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新選組和會津藩相似
新選組和會津藩有(在联盟百科)14共同点: 天皇,孝明天皇,京都,京都守護職,禁門之變,长州藩,松平容保,江户幕府,會津藩,會津戰爭,戊辰戰爭,文久,日本,慶應。
天皇
天皇()是日本的君主,以其為首的日本皇室則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在明治維新至1947年為止而施行的《大日本帝國憲法》中,明定其為國家元首;之後接續施行至今的《日本國憲法》中則被定義為「日本國以及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為有名無實的虛位元首。 天皇的族系號稱「萬世一系」,從首任的神武天皇以來一脈相傳,並不像中国、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经历過改朝换代,這是由於天皇在歷史上能掌握實權的時間很短,所以反而能避過戰亂,使皇室更加長壽。由於天皇與整個皇室在古代被認為是超乎於普通人的存在,因此時至今日都是沒有姓氏的(历史学研究上称其为天皇氏或天皇家)。而在神道教傳統中,天皇被認為是天照大神後裔,故具有「神性」;但二戰後,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完全放棄天皇在過往被賦予的神性。 通常,現任天皇會被稱為「今上天皇」,敬稱「陛下」。當天皇退位,他會被稱為「太上天皇」(簡稱上皇);倘若天皇退位後出家,他會被稱為「太上法皇」(簡稱法皇);如果天皇駕崩,他會先被稱為「大行天皇」,之後再正式諱稱為「[在位時年號]天皇」(例如明治天皇)。 現任天皇(今上天皇;第125任)為明仁,是昭和天皇的長子,年号平成,於1989年1月7日即位。.
孝明天皇
孝明天皇()是日本第121代天皇(在位:1846年3月10日-1867年1月30日)。諱統仁(),幼名熙宮()。 在位時德川幕府將軍分別為:第12代將軍德川家慶、第13代將軍德川家定、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以及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守護職
京都守護職(きょうとしゅごしょく)是江戶時代末期(幕末)文久二年(1862年)幕政改革所設置的三役職之一。這三職分別是將軍後見職、政事總裁職及京都守護職。其中將軍後見職及政事總裁職分別由當時一橋家當主一橋慶喜及前越前福井藩主松平春嶽擔任。而京都守護職則由會津藩主松平容保出任。.
禁門之變
禁門之變(日語:禁門の変)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元治元年(舊曆)7月19日(1864年8月20日)的事變,也稱為蛤御門之變。以「藩主冤罪向帝申訴」的名義出兵到京都的長州藩,和試圖阻止長州軍入京的會津藩、桑名藩及薩摩藩在現在的京都御所西側蛤御門附近發生戰鬥,長州藩戰敗;以真木和泉為首的十七人也於此自裁。事變後德川幕府發動第一次長州征討。 Category:幕末事件 Category:日本叛亂 Category:山城國 Category:1864年 Category:京都市歷史.
长州藩
长州藩(),歷史可溯至日本江户幕府时期,位于日本本州最西(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现山口县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幕末,藩廳移轉至周防山口的山口城(山口政事堂),所以稱周防山口藩(すおうやまぐちはん)。一般將萩藩・(周防)山口藩時代總稱「長州藩」。 幕末時期,长州藩與萨摩藩組成萨长同盟,为讨幕运动的中心。后来的明治维新时期,长州藩政治家形成了藩阀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長州閥」。時至現代,长州山口縣出身的政治家仍長期把持日本政府。例如岸信介、佐藤榮作、安倍晉三等,山口縣出身的內閣總理大臣達9位,居各都道府縣之冠。.
松平容保
松平容保(;),是日本江戶時代會津藩第九代藩主,曾任京都守護職。官稱肥後守。號佑堂、芳山。幼名銈之允(けいのすけ) 松平容保是美濃國主之六子,母親為側室古森氏。與兄長德川慶勝、德川茂德、弟弟四人並稱為「」(高須松平氏為德川御三家之一尾張家的分支)。.
江户幕府
江戶幕府(),又称德川幕府(),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个幕府政權,由德川氏開設於江戶(今东京)而得名。自創始者德川家康1603年受封征夷大將軍開始,直到1867年末任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明治天皇為止。.
會津藩
會津藩()為日本古陸奧國會津郡,範圍包含了現在的福島縣西部會津地區。當時的藩廳為會津若松城(今會津若松市)。.
會津戰爭
會津戰爭是日本戊辰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868年10月─11月,交戰雙方為薩摩藩・長州藩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軍和會津藩・奧羽越列藩同盟的舊幕府勢力。戰爭以若松城開城降服告終。同時期以長岡藩為中心的戰役也被稱為北越戰爭。.
戊辰戰爭
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慶應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勢力的一次內戰。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
文久
文久是日本的年號之一。在萬延之後、元治之前。指從1861年到1864年的期間。這個時代的天皇為孝明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為德川家茂。.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慶應
慶應是日本一個年號,在元治之後、明治之前,在公元1865年到1868年使用。這個時代的天皇是孝明天皇、明治天皇,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茂、德川慶喜。.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新選組和會津藩的共同点。
- 什么是新選組和會津藩之间的相似性
新選組和會津藩之间的比较
新選組有200个关系,而會津藩有10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4,杰卡德指数为4.62% = 14 / (200 + 103)。
参考
本文介绍新選組和會津藩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