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大公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大公国之间的区别

明道加斯二世 vs. 立陶宛大公国

明道加斯二世(Mindaugas II.,),即乌拉赫的威廉(Wilhelm (II.) von Urach,Vilhelmas fon Urachas),全名威廉·卡尔·弗罗雷斯坦·格罗·克莱申提乌斯(Wilhelm Karl Florestan Gero Crescentius),第二代乌拉赫公爵,1918年7月11日被选为立陶宛国王,四个月后立陶宛君主制覆亡。. 立陶宛大公国(Magnus Ducatus Lituania,Lietuvos Didžioji Kunigaikštystė)是一个存在于12世纪T.

之间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大公国相似

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大公国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基督教天主教尼曼河俄罗斯立陶宛立陶宛语波兰明道加斯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基督教和明道加斯二世 · 基督教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天主教和明道加斯二世 · 天主教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尼曼河

尼曼河(立陶宛语:Nemunas;俄罗斯语:Неман;白俄罗斯语:Нёман;波兰语:Niemen;德语:Memel)发源于白俄罗斯的山区(在明斯克的西南部),流经白俄罗斯、立陶宛和俄罗斯,河长937公里,最后于克莱佩达注入波罗的海。 在俄语中,“德国人”为немец,即“日耳曼人”,因为在中世纪,德国人曾经占领过这个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尼曼河代表德语分布地区的东部界限,例如在德国国歌歌词的第一段有这样的一句话,描述当时德意志民族的领土:...

尼曼河和明道加斯二世 · 尼曼河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和明道加斯二世 · 俄罗斯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 · 立陶宛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语

立陶宛语(lietuvių kalba)是立陶宛的官方语言以及欧盟的官方语言之一。在立陶宛大约有290万人以其为母语,而在海外约有二十万。立陶宛语是现存的两种波罗的语族之一(另一种是拉脱维亚语,与立陶宛语能部分相互理解)。波罗的语族隶属于印欧语系。立陶宛语常被认为是现存的印欧语言中最为保守的一种,保留了原始印欧语中很多在现今印欧语言中已经流失的特征。.

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语 · 立陶宛大公国和立陶宛语 · 查看更多 »

波兰

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是位於中欧的共和制国家,北面濒临波罗的海,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面積312,679平方公里,位居歐洲第十;人口約3,863萬人,位居歐洲第九。目前為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贸组织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明道加斯二世和波兰 · 波兰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明道加斯

明道加斯(Mindaugas,约1200年—1263年9月12日)是目前已知的第一位立陶宛大公和唯一的立陶宛国王。 明道加斯的出身、早年生活和权力上升的过程至今无人知晓;不过在一份1219年的条约中,他作为一位上等公爵被提及,在1236年的一份文献中,他又被提及为全立陶宛人的首领;而且当时和现代的文献论及他的夺权之路时,都提到其至关重要的婚姻和对敌人的流放与谋杀。1230年代和1240年代,他将其统治版图向立陶宛本部的东南方延伸。1250年和1251年,在国内权力斗争时,明道加斯昄依罗马天主教;此举也使他得以与利沃尼亚骑士团,这一立陶宛人长期的敌人结盟。1253年夏,他获得加冕,成为立陶宛国王,统治着30万到40万子民。 在位10年,明道加斯在国家建设方面功劳卓著,而其与亲属和其他公爵的冲突仍在继续,且西立陶宛强烈抵制联盟的统治。他在东南方向扩张的领土受鞑靼人威胁。1261年他与利沃尼亚骑士团断交,并有可能放弃天主教信仰。1263年,明道加斯遭其侄特莱尼奥塔和另一位政敌道曼塔斯暗杀。他的三位直接继承人也遭毒手。直到特莱德尼斯在约1270年得到大公头衔,立陶宛的政治动乱才被平息。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明道加斯还没有什么名声,他的后代也并不出名,但在19和20世纪,他开始为人所知。明道加斯是唯一一位立陶宛国王;虽然自约盖拉之后的立陶宛大公也被封为波兰国王,但这两个头衔是彼此独立的。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明道加斯是立陶宛的建国者,他现在也被认为是阻止鞑靼人向波罗的海进军,令国际社会承认立陶宛,并使立陶宛向西方文明过渡的君王。 1990年代,历史学家发表调查报告,证明明道加斯在1253年7月6日加冕为国王。这一天现在被定为法定假日——。.

明道加斯和明道加斯二世 · 明道加斯和立陶宛大公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大公国之间的比较

明道加斯二世有45个关系,而立陶宛大公国有14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4.28% = 8 / (45 + 142)。

参考

本文介绍明道加斯二世和立陶宛大公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