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日俄战争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日俄战争和日比谷縱火事件之间的区别

日俄战争 vs. 日比谷縱火事件

日俄戰爭(日露戦争;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1904年2月8日─1905年9月5日),是大日本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滿洲地區的勢力範圍的戰爭。主戰場位於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半島一帶海域。 日俄戰爭中,俄羅斯帝國遭遇連場敗仗,最終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斡旋下,簽訂《朴次茅斯和约》,戰爭結束。俄羅斯帝國在日俄战争失敗後,損失了用作維持其帝國的常規軍事力量,國內自此動蕩不安,爆发一連串革命事件。俄军在日俄战争中的惨败,是1905年爆發的血腥星期日革命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线。 日俄戰爭有不少总体战的特點,雙方皆大規模動員軍隊,以及其所需的龐大補給,该場戰爭形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場預演。Steinburg, p. 3. 日比谷縱火事件是日俄戰爭後對賠償不滿的日本群眾,在1905年9月5日東京日比谷公園的集會引起的暴動事件。.

之间日俄战争和日比谷縱火事件相似

日俄战争和日比谷縱火事件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东乡平八郎东京库页岛伊藤博文哈尔滨市西奥多·罗斯福辽东半岛长春市朝鲜半岛日本旅顺口区

东乡平八郎

东乡平八郎(,,即弘化4年12月22日-昭和9年),讳名实良,大日本帝国元帥,海军大将,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侯爵。 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大破沙俄海軍。 由于他和大山巖同藩,所以时人称颂“陆上大山海上东乡”。.

东乡平八郎和日俄战争 · 东乡平八郎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东京和日俄战争 · 东京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库页岛

库页岛,俄语名为萨哈林岛(Sakhalin)、日语名为樺太岛()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位于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紧邻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属于萨哈林州。其地形南北狭长,外形像一條魚,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与波罗奈河。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短暫且凉爽多雾,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区500毫米,山地1200毫米。岛上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森林與石油、煤矿资源及漁業。 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9.3萬人(2010年1月1日估计),居住在该岛上的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雅库特人和鄂溫克人等。其中俄罗斯人数量最多,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最大城市为南萨哈林斯克。 19世紀前,庫頁島原為當地遊牧民族居住地;並斷斷續續由中国中原王朝統治過,被称为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庫頁島被俄国稱為萨哈林,日本稱為北蝦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樺太。十九世紀時清政府並未有效管轄該島,僅僅派員數年巡查一次。1858年,俄罗斯帝国通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割让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1945年2月11日,英美領導人於《雅爾塔協定》中與蘇方達成協議,承諾使日本佔據的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同年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和千島群島的主權,目前库页岛全部由俄羅斯控制。.

库页岛和日俄战争 · 库页岛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日本近代政治家,首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明治维新元老,中日甲午战争策划者,日本首任朝鲜统监府统监。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被安重根击毙。.

伊藤博文和日俄战争 · 伊藤博文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哈尔滨市

哈尔滨(a),简称哈市,别名冰城、東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位于中国東北平原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的省会,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哈尔滨是20世纪中国的工业重镇,是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中国省会城市中辖区面积最大、辖区户籍人口第二多的特大城市,现辖9区、2市、7县,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继重庆、北京、天津之后为全国第四;市辖区人口553.7万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地区常住人口1063.60万人,列全国第八位。 哈尔滨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是冰雪旅游和避暑胜地,以其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节和浓郁的欧陆风情而闻名,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由于其地理位置,哈尔滨在近现代深受俄罗斯影响。1912年,哈爾濱的俄國僑民有43091人,佔當年哈爾濱人口73.7%。至今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很多俄式、欧式建筑遍布市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早的国际化都市之一。今天,哈尔滨依然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中方永久轮值举办城市。哈尔滨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欧亚第一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根据国务院2013年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哈尔滨市为沿边开发开放通道中心,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哈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音乐之城”。.

哈尔滨市和日俄战争 · 哈尔滨市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西奥多·罗斯福

小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Jr.,//,姓名縮寫為TR,),又譯--,暱稱泰迪(Teddy),人稱老羅斯福,第26任美國總統、美國陸軍退役上校,紐約市羅斯福家族出身。 西奥多·罗斯福曾任美国海军部副部长,參與美西戰爭,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总统威廉·麦金莱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他继任成为总统,时年42岁,是美国歷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政策,使他成为美国歷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美國進步時代的領導者之一。 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任期内,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 西奥多·罗斯福因成功调停了日俄战争,获得19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美国人。在调停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新崛起的日本对美国构成的潜在威胁,同時也认识到:巴拿马运河对美国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能够使美国海军舰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调动更加快捷,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因此,他在任内竭力推动巴拿马运河工程,并且视其为自己最伟大的成就。1908年他放棄爭取連任。 卸任后,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有意再参选总统,但与共和党意见有分歧,于是脱党,代表进步黨参选总统,试图东山再起;由於共和黨分裂,造就民主党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勝出,但西奥多·罗斯福取得88張選舉人票,成為美國總統選舉中第三黨取得最多的一屆,他从此退出政坛。 西奥多·罗斯福的远房堂弟、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日后也当选为美国总统,故在中文环境裡常称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是總統山上四個總統雕像之中唯一的20世纪总统,與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和亚伯拉罕·林肯並駕齊驅。学者们普遍认为,他是现代美国的塑造者。也有人批评他的干涉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即便如此,历史学者评论美国总统时,他总在最出色的五位之中。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日俄战争和西奥多·罗斯福 · 日比谷縱火事件和西奥多·罗斯福 · 查看更多 »

辽东半岛

辽东半岛是中国第二大半岛,位于辽宁省南部。它的北面边界是鸭绿江口与辽河口的联线,其它三面临海。千山山脉从南至北纵贯整个半岛。最高点高于1000米。最高为步云山1131米。半岛沿海地带是平原,海中有很多岛屿,著名的有小龙岛,蛇岛 (中国),长山群岛等等。由于海洋气候影响半岛上冬暖夏凉,夏季是避暑胜地。重要的城市有大连市、营口市、丹东市等。.

日俄战争和辽东半岛 · 日比谷縱火事件和辽东半岛 · 查看更多 »

长春市

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的省会,副省级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天然地理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以及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综合大学——吉林大学設在此處,同时也是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间为满洲国首都新京。 2010年长春常住人口7,677,089人。长春户籍居民包括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38个民族。长春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市区内居住着30多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侨,包括日本人、韩国人、欧洲人、北美人、阿拉伯人等。 长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和最早的电影工业基地。长春市同时为中国沿边开放城市。.

日俄战争和长春市 · 日比谷縱火事件和长春市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日俄战争和朝鲜半岛 · 日比谷縱火事件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俄战争和日本 · 日本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旅顺口区

旅顺口区,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市辖区,原为旅大市下辖的旅顺市。面积506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116041。区人民政府驻水师营街道小南村。大连旅顺开发区在本区西部。该区也是北海舰队驻扎地。 该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距大连市区45公里。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旅顺港是北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海军基地,最早由清朝开始营建。后先后为沙俄和日本所占。闻一多的《七子之歌》中,旅顺口即是七子之一。.

旅顺口区和日俄战争 · 旅顺口区和日比谷縱火事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日俄战争和日比谷縱火事件之间的比较

日俄战争有161个关系,而日比谷縱火事件有3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5.70% = 11 / (161 + 32)。

参考

本文介绍日俄战争和日比谷縱火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