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日本和東信地方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日本和東信地方之间的区别

日本 vs. 東信地方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東信地方()是指日本長野縣的東部千曲川(信濃川)流域,也稱東信州()或上田、佐久地方()。.

之间日本和東信地方相似

日本和東信地方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太平洋中部地方平方千米信濃川北條氏镰仓市长野县東京都東京都區部江户时代淺間山战国时代 (日本)明治日本行政區劃日本海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太平洋和日本 · 太平洋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中部地方

中部地方位於日本本州中部,為日本8大地區之一。.

中部地方和日本 · 中部地方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平方千米

平方公里(符號為km²)是面積的公制單位(SI Unit),其定義是「邊長為1公里的正方形的面積」。.

平方千米和日本 · 平方千米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信濃川

信濃川()是日本第一長的河川,流域面積是日本第三大,為11,900平方公里。整體來說稱之為「信濃川水系」,但在長野縣境內叫作「千曲川」(),而經流過長野縣下水郡進入新潟縣之後才稱為「信濃川」;稱為千曲川的部份長度為214公里,而信濃川部份是153公里,全長合計為367公里。 自古時候的《萬葉集》開始,就有許多詩歌是在描述千曲川,在近代也有不少歌曲是描述這條河流,另外也是誘發日本人思鄉情愁的一條知名河川。日本戰國時代在這河川的上游,犀川與千曲川會流的川中島曾經爆發知名的川中島之戰,因而許多歷史上有名的地方都是在這條河流的流域。 流域幾乎涵蓋整個信越地方(長野縣與新潟縣),另外還有源頭起於群馬縣野反湖的小支流中津川,所以整個信濃川水系流域是涵蓋長野縣、新潟縣與群馬縣三縣。.

信濃川和日本 · 信濃川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北條氏

北條氏是日本鎌倉幕府的執權(實質為幕府的最高執行人),伊豆國的貴族,自稱出自平高望。自從協助源賴朝消滅平氏,自第二代北條義時執權起,便掌握了鎌倉幕府的實權,之後每代以不同的手法使幕府將軍下台,其後更使親本成為了將軍。第八代執權北條時宗曾應付元朝的入侵。第九代執權北條貞時在平禪門之亂消滅了內管领平賴綱(他是时宗心腹)。 在第16代執權北條守時時期遭到了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的討伐,鎌倉府被攻陷,北條氏的執權於1333年正式完結。其後北條氏嘗試在日本各地再次起兵,可是每次以失敗而終。之後的子孫以橫井氏的身分為南朝效力,但詳細不明。其中一個子孫以是幕末熊本藩的藩士橫井小楠。.

北條氏和日本 · 北條氏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镰仓市

鎌倉市()位於日本神奈川县三浦半島西面,是人口約為18萬人的小型城市。.

日本和镰仓市 · 東信地方和镰仓市 · 查看更多 »

长野县

长野县()為日本的一個縣份,位於本州中部的中央高地上,是日本八個內陸縣份之一。縣廳設於長野市。長野縣是日本面積第四大的一級行政區,僅次於北海道、岩手縣及福島縣,也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內陸縣。由於長野縣的轄區範圍大致相當於令制國中的信濃國,因此也常被稱為信州或是信越(信濃与越後)。長野縣轄區範圍呈現東西窄南北長的外形,地形以高原與盆地為主。全縣分為19市23町35村。長野縣內有許多海拔高於兩千公尺的高山,因此也有「日本的屋脊」之稱。也因高山與盆地的地形影響,長野縣的氣候屬於內陸型氣候,溫差較大且降水較少。長野縣還是日本著名的長壽縣,男性平均壽命高居日本首位,女性平均壽命也是日本第五。.

日本和长野县 · 東信地方和长野县 · 查看更多 »

東京都

東京都()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地方行政區,與道、府、縣同屬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劃(),為事實上的日本首都。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冲之鸟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幾個地理極點。面積約2,188平方公里,人口1,374萬,人口總數居於日本各都道府縣首位。全境劃分為23區、26市、5町、8村,其中都廳所在地為新宿區。 截至2017年止,東京都是GDP產值世界第1的都市,超過世界第二名的紐約。東京都2010年的人均總生産額達到6,955,171日元(依當年國際匯率兑换成79,261美元),位列全世界第一。以東京都為核心的日本首都圈(東京都會區),聚集人口逾3千6百萬,為世界第一大都會區。.

日本和東京都 · 東京都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東京都區部

政府駐地,為東京主要中心商務區之一 東京都區部()是指日本東京都轄下的23個特別區,也是東京都3大構成區塊之一(其餘為多摩地域與島嶼部),一般習稱東京23區、東京特別區或東京都內,總面積為621.97平方公里,與過往的東京市管轄範圍相同,人口約910萬人(2015年初統計);如將東京都區部視為一個都市,則為日本人口第一大城。現今口語中的「東京」或「東京市區」經常是指東京都區部,而非整個東京都。 根據日本法律,東京都的特別區屬於第三級的行政區劃單位,但它與第一級的“都”之間並沒有額外的郡、市等第二級行政區劃插入,也比其他日本的市轄區擁有更大的自治權限,等同是東京都管轄之下的自治市。.

日本和東京都區部 · 東京都區部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日本和江户时代 · 東信地方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淺間山

淺間山是位于群馬縣吾妻郡嬬戀村與長野縣北佐久郡輕井澤町及御代田町接壤處的一個安山岩質複合火山。標高2,568公尺,是世界知名的一個活火山。 自数十萬年前就與周邊火山不斷活動,與周邊火山總稱為淺間烏帽子火山群。經過了多次的噴發后成為現今的樣子。噴發后的土石仍然在附近群馬縣前橋市的台地上殘留。其最近的一次噴發是在2009年2月2日。.

日本和淺間山 · 東信地方和淺間山 · 查看更多 »

战国时代 (日本)

日本的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一般是指1467年足利義政時期的應仁之亂开始的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政局紛亂及群雄割據的一段時期。最終,歷經一個半世紀的混戰,德川家康在1603年建立了江戶幕府,1615年滅豐臣氏,正式統一全國。.

战国时代 (日本)和日本 · 战国时代 (日本)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明治

明治是日本明治天皇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868年10月23日(旧历9月8日)至1912年7月30日。.

日本和明治 · 明治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日本行政區劃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現行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于1871年实施的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現今日本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日本和日本行政區劃 · 日本行政區劃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

日本海或朝鮮東海、韩国東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东部的边界由北起为库页岛、日本列岛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边的边界是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部的边界是朝鲜半岛, 日本海的水域有六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鞑靼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門海峽、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位於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東南部是大和海盆,還有西南部的对马海盆。日本海的東岸水深較淺,大陸棚較寬;海的西岸,特別是朝鮮半島附近的水域,大陸架的延伸只有約30公里左右。黑潮(日本暖流)的一個分支即对马海流進入此海域。 海域的北部和東南部都是渔业资源豐富的渔場,各國曾為了海域的漁獲而引發不少領土糾紛。位於本海域東南部的獨島就是韓國與朝鮮兩方和日本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地方。此外,海底帶有磁性的海沙、海底下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都是各国希望得到的重要礦物。而自從東亞經濟發展起飛,日本海的重要性就日益顯著。.

日本和日本海 · 日本海和東信地方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和東信地方之间的比较

日本有1073个关系,而東信地方有7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1.30% = 15 / (1073 + 78)。

参考

本文介绍日本和東信地方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