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时钟频率和比特率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时钟频率和比特率之间的区别

时钟频率 vs. 比特率

时钟频率(又譯:時脈速度,clock rate)是指同步电路中时钟的基础频率,它以“每秒时钟周期”(clock cycles per second)来度量,量度单位採用SI單位赫兹(Hz)。例如,来自晶振的基准频率通常等于一个固定的正弦波形,则时钟频率就是这个基准频率,电子电路会为数字电子设备将它转化成对应的脉冲方波。需要补充一点的是,“速度”作为矢量不应与标量“频率”相混淆,所以使用“时钟速度”来描述这个概念是用词不当的。 在单个时钟--内(现代非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这个时间一般都短于一纳秒)逻辑零状态与逻辑一状态来回切换。 由于发热和电气规格的限制,--里逻辑零状态的持续时间历来要长于逻辑一状态。 中央處理器(CPU)制造商常为时钟频率较高的CPU定额外的高价。就某个CPU来说,时钟频率是在生产环节的最后通过实测测定的。通过了特定测试标准的CPU会被标上这个标准相应的时钟频率,如1.5GHz。而当一个CPU没有通过较高时钟频率一级的测试但通过了较低一级的测试时,它会被标上一个较低的时钟频率。例如某个CPU未通过1.5GHz时钟频率的测试却通过了1.33GHz那一级的,它就会被标为1.33GHz,并且相对于时钟频率为1.5GHz的CPU,它的卖价要低。. 在电信和计算领域,比特率(Bit rate,变量R)是单位时间内传输送或处理的比特的数量。比特率经常在电信领域用作连接速度、传输速度、信息传输速率和数字带宽容量的同义词。 在数字多媒体领域,比特率是单位时间播放连续的媒体如压缩后的音频或视频的比特数量。在这个意义上讲,它相当于术语数字带宽消耗量,或吞吐量。 比特率规定使用「比特每秒」(bit/s或bps)为单位,经常和国际单位制词头关联在一起,如「千」(kbit/s或kbps),「兆」(百萬)(Mbit/s或Mbps),「吉」(Gbit/s或Gbps)和「太」(Tbit/s或Tbps)。 虽然经常作为“速度”的参考,比特率并不测量“‘距离’/时间”,而是被傳輸或者被处理的“‘二進制碼數量’/时间”,所以应该把它和传播速度区分开来,传播速度依赖于传输的介质并且有通常的物理意义。 毛比特率或粗比特率是每秒物理传送的总数量,包括了有效的数据和协议头。而净比特率或有效比特率是在物理层上的一个参考点来测量的,不包括底层的协议头,比如冗余的信道编码(前向错误纠正)。.

之间时钟频率和比特率相似

时钟频率和比特率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赫兹摩尔定律

赫兹

赫兹(符号:Hz)是频率的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内周期性事件发生的次数。赫兹是以首个用实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命名的,常用于描述正弦波、乐音、无线电通讯以及计算机时钟频率等。.

时钟频率和赫兹 · 比特率和赫兹 · 查看更多 »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其内容为:積體电路上可容纳的電晶体(--)数目,约每隔兩年便会增加一倍;经常被引用的“18个月”,是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大衛·豪斯(David House)所说:预计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即更多的晶体管使其更快)。 半导体行业大致按照摩尔定律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并驱动了一系列科技创新、社会改革、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个人电脑、因特网、智能手机等技术改善和创新都离不开摩尔定律的延续。 盡管摩爾定律的現象已經被觀察到了數十年,摩尔定律仍应该被視為是對現象的观测或對未來的推测,而不是一个物理定律或自然界的規律,從另一角度看,未來的增長率在邏輯上無法保證會跟過去的--一樣,也就是邏輯上無法保證摩爾定律會持續下去。雖然预计摩尔定律将持续到至少2020年。然而,2010年国际半导体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更新增长已经在2013年年底放缓;又比如說英特爾在22奈米跟14奈米的CPU製程上已經放慢了技術更新的腳步,.

摩尔定律和时钟频率 · 摩尔定律和比特率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钟频率和比特率之间的比较

时钟频率有39个关系,而比特率有6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02% = 2 / (39 + 60)。

参考

本文介绍时钟频率和比特率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