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日向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日向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之间的区别

日向號戰艦 vs. 雷伊泰灣海戰

日向(ひゅうが,當時由於使用舊假名遣,所以艦名的表示為ひうが)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2號艦。於太平洋戰爭中期,改造成航空戰艦,「航空戰艦」只是因方便上的稱呼,於正式的艦籍中仍為戰艦。艦名的來源為日本宮崎縣的舊國名,因此艦內神社所供奉的是來自宮崎神宮的分神。該艦名在帝國海軍只有1代,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日向(ひゅうが)」所繼承。. 萊特灣海戰(英文:Battle of Leyte Gulf,日文:レイテ沖海戦),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以兩軍投入戰場的軍艦總噸位而言,莱特湾海战堪稱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航母对战和戰列艦海戰,彻底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力量。 海战進行的时间从1944年10月20日持续至10月26日,在6天之內日軍與盟軍投入船艦總噸位超過200萬噸,其中盟軍艦隊多達133萬噸,日本海軍則達73萬噸。合計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參與了此次戰鬥。 馬里亞納海戰戰役失利後,已喪失塞班島、馬里亞那群島等防線的日本雖居劣勢,但若是再失去菲律賓或臺灣,其帝國「南線」資源輸送將斷絕,東南亞與中國、朝鮮、本土的聯繫將被切斷。因此日軍決定孤注一擲,企图击退盟军在莱特岛的登陆部队,並打敗其海上力量。而盟軍在經過許多的考量下,放棄原先攻打臺灣的計劃,而改從菲律賓登陸,並決心以優勢軍力一舉擊潰前來支援的日本帝國海軍。 结果如所預料,数量上远居於劣势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战败。巡洋艦以上重型軍艦13艘被擊沉,日本在菲律賓一帶海上、陸基等航空力量全被消滅,嚴重打擊了日本全局的實力,从此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不再是一个战略力量,此戰役也為後來美軍成功攻下菲律賓群島、沖繩島等地打下基礎。 由於戰局無望,日本此役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10月21日澳洲所屬巡洋舰澳大利亚號被重创,似乎顯示特攻取得了一些效果。.

之间日向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相似

日向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千歲號航空母艦大淀號輕巡洋艦太平洋战争宇垣纏丰田副武伊势级战列舰伊勢號戰艦第1航空艦隊 (日本海軍)瑞鶴號航空母艦聯合艦隊菲律賓海海戰衣阿华级战列舰長門號戰艦松田千秋戰艦旗艦

千歲號航空母艦

千歲(ちとせ)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艦船。千歲型的一號艦。在當初建造時為水上機母艦,在太平洋戰爭中改裝成航空母艦。姐妹艦為「千代田」。.

千歲號航空母艦和日向號戰艦 · 千歲號航空母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大淀號輕巡洋艦

大淀號輕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的輕巡洋艦。艦名來源為宮崎縣內最大的河川大淀川。大日本帝國海軍最後的聯合艦隊旗艦。為昭和十四年度的中通過建造,日軍在官方文書上稱為巡洋艦丙昭和13年9月19日付 海軍省『昭和14年度海軍軍備充実計画細項ニ関スル対大蔵省説明資料』、昭和13年7月11日付 艦政本部総務部第一課『次期補充計画艦種ノ仮称ニ関スル件覚』など。,又稱丙型巡洋艦。.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日向號戰艦 · 大淀號輕巡洋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太平洋战争和日向號戰艦 · 太平洋战争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宇垣纏

宇垣纏(うがき まとめ)(,1890年2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是旧日本海军將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联合舰队参谋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后,宇垣缠带领最后一支特别攻击队出击自杀。.

宇垣纏和日向號戰艦 · 宇垣纏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丰田副武

丰田副武(豊田 副武,),日本海軍大將。第29代、第30代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長官。后任第19代軍令部总長。 1885年(明治18年)5月22日出生于大分县速見郡杵築町(現杵筑市)。1904年(明治35年)12月17日,日本海軍兵学校第33期180名中以第107位入校。1905年11月28日以171名中第26位毕业。以海軍少尉候補生进入橋立号2等巡洋艦服役。1906年2月15日随练习舰队进行远洋航行训练。8月25日归航。之后在日進号装甲巡洋艦和朝露号驱逐舰服役。12月20日,任官為海軍少尉。之后在海軍炮术学校、海军水雷学校、海军大学进修。1917年升任海军少佐,进入日本海军省担任軍事参議官副官,后出任日本驻英大使馆海军武官(補佐官)。1927年任第7潜水队司令。1928年任海軍省教育局第1課長。1930年任日向号战列舰舰长。1931年晋升海军少将、海軍軍令部参謀第2班長。1933年任联合舰队参謀長兼第1艦隊参謀長。1935年任海軍省教育局長,同年晋升海军中将、海軍省軍務局長。 1937年任第四艦隊司令長官。1938年11月15日改任第二艦隊司令長官。1939年任海軍省艦政本部長。1941年晋升海军大将、吴鎮守府司令長官。10月,东条英机内阁组建,欲任命他为海军大臣,但被他拒绝。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任軍事参議官。1943年,任横須賀鎮守府司令長官。1944年5月3日,联合舰队司令長官古贺峰一大将飞机失事遇难,丰田副武接任司令长官。战争后期,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连遭惨败,1945年4月,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第二舰队在丰田副武的命令下组成海上特攻队,前往冲绳实施海上特攻。4月7日,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这支舰队,旗舰大和号被击沉。4月25日,丰田副武兼任海軍总司令長官。5月1日,兼任海上護衛司令長官。5月29日,任軍令部总長,力主将战争进行到底。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丰田副武以战犯嫌疑被捕,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裁决他无罪释放。10月15日退休,11月30日编入预备役。1957年(昭和32年)9月22日死去,享年72岁。.

丰田副武和日向號戰艦 · 丰田副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伊势级战列舰

伊势级战列舰是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戰艦,共造2艘。.

伊势级战列舰和日向號戰艦 · 伊势级战列舰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伊勢號戰艦

伊勢(いせ)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1號艦。 艦名的來源為三重縣的舊國名#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34頁,該名稱在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日向型護衛艦(ひゅうが型護衛艦)2號艦「伊勢(いせ)」所繼承。戰艦「伊勢」的歷代艦長中為著名指揮官輩出,包括有山口多聞和古賀峯一等。.

伊勢號戰艦和日向號戰艦 · 伊勢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第1航空艦隊 (日本海軍)

1航空艦隊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一個艦隊,沿革上轄有航空母艦及基地航空部隊。.

日向號戰艦和第1航空艦隊 (日本海軍) · 第1航空艦隊 (日本海軍)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瑞鶴號航空母艦

(瑞鶴,平假名:ずいかく,羅馬字:Zuikaku)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海軍的大型航空母艦。翔鹤级航空母舰的二號艦。 www.history.navy.mil.

日向號戰艦和瑞鶴號航空母艦 · 瑞鶴號航空母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國海軍編成的艦隊種別之一,然亦可解釋為由二隊以上的獨立艦隊編成的海上作戰部隊,略稱GF(Grand Fleet)。.

日向號戰艦和聯合艦隊 · 聯合艦隊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海海戰

菲律賓海海戰(Battle of the Philippine Sea; 日本則稱為馬里亞納海戰,マリアナ沖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上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间的一次海戰,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海戰進行的時間從1944年6月19日持續至6月20日,战场在馬里亞納群島塞班島附近海域。 1942年下半到1943年上半,盟軍藉由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的勝利,奪得太平洋戰場優勢,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海軍上將在中太平洋展開攻勢,著名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陸軍上將自澳大利亞向印尼、菲律賓發動跳島作戰,1944年上半兩條戰線都已迅速接近日本,勢不可檔。 為了進一步削弱日本的工業力,盟軍需要佔領地位重要、位處日本「絕對國防圈」上的馬里亞納群島做為B-29戰略轟炸機基地,尼米茲派出手中的得力戰將、中途島戰役的英雄斯普鲁恩斯中將執行攻佔馬里亞納的任務,其手上握有第五艦隊15艘航空母艦的重兵,6月15日在塞班島成功登陸,由於進展順利,斯普鲁恩斯原訂18日攻佔關島。 日本總部也意識到美軍的企圖,豐田副武接替殉職的古賀峰一成為聯合艦隊總司令後,於5月20日發起「阿」號作戰(あ号作戦),希望在美軍攻擊馬里亞那之際,由小澤治三郎中將帶領的9艘航空母艦組成的機動部隊可以對美軍第五艦隊進行致命打擊。 戰役結果日軍損失三艘航空母艦、378架飛機。 此戰役影響甚大,日本喪失西太平洋制海權,艦隊主力航空母艦損失慘重,艦載機消耗殆盡,使之無法在4個月後的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派出飛機支援艦隊,美軍則大獲全勝,只有少數艦隻輕傷,鞏固了塞班的登陸,接下來2個月逐步將馬里亞納佔領,也有了直接以B-29轟炸日本本土的實力,同時與麥克阿瑟的戰線形成夾擊菲律賓群島的態勢。 马里亚纳海战的落敗标志着日本的绝对国防圈已經不复存在,日本的東條英機政權在此期间倒台。.

日向號戰艦和菲律賓海海戰 · 菲律賓海海戰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衣阿华级战列舰

愛荷華级戰艦,是美國海軍建成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新銳的一级戰艦。這一級戰艦因日本帝國投降簽字儀式於其3號艦密蘇里號上進行而名揚萬里,同時,首艦愛荷華號因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需要,而成為歷史上唯一一艘有浴缸的戰艦。此外,愛荷華級戰艦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0年代)的戰艦,4艘同型艦仍保存至今。 由於愛荷華級的繼承艦——蒙大拿級的取消建造,使得這一級戰艦成為美國海軍實際上的最後一級戰艦。.

日向號戰艦和衣阿华级战列舰 · 衣阿华级战列舰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長門號戰艦

長門(ながと)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下以為日本海軍)的戰艦#達大正5年5月p.12『達第七十八號 軍備補充費ヲ以テ本年度建造ニ着手スヘキ戰艦及二等巡洋艦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大正五年五月十三日 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戰艦 長門ナガト|横須賀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二等巡洋艦 天龍テンリウ|佐世保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二等巡洋艦 龍田タツタ』。長門型戰艦1號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廣為日本國民所熟悉。在日本戰敗後被美國軍隊接收,後在原子彈實驗中沉没。.

日向號戰艦和長門號戰艦 · 長門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松田千秋

松田千秋(まつだ ちあき,),大日本帝國海軍軍官,海軍兵學校第44期畢業生,最終階級為海軍少將。曾經擔任日向號戰艦、大和號戰艦艦長、司令等職務。戰後成為企業家,並擁有超過一百項專利。.

日向號戰艦和松田千秋 · 松田千秋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戰艦和日向號戰艦 · 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旗艦

旗舰(Flagship)亦称指挥舰,是海军舰队、海上舰艇编队的指挥所,或是舰队、编队司令官所在的舰。由於海軍傳統,會把本艦指揮官官職旗(rank flag)懸掛於桅杆,而艦隊司令官也有其特定旗幟,當指揮官在某特定船艦上,該艦應升起其官職旗。所以此艦稱為指揮官的「旗艦」。 因此,“旗艦”並非一個艦隊中某個固定的船艦。在早期風帆時代,軍艦以大取勝,而且指揮官與其幕僚也需要較大空間進行作戰計畫和會議討論,所以指揮官通常搭乘艦隊最大之军舰,此艦是固定的,非不得已(如戰損)不會變動。但20世紀以後,軍艦空間增大、防護增強、通信技術改良,主要水面艦都能提供指揮服務,因此艦隊指揮官也逐漸以艦隊中速度最快、指挥技術條件最好的船隻為旗艦,为保证指挥官的安全一般是以巡洋舰作为旗舰,而不是最大船艦(例如航空母艦或戰列艦)。.

旗艦和日向號戰艦 · 旗艦和雷伊泰灣海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向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之间的比较

日向號戰艦有54个关系,而雷伊泰灣海戰有1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8.51% = 16 / (54 + 134)。

参考

本文介绍日向號戰艦和雷伊泰灣海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