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時事通識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時事通識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之间的区别

時事通識 vs.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時事通識》(Behind The Headlines)是由無綫新聞部製作的時事資訊節目,常規於無綫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翡翠台播放及間場於無綫財經·資訊台播放。 此節目及其前身《時事百科》於2013年及之前由新鴻基財務特約。.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制訂,在每年4月1日政府財政年度開始前,由財政司司長在香港立法會宣讀,並且付諸表決;通過後再由行政長官簽署、送交中央人民政府備案。 財政預算案在立法會內稱為撥款條例草案。 根據《香港基本法》第50及第51條,立法會如果拒絕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而經協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行政長官可在徵詢行政會議意見後,解散立法會。立法會如果拒絕批准政府的財政預算案,行政長官可向立法會申請臨時撥款。如果由於立法會已解散而不能批准撥款,行政長官可按上一財政年度的開支標準,批准臨時短期撥款。.

之间時事通識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相似

時事通識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立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簡稱《香港基本法》或《基本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文件,自1997年7月1日起,取代了殖民地時期《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地位,確認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組成辦法、權力和責任及其与中華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關係等。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經過2年談判後簽署《聯合聲明》,解決了香港主權歸屬問題。根据《聲明》第三段第1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以《基本法》確立香港為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國兩制方針,保证主權移交前的資本主義制度,維持50年不變。中國大陸所施行的社會主義制度等將不會伸延到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會維持高度自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香港回歸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先後五次對《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時事通識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 查看更多 »

香港立法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稱立法會(Legislative Council,縮寫为 LegCo 或 Legc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亦有对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施政情况的監察權。 第一屆立法會成立于1998年7月1日,應屆議員任期為兩年。自第二屆立法會(2000年)開始,每屆議員任期改為四年。2012年起,立法會議席增加至70個。現時的立法會屆別為第六屆,任期為2016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地區直選及功能組別議員各佔35席。.

時事通識和香港立法會 ·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和香港立法會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時事通識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 查看更多 »

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3年2月27日上午11時在立法會綜合大樓發表;該預算案乃曾司長任內的第6份。.

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和時事通識 · 2013年至201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時事通識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之间的比较

時事通識有1173个关系,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有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0.33% = 4 / (1173 + 36)。

参考

本文介绍時事通識和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