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普法戰爭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普法戰爭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之间的区别

普法戰爭 vs.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普法戰爭,在法國稱1870年法德戰爭(Guerre franco-allemande de 1870),在德國稱德法戰爭(Deutsch-Französischer Krieg),是普魯士為了統一德國,並與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是由法國發動,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德语:Mecklenburg-Strelitz),从1701年至1918年它是德国梅克伦堡境内的一个大公国(但是没有自己的立法权),从1871年开始它是德意志帝国的联邦国之一。从1919年至1933年,成为德国的一个自由州,即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州。.

之间普法戰爭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相似

普法戰爭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威廉一世 (德国)德意志帝國北德意志邦聯

威廉一世 (德国)

威廉一世(Wilhelm I,),全名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Wilhelm Friedrich Ludwig),普鲁士国王(1861年1月2日—1888年3月9日),1871年1月18日就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皇帝。他死後,因為德意志統一的偉大成就,被其孫威廉二世尊為大帝,號稱「威廉大帝」。.

威廉一世 (德国)和普法戰爭 · 威廉一世 (德国)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指從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耳曼地區到1918年11月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玛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国号。 德意志帝国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佔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帝国成立后,普魯士國王和首相兼任德國皇帝和首相,實行君主立憲制,設立上議院和下議院。帝國共經歷了三個皇帝,分別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威廉一世在任期間十分信任俾斯麥,幾乎所有政務都由首相俾斯麥處理,因此又稱為「俾斯麥時代」。俾斯麥時代在位期間,最大的目的是防止法國一報普法戰爭之仇,他建立了同盟體系,與俄奧兩國結盟,孤立法國。他的對外政策十分成功,避免與列國發生衝突,但內政卻一敗塗地,文化鬥爭與反社會主義未能達到預期目的。威廉一世逝世後,由腓特烈三世繼任,但他僅在任99天,因此又稱為「百日皇朝」。威廉二世在任期間,一手摧毀了俾斯麥體系,積極向外拓展殖民地,大幅修建海軍船艦,並帶領德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期間德國腹背受敵,加上齐默尔曼电报事件導致美國參戰,最終導致帝國覆亡。戰敗後的德國建立了共和政體,稱為威瑪共和國。.

德意志帝國和普法戰爭 · 德意志帝國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北德意志邦聯

北德意志邦聯()于德意志邦联解散后,在1867年成立,由德国北方二十二个邦国组成。它其实只是一个过渡组织,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便被废除。但是,它帮助普鲁士控制德国北部,加强她对南德邦国的影响力,犹如关税同盟一样。聯邦明显地排除了奥地利帝國与巴伐利亚王國。 聯邦在普奥战争后成立。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后,奧托·馮·俾斯麥创立北德宪法。宪法在1867年7月1日生效。普王威廉一世出任聯邦主席,首相俾斯麦兼任聯邦首相。所有德意志邦国在联邦议会(Bundesrat)都有议席,普鲁士独占十七席。北德议会(Norddeutscher Reichstag)由有條件前提的民选制度产生。 普法战争后,巴伐利亚、符腾堡与巴登(连同黑森公国的剩余部分)与聯邦合并,组成德意志帝国。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皇帝。.

北德意志邦聯和普法戰爭 · 北德意志邦聯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普法戰爭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之间的比较

普法戰爭有47个关系,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4.69% = 3 / (47 + 17)。

参考

本文介绍普法戰爭和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