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明成祖和陳瑄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明成祖和陳瑄之间的区别

明成祖 vs. 陳瑄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难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战争,最終胜利,殺害方孝孺,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自封為帝。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另外,他加強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此外,他在位期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陳瑄(),字彥純,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路合肥縣(今安徽省合肥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平江伯。 陳瑄早年跟隨徐達征戰,在靖難之役時率領水師投降燕王朱棣,封平江伯。之後長達三十余年組織修築、管理京杭大運河,使得明初漕運得以完備,并影響到明、清兩朝的漕運制度。.

之间明成祖和陳瑄相似

明成祖和陳瑄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同知宣德建文建文帝徐達總兵靖难之役順天府至正通州永乐 (明朝)清江浦朱元璋朱高煦明史明宣宗明仁宗

同知

同知為中國宋明清的文官官職名,雅稱司馬、分府,如宋代樞密院副使稱為「同知」,作為「知樞密院事」的佐貳官;又如州府之佐官為「同知」。 在清朝之位階約為正五品,而職能通常為佐理知府之鹽政,緝捕盜匪,海防等行政事宜。通常此官職會因地制宜而設立,也會視專業加以增置。若外出駐派者,其派駐辦事處稱為「廳」。 再以清代台灣為例,17世紀-19世紀設立之淡水海防同知,即是派駐於竹塹(今新竹),為掌管海防而設立的官職,且該淡水海防同知所派駐辦事處之地區,稱淡水廳。.

同知和明成祖 · 同知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宣德

宣德(1426年-1435年)为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前后共十年。 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宣德和明成祖 · 宣德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建文

建文(1399年-1402年6月)为中國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的年号,共四年。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成功后不承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明神宗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下詔恢復建文年號。 值得注意的是,明成祖一直没有明诏宣布革除建文年号。一些学者认为革除年号不是朱棣的本意,而只是臣下所为。也有人认为明成祖通过重修《太祖实录》和修纂《奉天靖难记》对建文朝历史肆意篡改,实际上相当于革除了建文年号,只是又不愿亲自公开实施而承担历史责任。.

建文和明成祖 · 建文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建文帝

明惠宗朱允炆(),或稱建文帝,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南京應天府,是為明成祖,惠宗隨後下落不明。大臣梅殷諡其為「孝愍皇帝」,上廟號「神宗」,但不被成祖承認,故不使用。直到南明時,弘光帝追谥其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谥其為「恭閔惠皇帝」,故也作「明惠帝」。.

建文帝和明成祖 · 建文帝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徐達

徐達(),字天德,濠州鍾離永豐鄉(今安徽鳳陽東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军队,追随其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朱元璋任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北伐中原,攻佔元大都。此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北元势力。官至中書省右丞相,封魏国公。同時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岳父。死后,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徐達和明成祖 · 徐達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總兵

總兵,正式的名稱為總兵官,為中國明清兩朝的武官官職軍階名稱,實施期間約為14世紀末至20世紀初。該名稱於明朝為武職虛銜差遣,由勳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對文官虛銜為總督,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則通常為正二品;比敘今之軍長。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明成祖和總兵 · 總兵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靖难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間发生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官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歷史上藩王造反成功者還有南梁時的侯景、馬楚時的馬希萼等人(因割據政權的中央政府軍力有限),但大一統王朝則惟此一例,絕無僅有。.

明成祖和靖难之役 · 陳瑄和靖难之役 · 查看更多 »

順天府

順天府,中国明清行政区划单位之一,相当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市区,但管辖面积不同。“順天府”也指该地区地方政府衙門,相当于现今北京市政府。.

明成祖和順天府 · 陳瑄和順天府 · 查看更多 »

至正

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

明成祖和至正 · 至正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通州

通州,中国古代的州:.

明成祖和通州 · 通州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永乐 (明朝)

永乐(1403年-1424年)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的年号,共二十二年。永乐年间,明朝国势强盛,经济持续发展,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明仁宗即位沿用。.

明成祖和永乐 (明朝) · 永乐 (明朝)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清江浦

清江浦是今中国江苏省淮安市主城区(清江浦区)的历史名称,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的繁荣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设有属于户部管理的皇家仓库和属于工部管理的4大漕船厂,驻扎有南河总督等许多重要官员。由于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清朝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须在此进行“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的变更。 清江浦本是水名,位于淮安府山阳县境内。公元486年,春秋时期的吴国,开凿了连接长江、淮水的邗沟。隋炀帝时开挖通济渠,以“上达黄河,下通于淮”;南线则疏竣邗沟,使黄河与江、淮通连。宋转运使乔维岳为了漕运的方便,开辟从末口到泗口的沙河,“以避淮水山阳湾之险”。明永乐八年(1410年),漕督平江伯陈瑄走访当地群众,寻沙河故道,并加以疏渡,易其名为清江浦。自此,清江浦与古邗沟相通,合称里运河。 陈瑄重浚清江浦时,还就河筑堤,建筑了新庄、福兴、清江、移风4道闸。后来新庄闸以下日就淤塞,不通舟,于是在清江闸下游筑坝,称仁义坝(今水渡口)。北上漕船都要从这里起旱,经石码头,“盘驳以入黄河”,过河再从王家营(今淮阴区王营镇)启程登通京大道。近浦之地渐渐兴起为镇,称“清江浦镇”。随着工商百业的兴旺发达,“市井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地位愈益重要。 清江浦镇在行政上原来属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1761年由于清河县县城(今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旧县村)毁于洪水,于是将清江浦一带由山阳县划归清河县,作为清河县的新县治。原有名称清江浦因知名度甚高,仍被习称多年。 1853年太平天国占领南京,致使漕运被阻;1855年黄河改道,使运河山东段淤塞。1860年清江浦20华里长的街市被前来抢粮的捻军彻底焚毁。1865年建造城墙,规模收缩,仅将中心区官衙附近修在城内。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从此漕运和南北客运大多数改走海路;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清江浦失去交通上的优势,迅速衰败下去,仅成为附近十余县范围普通的商品集散地。 1914年,为避免同名,清河县改名为淮阴县。1951年,又划出城区设立清江市,作为淮阴地区公署所在地。1983年,淮阴地区改设地级市,清江市则改设清浦区和清河区。2000年底,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辖清河区、清浦区、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改设)和淮阴区(原淮阴县改设)。2016年,清河区與清浦区合併設清江浦區。 Category:江苏地名 Category:淮安历史 Category:运河城市.

明成祖和清江浦 · 清江浦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明成祖和朱元璋 · 朱元璋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朱高煦

朱高煦,乃明成祖朱棣第二子,封漢王,後謀反失敗,被明宣宗炮烙而死。.

明成祖和朱高煦 · 朱高煦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清朝明史馆官修,张廷玉等主撰,全書共三百三十二卷,計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记明代史事,起自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迄於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明史和明成祖 · 明史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宣宗章皇帝實錄》“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1435年1月31日),或稱宣德帝,明仁宗皇长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 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歲。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高煦之亂,和其父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過,他也開啟此後宦官干政的局面。.

明宣宗和明成祖 · 明宣宗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明仁宗

明仁宗朱高熾(),或稱洪熙帝,明成祖長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達外孫,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年間,被封為燕世子。靖難之役中,仁宗負責鎮守北平,并成功抵禦李景隆率領的中央軍圍攻。永樂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屢次北伐中,擔任監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繼承皇位,年號“洪熙”,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與調整,國家富足。仁宗與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称善,史稱“仁宣之治”。.

明仁宗和明成祖 · 明仁宗和陳瑄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明成祖和陳瑄之间的比较

明成祖有576个关系,而陳瑄有5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2.70% = 17 / (576 + 54)。

参考

本文介绍明成祖和陳瑄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