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指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编号BWV1001-1006,大约于1720年创作于德国克滕,但直到1802年才由Nikolaus Simrock出版,而後由小提琴名家姚阿幸開始發揚光大。.

16 关系: 加沃特吉格小步舞曲布雷舞曲库朗特德国克滕前奏曲回旋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萨拉班德西西里舞曲路尔阿勒芒德赋格恰空

加沃特

加沃特是一种法国古代的民间舞曲,也被译为嘉禾舞曲,节奏并不活泼,4/4拍,速度为中板,以弱拍子开始。 17世纪时加沃特舞曲在法国宫廷中非常流行,18世纪在器乐组曲中,一些著名作曲家创作组曲时也采用这种曲式,巴赫的《法国组曲》(作品第816号)和亨德尔的《奏鸣曲》(作品第1号)中都采用了这种曲式,比利时作曲家戈塞克直接写出《加沃特舞曲》。.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加沃特 · 查看更多 »

吉格

吉格舞曲经常被人和基格相混淆,吉格舞曲是最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于英国的一种舞曲,三拍子,欢快,后来演变分成两支,一支在英国成为戏剧中丑角舞蹈的伴奏,另一种传到欧洲大陆,演变为基格舞曲。爱尔兰流行的踢踏舞经常用吉格舞曲伴奏。.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吉格 · 查看更多 »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minuet),是一種源於法國的三拍子舞曲,男女对舞。1650年—1750年间主宰了欧洲贵族舞厅。据传源自法国民间的普瓦图勃朗里舞。17世紀時由民間傳入宮廷,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喜好和提倡,因此很快便傳遍歐洲,盛行於18世紀。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舞蹈者按社会地位高低为序,讲究礼仪,极为壮观,常表演多种经过精心设计的花样或图案,并于起舞前向舞伴和观众行屈膝礼或鞠躬。早期小步舞曲大都是從第一拍開始,但到了古典時期則變成了從第三拍開始。用於舞蹈場所的小步舞曲,其速度一般都是比較慢的,重音多落在第二拍上;而作為單獨演奏的樂曲,其速度通常都會較快。 海頓開始將小步舞曲用於寫作奏鳴曲的第三樂章,以後許多音樂家也寫作了小步舞曲作品,比較著名的有貝多芬的《小步舞曲六首》和莫札特的《D大調第十七嬉遊曲》的第三樂章。已經脫離了舞蹈,成為纯粹的音樂作品,只是仍然採用小步舞的節奏。.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小步舞曲 · 查看更多 »

布雷舞曲

布雷舞曲(Bourrée),一種輕快的二拍子法國舞曲,從16世紀末期開始在歐洲流行,18世紀時,常作為組曲的組成部分。常見的拍子記號為2/2(偶然為4/4),一般都從小節的最後一個四分音符開始。巴赫的《布列舞曲》和亨德爾的《水上音樂組曲》第八首都是著名的布雷舞曲。 另外有一種3拍子的舞曲也被稱為布列,流行於法國中部的奧弗列山區。.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布雷舞曲 · 查看更多 »

库朗特

库朗特(Courante, Corrente)是一种在16世纪起源于法国的舞蹈乐曲,名称的法语意思是“跑步”,在17世纪时开始编入组曲的第二乐章,这时分为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为中速3/2拍或6/4拍,情调高雅;意大利式快速的3/4拍子或3/8拍,曲调谐趣流畅。 巴赫曾写过这类的作品,他的《法国组曲》中的库朗特为意大利式,而其他作品多为法国式的。.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库朗特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克滕

#重定向 科滕.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克滕 · 查看更多 »

前奏曲

前奏曲(Prélude)是一种短乐曲。前奏曲以前只是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在演奏之前一般演奏家要即兴演奏一小段,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前奏曲也用于歌剧以代替序曲,曲式自由,一般取材于剧中的音乐,在正场前使用。17世纪时出版商在出版乐谱以前会印发前奏曲作为广告。 序曲與前奏曲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前奏曲可放在各幕之前,但序曲只能放在第一幕之前,這是因為序曲是代表整部戲劇、歌劇或芭蕾的劇情,而前奏曲一般只代表各幕的劇情。此外,序曲一般會先完整演奏結束,之後才正式進入第一幕;而前奏曲則是在樂曲快結束時,布幕便開始緩緩升起,直接把觀眾情緒導入該幕的劇情內,所以前奏曲也常常直接銜接該幕的第一首曲子,而並無明顯結束的樂句。 在巴洛克音乐时代,前奏曲也经常作为赋格曲的前奏,巴赫就曾为所有12个大调和12个小调写过前奏曲和赋格曲的组合,總稱《平均律鍵盤曲集》。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肖邦写的《24首钢琴前奏曲》就有了自己独立的性质,具有浪漫与幻想的风格。李斯特·費倫茨写过一部《前奏曲》,但并不是真正的前奏曲,而是一首独立的交响诗,取材于一首诗,原意为人的一生就是走向死亡的前奏,可是李斯特的作品却不悲观,充满对人生的赞美和肯定。德彪西也写过独立的前奏曲。蕭斯塔科维奇也写过钢琴曲《24首前奏曲》(也是和赋格曲的组合)。.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前奏曲 · 查看更多 »

回旋曲

回旋曲(又譯輪舞曲,英文:Rondo)是一种曲式,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歌曲,由于这种歌曲带有副歌,每唱一段后就重复副歌。回旋曲的也是如此,一个主要旋律部分要多次重复出现,其他几个次要部分插入其中,也就是插部。如主要部分为A,插部为B,C,D……等,回旋曲的组成为ABACAD……等。 在回旋曲中主要部分起码要反复三次以上,所以插部至少要有两个。回旋曲独立乐曲作品也可以加上序曲、中间过渡、结尾等,但主要部分为回旋曲式。 回旋曲分为两类,一种是各部分以乐段为单位的单式回旋曲,一种是各部分以乐部为单位的复式回旋曲。 回旋曲具有活泼热烈的特性,适合表现欢乐的气氛,多用于做舞曲。也可以作为大型作品的其中一个乐章,一般协奏曲最末乐章多用回旋曲式。 Category:樂曲形式.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回旋曲 · 查看更多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時期的神聖羅馬帝國(現在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同作曲家韓德爾和泰勒曼齐名。巴赫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六,次於第五偉大的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埃森納赫(Eisenach)的一个音樂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樂长,在德國萊比錫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尽管他的音乐并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複调技巧。他的音樂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但由于音乐的风尚迅速转向为洛可可和古典主义风格,巴赫的複调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 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大作曲家均对巴赫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且在其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恢復了崇高的地位。.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查看更多 »

萨拉班德

萨拉班德(Zarabanda,又稱薩拉邦德)是一种庄严的西班牙舞曲,是缓慢的三拍子,其中第二拍为强拍。 萨拉班德最早是被巴拿马诗人麦克西亚于1539年在其诗歌中提到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在西班牙的南美洲殖民地中风行,后来传播回西班牙,但在1583年因为认为其猥亵而被禁止,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常被提起,例如在塞万提斯和维加的作品中。 在巴洛克时期,萨拉班德常被用作组曲中,一般都放在第三乐章,例如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时的萨拉班德比在西班牙流行时期更缓慢,适合欧洲宫廷的舞蹈。在20世纪时,萨拉班德重新风行,在克劳德·德彪西和埃里克·薩蒂的作品中都有应用。.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萨拉班德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舞曲

西西里舞曲(Sicilienne)是一种慢步舞曲,起源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节奏为12/8拍或6/8慢节奏,旋律抒情,伴奏多用分解和弦。 西西里舞曲起源于巴洛克时期,在古典主义时期非常流行,海顿在他的神劇《创世纪》中,莫扎特在他的《魔笛》中,都用西西里舞曲风格写过女高音咏叹调,在出名的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结尾《哦,罗拉》也是西西里舞曲形式的作品。 法國作曲家佛瑞也曾写过西西里舞曲,最早出現在莫里哀戲劇《城市貴族》的配樂,是为钢琴和大提琴谱写的室内乐作品,后来也被改变为长笛演奏作品。.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西西里舞曲 · 查看更多 »

路尔

路尔是一种法国舞曲,由于是用风笛伴奏,而法国的风笛叫做“路尔”,舞曲因此得名,舞曲为慢速三拍子,或中速6拍子,第一拍非常重。 路尔舞曲17世纪时在欧洲流行,著名作曲家巴赫曾经写过这种形式的曲目,如他的作品第1006号《E大调组曲》和他的作品812-817号《法国组曲》中都有这类的作品。.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路尔 · 查看更多 »

阿勒芒德

阿勒曼德(Allemande)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舞曲,其名称就是来源于法语中“德国”一词,慢速,4/4拍,也有2/4拍中速的,16世纪传入法国,又传入英国,巴洛克时期常用来作为组曲中第一首。 18世纪时有一种新兴的快速三拍子舞曲也被称为阿勒曼德,在瑞士的农村非常流行,后来演变成为“圆舞曲”。.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阿勒芒德 · 查看更多 »

赋格

賦格是複音音樂的一種固定的創作形式,而不是一種曲式。 赋格的主要特点是相互模仿的声部以不同的音高,在不同的時間相继进入,按照對位法组織在一起。.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赋格 · 查看更多 »

恰空

恰空(英文:Chaconne; 義大利文:ciaccona; 西班牙文:chacona)是一种起源于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的舞曲音乐,16世纪时传入西班牙,17世纪时开始在欧洲盛行,多用于歌剧和键盘乐。 恰空为缓慢的三拍子,但第一、二拍其实是空拍子,第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主题以低音和弦构成,常组成一组变奏曲的形式,是固定的低音变奏或「頑固低音」,与帕夏卡利亞(Passacaglia)相似,只是变奏方式不同。 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帕蒂塔》的末乐章(作品第1004号)为《恰空舞曲》。.

新!!: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和恰空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