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明史人物列表和明玉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明史人物列表和明玉珍之间的区别

明史人物列表 vs. 明玉珍

明史人物列表是《明史》中的人物列表,根据章节依次排列。明史为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为清朝张廷玉等人耗时一百余年、历经三代、四次大型修纂而成。其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它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该史也包括部分朱元璋起兵时至立国号前的一些人物故事,但内容不完全涉及南明王朝一些史事人物。. 明玉珍(,元文宗天曆二年己巳九月九日至元惠宗至正廿六年丙午二月六日),父親明學文,母親趙氏,中国湖北隨州人,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元末明夏政权的创建者。.

之间明史人物列表和明玉珍相似

明史人物列表和明玉珍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廖永忠傅友德陈友谅汤和洪武朱元璋明升

廖永忠

廖永忠(),巢州(今安徽巢湖)人。廖永安弟。明代开国名將。 廖永忠早年隨兄廖永安歸附朱元璋,与汤和共讨方国珍,平定浙东;后俘陈友定平定福建,与朱亮祖平定两广。明灭夏之战中,充南路军右副将军职。后因逾制被明太祖赐死。.

廖永忠和明史人物列表 · 廖永忠和明玉珍 · 查看更多 »

傅友德

傅友德(),元末宿州人,生于砀山,明朝開國功臣,封颍国公。 傅友德早年参加刘福通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徐达北伐。明太祖第二次北伐期间,七战七胜平定甘肃。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遭朱元璋猜忌,在杀死其儿子后,当着朱元璋的面自杀身亡。.

傅友德和明史人物列表 · 傅友德和明玉珍 · 查看更多 »

陈友谅

陳友諒(),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五月出生於河南江北行省沔阳府玉沙县(今湖北省仙桃市通海口镇石垸村洪湖口);元末时期群雄和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中国元末陈汉政权建立者。 1359年,陳友諒挟持徐壽輝,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1360年)闰五月十六日,其在采石五通庙登基称帝,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建立陳漢政權。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隨即陳友諒與張士誠合攻朱元璋,并趁机出兵围住朱元璋的金陵應天府,朱元璋遣部下胡大海進攻信州,迫陳友諒回師救援。朱元璋一面離間張士誠,張按兵不動。陳、朱雙方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北的龍灣(今南京市大胜关)展開惡戰,不巧江水退潮,百艘巨艦擱淺,陳友諒大敗,敗走江州(今九江)。 陳友諒广义上在位时间仅为4年,狭义上为3年。1363年10月3日鄱陽湖之戰的时候,陳友諒身中流矢,四十四岁卒于鄱陽湖之戰。.

明史人物列表和陈友谅 · 明玉珍和陈友谅 · 查看更多 »

汤和

汤和(),字鼎臣,元末濠州(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东瓯王。汤和早年参加郭子兴军,后写信建议朱元璋参加郭军。此后随朱元璋攻占集庆,升统军元帅,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为征南将军,击败方国珍、陈友定。后又随徐达率军攻占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封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逝世,是明代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者。.

明史人物列表和汤和 · 明玉珍和汤和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明史人物列表和洪武 · 明玉珍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漢族,朱姓,讳元璋。曾名朱兴宗、朱重八,投军被郭子兴取名元璋,字国瑞,生於濠州钟离县 。廟號「太祖」,谥號「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号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清太宗(改國號)外,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後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後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統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興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賦稅。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並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領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後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

明史人物列表和朱元璋 · 明玉珍和朱元璋 · 查看更多 »

明升

明升(),中国元末明初明夏政权末代皇帝。 明升1366年继其父明玉珍为大夏皇帝,改元开熙,时明升年仅10岁,其母彭皇后摄政。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成功后,遣使命明升归降,遭到明升拒绝,洪武四年(1371年),明军由汤和、傅友德率领攻破重庆,明升出降,大夏国灭亡。 洪武五年(1372年),明升全家被明太祖流放至高丽,被权知高丽国事李成桂封为华蜀君,享受“忠勋世禄”,定居开城兴国寺。彭氏去世后,安葬在松都万寿山的肃陵,并建有祠宇。 明玉珍家族一行来到高丽后,備受禮遇,高丽恭愍王把延安、白川两县作为贡物,供奉给明升一家,并将位于松都(现朝鲜开城)北部梨井里的兴国寺提供给他们作为邸宅,配以奴婢。明氏一家在高丽定居后,明升娶总郎尹熙王之女尹氏为妻,生四男。大儿子义,资宪公、资宪大夫;二儿子见,总郎公、嘉靖大夫;三儿子俊,副使公、嘉靖大夫;四儿子信,侍郎公、通训大夫。 后世为朝鲜望族。现今有4万多明氏后裔在韩国,两万多在朝鲜,他是延安明氏的始祖。而在中国境内的后人多改为甘姓。.

明升和明史人物列表 · 明升和明玉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明史人物列表和明玉珍之间的比较

明史人物列表有2185个关系,而明玉珍有4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0.31% = 7 / (2185 + 42)。

参考

本文介绍明史人物列表和明玉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