狀況下仍需要依情形給予抗生素(例如腹瀉中帶血、伴隨高燒、旅行後隨即發作的嚴重腹瀉、或是在糞便檢體中見到或培養出特定的細菌或寄生蟲。)樂必寧(Loperamide)對減緩腸道運動可能有幫助,但並不被建議用在嚴重腹瀉的患者身上。 全球每年有17至50億例的腹瀉病例,尤其常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身上(平均約一年3次)。2012年全球五歲以下兒童死因當中腹瀉排名第二(有76萬名兒童死於腹瀉,佔11%)。經常發生的腹瀉也會造成五歲以下的兒童的營養不良及其他長期問題(如生長遲緩或智力發展遲緩)。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报告,全世界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有百分之二十是腹泻所引發的脫水現象造成的。每年有一百八十万孩子死于腹泻。.

普通感冒和腹瀉 · 流行性感冒和腹瀉 · 查看更多 »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antiviral drug)是一类用于特异性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就像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一样,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对特定的病毒起作用;但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不同的是,後者消灭细菌,前者只是抑制病毒的发展。抗病毒药物与杀病毒剂(viricide)不同,前者是用于抑制体内的病毒,而后者是用于消灭体外的病毒。 目前大多数的抗病毒药物是用于对抗艾滋病毒、疱疹病毒、乙肝和丙肝病毒以及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

抗病毒药物和普通感冒 · 抗病毒药物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抗生素

#重定向 抗细菌药.

抗生素和普通感冒 · 抗生素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洗手

洗手,是为了清除尘土、污垢和微生物而清洁手的行为。洗手可以使用水、其他液体或者肥皂来完成,也可以不使用这些东西。某些地区没有自来水,人们可以打井来使用井水,也可以将雨水保存在水缸之类的容器中,需要的时候用瓢盛出来使用。有时在没有水源和肥皂的野外,人们会用木头燃烧剩下的木灰来洗手。 洗手可以预防疾病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传播,主要医疗目的是清除可能伤害人体或导致疾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或病毒)和化学物质。洗手对于从事医疗工作以及食品加工工作的人尤其重要,同时对于公众来说,洗手也是重要的卫生习惯。.

普通感冒和洗手 · 洗手和流行性感冒 · 查看更多 »

湿度

溼度一般在氣象學中指的是空气溼度,它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空气中液态或固态的水不算在溼度中。不含水蒸气的空气被称为乾空氣。由於大气中的水蒸气可以占空气体积的0%到4%,一般在列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成分的时候是指这些成分在乾空气中所占的成分。.

普通感冒和湿度 · 流行性感冒和湿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之间的比较

普通感冒有103个关系,而流行性感冒有2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9,杰卡德指数为9.21% = 29 / (103 + 212)。

参考

本文介绍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