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易经和荀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易经和荀爽之间的区别

易经 vs. 荀爽

《易经》是中国漢族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始;一般说上古三大奇书包括《黄帝內经》、《易经》、《山海经》,但它们成书都较晚。《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來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現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易经》最初用於占卜和預報天氣,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是一部無所不包的巨著。自从17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十三經中未經秦始皇焚書之害,它是最早哲學書。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绍到西方。 《易》原有三種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所称《易經》即源於《周易》发展而來。 《易經》包括狭义的《周易》與《易传》。《周易》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由於隨時代演變,《周易》文字含義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已經不便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後世又稱為《易传》並列入《易經》。. 荀爽(),一名谞,字慈明,潁川潁阴(今河南许昌)人,荀淑第六子,东汉末大臣、政论家,经学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称,亦以95日“白衣登三公”而闻名。其易学思想被称为“荀氏易学”。.

之间易经和荀爽相似

易经和荀爽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孔颖达尚书中國东汉京房周公旦周武王周文王王弼程颐诗经郑玄李鼎祚朱熹惠棟易学

孔颖达

孔颖达(),字衝遠(一作--遠、仲達、--澹),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孫。唐朝经学家。 生於北齊後主武平五年(574年),八歲就學,曾從劉焯問學,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隋大業初,選為“明經”,授河內郡博士,補太學助教。隋末大亂,避地虎牢(今河南省滎陽汜水鎮西北)。入唐,任國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編纂《五經正義》,融合南北經學家的見解,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卒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終年75歲。 孔颖达所疏或正義的經書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和《左傳》等。.

孔颖达和易经 · 孔颖达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尚书

尚書可以指:.

尚书和易经 · 尚书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易经 · 中國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东汉和易经 · 东汉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京房

京房,可能是:.

京房和易经 · 京房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周'''氏,名旦,諡文,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周公旦和易经 · 周公旦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周武王

周武王,'''姬'''姓,名发,諡武,曰名为珷帝日丁,西周第一代天子,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其在位時間為前1046年至前1043年,劍橋中國史推測其在位時間约為前1049或前1045年至前1043年。傳統上,周武王,周文王,堯舜禹和商湯一向為後世儒家人物所尊崇的古代先秦明君。.

周武王和易经 · 周武王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周文王

周太祖文皇帝,'''姬'''姓,名昌,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

周文王和易经 · 周文王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王弼

王弼可以指:.

易经和王弼 · 王弼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程颐

程頤(),字正叔,北宋洛陽伊川(今河南省伊川縣)人,世稱伊川先生,北宋理學家,教育家,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人稱「二程」,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後追封洛国公,配祀孔廟。.

易经和程颐 · 程颐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溯自西元前11到前6世纪,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题目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遂也称之谓《诗经》,而正式使用《诗经》一名,应该起于南宋初年。早期诗经版本众多,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流传至今的,是汉朝毛亨、毛苌注释的《诗经》,因此该版本又称为《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向南也远及江汉流域。.

易经和诗经 · 荀爽和诗经 · 查看更多 »

郑玄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经学家、预言家。郑益(字益恩《太平御览·人事部三·名》引《郑玄别传》:“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国孔府君举孝廉。府君以多寇,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乃令从家将兵奔救,遇贼见害,时年二十七也。”)之父,郑小同(字子真)之祖。集兩漢經學大成,被稱「經神」。曾拜大司農,有《鄭司農集》。 少时习《易经》、《公羊传》,有“神童”之称,十八歲任乡啬夫。晋为乡佐。北海国相杜密十分器重他,永寿三年(157年),荐入太学,師從京兆第五元先、陈球。延熹三年(160年),与卢植同拜马融为师,學習古文经學,又嘗游学于幽、并、兖、豫诸州。因党锢事件而被禁,专心著述。後又博通今文經學,遍注群经,乃为汉代集经学之大成者,世称“郑学”。善飲酒,可飲一斛。 建安五年(200年)春,夢見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官渡之战时,被袁绍逼迫下随军而行,到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境)病危,至六月病逝。作品有《毛诗笺》、《三礼注》。.

易经和郑玄 · 荀爽和郑玄 · 查看更多 »

李鼎祚

李鼎祚,生卒年不詳。資州磐石(今屬四川資中縣)人。唐代經學家。 約生於唐朝中後期,曾讀書天州東四明山,歷唐玄宗、肅宗、代宗三代。仕唐為秘閣學士,以經術稱于時。官至左拾遺、秘書省著作郎、殿中侍御史。唐玄宗幸蜀,獻《平胡論》以討安祿山,召守左拾遺。肅宗乾元元年,又上奏在瀘、晉、渝、合、資、榮等六州界險要之地置昌州。著有《轄珠明鏡式經》、《周易集解》,代宗登位後,獻《周易集解》,為秘書省著作郎,仕至殿中侍御史,死後“資州人士為立四賢堂,繪其像以祀之”。.

易经和李鼎祚 · 李鼎祚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称晦翁,又称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沧州病叟、云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諡文,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學者尊称朱子。 朱熹家境窮困,但自幼聰穎,紹興十八年(1148年)中進士,年僅十九歲,歷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於建陽雲穀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又因朱熹別號「紫陽」,故世稱「紫陽學派」。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易经和朱熹 · 朱熹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惠棟

惠棟(),字定宇,號松崖。江蘇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苏州市)人,清朝經學家,吳派經學的代表人物。.

惠棟和易经 · 惠棟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易学

易学是关于《易经》和事物变易的学问。.

易学和易经 · 易学和荀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易经和荀爽之间的比较

易经有132个关系,而荀爽有9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7.17% = 16 / (132 + 91)。

参考

本文介绍易经和荀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