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

指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

旋风号运载火箭(Циклон)苏联研制的几种非常不同的运载火箭的统称。 被称为“旋风号”的火箭包括以下几种,请分别参见其主题条目:.

12 关系: 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美国美国国会美国国防部运载火箭苏联Pound-forceR-16洲际弹道导弹R-36洲際彈道飛彈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偏二甲肼

偏二甲肼,或称1,1-二甲基联氨、偏二甲基聯胺、偏二甲基肼,分子式(CH3)2NNH2,英文缩写UDMH(Unsymmetrical dimethylhydrazine),无色易燃液体。.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偏二甲肼 · 查看更多 »

四氧化二氮

四氧化二氮 (N2O4) 是化學合成中有用的試劑。它與二氧化氮會形成平衡混合物 (體系處於平衡狀態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混合物稱為平衡混合物)。四氧化二氮是一種強氧化劑,與各種形式的肼(聯氨)接觸時會自燃(自發的反應),使得這種搭配成為火箭常用的雙元推進劑。.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四氧化二氮 · 查看更多 »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美国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United States Congress)是《美国宪法》规定的立法机構,位於國會大廈。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其中立法权力归国会;行政权力归美国总统;司法权力归美国联邦法院。国会由經直接選舉產生的參議院议员與眾議院议员组成,每个议员代表其选区内的选民,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国会议员代表整个国家的选民,通过立法来规范政府與人民的行为。.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美国国会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防部

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簡稱DOD或DoD)是美國聯邦行政部門之一,主要負責統合國防與陸海空軍(美軍),其總部大樓位於五角大楼(The Pentagon),因此人们也常用五角大楼作為美國國防部的代稱。国防部的行政首長是國防部長,依照美国法律由文官擔任。美國國防部設有三個軍事部門:陆军部、海军部與空軍部,涵蓋除海岸防衛隊外的所有美國軍隊。除此之外,美國國防部亦設有若干國防幕僚與研究單位,同時管轄各軍校。 1947年,美国政府將軍隊管理中央化,將軍事指揮權統一交由新成立的「國家軍事機構」(National Military Establishment),除了將陆军部與海军部交由其管轄之外,同时将美國陸軍航空軍升格为独立的美國空軍,建立一个直屬於該機構的空军部。至1949年8月10日,國家軍事機構才更名為國防部。美国国防部现在的组织是按照美国国会通过的1986年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Goldwater-Nichols Act of 1986)。按照这个法案,军事命令是从美国总统通过美国国防部长直接到美国战区司令官。參謀長聯席會議有责任管理美国武器和後备军人,参谋长聯席會議主席也担任总统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席军事顾问,但是参联会没有指挥权。.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美国国防部 · 查看更多 »

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航天运载工具的一种,是将有效载荷按照预定的速度和方向送入太空的火箭。运载火箭一般属于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完成任务后,运载火箭被抛弃。运载火箭是航天技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 按照所用的推进剂来分,运载火箭包括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固液混合型火箭三种类型。 按照级数来分,运载火箭包括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两种类型;多级火箭又可分为串联型、并联型和串并联混合型三种。.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运载火箭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Pound-force

#重定向 磅力.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Pound-force · 查看更多 »

R-16洲际弹道导弹

R-16洲际弹道导弹(俄语:Р-16;GRAU代号:8К64)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的一种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北约代号为SS-7“鞍工”(Saddler)。.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R-16洲际弹道导弹 · 查看更多 »

R-36

R-36(俄語:Р-36)是蘇聯在冷戰期間設計的洲際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一員。原本R-36的蘇聯產業代號為8K67生產,北約代號為SS-9 Scarp。一些美國分析家認為這種導彈使得蘇聯第一次攻擊的優勢超過美國,特別是因其非常大量的有效負荷和數量龐大的重返大氣層載具。某些版本的R-36M部署有10枚核彈頭以及多達40個,它的理論有效負荷能夠攜​​帶更多的彈頭或穿透輔助裝置。 分类:苏联运载火箭.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R-36 · 查看更多 »

洲際彈道飛彈

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縮寫为 ICBM)是一種超远程彈道飛彈,射程在5500公里以上,設計用途為投遞一枚或多枚的核彈頭。該種導彈的威力強大,常被設想成導致世界末日的核戰爭中使用的武器。洲際彈道飛彈具有比中程彈道飛彈、短程彈道飛彈和新命名的戰區彈道飛彈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然而以射程來區分飛彈種類總是帶有主觀性和一定的隨意性,所以目前並沒有普遍接受的定義嚴格地區分上述各種類型的導彈,所有定義都只在一定的學術群體內部能夠達成共識。 世界上試射成功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是蘇聯的Р-7(蘇軍的暱稱是Семёрка,意為「老七」),北約代號SS-6「警棍」。這枚導彈於1957年5月15日從位於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試射成功,飛行了6000公里。 目前擁有可立即投入使用的洲際彈道飛彈(包括潛射導彈)的國家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羅斯、美國、英國、法國、朝鮮。在2002年,美國和俄羅斯達成《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將各自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削減至不多於2200枚。 至於南亞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擁有中程彈道飛彈,而且正在研發洲際彈道飛彈。 普遍相信朝鮮正在研發洲際彈道飛彈火星14彈道飛彈,該國在1998年和2006年進行的兩次飛彈試射未取得明顯的成功,但是2017年的試射已經達到洲際飛彈的理論水準,火星15彈道飛彈更達到了大國標準,只有極少數的國家才能建造,同時還要能運作這樣的飛彈。.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洲際彈道飛彈 · 查看更多 »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Kosmodrom Baykonur;Байқоңыр ғарыш айлағы,羅馬化:Bayqoñır ğarış aylağı),又譯為貝科奴太空發射場,是位於哈萨克斯坦西南部克孜勒奥尔达州的航天发射中心,為世界第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太空發射中心。啟用於1955年6月,最初是前苏联的航天器发射场和导弹试验基地,蘇聯解體後同時由俄羅斯航太(Roscosmos)與俄羅斯航空太空軍使用。其名「拜科努爾」原是卡拉干达州境內的礦業城鎮,蘇聯政府為對外人誤導該基地的正確位置,因而使用此名,而原来的拜科努尔村同样也建有仿制的航天发射中心,直到1970年代拆除。場內擁有13个发射台,可以发射载人航天器、大型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及多种导弹。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在建成後即成為蘇聯太空計畫的主要作業基地,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承擔史上首次載人太空任務的東方一號太空船、以及美國停止太空梭計畫後為國際太空站服務的載人太空船,均是從此發射的;此外,俄羅斯從蘇聯時期至今的所有載人太空船,也都是從此發射的。現在發射場土地由俄羅斯向哈薩克租借使用,目前雙方合約簽至2050年;但因俄羅斯計劃將此部分的太空載具發射工作轉移至位於俄羅斯領土內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哈薩克方面有將此永久租借予俄羅斯的打算。.

新!!: 旋風系列運載火箭和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