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日俄战争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日俄战争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之间的区别

日俄战争 vs.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每年都会向“为促进民族国家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军备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该奖是于1895年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分别授予在化学、物理学、文学、和平以及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进行管理,挪威议会将选出5人组成委员会决定获奖人选。诺贝尔和平奖首次颁发是在1901年,有两位获奖者,分别是弗雷德里克·帕西和亨利·杜南。每位获奖者都赢得到一枚奖牌,一份证书以及不同数额的奖金。1901年,帕西和杜南获奖了15万零782瑞典克朗,相当于2008年的773万1004瑞典克朗。和平奖每年12月10日在奥斯陆颁发,这天是诺贝尔的忌日,挪威国王将亲自向获奖者授予该奖项,是唯一一项不是在斯德哥尔摩颁发的诺贝尔奖。另一个与其他诺贝尔奖的不同点在于,和平奖经常授予组织而非个人,例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就先后三次获得该奖项。 有观点认为和平奖是诺贝尔奖中最具争议的一项,其对多位获奖者的选择受到过批评,圣雄甘地曾先后五次获得提名,但始终未能获奖。1948年他被刺杀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曾考虑追授,但最终还是没有这么做,而是决定在这年不予授奖,所给出的解释是:“没有适合且在生的候选人”。1961年,达格·哈马舍尔德在获得提名后逝世,但这时奖项尚未颁发,他也成为唯一一位获得追授的获奖者,这以后规则进行了调整,使将之后几乎不可能再有人得到追授。1973年,黎德寿拒绝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表示考虑到越南的处境,自己没有立场来接受这一奖项。莱纳斯·鲍林曾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还在1954年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唯一一位独享两次诺贝尔奖的获奖人。1989年和2010年,西藏宗教领袖十四世达赖喇嘛和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分别获奖,激起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馬拉拉·優素福扎伊于201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时年仅17岁。201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國際廢除核武器運動。.

之间日俄战争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相似

日俄战争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奥多·罗斯福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日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西奥多·罗斯福

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姓名縮寫為TR,),又譯--,暱稱泰迪(Teddy),人稱老羅斯福,第26任美國總統、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紐約市羅斯福家族出身。 西奥多·罗斯福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歷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政策,使他成为美国歷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美國進步時代的領導者之一。 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 西奥多·罗斯福因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在调停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新崛起的日本对美国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時也认识到: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能够使美国海军舰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调动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因此,他在任内竭力推动巴拿马运河工程,并且视其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1908年他放棄爭取連任。 卸任后,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有意再参选总统,但与共和党意见有分歧,于是脱党,代表进步黨参选总统,试图东山再起;由於共和黨分裂,造就民主党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勝出,但西奥多·罗斯福取得88張選舉人票,成為美國總統選舉中第三黨取得最多的一屆,他从此退出政坛。 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房堂弟、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日后也当选为美国总统,故在中文环境裡常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是總統山上四個總統雕像之中唯一的20世纪总统,與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並駕齊驅。学者们普遍认为,他是现代美国的塑造者。也有人批评他的干涉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即便如此,历史学者评论美国总统时,他总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日俄战争和西奥多·罗斯福 · 西奥多·罗斯福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俄战争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之间的比较

日俄战争有161个关系,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有1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0.56% = 2 / (161 + 199)。

参考

本文介绍日俄战争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